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动物的运动 第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说出骨骼肌的组成,并感受其受刺激收缩的特性;
2.通过模型模拟屈肘、伸肘动作,明确运动的实现过程;
3.通过回答问题,理解运动的实现需要其他系统的配合,并总结出运动的意义。
三、即时性评价
1.通过学生的上台展示和回答情况,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学生展示模型制作情况和解说情况,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学生描述,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情况。
4.通过课堂达标的做题情况,检验学习目标1、2、3的达成情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
2. 运动的实现。
教学难点:运动的实现。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生活实例
展示运动会比赛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总结一下这几幅图片。
提出疑问:运动是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知道运动系统的组成,那运动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讲授:
1.骨骼肌
(1)实验探究:观察骨骼肌
初探——骨骼肌的结构
对照课本92页骨骼肌结构示意图,用镊子轻轻夹起猪肘中部分剥离的骨骼肌,辨别骨骼肌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颜色,形状一样有何区别。
评价一:小组同学展示本组发现。
二探——骨骼肌的附着位置及功能
观察猪肘中部分剥离的骨骼肌,尝试找出骨骼肌在骨上的附着位置,观察一块骨骼肌是否绕过关节。
2.用手拿起猪肘,将其完全伸展开,用手向外拉动已部分剥离的骨骼肌肌腹最粗的部位,观察骨骼肌两侧的骨是否运动。
评价一:辩一辩:甲乙两图所示的骨骼肌的附着位置哪一种是对的?
奥秘解读:学生观看视频,揭晓骨骼肌能为运动提供动力的奥秘————特点:骨骼肌具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2.运动的实现
(1)展示杠杆示意图与运动的示意图,请同学们思考杠杆、动力、支点与骨骼肌、关节、骨的关系。
评价二:连一连
(2)通过演示明晰肱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肘关节的位置。
模性DIY:用纸箱卡片,钉子,剪开的气球制作屈肘伸肘模型。
评价三:学生展示作品,并解说各部分模拟的结构
学生利用模型演示屈肘和伸肘动作的完成。
评价四:学生演示屈肘动作,请同学填一填,屈肘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
学生演示伸肘动作,请同学填一填,伸肘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
深入思考:只有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是否就能完成运动呢?
学生归纳,教师点拨。
深入思考:动物的运动对其生存有何意义呢?
学生归纳,教师点拨。
(三)课堂练习:
评价五:展示运动员肌腱断裂图片,请同学分析发生在骨骼肌的哪一结构?
(四)课堂小结:
概念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
1.完成配套练习。2.伸肘、屈肘模型创意DIY。
七、板书设计
动物的运动
骨骼肌:肌腱、肌腹
运动的实现: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屈肘 收缩 舒张
伸肘 舒张 收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