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第三课时)教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第三课时)教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7 21:0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第三课时)
一、课程标准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
二、学习目标
1.通过例题,学会显微镜相关知识的应用。
2.通过小组交流,弄通显微镜相关知识的应用。
3.通过课堂练习,熟练掌握显微镜相关知识的应用。
三、即时性评价
1.通过学生对例题的解答情况,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小组交流,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通过对课堂练习的回答情况,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情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显微镜相关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显微镜相关知识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合作探究、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如果让你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萝的叶子结构,切取实验材料之后,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呢?较厚的,较薄的,薄厚不均的?同学们很多都会选择较薄的,因为这样的材料便于观察。其实严格来讲,要想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最标准的实验材料应该是薄而透明的。下面我们来看显微镜相关知识应用的第一个问题,实验材料的选择。
(二)新课讲授:
1.显微镜相关知识的应用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下面来做一个例题: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的原因是( )
A.便于盖上盖玻片 B.不易污染物镜
C.利于碘液染色 D.能让光线通过
(2)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即上下、左右相反,颠倒180°。
多媒体先展示例题:如果在载玻片上依次写上b、d、p、q四个字母,那么在显微镜目镜的视野中从左往右依次可以看到的是( )
A.b、d、p、q B.d、b、q、p
C.p、q、b、d D.q、p、d、b
然后得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即上下、左右相反,颠倒180°。
装片的移动与物像的移动
下面来做例1:显微镜视野内的物像位于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 )
A.左侧       B.右侧   
C.下方       D.上方
再来看一下例2:如图1微生物移动的方向,要想在观察的时候,始终让该微生物位于视野的中央,装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图2中的哪个?( )
A.甲   B.乙   
C.丙    D.丁
得出结论:物像偏什么方向,装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下面来做例1:一个细小的物体被显微镜放大400X,这里“被放大400X”指的是放大的物体的( )
A.体积     B.表面积  
C.物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延伸:若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X,则物镜的放大倍数是 。
得出结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
再来看一下例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是( )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延伸:目镜放大倍数不变,物镜由10X变成40X,则视野的亮度 。
得出结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的亮度越暗。
再来看一下例3:图1和图2为物镜与装片的距离示意图,物镜放大倍数较大的是( )
得出结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目镜不变时,所用的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越近。
再来看一下例4:如图为显微镜下叶片表皮细胞结构示意图,放大倍数较大的是( ),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多的是( )
得出结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较明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较暗。
(5)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目镜、物镜、装片
多媒体展示判断方法:
转动目镜,若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若不动则不在目镜上。
转动物镜,若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物镜上,若不动则不在物镜上。
移动装片,若污点移动则污点在装片上,若不动则不在装片上。
下面看一个例题: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总有污点存在,移动装片时污点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点仍存在,那么污点在( )
A.玻片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目镜上
评价一:通过学生对例题的解答情况,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学生活动: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练习题,不明白的组内相互讨论交流,一会请小组代表分析解答题目。
评价二:通过小组交流,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三)课堂练习:
1.若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则视野内( )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则视野内的细胞数目较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所以选D。
2.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这是由于( )
A.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B.反光镜未调好
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D.显微镜损坏
解析: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
说明反光镜,细准焦螺旋,以及显微镜自身都没有问题。而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应该是标本切的厚薄不均。所以选A。
3.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试问其视野最暗的是( )
解析:显微镜观察时,视野最暗,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所以选C。
4.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如图A)移到视野中央(如图B),移动玻片应向( )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解析:要想让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物像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如图A,物像位于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所以选B。
5.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图。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解析:此题可以根据以下等式进行计算。显微镜下第一次放大的倍数×第一次看到的细胞数目=显微镜下第二次放大的倍数×第二次看到的细胞数目。该题中第一次放大的倍数是50倍,看到9个细胞,第二次放大的倍数是150倍,假如看到y个细胞。利用上述等式,可得50×9=150×y,通过计算可得y=3。所以选A。
评价三:通过对课堂练习的回答情况,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情况。
(四)课堂小结:
显微镜相关知识的应用
材料 物像 移像 放大倍数 污点
(五)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练习
七、板书设计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第三课时)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显微镜相关知识的应用
材料
物像
移像
放大倍数
污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