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课时)
一、课程标准
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当一回小先生”活动,学生回顾解说“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步骤
2.通过展示自制的金鱼藻装置,说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通过课本实验和展示自制的金鱼藻装置,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
4.通过自主合作和小组讨论,说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三、即时性评价
1.通过学生讲,学生自我补充的方式,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直观的实验,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课本实验和视频内容的比较,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情况。
4.通过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检测学习目标4的达成情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2.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
教学难点:单一变量对照试验的设计。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多媒体、演示实验。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知识复习
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哪位同学当一次“小先生”,来给同学们讲一下上节课学到的知识?学生举手回答或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展示多媒体
评价一:通过学生讲,学生自我补充的方式,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教师提问: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有机物(淀粉),还会产生什么物质?
教师播放视频——普利斯特利实验,引导学生想到氧气。
(二)新课讲授:
1.光合作用的产物
探究实验二: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师提问:我们做一个什么实验可以证明绿色植物产生的好空气是氧气呢?下面我们要学习一个实验,看这个实验是怎么验证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的。
首先针对“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这个实验题目来看,我们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
然后作出假设(学生回答)
接着制定计划,这个实验在课本55页——56页,而且用到了氧气的特性:氧气难溶于水,能助燃,因而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再根据木条等的燃烧情况判断氧气是否存在。
教师播放视频——利用金鱼藻收集氧气
教师提出问题: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玻璃管内,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由此得出什么实验结论?(学生回答)
我们如何利用家中现有的材料来收集氧气呢?给同学们展示教师自制金鱼藻装置,所用材料有矿泉水瓶、金鱼藻、吸管。
播放视频——氧气收集的过程,请同学上台辅助教师完成细木条复燃的实验现象。
评价二:通过直观的实验,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教师提出问题:养鱼缸里经常要放一些新鲜的水草,这是为什么?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绿叶在光下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同时释放出了氧气。那植物利用什么原料制造出了这些产物呢?
2.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师播放视频——海尔蒙特实验,海尔蒙特实验说明了什么?
海尔蒙特实验结论:柳苗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教师提出问题: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引导学生想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探究实验三: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这个装置是光合作用测定装置,是测定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打开光源后一段时间,可以发现软件中出现了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
分析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出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
由此得出什么实验结论?(学生回答)
老师也做了一个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利用的是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二氧化碳浓度高时,氧气产生的速度和释放量也高;当二氧化碳浓度低甚至趋于0时,氧气产生的速度和释放量会很低甚至没有。
教师播放视频,在这个实验中用到了两种化学试剂,一种是碳酸氢钠溶液,它是可以释放二氧化碳的,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另一种是氢氧化钠溶液,它是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降低二氧化碳浓度。通过视频可以直观的看到,在碳酸氢钠瓶中氧气产生的速度和释放量是最多的,其次是清水瓶,最后是氢氧化钠瓶,不产生氧气。
通过这个实验也可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评价三:通过课本实验和视频内容的比较,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情况。
探究实验四:探究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师提出问题: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水参与植物体有机物的合成。如果让你根据自己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证明水是光合作用原料,你怎么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提示:1.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水分由叶脉运输
用一片叶子,将叶脉折断,折断部分为a处,连接部分为b处,然后酒精脱色,滴加碘液染色,会发现a处不变蓝,b处变蓝。由此可以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评价四:通过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检测学习目标4的达成情况。
3.总结——提问:你现在对光合作用有了哪些了解?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展示课件。
(三)课堂练习:
1.王大爷种植的萝卜喜获丰收,使萝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
A.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B.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C.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解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由题意可知,萝卜等植物体的构成主要来源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的水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而不是来自于空气中的水,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 B
2.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都能得到新鲜氧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多盖高楼,居住在高层 B.扩大居住面积
C.美化环境 D.多植草坪多种树
解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此外,植物有吸附和吸收多种有害污染物的功能,大面积的树林效果尤为显著。绿色植物还可以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调节气候。因此,要保证城市居民每天能得到新鲜的氧气,应采取的措施是多种草坪和花草树木。选项A、B、C均不能使环境得到新鲜空气。故选: D。
3.下图是某种树叶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
(2)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箭头②所指的物质 是 。
(3)物质①、②进出叶片的通道是 。
答案:(1)二氧化碳;氧气;有机物;水;
(2)水蒸气
(3)气孔
解析:(1)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其中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因此表示进入的①应是二氧化碳,表示放出的②是氧气,表示向下的③是有机物,表示向上的④是水;
(2)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是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故②表示水分;
(3)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物质①②进出叶片的通道是气孔;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质,所以物质③的运输通道是筛管,物质④的运输通道是导管。
4.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组实验装置能构成对照实验的是 。
(2)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甲装置试管收集的气体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
(3)将甲装置中的清水换成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冒出的气泡数目会 ,其原因是
答案:(1)甲与乙或甲与丙
(2)细木条会复燃 金鱼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氧气
(3)增加 碳酸氢钠可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加强,产生的氧气增多
解析: (1) 甲与乙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光是变量,可把甲与乙看做一组对照实验;甲与丙其他条件都相同,金鱼藻的有无为变量,可把甲与丙看做一组对照实验;乙与丙不能看做一组对照实验,因存在两个变量,一个是金鱼藻,一个是光照,故不能看做一组对照实验;
(2)细木条复燃验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说明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3)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原料充足加快了光合作用的速度,产生的氧气增多。
(四)课堂小结:
概念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学案中本节课时练。
2.利用家中水草、矿泉水瓶(瓶盖扎孔)、吸管(10cm左右)、火柴,自己操作“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
七、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
水
有机物(淀粉) 光合作用 条件:光照
氧气
原料
产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