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课练:6 藤野先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注音有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1)诘责(jí) 下咽(yàn) 深恶痛疾(wù)
(2)畸形(qí) 发髻(jì) 抑扬顿挫(yì)
(3)解剖(pāo) 瞥见(piē) 油光可鉴(jiàn)
(4)绯红(fēi) 挟着(jiā) 杳无消息(yǎo)
【答案】(1)jí—jié
(2)qí—jī
(3)pāo—pōu
(4)jiā—xié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诘责(jí) ——( jié ) 畸形(qí) ——( jī ) 解剖(pāo) ——( pōu ) 挟着(jiā) ——( xié )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B.她只说要去国外,却从此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
C.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我们不能不以为意,应该做到出门戴口罩,见面免握手,回家勤洗手等。
D.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项,“深恶痛疾”指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用在此处恰当。B项,“杳无消息”指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用在此处恰当。C项,“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用在此处恰当。D项,“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用来形容故事情节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①读书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平凡的人物变得崇高伟大。②鲁迅先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如果没有读书写作,他走在街上可能是没有多高的回头率的。③但是,每当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④这个“小老头”太崇高太伟大了,他身上有一种不可阻挡。⑤这种力量不是来自权势,不是来自金钱,而是来自他的人格魅力。⑥归根到底是来自他的阅读、思考和写作。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④句 D.第⑤句
【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ABD.正确
C.第④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不可阻挡”后加上“的力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下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答案】B
【知识点】比喻
【解析】【分析】A项,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5.对下列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分析:外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B.“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分析:语言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
C.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分析: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当时的“任性”,说明“我”对藤野先生的帮助还没有完全理解。
D.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分析:心理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复杂而矛盾的情感。
【答案】D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ABC.正确。
这句话是对藤野先生的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结合文章内容,从文本中找到描写段落,然后分析其描写方法,并摘抄原句即可。
二、综合运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与赵瑞蕻:一字师,忘年交
姜嘉镳
①我就读于温州师院中文系,忽然传来赵瑞蕻教授来校讲学的消息,喜出望外。我立即夹着笔记本抢先占据阶梯教室的前排,坐等瞻仰他的风采。赵先生出场了,他脸颊狭长,皮肤黝黑,天庭开阔,高高的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尖下颌,言谈娓娓道来,文质彬彬。言谈之间,他那双厚厚的手掌不断摩搓,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气温低,这样可以缓解冻手的感觉。
②他是翻译家兼诗人,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翻译出版了《红与黑》《卡斯特罗修道院女院长》《列宁》《吐古曼的春天》。上世纪90年代,他将自己的学术论文结集出版《诗歌和浪漫主义》,出版诗集《梅雨潭的新绿》和《多彩的旅程》。
③我与他零距离接触是在1989年金秋。
④一日,温籍前辈作家马骅先生(笔名莫洛)给我寄来一张便笺说,永嘉大若岩风景管理处同志邀请他组织作家赴景区观光,并要我同行。十月的一天,我欣然赴约,同行的有马骅、唐湜、金江、洛雨、张宪文,以及洪禹平、王丽夫妇,特别是看到仰慕已久的赵瑞蕻先生分外高兴。据马先生说,赵先生是回家探亲,特地把他请来的。
⑤赵先生年逾古稀,银色头发纹丝不乱,精神矍铄,爬山途中,步履轻松,我紧随其后却气喘吁吁。我夸他身体健壮,他说自己坚持锻炼,还常洗冷水澡。从大若岩步行数公里,登上九龙漈瀑布的第一瀑亭子,大家在这里稍事休息。这是一座新修的亭子,管理处的同志介绍,瀑布分成九折,登顶要上千步,并请我们为这座新亭子做一副新对联。我仰观周边群山环抱,一条瀑布依山而下,就想起《西厢记 长亭》的结尾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斗胆在前辈作家前口占一联“四围山色藏飞瀑,千步云阶觅石门”。
⑥坐在我身旁的赵先生,略加思索,在我的耳边轻轻地以商量的口气说:“‘藏飞瀑’可否改作‘听飞瀑’?‘听’字较为贴切,‘听’字更显瀑布的动感。”经他一提示,我顿开茅塞,事后我将经指点的对联寄到北京请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书写,而今早已勒石于九龙漈瀑布的亭柱之上。赵先生成了我名副其实的“一字师”。
⑦一路上,我俩天南海北畅所欲言,亲密有加。游到楠溪江滩林时,摄影留念。他面露笑容,左臂搭着我的右肩,用手指紧紧扣住,仿佛生怕我丢失似的。
⑧赵先生生于1915年,长我24岁,足足一辈,堪称实实在在的“忘年交”啊!
⑨回温后,我思索着,以什么来表达我对先生的敬意呢?我选择了一本以记叙故乡风土人情为主的散文集《小城遗风》寄给他,请他指教。1994年1月15日,他给我寄来他的论文集《诗歌和浪漫主义》和一封信。论文集的扉页题有“盖人文之留遗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声。(鲁迅《摩罗诗力说》)嘉镳存正留念”。细察其笔迹,苍劲有力,拜读其亲笔来信足足有千数言。他说我的散文勾起他对故乡风物的回忆,如数家珍,乡情浓烈,宛如抒情散文,爱不释手。起初,我将其视作墨宝,夹在所赠的著作中,后来恐其丢失,又把它深藏在某牛皮纸档案袋里,可惜几经搬家,至今找它不着,后悔不已。
⑩我经常翻阅先生的著作,回味与他同游大若岩,成我“一字师”的情景……1999年1月15日,忽然传来噩耗,赵先生突发心肌梗死不幸去世,令人痛惜不已!
还是马骅先生牵头,由九叶诗人之一唐湜,儿童文学作家金江以及著名妇科大夫、赵先生高中时的老同学吴性慧,下江心渡船,把他的骨灰撒向瓯江口,我尾随其后,一同送别他。
赵先生在《我的遗嘱》里留言:“永别了,灿烂的阳光和星光。永别了,家乡秀美的风景!无须追悼,任火焰拥抱我,请把骨灰撒入梅雨潭,瓯江滨!”我怀着沉重和崇敬的心情捧起先生的骨灰,轻轻地撒向波光粼粼的江面,让波涛推着它慢慢游向远方……安息吧!赵先生,您的灵魂永远紧贴在暖暖的故乡秀美的景色里。
(选自“中国作家网”2020年12月06日,有删改)
6.“他脸颊狭长,皮肤黝黑,天庭开阔,高高的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尖下颌,言谈娓娓道来,文质彬彬。”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7.文中写了作者与赵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8.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坐在我身旁的赵先生,略加思索,在我的耳边轻轻地以商量的口气说:“‘藏飞瀑’可否改作‘听飞瀑’?‘听’字较为贴切,‘听’字更显瀑布的动感。”
②他面露笑容,左臂搭着我的右肩,用手指紧紧扣住,仿佛生怕我丢失似的。
9.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赵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0.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案】6.外貌描写。表现了赵先生学识渊博的特点。
7.①赵先生给“我们”讲学;②赵先生成为“我”的“一字师”;③赵先生和“我”拍照留念;④赵先生给“我”寄书和回信。
8.①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赵先生的谦逊及其对后辈的关爱。
②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赵先生与“我”关系的亲密。
9.文质彬彬,学识渊博,待人和蔼,热心助人。
10.内容上,写出了“我”对赵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结构上,收束全文。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手法的掌握能力。人物描写是属于正面描写,主要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等。要善于从语句的刻画中归纳出人物的特征来。
(2)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把握文章行文脉络的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用自己的简明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采用由小到大,即从词语的选择,即“炼词”,再到修辞手法的使用、表现手法的运用,主题的揭示等角度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人物的外在形象,重点是根据人物的事迹来凸显他的品质和情操。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段落及其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文章尾段的作用,往往有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首尾呼应等等,要善于结合具体的内容,从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主题的揭示角度作答。
6.“他脸颊狭长,皮肤黝黑,天庭开阔,高高的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尖下颌,言谈娓娓道来,文质彬彬。”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或叫肖像描写。从“黑框眼镜”到“言谈娓娓道来,文质彬彬”可以初步判断这是一个学识渊博、气质儒雅的知识分子。
故答案为:外貌描写。表现了赵先生学识渊博的特点。
7.从第一段“我就读于温州师院中文系,忽然传来赵瑞蕻教授来校讲学的消息,喜出望外。我立即夹着笔记本抢先占据阶梯教室的前排,坐等瞻仰他的风采。赵先生出场了”可概括出:听他讲学;从经他一提示,我顿开茅塞,事后我将经指点的对联寄到北京请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书写,而今早已勒石于九龙漈瀑布的亭柱之上。赵先生成了我名副其实的“一字师”。可概括出:他是“我”的一字之师。
“一路上,我俩天南海北畅所欲言,亲密有加。游到楠溪江滩林时,摄影留念。他面露笑容,左臂搭着我的右肩,用手指紧紧扣住,仿佛生怕我丢失似的”可概括出:留影纪念;
从“。细察其笔迹,苍劲有力,拜读其亲笔来信足足有千数言。他说我的散文勾起他对故乡风物的回忆,如数家珍,乡情浓烈,宛如抒情散文,爱不释手。起初,我将其视作墨宝,夹在所赠的著作中,后来恐其丢失,又把它深藏在某牛皮纸档案袋里,可惜几经搬家,至今找它不着,后悔不已”可概括出:与赵先生信札往来。
故答案为:①赵先生给“我们”讲学;②赵先生成为“我”的“一字师”;③赵先生和“我”拍照留念;④赵先生给“我”寄书和回信。
8.①这是赵先生与“我”交往之中“一字之师”的具体表现。这是赵先生谦逊恳切的语言,句中“可否”带有商量口吻。而“‘听’字较为贴切,‘听’字更显瀑布的动感”的解说,又看出他非常有文学涵养,功底深厚。
②这句话中的“面露笑容”是神态描写,而“左臂搭着我的右肩,用手指紧紧扣住”是动作描写,“搭”和“扣”表现了“赵先生”和晚辈之间非常亲密。
故答案为:①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赵先生的谦逊及其对后辈的关爱。
②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赵先生与“我”关系的亲密。
9.细读文本,从①赵先生给“我们”讲学;②赵先生成为“我”的“一字师”;③赵先生和“我”拍照留念;④赵先生给“我”寄书和回信等诸多事件及其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学识渊博、文质彬彬,待人诚恳、热心助人的良师益友。
故答案为:文质彬彬,学识渊博,待人和蔼,热心助人。
10.最后一段主要是赵先生的遗嘱内容,表现了这是一个赤诚坦荡的人。而“我怀着沉重和崇敬的心情捧起先生的骨灰,轻轻地撒向波光粼粼的江面,让波涛推着它慢慢游向远方……安息吧!赵先生,您的灵魂永远紧贴在暖暖的故乡秀美的景色里”表现了“我”对故去的赵先生的缅怀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也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故答案为:内容上,写出了“我”对赵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结构上,收束全文。
11.白描是一种写作手法,指运用朴素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地描画出事物的形象。鲁迅在介绍藤野先生时,运用白描手法,写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请你也运用白描手法描写班里的一位同学。(150字左右)
【答案】记得一次学校大扫除,我们班的楚明翰给大家带了个好头。他虽然看起来稚气,但干起活来干净利索。你看,他先撸起袖子,抡起扫把,把走廊扫干净;然后拿起拖把把布满灰尘的楼梯擦得干干净净。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都干得热火朝天。很快,我们就把教学楼打扫得干干净净。
【知识点】语言生动;语言简明;白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首先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再从描述一一个人的外貌,正在做的事情来作答。
故答案为: 记得一次学校大扫除,我们班的楚明翰给大家带了个好头。他虽然看起来稚气,但干起活来干净利索。你看,他先撸起袖子,抡起扫把,把走廊扫干净;然后拿起拖把把布满灰尘的楼梯擦得干干净净。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都干得热火朝天。很快,我们就把教学楼打扫得干干净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1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sǒng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签,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绯红( ) 斗乱( )
sǒng( )起 发jì(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答案】(1)fēi ;dǒu; 耸 ;髻
(2)签;鉴;志;致
(3)反语
(4)“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近字字形辨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反语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绯红 ”读作“ fēi ”;“ 斗乱 ”读作“ dǒu ”;“ sǒng起 ”写作“ 耸 ”;“ 发jì ”写作“ 髻 ”。
⑵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油光可签 ——油光可鉴 标志 ——标致
⑶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此句使用了反语。
⑷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概括。依据第一段“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与第二段“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概括得出“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 ”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⑶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3.为了加深同学们对鲁迅和鲁迅作品的理解,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书法作品的两句诗出自鲁迅的《自嘲》,对其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运用楷体,中正平稳。 B.大小匀称,徐疾有致。
C.用笔饱满,形神兼备。 D.行云流水,笔画飘逸。
(2)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根据已给出的文章标题,仿照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与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仿写: , 。(《藤野先生》)
(3)鲁迅的故事让大家深受感动,假如鲁迅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他撰写一则颁奖词。(100字左右)
(4)有同学从网上摘录了下面的内容,请你根据其语言特点,将短文补充完整。
多味的作家——鲁迅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走过来的《朝花夕拾》。
咸:朴实感人的散文催人泪下。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心灵的深思。
辣:
【答案】(1)D
(2)一本讲义;溢满师爱和热诚
(3)把生命献给祖国,让世人景仰。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黑暗里彷徨,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你是最勇敢的战士,你是我们最敬佩的人。
(4)鲁迅的本色是辣。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毫不留情。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见解表述;微写作(片断写作);语言生动;语言简明;书法
【解析】【分析】⑴ABC.正确。D.该书法作品字体为楷书,D项为行书的特点。
故答案为:D.
⑵本题考查仿写。 《藤野先生》 的一本讲义,体现了他对我的关爱,依据这一点做出仿写。
故答案为: 一本讲义 , 溢满师爱和热诚
⑶本题考查颁奖词的拟写。围绕鲁迅一生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来写即可。
故答案为: 把生命献给祖国,让世人景仰。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黑暗里彷徨,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你是最勇敢的战士,你是我们最敬佩的人。
⑷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 根据前文内容“仇敌是苦, 父亲的逝世是;苦”“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和主旨,围绕《朝花夕拾》揭露、批判反动文化,语言犀利这一特点来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鲁迅的本色是辣。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毫不留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字体的辨析能力。结合对五大书法字体的特点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⑶考查颁奖词的拟写。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 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要写出人物的典型特点或思想、行为,不能有语病。
⑷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百度百科:蒋勋
[百科名片]
中文名 蒋勋 代表作品 《蒋勋说<红楼梦>》《汉字书法之美》《孤独六讲》等
民族 汉族 个人 荣誉 1995年 中兴文艺奖 1997年 吴鲁芹文学奖 2003年 金鼎奖 2005年 第四十届广播金钟奖 2009年 第十三届台北文化奖 2010年 年度散文奖
出生地 西安
居住地 台湾
出生 年份 1947年
[艺术人生]
蒋勋,是台湾文化圈里公认的全才。
1972年,蒋勋到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求学。1976年返回台湾后,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东海大学。2000年,他辞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以诗歌吟诵激情,用散文细说生活,用小说反映人性。其文笔清丽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几十种。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多次举办画展。第一次画展,就以六十多件水墨作品,深获各界好评。他深谙书法,书风兼具颜真卿的气势恢宏和魏碑的苍劲明快,认为书法的顿挫点捺,就是生命的一种实践。
[人物写真]
大红围巾、黑上衣、牛仔裤,深秋北京,64岁的蒋勋坐在人群中从容“布道”,他的声音富含磁性,“有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神效”。他的“布道”帮助了很多人。有人每晚听着他的声音入睡,有人因为他讲《寒食帖》开始练习书法,还有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出门看看月亮,松弛心情。
近年来,蒋勋游走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被媒体誉为“美学布道者”。
[人物逸事]
1在东海大学时,有一天,蒋勋经过学校草坪,看见阳光下一个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我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书了?于是突然下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2有一次,蒋勋谈起离职一事,说:“为什么我要离开大学,我忽然很想做的一件事是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做,我们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也是没有用的。”
[个人语录]
1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2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美是一种拯救。
3美在生活中,要学会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力度。
4我们都有一个误解,认为美是看画展、听音乐会,其实美不只在艺术里、在画廊里、在音乐厅里。我一直提倡,美是一种布道。我希望有一天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走出去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
5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
6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社会评价]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台湾作家张晓风
蒋勋的文章里有太多的硬伤。如蒋勋讲红楼梦,在讲北静王初见宝玉那一段,他引用了唐玄宗写的《鹡鸰颂》,却说成是唐高宗写的。我们平常开一个讲座,大约事先总要做点功课,但蒋勋讲一个东西好像从不需要找个注释本参考一下。他对具体文字的解释,真是毫无根据,强悍无比。
——浙江大学教授江弱水
蒋勋先生能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原本深奥的道理,让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他的文字又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些真相。他的文字让人安心宁静。
——网友“淡水寒烟”
14.蒋勋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15.“人物逸事”中写了蒋勋重要的人生选择。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根据上面有关材料简要回答。
16.“社会评价”中江弱水的话引起了网友热议。下面是两段网友评议,你看了以后,对蒋勋有怎样的评价?请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
@沙砾于飞:江弱水怎么可以这样粗暴地批评蒋勋先生呢?以蒋勋先生的学识,怎么可能有硬伤呢?这简直是污蔑,是中伤!
@丹尼莎娜:原来蒋勋只是一个不学无术、浪得虚名的人,我以前还追星一般地仰慕他。汗!
17.蒋勋说:“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请结合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具体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答案】14.在文学领域,有许多作品,并获得多项荣誉;在书画方面,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影响巨大。
15.他想要回来做自己(或“他认识到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他想要做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或“他想要做‘美学布道者’”)。
16.示例一: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学布道者”。他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不遗余力,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现一些所谓的“硬伤”在所难免,我们不应对这样一个在美学方面“布道”的人过于苛责。示例二: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他在文学、书画、美学等很多领域都很有造诣。但作为美的教育和传播者,出现这些知识性的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因为这些错误可能会误导听众和读者,也有损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
17.读泰戈尔的诗,我觉得处处充满美。这些诗句像轻轻的絮语,又像温暖的叮咛,品读时,我的心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美妙感觉慢慢被唤醒。诗中的夏花、秋叶等纷至沓来,叩击我的心扉。美的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都难以替代的,就像泰戈尔的诗无法被替代一样。这种阅读,让我的心变得透明、美丽、敏感,让我不知不觉地在某些方面改变自己。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4.本题考查了考生材料分析能力.回答此题,主要参考“百度百科”和“艺术人生”两则资料.从这两则资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蒋勋在三个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文学领域、书画方面、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
故答案为: 在文学领域,有许多作品,并获得多项荣誉;在书画方面,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影响巨大。
15.本题考查了考生材料综合能力.回答此题,主要参考[人物轶事],里面有两个方面,材料一写的是他辞职事的所感所想,材料二写的是他辞职的原因.
故答案为: 他想要回来做自己(或“他认识到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他想要做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或“他想要做‘美学布道者’”)。
16.本题考查了考生人物评价能力.评价人物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从缺点和优点两个方面评价;2、根据材料评价,不能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 示例一: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学布道者”。他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不遗余力,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现一些所谓的“硬伤”在所难免,我们不应对这样一个在美学方面“布道”的人过于苛责。示例二: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他在文学、书画、美学等很多领域都很有造诣。但作为美的教育和传播者,出现这些知识性的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因为这些错误可能会误导听众和读者,也有损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
17.本题考查了语言赏析理解能力。回答该题时,一定要联系题干中的语言: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从这一句可以打出思路:要写一种关于美的事情,而且是改变你的;结合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还要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故答案为: 读泰戈尔的诗,我觉得处处充满美。这些诗句像轻轻的絮语,又像温暖的叮咛,品读时,我的心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美妙感觉慢慢被唤醒。诗中的夏花、秋叶等纷至沓来,叩击我的心扉。美的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都难以替代的,就像泰戈尔的诗无法被替代一样。这种阅读,让我的心变得透明、美丽、敏感,让我不知不觉地在某些方面改变自己。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课练:6 藤野先生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注音有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1)诘责(jí) 下咽(yàn) 深恶痛疾(wù)
(2)畸形(qí) 发髻(jì) 抑扬顿挫(yì)
(3)解剖(pāo) 瞥见(piē) 油光可鉴(jiàn)
(4)绯红(fēi) 挟着(jiā) 杳无消息(yǎo)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B.她只说要去国外,却从此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
C.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我们不能不以为意,应该做到出门戴口罩,见面免握手,回家勤洗手等。
D.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3.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①读书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平凡的人物变得崇高伟大。②鲁迅先生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如果没有读书写作,他走在街上可能是没有多高的回头率的。③但是,每当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总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④这个“小老头”太崇高太伟大了,他身上有一种不可阻挡。⑤这种力量不是来自权势,不是来自金钱,而是来自他的人格魅力。⑥归根到底是来自他的阅读、思考和写作。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④句 D.第⑤句
4.下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B.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D.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5.对下列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分析:外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B.“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分析:语言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
C.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分析: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当时的“任性”,说明“我”对藤野先生的帮助还没有完全理解。
D.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分析:心理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复杂而矛盾的情感。
二、综合运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与赵瑞蕻:一字师,忘年交
姜嘉镳
①我就读于温州师院中文系,忽然传来赵瑞蕻教授来校讲学的消息,喜出望外。我立即夹着笔记本抢先占据阶梯教室的前排,坐等瞻仰他的风采。赵先生出场了,他脸颊狭长,皮肤黝黑,天庭开阔,高高的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尖下颌,言谈娓娓道来,文质彬彬。言谈之间,他那双厚厚的手掌不断摩搓,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气温低,这样可以缓解冻手的感觉。
②他是翻译家兼诗人,1933年开始发表作品,翻译出版了《红与黑》《卡斯特罗修道院女院长》《列宁》《吐古曼的春天》。上世纪90年代,他将自己的学术论文结集出版《诗歌和浪漫主义》,出版诗集《梅雨潭的新绿》和《多彩的旅程》。
③我与他零距离接触是在1989年金秋。
④一日,温籍前辈作家马骅先生(笔名莫洛)给我寄来一张便笺说,永嘉大若岩风景管理处同志邀请他组织作家赴景区观光,并要我同行。十月的一天,我欣然赴约,同行的有马骅、唐湜、金江、洛雨、张宪文,以及洪禹平、王丽夫妇,特别是看到仰慕已久的赵瑞蕻先生分外高兴。据马先生说,赵先生是回家探亲,特地把他请来的。
⑤赵先生年逾古稀,银色头发纹丝不乱,精神矍铄,爬山途中,步履轻松,我紧随其后却气喘吁吁。我夸他身体健壮,他说自己坚持锻炼,还常洗冷水澡。从大若岩步行数公里,登上九龙漈瀑布的第一瀑亭子,大家在这里稍事休息。这是一座新修的亭子,管理处的同志介绍,瀑布分成九折,登顶要上千步,并请我们为这座新亭子做一副新对联。我仰观周边群山环抱,一条瀑布依山而下,就想起《西厢记 长亭》的结尾句“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斗胆在前辈作家前口占一联“四围山色藏飞瀑,千步云阶觅石门”。
⑥坐在我身旁的赵先生,略加思索,在我的耳边轻轻地以商量的口气说:“‘藏飞瀑’可否改作‘听飞瀑’?‘听’字较为贴切,‘听’字更显瀑布的动感。”经他一提示,我顿开茅塞,事后我将经指点的对联寄到北京请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书写,而今早已勒石于九龙漈瀑布的亭柱之上。赵先生成了我名副其实的“一字师”。
⑦一路上,我俩天南海北畅所欲言,亲密有加。游到楠溪江滩林时,摄影留念。他面露笑容,左臂搭着我的右肩,用手指紧紧扣住,仿佛生怕我丢失似的。
⑧赵先生生于1915年,长我24岁,足足一辈,堪称实实在在的“忘年交”啊!
⑨回温后,我思索着,以什么来表达我对先生的敬意呢?我选择了一本以记叙故乡风土人情为主的散文集《小城遗风》寄给他,请他指教。1994年1月15日,他给我寄来他的论文集《诗歌和浪漫主义》和一封信。论文集的扉页题有“盖人文之留遗后世者,最有力莫如心声。(鲁迅《摩罗诗力说》)嘉镳存正留念”。细察其笔迹,苍劲有力,拜读其亲笔来信足足有千数言。他说我的散文勾起他对故乡风物的回忆,如数家珍,乡情浓烈,宛如抒情散文,爱不释手。起初,我将其视作墨宝,夹在所赠的著作中,后来恐其丢失,又把它深藏在某牛皮纸档案袋里,可惜几经搬家,至今找它不着,后悔不已。
⑩我经常翻阅先生的著作,回味与他同游大若岩,成我“一字师”的情景……1999年1月15日,忽然传来噩耗,赵先生突发心肌梗死不幸去世,令人痛惜不已!
还是马骅先生牵头,由九叶诗人之一唐湜,儿童文学作家金江以及著名妇科大夫、赵先生高中时的老同学吴性慧,下江心渡船,把他的骨灰撒向瓯江口,我尾随其后,一同送别他。
赵先生在《我的遗嘱》里留言:“永别了,灿烂的阳光和星光。永别了,家乡秀美的风景!无须追悼,任火焰拥抱我,请把骨灰撒入梅雨潭,瓯江滨!”我怀着沉重和崇敬的心情捧起先生的骨灰,轻轻地撒向波光粼粼的江面,让波涛推着它慢慢游向远方……安息吧!赵先生,您的灵魂永远紧贴在暖暖的故乡秀美的景色里。
(选自“中国作家网”2020年12月06日,有删改)
6.“他脸颊狭长,皮肤黝黑,天庭开阔,高高的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尖下颌,言谈娓娓道来,文质彬彬。”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7.文中写了作者与赵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8.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坐在我身旁的赵先生,略加思索,在我的耳边轻轻地以商量的口气说:“‘藏飞瀑’可否改作‘听飞瀑’?‘听’字较为贴切,‘听’字更显瀑布的动感。”
②他面露笑容,左臂搭着我的右肩,用手指紧紧扣住,仿佛生怕我丢失似的。
9.根据文章内容,说说赵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10.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11.白描是一种写作手法,指运用朴素简练的文字,不加渲染地描画出事物的形象。鲁迅在介绍藤野先生时,运用白描手法,写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请你也运用白描手法描写班里的一位同学。(150字左右)
1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sǒng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签,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志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绯红( ) 斗乱( )
sǒng( )起 发jì(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用自己的话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
13.为了加深同学们对鲁迅和鲁迅作品的理解,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书法作品的两句诗出自鲁迅的《自嘲》,对其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运用楷体,中正平稳。 B.大小匀称,徐疾有致。
C.用笔饱满,形神兼备。 D.行云流水,笔画飘逸。
(2)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根据已给出的文章标题,仿照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与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仿写: , 。(《藤野先生》)
(3)鲁迅的故事让大家深受感动,假如鲁迅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请你为他撰写一则颁奖词。(100字左右)
(4)有同学从网上摘录了下面的内容,请你根据其语言特点,将短文补充完整。
多味的作家——鲁迅
苦:成了“名人”“正人君子”的仇敌是苦,父亲的逝世是苦,永别藤野先生是苦,跳进旧中国的“大染缸”而不得解脱更是苦。革命苦,百姓苦,苦了鲁迅,也苦了这本在暴虐、阴暗、乌烟瘴气中走过来的《朝花夕拾》。
咸:朴实感人的散文催人泪下。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溅起的是读者心灵的深思。
辣: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百度百科:蒋勋
[百科名片]
中文名 蒋勋 代表作品 《蒋勋说<红楼梦>》《汉字书法之美》《孤独六讲》等
民族 汉族 个人 荣誉 1995年 中兴文艺奖 1997年 吴鲁芹文学奖 2003年 金鼎奖 2005年 第四十届广播金钟奖 2009年 第十三届台北文化奖 2010年 年度散文奖
出生地 西安
居住地 台湾
出生 年份 1947年
[艺术人生]
蒋勋,是台湾文化圈里公认的全才。
1972年,蒋勋到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求学。1976年返回台湾后,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东海大学。2000年,他辞去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他驰骋于文学领域,以诗歌吟诵激情,用散文细说生活,用小说反映人性。其文笔清丽流畅,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等作品几十种。
他翱翔于书画天空,多次举办画展。第一次画展,就以六十多件水墨作品,深获各界好评。他深谙书法,书风兼具颜真卿的气势恢宏和魏碑的苍劲明快,认为书法的顿挫点捺,就是生命的一种实践。
[人物写真]
大红围巾、黑上衣、牛仔裤,深秋北京,64岁的蒋勋坐在人群中从容“布道”,他的声音富含磁性,“有能让人安静下来的神效”。他的“布道”帮助了很多人。有人每晚听着他的声音入睡,有人因为他讲《寒食帖》开始练习书法,还有人决定无论多忙都要出门看看月亮,松弛心情。
近年来,蒋勋游走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被媒体誉为“美学布道者”。
[人物逸事]
1在东海大学时,有一天,蒋勋经过学校草坪,看见阳光下一个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我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书了?于是突然下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2有一次,蒋勋谈起离职一事,说:“为什么我要离开大学,我忽然很想做的一件事是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如果这一部分没有做,我们有再多的画家、音乐家、建筑家,也是没有用的。”
[个人语录]
1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2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美是一种拯救。
3美在生活中,要学会从细微处感受生活中的美和力度。
4我们都有一个误解,认为美是看画展、听音乐会,其实美不只在艺术里、在画廊里、在音乐厅里。我一直提倡,美是一种布道。我希望有一天在这个社会里面,我们走出去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
5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
6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社会评价]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
——台湾作家张晓风
蒋勋的文章里有太多的硬伤。如蒋勋讲红楼梦,在讲北静王初见宝玉那一段,他引用了唐玄宗写的《鹡鸰颂》,却说成是唐高宗写的。我们平常开一个讲座,大约事先总要做点功课,但蒋勋讲一个东西好像从不需要找个注释本参考一下。他对具体文字的解释,真是毫无根据,强悍无比。
——浙江大学教授江弱水
蒋勋先生能用十分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原本深奥的道理,让人如沐春风,茅塞顿开。他的文字又是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生活中不容易被发现的一些真相。他的文字让人安心宁静。
——网友“淡水寒烟”
14.蒋勋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15.“人物逸事”中写了蒋勋重要的人生选择。他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根据上面有关材料简要回答。
16.“社会评价”中江弱水的话引起了网友热议。下面是两段网友评议,你看了以后,对蒋勋有怎样的评价?请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
@沙砾于飞:江弱水怎么可以这样粗暴地批评蒋勋先生呢?以蒋勋先生的学识,怎么可能有硬伤呢?这简直是污蔑,是中伤!
@丹尼莎娜:原来蒋勋只是一个不学无术、浪得虚名的人,我以前还追星一般地仰慕他。汗!
17.蒋勋说:“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请结合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具体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jí—jié
(2)qí—jī
(3)pāo—pōu
(4)jiā—xié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诘责(jí) ——( jié ) 畸形(qí) ——( jī ) 解剖(pāo) ——( pōu ) 挟着(jiā) ——( xié )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D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A项,“深恶痛疾”指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用在此处恰当。B项,“杳无消息”指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用在此处恰当。C项,“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用在此处恰当。D项,“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用来形容故事情节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3.【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ABD.正确
C.第④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不可阻挡”后加上“的力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4.【答案】B
【知识点】比喻
【解析】【分析】A项,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B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5.【答案】D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ABC.正确。
这句话是对藤野先生的神态描写。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描写方法。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等。结合文章内容,从文本中找到描写段落,然后分析其描写方法,并摘抄原句即可。
【答案】6.外貌描写。表现了赵先生学识渊博的特点。
7.①赵先生给“我们”讲学;②赵先生成为“我”的“一字师”;③赵先生和“我”拍照留念;④赵先生给“我”寄书和回信。
8.①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赵先生的谦逊及其对后辈的关爱。
②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赵先生与“我”关系的亲密。
9.文质彬彬,学识渊博,待人和蔼,热心助人。
10.内容上,写出了“我”对赵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结构上,收束全文。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手法的掌握能力。人物描写是属于正面描写,主要包括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等。要善于从语句的刻画中归纳出人物的特征来。
(2)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把握文章行文脉络的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用自己的简明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采用由小到大,即从词语的选择,即“炼词”,再到修辞手法的使用、表现手法的运用,主题的揭示等角度分析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人物的外在形象,重点是根据人物的事迹来凸显他的品质和情操。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要段落及其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文章尾段的作用,往往有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首尾呼应等等,要善于结合具体的内容,从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主题的揭示角度作答。
6.“他脸颊狭长,皮肤黝黑,天庭开阔,高高的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尖下颌,言谈娓娓道来,文质彬彬。”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或叫肖像描写。从“黑框眼镜”到“言谈娓娓道来,文质彬彬”可以初步判断这是一个学识渊博、气质儒雅的知识分子。
故答案为:外貌描写。表现了赵先生学识渊博的特点。
7.从第一段“我就读于温州师院中文系,忽然传来赵瑞蕻教授来校讲学的消息,喜出望外。我立即夹着笔记本抢先占据阶梯教室的前排,坐等瞻仰他的风采。赵先生出场了”可概括出:听他讲学;从经他一提示,我顿开茅塞,事后我将经指点的对联寄到北京请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书写,而今早已勒石于九龙漈瀑布的亭柱之上。赵先生成了我名副其实的“一字师”。可概括出:他是“我”的一字之师。
“一路上,我俩天南海北畅所欲言,亲密有加。游到楠溪江滩林时,摄影留念。他面露笑容,左臂搭着我的右肩,用手指紧紧扣住,仿佛生怕我丢失似的”可概括出:留影纪念;
从“。细察其笔迹,苍劲有力,拜读其亲笔来信足足有千数言。他说我的散文勾起他对故乡风物的回忆,如数家珍,乡情浓烈,宛如抒情散文,爱不释手。起初,我将其视作墨宝,夹在所赠的著作中,后来恐其丢失,又把它深藏在某牛皮纸档案袋里,可惜几经搬家,至今找它不着,后悔不已”可概括出:与赵先生信札往来。
故答案为:①赵先生给“我们”讲学;②赵先生成为“我”的“一字师”;③赵先生和“我”拍照留念;④赵先生给“我”寄书和回信。
8.①这是赵先生与“我”交往之中“一字之师”的具体表现。这是赵先生谦逊恳切的语言,句中“可否”带有商量口吻。而“‘听’字较为贴切,‘听’字更显瀑布的动感”的解说,又看出他非常有文学涵养,功底深厚。
②这句话中的“面露笑容”是神态描写,而“左臂搭着我的右肩,用手指紧紧扣住”是动作描写,“搭”和“扣”表现了“赵先生”和晚辈之间非常亲密。
故答案为:①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赵先生的谦逊及其对后辈的关爱。
②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赵先生与“我”关系的亲密。
9.细读文本,从①赵先生给“我们”讲学;②赵先生成为“我”的“一字师”;③赵先生和“我”拍照留念;④赵先生给“我”寄书和回信等诸多事件及其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学识渊博、文质彬彬,待人诚恳、热心助人的良师益友。
故答案为:文质彬彬,学识渊博,待人和蔼,热心助人。
10.最后一段主要是赵先生的遗嘱内容,表现了这是一个赤诚坦荡的人。而“我怀着沉重和崇敬的心情捧起先生的骨灰,轻轻地撒向波光粼粼的江面,让波涛推着它慢慢游向远方……安息吧!赵先生,您的灵魂永远紧贴在暖暖的故乡秀美的景色里”表现了“我”对故去的赵先生的缅怀之情,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也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故答案为:内容上,写出了“我”对赵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深化了文章主旨;结构上,收束全文。
11.【答案】记得一次学校大扫除,我们班的楚明翰给大家带了个好头。他虽然看起来稚气,但干起活来干净利索。你看,他先撸起袖子,抡起扫把,把走廊扫干净;然后拿起拖把把布满灰尘的楼梯擦得干干净净。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都干得热火朝天。很快,我们就把教学楼打扫得干干净净。
【知识点】语言生动;语言简明;白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首先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再从描述一一个人的外貌,正在做的事情来作答。
故答案为: 记得一次学校大扫除,我们班的楚明翰给大家带了个好头。他虽然看起来稚气,但干起活来干净利索。你看,他先撸起袖子,抡起扫把,把走廊扫干净;然后拿起拖把把布满灰尘的楼梯擦得干干净净。他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都干得热火朝天。很快,我们就把教学楼打扫得干干净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依据材料表达感想,作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某些关键词语来表达,有必要在答案中出现材料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不能有语病。
12.【答案】(1)fēi ;dǒu; 耸 ;髻
(2)签;鉴;志;致
(3)反语
(4)“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音近字字形辨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反语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绯红 ”读作“ fēi ”;“ 斗乱 ”读作“ dǒu ”;“ sǒng起 ”写作“ 耸 ”;“ 发jì ”写作“ 髻 ”。
⑵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油光可签 ——油光可鉴 标志 ——标致
⑶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此句使用了反语。
⑷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概括。依据第一段“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与第二段“ 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概括得出“ “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 ”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⑶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⑷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13.【答案】(1)D
(2)一本讲义;溢满师爱和热诚
(3)把生命献给祖国,让世人景仰。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黑暗里彷徨,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你是最勇敢的战士,你是我们最敬佩的人。
(4)鲁迅的本色是辣。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毫不留情。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见解表述;微写作(片断写作);语言生动;语言简明;书法
【解析】【分析】⑴ABC.正确。D.该书法作品字体为楷书,D项为行书的特点。
故答案为:D.
⑵本题考查仿写。 《藤野先生》 的一本讲义,体现了他对我的关爱,依据这一点做出仿写。
故答案为: 一本讲义 , 溢满师爱和热诚
⑶本题考查颁奖词的拟写。围绕鲁迅一生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来写即可。
故答案为: 把生命献给祖国,让世人景仰。从狂人的眼睛里,我们读出了历史的沉重;从阿Q的身影中,我们体会到变革的艰难!你在孤独中呐喊,你在黑暗里彷徨,荷一杆长戟向黑暗进攻!你是最勇敢的战士,你是我们最敬佩的人。
⑷本题考查语句的仿写。 根据前文内容“仇敌是苦, 父亲的逝世是;苦”“点滴的旧事,是《朝花夕拾》可歌可泣的盐分,染咸的是回忆”,结合《朝花夕拾》的内容和主旨,围绕《朝花夕拾》揭露、批判反动文化,语言犀利这一特点来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鲁迅的本色是辣。辛辣的笔风,自然会有其笔尖直指的人群。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抨击与嘲讽毫不留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字体的辨析能力。结合对五大书法字体的特点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⑶考查颁奖词的拟写。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 表达时,语意要清晰连贯,要写出人物的典型特点或思想、行为,不能有语病。
⑷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答案】14.在文学领域,有许多作品,并获得多项荣誉;在书画方面,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影响巨大。
15.他想要回来做自己(或“他认识到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他想要做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或“他想要做‘美学布道者’”)。
16.示例一: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学布道者”。他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不遗余力,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现一些所谓的“硬伤”在所难免,我们不应对这样一个在美学方面“布道”的人过于苛责。示例二: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他在文学、书画、美学等很多领域都很有造诣。但作为美的教育和传播者,出现这些知识性的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因为这些错误可能会误导听众和读者,也有损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
17.读泰戈尔的诗,我觉得处处充满美。这些诗句像轻轻的絮语,又像温暖的叮咛,品读时,我的心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美妙感觉慢慢被唤醒。诗中的夏花、秋叶等纷至沓来,叩击我的心扉。美的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都难以替代的,就像泰戈尔的诗无法被替代一样。这种阅读,让我的心变得透明、美丽、敏感,让我不知不觉地在某些方面改变自己。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⑶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⑷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4.本题考查了考生材料分析能力.回答此题,主要参考“百度百科”和“艺术人生”两则资料.从这两则资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蒋勋在三个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就:文学领域、书画方面、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
故答案为: 在文学领域,有许多作品,并获得多项荣誉;在书画方面,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影响巨大。
15.本题考查了考生材料综合能力.回答此题,主要参考[人物轶事],里面有两个方面,材料一写的是他辞职事的所感所想,材料二写的是他辞职的原因.
故答案为: 他想要回来做自己(或“他认识到每个活着的生命都要找到自己”);他想要做社会大众的美的教育(或“他想要做‘美学布道者’”)。
16.本题考查了考生人物评价能力.评价人物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从缺点和优点两个方面评价;2、根据材料评价,不能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 示例一: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学布道者”。他在多个领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在美学教育和传播方面,不遗余力,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美学热。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现一些所谓的“硬伤”在所难免,我们不应对这样一个在美学方面“布道”的人过于苛责。示例二:我觉得蒋勋先生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他在文学、书画、美学等很多领域都很有造诣。但作为美的教育和传播者,出现这些知识性的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因为这些错误可能会误导听众和读者,也有损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
17.本题考查了语言赏析理解能力。回答该题时,一定要联系题干中的语言:美的力量能唤醒心灵,进而改变自己,从这一句可以打出思路:要写一种关于美的事情,而且是改变你的;结合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还要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故答案为: 读泰戈尔的诗,我觉得处处充满美。这些诗句像轻轻的絮语,又像温暖的叮咛,品读时,我的心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美妙感觉慢慢被唤醒。诗中的夏花、秋叶等纷至沓来,叩击我的心扉。美的力量是其他任何东西都难以替代的,就像泰戈尔的诗无法被替代一样。这种阅读,让我的心变得透明、美丽、敏感,让我不知不觉地在某些方面改变自己。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