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3章第1节 第1课时 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
1.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注射器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注射器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注射器,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石灰水没有变化,可能是注入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少,据此分析解答。【解答】实验目的是验证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没有得到对应的现象可能是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低导致取样中二氧化碳的量较少有关,所以当没有明显现象时需要继续鼓入空气进行实验即增大样本的数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和体积所占的比例分析判断。
【解答】在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氧气约占总体积的21%,二氧化碳等其它气体约占1%。
根据图片可知,a为氮气,c为氧气,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约为1∶5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约占0.04%,因此它的作用很小
D.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认识判断。
【解答】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故A错误;
B.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约为1∶5,故B正确;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约占0.04%,但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故C错误;
D.空气中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故D错误。
故选B。
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4.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
(1)将集气瓶中水面上方的空间分成五等份,其目的是 。对燃烧匙中放入红磷的量的要求是 。红磷被点燃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内塞紧橡胶塞,这是为了 。
(2)实验时观察到在集气瓶内产生 ;火焰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水面以上空间的 。
(3)若实验后发现测定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一种即可)。
【答案】(1)便于观察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过量(或足量);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逸出
(2)大量白烟;
(3)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首先要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将瓶中的空间分成五等份,其目的是便于观察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或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了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所以红磷必需过量。红磷点燃后要求迅速放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这是为了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的受热逸出;
(2)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膨胀,会使测量结果偏小;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后看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内水面以上空间的;
(3)若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差或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均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5.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算)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进入瓶中的水就越多
B.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瓶内气压下降,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使水面上升
C.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可能是装置漏气
D.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使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A.燃烧匙中的红磷的质量要能够将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当氧气被完全消耗时,即使红磷的量再多,气压也不会减小,烧杯中的水也不会在进入瓶中,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瓶内气压下降,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使水面上升,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可能是装置漏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此时瓶内气压较大,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偏小,最终会使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三、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6.空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可以用作燃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故A正确;
B.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体积的,故B错误;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不能自己燃烧,因此不能做燃料,故C错误;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D错误。
故选A。
7.氮气的用途很广泛,下列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
A.制造氮肥
B.充入灯泡作保护气
C.液氮作冷冻剂
D.医疗上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体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A.氮气富含氮元素,可以制造氮肥,故A不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充入灯泡作保护气,故B不合题意;
C.液氮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以作冷冻剂,故C不合题意;
D.氮气不能供给人类呼吸,因此不能在医疗上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节日期间,商场里顾客很多,有顾客感觉到闷热缺氧,此时商场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1% B.19% C.25% D.78%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分析判断。
【解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这时人感觉比较舒适;顾客感觉到闷热缺氧,则此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图所示探究实验(白磷在40 ℃时就能够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可以用木炭粉代替
B.反应中,活塞先向右移,再向左移,最后停留在4刻度处
C.白磷量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认识判断。
【解答】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玻璃管内气体体积几乎不变,于是活塞的位置几乎不动,不能测定氧气的含量,故A错误;
B.反应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气压减小,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气压增大,因为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前者,所以气压先增大,此时活塞向右移动。当反应结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于是玻璃管内气压减小,此时活塞向左移动。其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0%,则活塞向左移动的肯定为:5×20%=1,因此停留在刻度:5-1=4,故B正确;
C.如果白磷的量不够,那么不能将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会导致测量值偏小,故C错误;
D.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
(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逐渐变软: 。
(3)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 。
(4)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 。
【答案】(1)氧气
(2)水蒸气
(3)氮气
(4)二氧化碳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常见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存在氧气;
(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逐渐变软,说明饼干吸收了水蒸气;
(3)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存在氮气;
(4)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白色沉淀,那么说明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
11.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得知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 空气)。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其中一种)。
(4)该小组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各答一条)。
【答案】(1)10
(2)使注射器内的氧气与红磷充分反应
(3)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4)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时只消耗氧气,且反应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小量等于其中氧气的体积;
(2)可从注射器内氧气参与反应的充分程度角度思考解答;
(3)如果注射器的密封性不足,那么会造成装置漏气,从而使氧气体积的测量值偏小,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实验的注意事项解答。
【解答】(1)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0%,则注射器内氧气体积为:50mL×20%=10mL,则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小约10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注射器内的氧气与红磷充分反应。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我认为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4)该小组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时只消耗氧气,且反应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12.用如图Ⅰ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图Ⅱ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
(2)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V1、V2表示),如果燃烧时忘记关闭弹簧夹,则测出氧气的体积将会比理论值 。
【答案】(1)气体受热膨胀;水进入集气瓶,占据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2) ×100%;大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从而使瓶内气压减小;反应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由于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前者,因此这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增大。当反应结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于是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内。随着水的流入,集气瓶内气压增大,当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强时,水停止流入。
(2)流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等于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再与空气体积做比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即可。
【解答】(1)图Ⅱ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气体受热膨胀,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水进入集气瓶,占据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2)根据题意可知,流入广口瓶内水的体积为V水=V1-V2,则广口瓶内氧气的体积为:V氧气=V水=V1-V2,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00% 。
如果燃烧时忘记关闭弹簧夹,那么由于受热后气体体积膨胀,会有更多的气体通过导管排出,最终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偏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3章第1节 第1课时 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
1.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注射器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继续用注射器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B.撤去注射器,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2.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B.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约为1∶5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约占0.04%,因此它的作用很小
D.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是稀有气体
二、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4.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
(1)将集气瓶中水面上方的空间分成五等份,其目的是 。对燃烧匙中放入红磷的量的要求是 。红磷被点燃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内塞紧橡胶塞,这是为了 。
(2)实验时观察到在集气瓶内产生 ;火焰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水面以上空间的 。
(3)若实验后发现测定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可能的原因是 (填一种即可)。
5.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按体积计算)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进入瓶中的水就越多
B.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瓶内气压下降,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使水面上升
C.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可能是装置漏气
D.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会使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
三、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6.空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可以用作燃料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7.氮气的用途很广泛,下列不属于氮气的用途的是( )
A.制造氮肥
B.充入灯泡作保护气
C.液氮作冷冻剂
D.医疗上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体
8.节日期间,商场里顾客很多,有顾客感觉到闷热缺氧,此时商场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1% B.19% C.25% D.78%
9.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图所示探究实验(白磷在40 ℃时就能够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磷可以用木炭粉代替
B.反应中,活塞先向右移,再向左移,最后停留在4刻度处
C.白磷量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D.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10.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
(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逐渐变软: 。
(3)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 。
(4)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 。
11.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得知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密闭系统内共有50 mL 空气)。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其中一种)。
(4)该小组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各答一条)。
12.用如图Ⅰ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图Ⅱ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 。
(2)实验前广口瓶内空气体积为V,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V、V1、V2表示),如果燃烧时忘记关闭弹簧夹,则测出氧气的体积将会比理论值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石灰水没有变化,可能是注入的二氧化碳的量太少,据此分析解答。【解答】实验目的是验证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没有得到对应的现象可能是与二氧化碳的浓度低导致取样中二氧化碳的量较少有关,所以当没有明显现象时需要继续鼓入空气进行实验即增大样本的数量。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和体积所占的比例分析判断。
【解答】在空气中,氮气约占总体积的78%,氧气约占总体积的21%,二氧化碳等其它气体约占1%。
根据图片可知,a为氮气,c为氧气,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认识判断。
【解答】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故A错误;
B.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体积与总体积之比约为1∶5,故B正确;
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只约占0.04%,但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故C错误;
D.空气中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1)便于观察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过量(或足量);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受热逸出
(2)大量白烟;
(3)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首先要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将瓶中的空间分成五等份,其目的是便于观察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或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为了将集气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所以红磷必需过量。红磷点燃后要求迅速放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这是为了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的受热逸出;
(2)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膨胀,会使测量结果偏小;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后看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内约占集气瓶内水面以上空间的;
(3)若红磷量不足或装置气密性差或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均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5.【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解答】A.燃烧匙中的红磷的质量要能够将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当氧气被完全消耗时,即使红磷的量再多,气压也不会减小,烧杯中的水也不会在进入瓶中,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瓶内气压下降,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使水面上升,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可能是装置漏气,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此时瓶内气压较大,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偏小,最终会使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于,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故A正确;
B.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体积的,故B错误;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不能自己燃烧,因此不能做燃料,故C错误;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利用
【解析】【分析】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A.氮气富含氮元素,可以制造氮肥,故A不合题意;
B.氮气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可充入灯泡作保护气,故B不合题意;
C.液氮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以作冷冻剂,故C不合题意;
D.氮气不能供给人类呼吸,因此不能在医疗上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分析判断。
【解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这时人感觉比较舒适;顾客感觉到闷热缺氧,则此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应略小于21%,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认识判断。
【解答】A.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而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使玻璃管内气体体积几乎不变,于是活塞的位置几乎不动,不能测定氧气的含量,故A错误;
B.反应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气压减小,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气压增大,因为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前者,所以气压先增大,此时活塞向右移动。当反应结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于是玻璃管内气压减小,此时活塞向左移动。其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0%,则活塞向左移动的肯定为:5×20%=1,因此停留在刻度:5-1=4,故B正确;
C.如果白磷的量不够,那么不能将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会导致测量值偏小,故C错误;
D.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1)氧气
(2)水蒸气
(3)氮气
(4)二氧化碳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各种常见气体的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存在氧气;
(2)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逐渐变软,说明饼干吸收了水蒸气;
(3)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存在氮气;
(4)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白色沉淀,那么说明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
11.【答案】(1)10
(2)使注射器内的氧气与红磷充分反应
(3)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4)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时只消耗氧气,且反应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合理即可)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小量等于其中氧气的体积;
(2)可从注射器内氧气参与反应的充分程度角度思考解答;
(3)如果注射器的密封性不足,那么会造成装置漏气,从而使氧气体积的测量值偏小,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实验的注意事项解答。
【解答】(1)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0%,则注射器内氧气体积为:50mL×20%=10mL,则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小约10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使注射器内的氧气与红磷充分反应。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我认为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4)该小组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燃烧时只消耗氧气,且反应的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12.【答案】(1)气体受热膨胀;水进入集气瓶,占据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2) ×100%;大
【知识点】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解析】【分析】(1)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从而使瓶内气压减小;反应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瓶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由于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前者,因此这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增大。当反应结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于是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内。随着水的流入,集气瓶内气压增大,当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强时,水停止流入。
(2)流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等于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再与空气体积做比计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即可。
【解答】(1)图Ⅱ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气体受热膨胀,DE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水进入集气瓶,占据了氧气减少的体积。
(2)根据题意可知,流入广口瓶内水的体积为V水=V1-V2,则广口瓶内氧气的体积为:V氧气=V水=V1-V2,因此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00% 。
如果燃烧时忘记关闭弹簧夹,那么由于受热后气体体积膨胀,会有更多的气体通过导管排出,最终导致测出氧气的体积偏大。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