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细菌
一、课程标准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二、学习目标
1.学会制作细菌的临时装片,并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能力。
3.描述细菌的主要形态。
4.认识细菌的形态结构,并与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相比较。
5.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三、即时性评价
1.通过学生合作进行实验操作的情况,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合作学习和主动阐述自己所看到的图像,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情况。
4.通过合作探究分析总结,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情况。
5.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情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细菌的结构特点。
2. 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合作探究、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黑死病
提问:询问学生是否了解黑死病相关信息,如果有学生知道,则可让学生先主动讲一下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黑死病的相关信息。
观看“黑死病”的视频段落,进一步了解“黑死病”的传染病史,询问学生通过视频了解了关于“黑色病”的哪些信息?
“黑死病”是因为感染鼠疫杆菌,又经过一系列传播,引起了3次大流行,细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有哪些特点使它容易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二)新课讲授:
1.实验“观察细菌”
(1)提出疑问?
哪些地方有细菌呢?
细菌在空气、水、土壤、人体体表及内部都存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到它?
过渡:细菌那么小,我们用肉眼能看到吗?要想观察到它们,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行。
提问:细菌那么小,先用低倍镜观察,能找到细菌吗?
多媒体展示:细菌个体微小,高倍显微镜观察,对比病毒的个体大小和观察工具。
(2)教师出示课件显示:演示实验“观察细菌”显示观察实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
学生3~4人为一小组,小组成员应有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并讨论完成下列内容:
①小组内共同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物像?
③转换高倍物镜时,为什么要转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扳动物镜?
评价一:通过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细菌的形态如何?
总结:在低倍镜下是看不到细菌的,即使使用高倍镜,观察到的图像也比较小。直观感受细菌的形态十分微小。
2.细菌的形态
(1)指导学生更清晰的观察放大倍数更大的细菌:细菌有几种形态?
展示:几种细菌不同的形态图,让学生区别分类归纳。
总结:细菌的形态有三种,及球形、杆形和螺旋形。
评价二:学生完成图片连线。
过渡:虽然细菌的形态各不相同,但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图2.3-6,结合相关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评价三:①细菌的细胞基本结构有哪些?
②有的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分别是什么?这些特殊的结构对细菌有哪些作用?
③从结构上看,细菌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总结: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都有遗传物质。有的细菌还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评价四:通过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比较植物、动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
比较 细菌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荚膜、鞭毛、纤毛
想一想:细菌的细胞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相比较,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从结构上看,哪种细胞更低等?
引导学生总结细菌的主要特征。
讲解:细菌细胞比动植物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遗传物质,属于原核生物,而动植物属于真核生物,因此,细菌比动植物低等的多。
(三)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细菌的三种类型,甲、乙、丙依次是( )
A.螺旋菌、杆菌、球菌 B.球菌、螺旋菌、杆菌
C.杆菌、螺旋菌、球菌 D.杆菌、球菌、螺旋菌
解析:细菌三种类型是球菌、杆菌、螺旋菌,所以答案为C。
2.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时,由低倍镜转换高倍镜后发现( )
A.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 B.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
C.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 D.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增多
解析: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视野范围变小,细胞数目减少,所以答案为A。
3.细菌的结构很特别,下列关于细菌结构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有成形的细胞核 B.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有些细菌有鞭毛 D.有些细菌有荚膜
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所以答案为A。
4.细菌在细胞结构上区别于植物细胞的特点主要是( )
①有细胞壁 ②没有叶绿体 ③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④有鞭毛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细菌和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而细菌没有叶绿体和成形的细胞核,鞭毛不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结构,所以答案为C。
(四)课堂小结:
概念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校本教材》相关练习题。
2.完成P113课本巩固提高内容。。
3.搜集有关超级细菌的资料,写一篇关于防止滥用抗生素的手抄报。。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第一课时 细菌的形态结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