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一、聚焦教材
1. 由根尖从土壤中吸收进人根部导管,再进入茎中央的导管,自 而 地向枝端运输。
【答案】水分和无机盐;下;上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可见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解答】水分和无机盐由根尖从土壤中吸收进人根部导管,再进入茎中央的导管,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2.有机物是通过茎的 自 而 运输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答案】筛管;上;下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可见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解答】有机物是通过茎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二、分层训练 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3.土壤中的水分到达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顺序是( )
①根的导管②根毛细胞③茎、叶内的导管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⑤叶肉细胞
A.①③④②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②④①③⑤
【答案】D
【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解答时可以从导管的位置、分布、水的运输途径方面来切入。
【解答】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一②根毛细胞→表④根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①根内的导管→③茎内的导管→叶柄的导管→叶脉(叶肉内)的导管一⑤叶肉细胞。
故选D。
4.科学家为检测有机物的运输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含放射性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有机物,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有机物,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A.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C.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D.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相连的部分细胞壁消失),而筛管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葡萄糖属于有机物,此实验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是筛管,运输方向是由上向下。
故选C。
5.在木本植物的树干上环割一周,深度至形成层,剥去圈内树皮,过一段时间可见到环割上端出现瘤状物,这种现象说明( )
A.韧皮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B.韧皮部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受阻
C.木质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D.木质部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受阻
【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位于树皮和形成层之间。筛管起输导作用,向下运输有机物。据此答题。
【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因此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
故选A。
6.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所示)。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 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答案】(1)作对照
(2)植物体内有 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合理即可)
(3)环割切口处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1)根据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可知,实验中需要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的处理;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机物是在茎的韧皮部进行运输的;故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
(3)两周后,通过观察不定根是否萎缩或环剥切口处有无节瘤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若不定根萎缩或环剥切口处有节瘤,则假设正确;
7.小明做了如下实验: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并记录。请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 ,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 。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3)本实验证明了 。
【答案】(1)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颜色逐渐变浅;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3)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1)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主要运输水分与无机盐,故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
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因为水和无机盐是从植物的根部吸收,然后随植物茎内的导管向上运输,故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越来越浅;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3)本实验证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三、B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8.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经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素吸入,便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木质部不变蓝
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葡萄糖以确保营养,可以使花朵娇艳欲滴
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根本不用担心植株“烧苗”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营养运输方式。
【解答】A.从茎的纵切面上看,染成蓝色的是导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因此木质部会变蓝,A不符合题意;
B.在染料过程中是不需要添加葡萄糖的,B不符合题意;
C.染色后,染料大多在花瓣中,因此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C符合题意;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植株也会出现“烧苗”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C.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D.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解答时可以从导管的位置、分布、水的运输途径方面来切入。
【解答】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土壤中的水→根毛细胞→根的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综上所述:A、B、D选项均错误,C选项是正确。
故答案为:C
10.萝岗甜橙,兼有橙、橘、柑的外形,果实汁液丰盈、清甜,具桂花香味,耐贮藏,曾被评选为广州市名优产品。熟透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糖分,这些糖分是由( )
A.茎制造的,经导管运输
B.根从土壤中吸收的,经筛管运输
C.叶制造的,经筛管运输
D.根从土壤中吸收的,经导管运输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导管位于木质部中,而筛管位于韧皮部中。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果实中的糖分主要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糖属于有机物,经筛管运输到果实中。橙肉中含有的糖分是由叶制造,经筛管运输的。
故选C。
11.科学家用隔水材料将柳树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隔开,并施用一种特制的含同位素标记的钾肥,数小时后测得这种有标记的钾元素大量集中在木质部中。这个实验说明( )
A.植物能吸收和运输有机物
B.木质部中存在输导无机盐的结构
C.输导无机盐的结构在韧皮部
D.木质部能产生无机盐
【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解答】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科学家用隔水材料将柳树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隔开,并使用一种特制的含同位素标记的钾肥,数小时后测得这种有标记的钾元素大量集中在木质部中。这个实验能说明木质部中存在输导无机盐的导管。
故选B。
12.据报道,科学家们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了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喝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冠
B.“喝水”时,有机物会 “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C.“喝”进去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各处
D.“喝”进去的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2)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3)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窗口”。
【解答】】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成熟区,不是根冠,A不正确;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导管运送到树木各处,而筛管运输有机物,B不正确;
C.无机盐溶于水中,因此“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C正确;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可能是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或氧气,不能同时有氧气和二氧化碳,D不正确。
故选C。
13.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植物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可以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故选C。
14.如图为木本植物幼茎的横切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c结构的名称:a ,c 。
(2)草本植物的茎中没有 ,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3)水分是通过图中的 (填名称)运输的。
为了验证你的推断,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①实验步骤:
a.取三根生长状况相似的枝条,分别标号1、2、3;
b.1号枝条不做处理,2号枝条 ,3号枝条 ;
c.将上述处理的三根枝条同时插入 中,放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
d.取茎的上端,横向切断,观察茎的横切面。
②预测实验结果: 。
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
根吸收来的无机盐是怎样被运输的? 。
(4)通过探究活动,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导管;筛管
(2)形成层
(3)导管;去掉韧皮部;去掉木质部;滴有红墨水的清水中;1号和2号枝条茎的横切面变红,3号枝条茎的横切面不变红;水分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根吸收来的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在运输水的同时,也运输了无机盐
(4)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导管运输的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的茎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解答】(1)由图可知:a是导管,b形成层,c是筛管。
(2)草本植物茎没有形成层.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不能无限加粗。
(3)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本实验要探究水分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所以再设计对照组时要注意变量的惟一性。
所以,1号枝条不做处理;2号枝条去掉韧皮部;3号枝条去掉木质部;
然后为了能明显的看出对水的运输将三枝枝条同时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清水中,放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
②预测实验结果:1号和2号枝条茎的横切面变红,3号枝条茎的横切面不变红
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分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根吸收来的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在运输水的同时,也运输了无机盐
(4)通过探究活动,你可得出的结论是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导管运输的。
四、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5.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小时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
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作出解释。
解释结果A: ;
解释结果B: 。
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小时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
(2)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 。
(3)请参照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步骤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实验步骤: 。
【答案】(1)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的;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3)①将 植物茎(基部的一部分)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中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②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含有14CO2的混合气体,将植物顶端的枝叶套住并封紧袋口,将装置放于适宜的环境中;③一段时间后检测14C在该植物茎各部分的分布.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位于木质部,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解答】(1)导管位于木质部,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据实验结果A可见: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
据实验结果B可见: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据实验乙的结果可见: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3)实验步骤:
①将 植物茎(基部的一部分)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中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
②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含有14CO2的混合气体,将植物顶端的枝叶套住并封紧袋口,将装置放于适宜的环境中;
③一段时间后检测14C在该植物茎各部分的分布。
16.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有机物在植物茎中的运输途径,设计了以下实验:把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了“环割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
①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并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②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③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帮助该兴趣小组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2)环割后一段时间,切口上方有瘤形成,说明切口上方有有机物的积累,而切口下方至植物体的根部渐渐萎缩,其原因是 。
(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理由是 。
【答案】(1)由于水与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环切处理后,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
(2)切口下方得不到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死亡 切口以下部分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而萎缩,最终死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1)由于水与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环切处理后,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故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2)由于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进行的,环剥后,有机物无法送到切口下方,造成切口以下部位不能及时获得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环剥后,由于有机物无法送到切口下方,造成切口以下部位不能及时获得有机物,长此以往,植物体慢慢萎缩,直至死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科学八下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2)
一、聚焦教材
1. 由根尖从土壤中吸收进人根部导管,再进入茎中央的导管,自 而 地向枝端运输。
2.有机物是通过茎的 自 而 运输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二、分层训练 A练就好基础基础达标
3.土壤中的水分到达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顺序是( )
①根的导管②根毛细胞③茎、叶内的导管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⑤叶肉细胞
A.①③④②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②④①③⑤
4.科学家为检测有机物的运输部位及方向,做了如下实验:他们利用含放射性标记碳的二氧化碳,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放射性标记碳的有机物,一段时间后,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有机物,此实验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及方向是( )
A.韧皮部的导管、由上向下 B.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向上
C.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向下 D.木质部的筛管、由下向上
5.在木本植物的树干上环割一周,深度至形成层,剥去圈内树皮,过一段时间可见到环割上端出现瘤状物,这种现象说明( )
A.韧皮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B.韧皮部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受阻
C.木质部输送有机物受阻 D.木质部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受阻
6.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所示)。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的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 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7.小明做了如下实验:①把一段带叶的植物枝条用刀削成平整的斜面。②插入装有红墨水的烧杯中,置于阳光下照射。③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④在枝条上方横切和纵切植物枝条,观察并记录。请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 ,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 。
(2)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
(3)本实验证明了 。
三、B更上一层楼能力提升
8.如图所示的“蓝色妖姬”是经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开始用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像吸水一样,将色素吸入,便开出蓝色花朵。下列关于“蓝色妖姬”制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横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其韧皮部变蓝,木质部不变蓝
B.在染料中添加适量葡萄糖以确保营养,可以使花朵娇艳欲滴
C.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越高越好,根本不用担心植株“烧苗”
9.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
A.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C.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D.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10.萝岗甜橙,兼有橙、橘、柑的外形,果实汁液丰盈、清甜,具桂花香味,耐贮藏,曾被评选为广州市名优产品。熟透的橙肉中含有大量糖分,这些糖分是由( )
A.茎制造的,经导管运输
B.根从土壤中吸收的,经筛管运输
C.叶制造的,经筛管运输
D.根从土壤中吸收的,经导管运输
11.科学家用隔水材料将柳树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隔开,并施用一种特制的含同位素标记的钾肥,数小时后测得这种有标记的钾元素大量集中在木质部中。这个实验说明( )
A.植物能吸收和运输有机物
B.木质部中存在输导无机盐的结构
C.输导无机盐的结构在韧皮部
D.木质部能产生无机盐
12.据报道,科学家们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了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喝水”的主要部位在根冠
B.“喝水”时,有机物会 “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C.“喝”进去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各处
D.“喝”进去的水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13.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产量
14.如图为木本植物幼茎的横切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a、c结构的名称:a ,c 。
(2)草本植物的茎中没有 ,因而不能长得很粗。
(3)水分是通过图中的 (填名称)运输的。
为了验证你的推断,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①实验步骤:
a.取三根生长状况相似的枝条,分别标号1、2、3;
b.1号枝条不做处理,2号枝条 ,3号枝条 ;
c.将上述处理的三根枝条同时插入 中,放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
d.取茎的上端,横向切断,观察茎的横切面。
②预测实验结果: 。
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
根吸收来的无机盐是怎样被运输的? 。
(4)通过探究活动,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四、开拓新思路拓展创新
15.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小时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
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作出解释。
解释结果A: ;
解释结果B: 。
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小时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
(2)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 。
(3)请参照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步骤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实验步骤: 。
16.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有机物在植物茎中的运输途径,设计了以下实验:把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了“环割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
①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并有一定程度的萎缩;
②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③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
请帮助该兴趣小组分析以下问题:
(1)为什么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2)环割后一段时间,切口上方有瘤形成,说明切口上方有有机物的积累,而切口下方至植物体的根部渐渐萎缩,其原因是 。
(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水分和无机盐;下;上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可见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解答】水分和无机盐由根尖从土壤中吸收进人根部导管,再进入茎中央的导管,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
2.【答案】筛管;上;下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体有两种输导管道:导管与筛管,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
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可见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解答】有机物是通过茎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少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
3.【答案】D
【知识点】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解答时可以从导管的位置、分布、水的运输途径方面来切入。
【解答】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一②根毛细胞→表④根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①根内的导管→③茎内的导管→叶柄的导管→叶脉(叶肉内)的导管一⑤叶肉细胞。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相连的部分细胞壁消失),而筛管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葡萄糖属于有机物,此实验先后在茎的树皮和根的树皮中发现了含此标记碳的葡萄糖,证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是筛管,运输方向是由上向下。
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位于树皮和形成层之间。筛管起输导作用,向下运输有机物。据此答题。
【解答】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如根。因此将树枝环剥一圈树皮后,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切口处不能在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
故选A。
6.【答案】(1)作对照
(2)植物体内有 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合理即可)
(3)环割切口处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1)根据探究实验的对照原则可知,实验中需要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的处理;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机物是在茎的韧皮部进行运输的;故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
(3)两周后,通过观察不定根是否萎缩或环剥切口处有无节瘤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若不定根萎缩或环剥切口处有节瘤,则假设正确;
7.【答案】(1)木质部;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颜色逐渐变浅;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3)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1)因为木质部中的导管主要运输水分与无机盐,故茎横切面上变成了红色的部位是木质部;
该部位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因为水和无机盐是从植物的根部吸收,然后随植物茎内的导管向上运输,故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红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的变化是越来越浅;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输送。
(3)本实验证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8.【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营养运输方式。
【解答】A.从茎的纵切面上看,染成蓝色的是导管,导管位于木质部中具有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因此木质部会变蓝,A不符合题意;
B.在染料过程中是不需要添加葡萄糖的,B不符合题意;
C.染色后,染料大多在花瓣中,因此纵向剖开染色后的茎,发现木质部自下而上蓝色逐渐变浅,C符合题意;
D.浇灌时使用染料的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植株也会出现“烧苗”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解答时可以从导管的位置、分布、水的运输途径方面来切入。
【解答】水分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的途径是:土壤中的水→根毛细胞→根的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根毛区导管→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导管。综上所述:A、B、D选项均错误,C选项是正确。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导管位于木质部中,而筛管位于韧皮部中。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果实中的糖分主要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糖属于有机物,经筛管运输到果实中。橙肉中含有的糖分是由叶制造,经筛管运输的。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解答】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科学家用隔水材料将柳树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隔开,并使用一种特制的含同位素标记的钾肥,数小时后测得这种有标记的钾元素大量集中在木质部中。这个实验能说明木质部中存在输导无机盐的导管。
故选B。
12.【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2)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3)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氧气、二氧化碳)交换的“窗口”。
【解答】】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成熟区,不是根冠,A不正确;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导管运送到树木各处,而筛管运输有机物,B不正确;
C.无机盐溶于水中,因此“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C正确;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可能是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或氧气,不能同时有氧气和二氧化碳,D不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水分、无机盐与有机物的运输知识解题。
【解答】植物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可以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故选C。
14.【答案】(1)导管;筛管
(2)形成层
(3)导管;去掉韧皮部;去掉木质部;滴有红墨水的清水中;1号和2号枝条茎的横切面变红,3号枝条茎的横切面不变红;水分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根吸收来的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在运输水的同时,也运输了无机盐
(4)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导管运输的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本植物的茎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
【解答】(1)由图可知:a是导管,b形成层,c是筛管。
(2)草本植物茎没有形成层.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草本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不能无限加粗。
(3)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本实验要探究水分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所以再设计对照组时要注意变量的惟一性。
所以,1号枝条不做处理;2号枝条去掉韧皮部;3号枝条去掉木质部;
然后为了能明显的看出对水的运输将三枝枝条同时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清水中,放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
②预测实验结果:1号和2号枝条茎的横切面变红,3号枝条茎的横切面不变红
由此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分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根吸收来的无机盐溶解在水中,在运输水的同时,也运输了无机盐
(4)通过探究活动,你可得出的结论是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里的导管运输的。
15.【答案】(1)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的;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3)①将 植物茎(基部的一部分)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中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②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含有14CO2的混合气体,将植物顶端的枝叶套住并封紧袋口,将装置放于适宜的环境中;③一段时间后检测14C在该植物茎各部分的分布.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位于木质部,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的管道。
【解答】(1)导管位于木质部,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
据实验结果A可见: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
据实验结果B可见: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据实验乙的结果可见: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3)实验步骤:
①将 植物茎(基部的一部分)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中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
②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含有14CO2的混合气体,将植物顶端的枝叶套住并封紧袋口,将装置放于适宜的环境中;
③一段时间后检测14C在该植物茎各部分的分布。
16.【答案】(1)由于水与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环切处理后,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
(2)切口下方得不到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死亡 切口以下部分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而萎缩,最终死亡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木质茎的结构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1)由于水与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环切处理后,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照样能得到水与无机盐,所以叶片照常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供叶片的生命活动所利用,故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
(2)由于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从上向下进行的,环剥后,有机物无法送到切口下方,造成切口以下部位不能及时获得有机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
(3)环剥后,由于有机物无法送到切口下方,造成切口以下部位不能及时获得有机物,长此以往,植物体慢慢萎缩,直至死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