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习题(含解析)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3.4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习题(含解析)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7 09:5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第四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记载保留着,主要原因是( )
A. 绿色植物能够分解植物遗体 B. 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C. 腐生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D. 动植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2.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中有不少细菌是有益的,有些细菌给人类带来危害
B. 病毒不属于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
C. 酿酒、造醋等酿造工业离不开酵母菌和曲霉
D. 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3.细菌对自然界的影响主要是( )
A.分解动植物遗体 B.制造有机物 C.杀死多余动植物 D.净化空气
4.下列选项中,与微生物的作用无关的是( )
A. 制作馒头和面包 B. 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C. 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 制造酸奶和泡菜
5.在根瘤菌和大豆的共生中,根瘤菌的作用是( )
A. 固氮 B. 提供二氧化碳 C. 提供水分 D. 提供有机物
6.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中的原因是( )
A. 豆科植物能合成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B. 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合成含磷的无机盐,提高了土壤中磷的含量
C. 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合成含钾的无机盐,提高了土壤中钾的含量
D. 豆科植物根瘤中的根瘤菌能固定氮气,提高了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
7.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中有不少细菌是有益的,有些细菌给人类带来危害
B. 病毒不属于分解者,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不起作用
C. 酿酒、造醋等酿造工业离不开酵母菌和曲霉
D. 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8.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
9.“冬虫夏草”是我国名贵的药物和高级补品,分布在我国青海、贵州、云南、西藏、甘肃等地海拔3500-5000m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冬虫夏草”,通称虫草.冬天在感染的昆虫体内形成菌核,外表保持原来虫形,到次年夏季温暖潮湿,适于菌体生长时,从虫体头部长出一根,棕色有柄的棒状子座,长4-11cm,粗约3mm,形拟一根野草,因而得名“冬虫夏草”。
(1)“冬虫夏草”是______
A. 植物 B. 动物 C. 细菌 D. 真菌
(2)根据以上叙述,判断虫草与昆虫之间的关系________共生。(填是或不是)
(3)构成“冬虫夏草”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4)“冬虫夏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________分解。
10.某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将同时死去的10条小金鱼分成甲、乙两组,甲组的5条小金鱼灭菌后放在无菌的塑料袋内保存起来,乙组的5条小金鱼被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部.数十天后,发现乙组的5条小金鱼全腐烂了.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说明了________。
(2)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组。
(3)该实验中甲、乙两组为什么要选用同时死去的5条小金鱼?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解答】动物是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细菌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迹等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故选C。
2.【答案】B
【解析】A选项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比如用乳酸菌制酸奶、泡菜等;少数是有害的,如结核杆菌能使人患结核病。可见A说法正确。
B选项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还有一部分微生物是消费者,如各种病毒和致病菌,它们都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B说法错误,
C选项酿酒、造醋等酿造工业离不开酵母菌发酵和曲霉。C说法正确。
D选项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动植物的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3.【答案】A
【解析】细菌种类繁多,结构微小,分布广泛,繁殖速度快。其生活方式大多是异养的,而异养主要是腐生和寄生,大多数腐生性细菌能够分解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枯技落叶等中的有机物为水、二氧化碳、无机盐等无机物,并释放到自然界中,被绿色植物重新利用,所以腐生性的细菌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可见A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主要是植物的蒸腾作用,故答案为:C。
【答案】A
【解析】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可见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6.【答案】D
【解析】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的物质,氮元素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物质,当植物得到大量氮元素时植物就生长旺盛,可见D符合题意。
7.【答案】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还有一部分微生物是消费者,如各种病毒和致病菌,它们都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遗体内的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归还的大自然中,被绿色植利用。可见B符合题意。
9.【答案】(1)D (2)不是 (3)细胞 (4)分解者;有机物
【解析】(1)根据资料分析,冬虫夏草冬天在感染的昆虫体内形成菌核,外表保持原来虫形,到次年夏季温暖潮湿时,菌体再开始生长,可见冬虫夏草属于真菌。可见D符合题意。
(2)根瘤菌和豆科类植物是共生的关系,豆科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能通过固氮作用,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为豆科植物提供氮肥,因此二者生活在一起,对彼此都有利,一旦分开,都不能很好的生活,这种营养方式叫共生,可见,共生的双方是互惠互利的,都为双方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而“冬虫夏草”仅是虫为真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虫草与昆虫不是共生关系。
(3)根据以上分析冬虫夏草属于真菌,构成真菌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
根据以上分析冬虫夏草属于真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和细菌同属于分解者,可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水、二氧化碳、无机盐等,供植物重新吸收利用,促进了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1)D,(2)不是,(3)细胞,(4)分解者、有机物。
10.【答案】(1)细菌、真菌对动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2)乙
(3)控制实验变量,保证实验中只存在有无细菌这一变量。
【解析】(1)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的遗体被大量的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供绿色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根据题意,本实验是想探究细菌对鱼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设置了甲、乙两组,形成了对照试验,变量是细菌的有无,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可见甲组是实验组,因为甲组进行了灭菌处理,乙组是对照组。
(3)探究实验要遵循变量的唯一的原则,即除了探究的条件不一样,其它条件要都相同才行,本实验是想探究细菌对鱼的分解作用的,因此要选用同时死去的五条金鱼,保证实验中只存在有无细菌这一个变量。
故答案为:(1)细菌、真菌对动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2)乙,(3)控制实验变量,保证实验中只存在有无细菌这一变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