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2 00:00:42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脸颊   黝黑   粗糙   崎岖   平庸   滞留   愚钝   蒙昧   酒肆   
胆怯    xuān昂    正jīn危坐    诚huáng诚恐    禁gù    侏rú   
zèng亮    àng然    胡zī    jiāng绳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烂漫    油光可鉴    芦荟    抑扬顿挫    不逊   匿名   诘责   
喝彩    凄然    深恶痛疾    fēi红    yì站    落dì    托cí   
教huì    yǎo无消息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爸爸没有多想就借了3万元给同在工地上打工的工友,可开年复工以后,这位工友就联系不上了,近10多年来一直杳无消息。
B.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C.近年来,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6.(2018·通辽)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基础知识综合
7.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任劳任yuàn(  ) 和蔼(  ) 妯娌(  ) 和mù(  )
(2)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脸庞(  ) 胡髭(  ) yǒu(  )黑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颇有”的“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里有以下解释,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
A.偏;不正。 B.很;相当地。
(4)本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四、综合性学习
9.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托尔斯泰的“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他的双眼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眼”的世界。
(1)[“眼”中辨字体]下面四幅“眼”字书法中,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A. B. C. D.
(2)[“眼”中识人物]阅读下面名著中的片段,试指出所描写的人物。
片段一:
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馀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A,今朝难满脱天罗。
(《西游记》)
片段二: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B真勇悍,人号铁牛儿。
(《水浒传》)
A    B   
(3)[“眼”中表真情]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老师的眼睛,是严厉的眼睛。每当我骄傲自满时,那双眼睛会让我变得谦虚。老师的眼睛,是爱抚的眼睛。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那双眼睛会给我巨大的鼓励。老师的眼睛,是   。每当   ,那双眼睛   。
10.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1)[积累] 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 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读图]观察下面这幅图,按要求答题。
①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3)[拓展] 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五、语言表达
11.解释下列词语。
(1)好劳动
(2)周济:
(3)任劳任怨:
(4)为富不仁:
(5)聊叙: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冑,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Ⅹ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12.请结合选文说说托尔斯泰有着一双怎样的眼睛。
13.选文第②段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14.请简要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阅读
那年花开
钱海燕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被工人不小心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找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将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有删改)
15.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16.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17.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8.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19.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jiá;yǒu;cāo;qí;yōng;zhì;dùn;mèi;sì;qiè;轩;襟;惶;锢;儒;锃;盎;髭;缰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颊:读作jiá ; 黝:读作yǒu; 糙:读作读作cāo;崎:读作 qí ;庸:读作 读作yōng ;滞:读作zhì ; 钝:读作dùn; 昧:读作mèi ;肆:读作sì; 怯:读作qiè ; uān昂:轩 ; 正jīn危坐 :襟 ; 诚huáng诚恐 :惶 ; 禁gù :锢; 侏rú :儒 ; zèng亮 :锃; àng然 :盎 ; 胡zī :髭 ; 缰
注意“脸颊、黝黑、正襟危坐”的字音字形。
故答案为:jiá ; yǒu; cāo; qí ; yōng ; zhì ; dùn; mèi ; sì; qiè ; 轩 ; 襟 ; 惶 ; 锢;儒 ; 锃; 盎 ; 髭 ; jiāng绳 :缰
【点评】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字音、字形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答案】màn;jiàn;huì;cuò;xùn;nì;jié;hè;qī;wù;绯;驿;第;辞;诲;杳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烂漫:读作màn ; 鉴:读作jiàn ; 荟:读作huì ; 挫:读作cuò ; 逊:读作xùn ;匿:读作 nì ; 诘:读作jié ;喝:读作 hè ; 凄:读作qī;恶:读作 wù ; fēi红 :绯 ; yì站: 驿 ;落dì : 第 ; 托cí : 辞 ; 教huì :诲; yǎo无消息 :杳
注意“诘责、绯红、落第”等词的字音字形。
故答案为:màn ; jiàn ; huì ; cuò ; xùn ; nì ; jié ; hè ; qī; wù ; 绯 ; 驿 ; 第 ; 辞 ; 诲; 杳
【点评】考查字音、字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3.【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A: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符合语境。B:无独有偶:意思是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可以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不符合语境。C:敷衍塞责:敷衍:马虎,不认真,表面上应付;塞责: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使用正确。D:左右逢源:比喻事情无论怎么做都很顺利,也比喻人办事圆滑。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4.【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A:杳无消息:没有任何音讯、消息。使用正确;B:宽厚仁慈:心中宽广,大度厚道实在,有慈悲仁慈之心 。C:鹤立鸡群:意思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不符合语境。D: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也不会”与“它不会”连接,所以句③放在第一位,句①是总结句放在最后。所以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句子顺序的排列。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6.【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词语重复,去掉“第一趟”或者“首飞”;
B.词语顺序颠倒,“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
D.两面对一面,在“有关部门”后面加上“是否”。
故答案为:C
【点评】病句题历来是中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中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7.【答案】(1)怨 ; ǎi ; zhóu; 睦
(2)解释说明
(3)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破折号;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识记。任劳任yuàn:任劳任怨:意思是不辞劳苦,不怕埋怨。和蔼:hé ǎi,指人性情温和,态度可亲,让人心里感到温暖。妯娌:zhóu li,已婚妇女对丈夫兄弟的老婆称呼。和mù:和睦,意思是相处融洽,没有争吵。
(2)本题考查破折号作用的理解。 1)表示解释说。2) 、表示递进。3) 、表示延长。 4) 、表示转折。5) 、表示插说。6) 、补充说明。7) 、副标题前。“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是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的解释说明。
(3)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病句是“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应是“ 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识记、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同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和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考生要在平时掌握和运用各种标点符号,注意其不同的用法,结合语句进行理解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判断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语句,要有良好的语感,准确判断病句,在分析病因,正确修改。
8.【答案】(1)páng ; zī ; 黝
(2)茂蜜;茂密
(3)B
(4)外貌描写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外貌描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脸庞:liǎn páng,意思是指脸盘。指人的面颊或面部。胡髭:húzī,意思是嘴上边的胡子。黝黑:yǒu hēi,颜色深黑。
(2)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茂蜜--茂密
(3)本题考查对词语词义的理解。“颇有长者风度”意思是相当的有长者的风采和大度。故选B。
(4)本题考查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结合文段可知,属于外貌描写。
【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时要资本化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的理解。考生要掌握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结合文段语句进行理解和判断。
9.【答案】(1)D
(2)孙大圣;李逵
(3)智慧的眼睛;我迷失方向时;会引领我正确前行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作品的人物形象;书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体的掌握。A:为行书,B:草书;C:篆书;D:隶书。故选D。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结合选段一“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可知,描绘的人物是孙悟空;选段二“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可知是对李逵的描写。
(3)本题考查仿写。根据描写对象“老师”的特征,挖掘其身上的精神品质,仿照例句作答即可。如:老师的眼睛,是智慧的眼睛,每当我迷失方向时,那双眼睛会引领我正确前行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体的掌握,考生要掌握各种字体及其特征,结合选项进行辨析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识记。解答时要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要结合选段,利用题干的提示进行作答。
(3)考查句子仿写能力。仿写首先要明确例句的特点,要我们仿照什么修辞手法、什么句式、运用什么关联词等来模仿造句。其次仿写的句子要通顺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10.【答案】(1)【示例1】儿行千里母担忧。
【示例2】养儿方知父母恩。
【示例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①孝道、尊老、幸福、和谐等。;②示例:画面中祖孙三代,爸爸在帮爷爷洗脚,孙子在给爸爸擦背,整个画面温馨、感人。
(3)示例: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常回家陪伴父母等。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漫画释义;主题活动;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1)从平时积累的名言名句中写出一句有关父爱或母爱的句子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①仔细观察画作,看懂画面的中心人物与中心事件,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如何概括漫画主题?可进行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爸爸在为爷爷洗脚,孙子在给爸爸擦背,自然可以从孝道、尊老等角度考虑漫画所揭示的主题。②首先要仔细观看图片,把画面上的内容分层次或方位用说明性语言描述出来。要从人物年龄、人物行为等推断图片中的人物辈分,把爸爸在为爷爷洗脚,孙子在给爸爸擦背这一中心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进而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
(3)此题要求回答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答题时只要能围绕“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主题,语言准确、简洁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1】儿行千里母担忧。
【示例2】养儿方知父母恩。
【示例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⑵①孝道、尊老、幸福、和谐等。
②示例:画面中祖孙三代,爸爸在帮爷爷洗脚,孙子在给爸爸擦背,整个画面温馨、感人。
⑶ 示例: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常回家陪伴父母等。
【点评】⑴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传统文化,多积累有关父爱、母爱的名言警句,多背诵有关父爱、母爱的箴言俗语,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⑵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准确答题。
11.【答案】(1)劳动好手
(2)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3)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4)贪财好利,没有好心肠
(5)姑且谈谈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可以结合课文上下文语句以及语境进行分析。好劳动:劳动好手。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为富不仁:贪财好利,没有好心肠。聊叙:姑且谈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和理解。
【答案】12.目光敏锐,犀利;能看清事物的真相;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13.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有力地证明了托尔斯泰眼睛的敏锐性和丰富性。
14.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来源于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研究,他用艺术巨笔把时代的本质准确地表现出来。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引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引用的句子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和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①段中的“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等语句可见,本段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的锐利,准确的判断力。
故答案为: 目光敏锐,犀利;能看清事物的真相;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1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第②段末引用高尔基的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赞美了托尔斯泰能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察力,并在作品中展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有力地证明了托尔斯泰眼睛的敏锐性和丰富性。
1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是把托尔斯泰的眼睛比作了珠宝,“有 魔力,有磁性”说明了说明托尔斯泰的眼睛很敏感,锐利。揭示了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的深度。
故答案为: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来源于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研究,他用艺术巨笔把时代的本质准确地表现出来。
【答案】15.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 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16.“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17.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 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18.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 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19.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 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2)本题的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安排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内容的表达主旨、辨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理解。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
1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分析标题的含义注意从表层和深层次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指的是:校园里栀子花笑了,笑的那样灿烂。深层次含义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文章主要记叙了初三那年,我参加作文比赛失败了,后来在徐老师的鼓励下,重拾信心,终于取得了成功。“那年花开”也就是指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
16.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解题方法:释义+写出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或精神品质。 “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17.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语句一般从修辞、描写、词语的运用等角度进行赏析。题干已经给出了赏析的角度,结合语句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 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18.本题考查分析情景作用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情景安排的作用,结合书本内容,联系上下文,可知:讲故事的原因是“我”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名词,“我”对写作失去信心。于是徐老师给我讲了这个故事,是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 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19.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概括要全面,要突出重点。根据文章的内容, 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 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1 /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脸颊   黝黑   粗糙   崎岖   平庸   滞留   愚钝   蒙昧   酒肆   
胆怯    xuān昂    正jīn危坐    诚huáng诚恐    禁gù    侏rú   
zèng亮    àng然    胡zī    jiāng绳   
【答案】jiá;yǒu;cāo;qí;yōng;zhì;dùn;mèi;sì;qiè;轩;襟;惶;锢;儒;锃;盎;髭;缰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颊:读作jiá ; 黝:读作yǒu; 糙:读作读作cāo;崎:读作 qí ;庸:读作 读作yōng ;滞:读作zhì ; 钝:读作dùn; 昧:读作mèi ;肆:读作sì; 怯:读作qiè ; uān昂:轩 ; 正jīn危坐 :襟 ; 诚huáng诚恐 :惶 ; 禁gù :锢; 侏rú :儒 ; zèng亮 :锃; àng然 :盎 ; 胡zī :髭 ; 缰
注意“脸颊、黝黑、正襟危坐”的字音字形。
故答案为:jiá ; yǒu; cāo; qí ; yōng ; zhì ; dùn; mèi ; sì; qiè ; 轩 ; 襟 ; 惶 ; 锢;儒 ; 锃; 盎 ; 髭 ; jiāng绳 :缰
【点评】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识记。字音、字形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烂漫    油光可鉴    芦荟    抑扬顿挫    不逊   匿名   诘责   
喝彩    凄然    深恶痛疾    fēi红    yì站    落dì    托cí   
教huì    yǎo无消息   
【答案】màn;jiàn;huì;cuò;xùn;nì;jié;hè;qī;wù;绯;驿;第;辞;诲;杳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烂漫:读作màn ; 鉴:读作jiàn ; 荟:读作huì ; 挫:读作cuò ; 逊:读作xùn ;匿:读作 nì ; 诘:读作jié ;喝:读作 hè ; 凄:读作qī;恶:读作 wù ; fēi红 :绯 ; yì站: 驿 ;落dì : 第 ; 托cí : 辞 ; 教huì :诲; yǎo无消息 :杳
注意“诘责、绯红、落第”等词的字音字形。
故答案为:màn ; jiàn ; huì ; cuò ; xùn ; nì ; jié ; hè ; qī; wù ; 绯 ; 驿 ; 第 ; 辞 ; 诲; 杳
【点评】考查字音、字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A: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不符合语境。B:无独有偶:意思是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可以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不符合语境。C:敷衍塞责:敷衍:马虎,不认真,表面上应付;塞责: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使用正确。D:左右逢源:比喻事情无论怎么做都很顺利,也比喻人办事圆滑。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A.爸爸没有多想就借了3万元给同在工地上打工的工友,可开年复工以后,这位工友就联系不上了,近10多年来一直杳无消息。
B.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C.近年来,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D.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和运用。A:杳无消息:没有任何音讯、消息。使用正确;B:宽厚仁慈:心中宽广,大度厚道实在,有慈悲仁慈之心 。C:鹤立鸡群:意思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不符合语境。D: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也不会”与“它不会”连接,所以句③放在第一位,句①是总结句放在最后。所以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句子顺序的排列。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6.(2018·通辽)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答案】C
【知识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重复啰嗦
【解析】【分析】A.词语重复,去掉“第一趟”或者“首飞”;
B.词语顺序颠倒,“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
D.两面对一面,在“有关部门”后面加上“是否”。
故答案为:C
【点评】病句题历来是中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中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三、基础知识综合
7.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任劳任yuàn(  ) 和蔼(  ) 妯娌(  ) 和mù(  )
(2)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
【答案】(1)怨 ; ǎi ; zhóu; 睦
(2)解释说明
(3)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破折号;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识记。任劳任yuàn:任劳任怨:意思是不辞劳苦,不怕埋怨。和蔼:hé ǎi,指人性情温和,态度可亲,让人心里感到温暖。妯娌:zhóu li,已婚妇女对丈夫兄弟的老婆称呼。和mù:和睦,意思是相处融洽,没有争吵。
(2)本题考查破折号作用的理解。 1)表示解释说。2) 、表示递进。3) 、表示延长。 4) 、表示转折。5) 、表示插说。6) 、补充说明。7) 、副标题前。“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是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的解释说明。
(3)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病句是“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应是“ 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识记、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同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多音字的辨析和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考生要在平时掌握和运用各种标点符号,注意其不同的用法,结合语句进行理解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判断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语句,要有良好的语感,准确判断病句,在分析病因,正确修改。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脸庞(  ) 胡髭(  ) yǒu(  )黑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颇有”的“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里有以下解释,在本文中的意思是(  )
A.偏;不正。 B.很;相当地。
(4)本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答案】(1)páng ; zī ; 黝
(2)茂蜜;茂密
(3)B
(4)外貌描写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外貌描写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脸庞:liǎn páng,意思是指脸盘。指人的面颊或面部。胡髭:húzī,意思是嘴上边的胡子。黝黑:yǒu hēi,颜色深黑。
(2)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茂蜜--茂密
(3)本题考查对词语词义的理解。“颇有长者风度”意思是相当的有长者的风采和大度。故选B。
(4)本题考查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结合文段可知,属于外貌描写。
【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写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的理解。解答时要资本化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同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的理解。考生要掌握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结合文段语句进行理解和判断。
四、综合性学习
9.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中,托尔斯泰的“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他的双眼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眼”的世界。
(1)[“眼”中辨字体]下面四幅“眼”字书法中,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
A. B. C. D.
(2)[“眼”中识人物]阅读下面名著中的片段,试指出所描写的人物。
片段一:
这长老近前细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样: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馀多。还喜得眼睛转动,喉舌声和。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A,今朝难满脱天罗。
(《西游记》)
片段二: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B真勇悍,人号铁牛儿。
(《水浒传》)
A    B   
(3)[“眼”中表真情]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句子。
老师的眼睛,是严厉的眼睛。每当我骄傲自满时,那双眼睛会让我变得谦虚。老师的眼睛,是爱抚的眼睛。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那双眼睛会给我巨大的鼓励。老师的眼睛,是   。每当   ,那双眼睛   。
【答案】(1)D
(2)孙大圣;李逵
(3)智慧的眼睛;我迷失方向时;会引领我正确前行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作品的人物形象;书法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字体的掌握。A:为行书,B:草书;C:篆书;D:隶书。故选D。
(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结合选段一“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可知,描绘的人物是孙悟空;选段二“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可知是对李逵的描写。
(3)本题考查仿写。根据描写对象“老师”的特征,挖掘其身上的精神品质,仿照例句作答即可。如:老师的眼睛,是智慧的眼睛,每当我迷失方向时,那双眼睛会引领我正确前行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体的掌握,考生要掌握各种字体及其特征,结合选项进行辨析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识记。解答时要注意平时的识记和积累。注意要结合选段,利用题干的提示进行作答。
(3)考查句子仿写能力。仿写首先要明确例句的特点,要我们仿照什么修辞手法、什么句式、运用什么关联词等来模仿造句。其次仿写的句子要通顺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10.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1)[积累] 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 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读图]观察下面这幅图,按要求答题。
①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3)[拓展] 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
【答案】(1)【示例1】儿行千里母担忧。
【示例2】养儿方知父母恩。
【示例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①孝道、尊老、幸福、和谐等。;②示例:画面中祖孙三代,爸爸在帮爷爷洗脚,孙子在给爸爸擦背,整个画面温馨、感人。
(3)示例: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常回家陪伴父母等。
【知识点】开放性默写;漫画释义;主题活动;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1)从平时积累的名言名句中写出一句有关父爱或母爱的句子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①仔细观察画作,看懂画面的中心人物与中心事件,综合画面内容,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如何概括漫画主题?可进行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爸爸在为爷爷洗脚,孙子在给爸爸擦背,自然可以从孝道、尊老等角度考虑漫画所揭示的主题。②首先要仔细观看图片,把画面上的内容分层次或方位用说明性语言描述出来。要从人物年龄、人物行为等推断图片中的人物辈分,把爸爸在为爷爷洗脚,孙子在给爸爸擦背这一中心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进而把画作寄寓的感情或深刻含义表达出来。
(3)此题要求回答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答题时只要能围绕“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主题,语言准确、简洁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1】儿行千里母担忧。
【示例2】养儿方知父母恩。
【示例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⑵①孝道、尊老、幸福、和谐等。
②示例:画面中祖孙三代,爸爸在帮爷爷洗脚,孙子在给爸爸擦背,整个画面温馨、感人。
⑶ 示例: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常回家陪伴父母等。
【点评】⑴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传统文化,多积累有关父爱、母爱的名言警句,多背诵有关父爱、母爱的箴言俗语,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⑵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类试题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准确答题。
五、语言表达
11.解释下列词语。
(1)好劳动
(2)周济:
(3)任劳任怨:
(4)为富不仁:
(5)聊叙:
【答案】(1)劳动好手
(2)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3)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4)贪财好利,没有好心肠
(5)姑且谈谈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可以结合课文上下文语句以及语境进行分析。好劳动:劳动好手。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为富不仁:贪财好利,没有好心肠。聊叙:姑且谈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和理解。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冑,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Ⅹ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12.请结合选文说说托尔斯泰有着一双怎样的眼睛。
13.选文第②段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14.请简要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12.目光敏锐,犀利;能看清事物的真相;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13.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有力地证明了托尔斯泰眼睛的敏锐性和丰富性。
14.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来源于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研究,他用艺术巨笔把时代的本质准确地表现出来。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引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解答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明确引用的句子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和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1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①段中的“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等语句可见,本段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的锐利,准确的判断力。
故答案为: 目光敏锐,犀利;能看清事物的真相;蕴含着丰富的感情。
1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第②段末引用高尔基的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中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情感,赞美了托尔斯泰能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察力,并在作品中展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有力地证明了托尔斯泰眼睛的敏锐性和丰富性。
1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是把托尔斯泰的眼睛比作了珠宝,“有 魔力,有磁性”说明了说明托尔斯泰的眼睛很敏感,锐利。揭示了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的深度。
故答案为: 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来源于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研究,他用艺术巨笔把时代的本质准确地表现出来。
阅读
那年花开
钱海燕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被工人不小心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找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将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有删改)
15.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16.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17.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8.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19.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5.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 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
16.“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17.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 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18.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 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
19.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 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2)本题的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入手,结合语境来品析。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节安排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内容的表达主旨、辨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理解。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文中所使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主要应依据故事情节展开,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注意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
1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分析标题的含义注意从表层和深层次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指的是:校园里栀子花笑了,笑的那样灿烂。深层次含义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文章主要记叙了初三那年,我参加作文比赛失败了,后来在徐老师的鼓励下,重拾信心,终于取得了成功。“那年花开”也就是指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
16.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解题方法:释义+写出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或精神品质。 “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17.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赏析语句一般从修辞、描写、词语的运用等角度进行赏析。题干已经给出了赏析的角度,结合语句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分析。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 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18.本题考查分析情景作用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情景安排的作用,结合书本内容,联系上下文,可知:讲故事的原因是“我”第一次参加征文比赛,结果没有得到任何名词,“我”对写作失去信心。于是徐老师给我讲了这个故事,是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 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
19.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概括要全面,要突出重点。根据文章的内容, 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 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