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天台月考)夏季高温季节,我们就可以吃到香甜的西瓜。西瓜的含水量是比较高的,这个阶段,西瓜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果实生长 D.蒸腾作用
2.(2019八上·慈溪期末)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3.(2019八下·嵊州期末)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放置盛有清水的密封玻璃瓶,长势相同的两枝条经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右边枝条只留一半数目的叶片,放在阳光下,调节天平至平衡。一个小时后,其结果是( )
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等,天平右侧下降
B.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不等,天平左侧下降
C.蒸腾作用散失水的质量不等,天平左侧下降
D.蒸腾作用散失水的质量不等,天平右侧下降
4.(2019八下·余杭期末)如图所示,用透明塑料袋将植物的叶片包扎起来,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有水珠产生。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选材说明: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
B.步骤分析: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
C.现象解释: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液化形成
D.实验结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5.(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练习)晴朗的中午,踏入山林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茂密的林木遮住了所有太阳光
6.(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练习)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B.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
D.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练习)中午时分,强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会下降,原因是( )
A.温度过高,植物生命活动下降
B.光过强,导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C.蒸腾作用强,导致气孔关闭
D.呼吸作用过强,影响了光合作用
8.(2020八下·天台月考)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中的部分热量
B.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减小
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测试(1))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⑥为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1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测试(1))阵雨过后,莲宽大的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入叶片的内部,其原因是( )
A.叶肉细胞不需要水 B.上、下表皮的气孔关闭
C.表皮外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D.表皮细胞向外分泌水分
1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测试(1))通常,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有机物、④无机盐、⑤水蒸气这5种物质中,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的物质有(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1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测试(2))如图所示为向日葵在24 小时内的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时)示意图,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1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测试(2))如图所示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是连通的、内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
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
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D.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14.(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测试(1))长期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在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植物的特征不符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叶表面气孔较少
C.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D.具有较大的叶片
15.(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二十三(水、无机盐在植物体中的代谢))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 )
A.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二、填空题
16.(2018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的是 (填序号);
(2)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无法从④进入叶片内;
(3)叶片的营养组织是②,它们的细胞内部含有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7.(2019八下·余杭期末)观察蚕豆叶表皮实验时,为了能观察到更多气孔,应当撕取图中的[ ]
制成临时装片。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 运输到叶脉,大部分水分通过[ ] 散失,小部分参与图中②④细胞进行的 等生理活动。
18.(2019八下·永康期末)小科同学学习了气孔知识后制作了一个叶片气孔开闭演示器。
(1)当用手缓缓挤压充气球时,气球膨胀,此时是模拟图甲、乙气孔开闭状况中的 图。
(2)现有5月份某天阳光充足的两个时间段:9:00-10:00,13:00-14:00,则13:00-14:00的气孔开闭状态最有可能为如图 的状态
1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检测题)我们经常发现在城市绿化带上园林工人在傍晚时剪去部分枝叶,将根部用草绳捆扎有较多泥土的移栽植物种植在花坛中并浇足水,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上述叙述中,使蒸腾作用减弱的措施是 ;有利于水分吸收的措施是 。
三、解答题
20.(2019八下·南浔期末)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孔开闭呢?兴趣小组以蚕豆叶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先将若干蚕豆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蚕豆叶所处环境 制片观察叶片下表皮气孔开闭情况(%)
完全开放 半开放 闭合
甲组 100mL pH为7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40 42 18
乙组 100mL pH为7的KCl溶液+黑暗处理 1 11 88
丙组 100mL pH为4.5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21 42 37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气孔散失的水分是导管运输来的,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 所产生的拉力
(3)蚕豆在开花结果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中的 运输到植株各处。
21.俗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调查,在骄阳似火的夏日,绿化地区的气温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 ℃,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1.3~3.2 ℃。通过这则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单元检测卷)如表为几种常见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目(每平方毫米平均数)的统计情况,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植物 生长环境 上表皮气孔数 下表皮气孔数
苹果树 果国 0 294
豌豆 田地 101 216
玉米 田地 94 158
睡莲 池塘 625 3
(1)从表可见,生活在较干燥环境中的植物比生活在较湿润环境中的植物气孔总数(每平方毫米) .这一特点对陆生植物的意义是 .
(2)若将苹果树叶摘下放入热水中,则可以看到气泡主要从叶的 表皮冒出.
(3)由此可知,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 的“窗口”.
(4)睡莲与其它三种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分布有何不同 .
23.(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二十三(水、无机盐在植物体中的代谢))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选填编号)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u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24.(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检测题)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不仅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它还能把茎内木质部的水往上拉,根部的水也随着上升,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同时也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此外,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解答】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是通过这种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 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采取搭棚措施,目的是阻挡阳光直射,适当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蒸腾作用的目的,使植物能够更好的存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散失大量的水分,据此作答。
【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因此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会使玻璃瓶内水的重量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使植物体重量增加和减少则比较缓慢。如图可知,左侧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右侧叶片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少,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天平的右边会下降。
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4.【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这是关于蒸腾作用的实验。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的一个重要部位是叶片,它的强弱与叶片的大小 、气孔的多少及气温等因素有关。
【解答】A 干旱地区的植物吸水能力强,蒸腾作用弱以保护体内有充足的水分,所以用它进行蒸腾作用的实验不会有很明显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光照是蒸腾作用的动力,因此在阳光下有利于实验,B符合题意。
C
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这个实验我们看不出叶片上有气孔,因此不能得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蒸腾作用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能够使空气清新;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使空气中水分增多,使空气湿润;
故答案为:A。
6.【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蒸腾作用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有叶蒸腾作用强,能够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蒸腾作用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中午时分,强光下,蒸腾作用过强,水分散失太快,因而气孔关闭,短暂停止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內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
【解答】A、 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故A说法正确
B、 保卫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但因为细胞壁厚薄不均匀,所以吸水时细胞膨胀,气孔变大;失水时细胞收缩,气孔变小,故B说法错误。
C、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当保卫细胞含水量较低时,气孔变小,进入的二氧化碳较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反之则会增强,故C说法正确。
D、盐水的浓度比较大,将叶片浸入浓盐水,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的,它的基本结构却是相似的。一片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
【解答】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A.①⑤为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A符合题意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都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B不符合题意。
C.③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输导水、无机盐、有机物,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⑥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一片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表皮外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解答】阵雨过后,莲宽大的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入叶片的内部,其原因是表皮外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表皮细胞排列非常紧密,对叶起保护作用。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解答】气态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均可由叶片气孔进出。有机物只能在筛管中运输,无机盐只能溶解在水中被运输。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
【解答】分析题图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影响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等。根所吸收的水,约99%是供植物蒸腾作用消耗,还有约1%是供植物光合作用等利用,所以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水不只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解答】A.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利用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A不符合题意;
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缓慢,故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快,故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进行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进行生理活动,故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并不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D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例如,生活在潮湿、 阴暗环境下的植物, 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以增加换气的面积;生活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 叶片一般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如刺叶石竹)或小鳞片状(如麻黄), 叶表面多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解答】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后,大部分从叶中散失了。所以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根系发达,以吸收更多水分,叶片一般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如刺叶石竹)或小鳞片状(如麻黄)使表面气孔较少, 叶表面多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据此答题。蒸腾作用的意义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90%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被蒸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由上可知C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16.【答案】(1)③
(2)二氧化碳
(3)叶绿素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叶片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知识解题,据图可知,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细胞、③是叶脉、④是气孔。
【解答】(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结构是叶脉;
(2)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也是水分散失的通道;若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将气孔堵死,氧气和二氧化碳无法正常进出,故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从④气孔进入叶片内;
(3)叶片的营养组织是②,由叶肉细胞组成的,它们的细胞内部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故答案为:(1)③;(2)二氧化碳;(3)叶绿素。
17.【答案】⑤;叶下表皮(或叶下表皮细胞);导管(或木质部中的导管);6;气孔;光合作用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气孔在叶片的上下表皮上,一般情况下陆生植物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的气孔,而一些浮萍类植物上下表皮的气孔少于上表皮的气孔。水分与无机盐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有机物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运输。我们还要深刻理解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定义。
【解答】 蚕豆叶表皮 的气孔数目下表皮要多于上表皮,因此得 撕取⑤叶下表皮 ;水分与无机盐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大部分水是通过蒸腾作用由气孔散失出去的;少部分水参与了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故答案为:⑤;叶下表皮(或叶下表皮细胞);导管(或木质部中的导管);6;气孔;光合作用.
18.【答案】(1)甲
(2)乙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表皮上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
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当植物体内内水分充足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变大;当植物体内内水分不足时,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变小。
【解答】(1) 用手缓缓挤压充气球时,气球膨胀 ,会使中间的空变大,所以模拟的是甲图。
(2) 13:00-14:00 时间段光照强,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气孔会变小,如图乙状态。
故答案为:(1)甲;(2)乙
19.【答案】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以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使蒸腾作用减弱,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有利于水分吸收。
故答案为: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
20.【答案】(1)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蒸腾作用
(3)筛管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气孔散失的水分的门户,它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运输,方向是从上到下;无机物和水,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方向是从下到上。
【解答】(1)比较甲、乙两组可知:” 气孔的开闭与蚕豆叶所处环境的光照条件有关“;比较乙、丙两组可知:” 气孔的开闭与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条件有关“。
(2) 气孔散失的水分是导管运输来的,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拉力。
(3)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运输,方向是从上到下;无机物和水,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方向是从下到上。
故答案为(1) 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 蒸腾作用 (3) 筛管
21.【答案】有绿色植物存在的地方温度比较低。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植物周围的热量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植物周围的热量,所以有绿色植物存在的地方温度比较低。
【分析】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
22.【答案】(1)少;减少水分蒸发
(2)下
(3)气体交换
(4)主要分布在上表皮一方面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植物叶片上分布着由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一般陆生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大量的气孔分布在下表皮使植物既能很好地接受光照,同时又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
【解答】(1)苹果树、豌豆、玉米都是陆生植物,它们单位面积的气孔数较少,可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睡莲是浮生植物,单位面积的气孔数较多;
(2)由于苹果树叶的气孔全部位于下表皮,因此,将苹果树叶摘下放入热水中,则可以看到气泡主要从叶的下表皮冒出;
(3)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4)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625,下表皮3,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故答案为:(1)少;减少水分蒸发;(2)下;(3)气体交换;(4)主要分布在上表皮一方面。
23.【答案】(1)蒸腾
(2)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实现了自然选择.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解答】(1)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变为刺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表中四种植物叶片中,B的叶表面积最小,表皮最厚,这些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最适应干旱环境.
故答案为:(1)蒸腾;(2)B.
24.【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
(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所以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解答】(1)水的表面加油,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腾,使观察到的效果更明显。(2)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若将锥形瓶实验前称重量,实验后再称重量,实验前的重量减实验后的重量即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的重量。(3)第1组和第2组实验的变量是湿度。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第2组和第3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若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则温度是变量,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尽可能相同,为了使实验时间短些,选第2组实验为对照组。故该实验应设置为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故答案为:(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1 / 1浙教版科学 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一、单选题
1.(2020八下·天台月考)夏季高温季节,我们就可以吃到香甜的西瓜。西瓜的含水量是比较高的,这个阶段,西瓜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果实生长 D.蒸腾作用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不仅是根部吸水的主要动力,它还能把茎内木质部的水往上拉,根部的水也随着上升,促进了水的吸收和运输,同时也促进了植物体内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运输。此外,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因此,植物的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解答】根吸收的水约有 99% 是通过这种蒸腾作用散发出去的,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19八上·慈溪期末)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因素都能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 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采取搭棚措施,目的是阻挡阳光直射,适当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蒸腾作用的目的,使植物能够更好的存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19八下·嵊州期末)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放置盛有清水的密封玻璃瓶,长势相同的两枝条经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右边枝条只留一半数目的叶片,放在阳光下,调节天平至平衡。一个小时后,其结果是( )
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不等,天平右侧下降
B.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不等,天平左侧下降
C.蒸腾作用散失水的质量不等,天平左侧下降
D.蒸腾作用散失水的质量不等,天平右侧下降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散失大量的水分,据此作答。
【解答】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被植物体利用,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因此植物体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会使玻璃瓶内水的重量发生很大的变化。而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使植物体重量增加和减少则比较缓慢。如图可知,左侧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右侧叶片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少,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天平的右边会下降。
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4.(2019八下·余杭期末)如图所示,用透明塑料袋将植物的叶片包扎起来,浇水后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有水珠产生。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选材说明: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水能力的干旱地区的植物进行实验
B.步骤分析:置于阳光下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快出现
C.现象解释: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水液化形成
D.实验结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这是关于蒸腾作用的实验。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蒸腾作用的一个重要部位是叶片,它的强弱与叶片的大小 、气孔的多少及气温等因素有关。
【解答】A 干旱地区的植物吸水能力强,蒸腾作用弱以保护体内有充足的水分,所以用它进行蒸腾作用的实验不会有很明显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光照是蒸腾作用的动力,因此在阳光下有利于实验,B符合题意。
C
袋内的小水珠主要由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这个实验我们看不出叶片上有气孔,因此不能得出气孔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练习)晴朗的中午,踏入山林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这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B.植物的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茂密的林木遮住了所有太阳光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蒸腾作用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能够使空气清新;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使空气中水分增多,使空气湿润;
故答案为:A。
6.(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练习)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枝条,将乙的叶片全部摘除后,同时插入两个装有红色溶液的烧杯中,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B.乙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快
C.两枝条内红色液体上升速度一样快
D.两枝条内都只是韧皮部被染成红色
【答案】A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蒸腾作用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有叶蒸腾作用强,能够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
故答案为:A。
7.(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练习)中午时分,强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会下降,原因是( )
A.温度过高,植物生命活动下降
B.光过强,导致光合作用不能进行
C.蒸腾作用强,导致气孔关闭
D.呼吸作用过强,影响了光合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根据蒸腾作用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中午时分,强光下,蒸腾作用过强,水分散失太快,因而气孔关闭,短暂停止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C。
8.(2020八下·天台月考)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中的部分热量
B.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C.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减小
【答案】B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1)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自动的开闭。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植物能进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內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3)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是吸水。
【解答】A、 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从而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强烈阳光的照射而灼伤叶片,故A说法正确
B、 保卫细胞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但因为细胞壁厚薄不均匀,所以吸水时细胞膨胀,气孔变大;失水时细胞收缩,气孔变小,故B说法错误。
C、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当保卫细胞含水量较低时,气孔变小,进入的二氧化碳较少,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反之则会增强,故C说法正确。
D、盐水的浓度比较大,将叶片浸入浓盐水,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测试(1))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⑤为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②④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
C.③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
D.⑥为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的,它的基本结构却是相似的。一片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
【解答】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A.①⑤为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减少体内水分的蒸腾。A符合题意
B.②是栅栏组织,④是海绵组织,都为营养组织,能制造营养物质。B不符合题意。
C.③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输导水、无机盐、有机物,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⑥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测试(1))阵雨过后,莲宽大的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入叶片的内部,其原因是( )
A.叶肉细胞不需要水 B.上、下表皮的气孔关闭
C.表皮外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D.表皮细胞向外分泌水分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一片叶是由叶柄和叶片组成的,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是由大量无色透明的表皮细胞组成的,有利于光线的透过和叶内结构的保护。表皮外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解答】阵雨过后,莲宽大的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入叶片的内部,其原因是表皮外有一层不透水的角质层。
故答案为C.
11.(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测试(1))通常,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有机物、④无机盐、⑤水蒸气这5种物质中,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出的物质有(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表皮细胞排列非常紧密,对叶起保护作用。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解答】气态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均可由叶片气孔进出。有机物只能在筛管中运输,无机盐只能溶解在水中被运输。
故答案为C.
1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测试(2))如图所示为向日葵在24 小时内的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时)示意图,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分析题,分析题图可以得出答案。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把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如图,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分了三个部分:黑暗、光照、黑暗。
【解答】分析题图可知,在黑暗处,吸收水分的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在光下,大体是中间部分是蒸腾作用的速率大于吸收水分的速率,而两边部分是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蒸腾作用的速率。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测试(2))如图所示为通过测量一段树枝(例如柳树)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装置是连通的、内装有清水,并用白炽灯照射。下列预测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
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
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
D.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就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影响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等。根所吸收的水,约99%是供植物蒸腾作用消耗,还有约1%是供植物光合作用等利用,所以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水不只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
【解答】A.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利用该装置可以定性地研究影响柳树枝条蒸腾作用速率的因素。A不符合题意;
B.在无风且潮湿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缓慢,故小气泡将缓慢地向左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在高温及干燥的空气中,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快,故小气泡将快速地向左移动。C不符合题意;
D.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进行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进行生理活动,故单位时间内消耗水的量,并不是该柳树枝条蒸腾的水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4.5 植物的叶与蒸腾作用 同步测试(1))长期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在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植物的特征不符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叶表面气孔较少
C.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D.具有较大的叶片
【答案】D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例如,生活在潮湿、 阴暗环境下的植物, 一般叶片较大且叶表面无角质层,以增加换气的面积;生活在干旱环境下的植物, 叶片一般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如刺叶石竹)或小鳞片状(如麻黄), 叶表面多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解答】根吸收的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后,大部分从叶中散失了。所以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根系发达,以吸收更多水分,叶片一般较小甚至退化成针刺状(如刺叶石竹)或小鳞片状(如麻黄)使表面气孔较少, 叶表面多覆盖有蜡质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故答案为D.
15.(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二十三(水、无机盐在植物体中的代谢))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 )
A.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据此答题。蒸腾作用的意义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解答】解:绿色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90%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被蒸发到大气当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由上可知C的叙述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2018八上·宁波月考)如图是叶片的横切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的是 (填序号);
(2)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无法从④进入叶片内;
(3)叶片的营养组织是②,它们的细胞内部含有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答案】(1)③
(2)二氧化碳
(3)叶绿素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叶片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知识解题,据图可知,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细胞、③是叶脉、④是气孔。
【解答】(1)在叶片中起运输功能结构是叶脉;
(2)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也是水分散失的通道;若在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将气孔堵死,氧气和二氧化碳无法正常进出,故会直接影响到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从④气孔进入叶片内;
(3)叶片的营养组织是②,由叶肉细胞组成的,它们的细胞内部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故答案为:(1)③;(2)二氧化碳;(3)叶绿素。
17.(2019八下·余杭期末)观察蚕豆叶表皮实验时,为了能观察到更多气孔,应当撕取图中的[ ]
制成临时装片。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 运输到叶脉,大部分水分通过[ ] 散失,小部分参与图中②④细胞进行的 等生理活动。
【答案】⑤;叶下表皮(或叶下表皮细胞);导管(或木质部中的导管);6;气孔;光合作用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气孔在叶片的上下表皮上,一般情况下陆生植物下表皮的气孔多于上表皮的气孔,而一些浮萍类植物上下表皮的气孔少于上表皮的气孔。水分与无机盐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有机物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运输。我们还要深刻理解蒸腾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定义。
【解答】 蚕豆叶表皮 的气孔数目下表皮要多于上表皮,因此得 撕取⑤叶下表皮 ;水分与无机盐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大部分水是通过蒸腾作用由气孔散失出去的;少部分水参与了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故答案为:⑤;叶下表皮(或叶下表皮细胞);导管(或木质部中的导管);6;气孔;光合作用.
18.(2019八下·永康期末)小科同学学习了气孔知识后制作了一个叶片气孔开闭演示器。
(1)当用手缓缓挤压充气球时,气球膨胀,此时是模拟图甲、乙气孔开闭状况中的 图。
(2)现有5月份某天阳光充足的两个时间段:9:00-10:00,13:00-14:00,则13:00-14:00的气孔开闭状态最有可能为如图 的状态
【答案】(1)甲
(2)乙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的表皮上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
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当植物体内内水分充足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变大;当植物体内内水分不足时,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变小。
【解答】(1) 用手缓缓挤压充气球时,气球膨胀 ,会使中间的空变大,所以模拟的是甲图。
(2) 13:00-14:00 时间段光照强,为了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气孔会变小,如图乙状态。
故答案为:(1)甲;(2)乙
19.(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检测题)我们经常发现在城市绿化带上园林工人在傍晚时剪去部分枝叶,将根部用草绳捆扎有较多泥土的移栽植物种植在花坛中并浇足水,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上述叙述中,使蒸腾作用减弱的措施是 ;有利于水分吸收的措施是 。
【答案】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植物以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使蒸腾作用减弱,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有利于水分吸收。
故答案为:傍晚剪去部分枝叶、植物上方罩上黑色的防晒网;根用草绳捆扎有较多的泥土、浇足水
三、解答题
20.(2019八下·南浔期末)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孔开闭呢?兴趣小组以蚕豆叶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先将若干蚕豆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蚕豆叶所处环境 制片观察叶片下表皮气孔开闭情况(%)
完全开放 半开放 闭合
甲组 100mL pH为7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40 42 18
乙组 100mL pH为7的KCl溶液+黑暗处理 1 11 88
丙组 100mL pH为4.5的KCl溶液+太阳光照 21 42 37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气孔散失的水分是导管运输来的,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 所产生的拉力
(3)蚕豆在开花结果期,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茎中的 运输到植株各处。
【答案】(1)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蒸腾作用
(3)筛管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气孔散失的水分的门户,它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运输,方向是从上到下;无机物和水,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方向是从下到上。
【解答】(1)比较甲、乙两组可知:” 气孔的开闭与蚕豆叶所处环境的光照条件有关“;比较乙、丙两组可知:” 气孔的开闭与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条件有关“。
(2) 气孔散失的水分是导管运输来的,运输水分的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拉力。
(3)有机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运输,方向是从上到下;无机物和水,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方向是从下到上。
故答案为(1) 蚕豆叶所处环境的pH和光照条件会影响气孔的开闭 (2) 蒸腾作用 (3) 筛管
21.俗话说的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调查,在骄阳似火的夏日,绿化地区的气温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低0.8 ℃,森林中的气温比庭院中的气温低1.3~3.2 ℃。通过这则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有绿色植物存在的地方温度比较低。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植物周围的热量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这是因为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吸收植物周围的热量,所以有绿色植物存在的地方温度比较低。
【分析】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
22.(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单元检测卷)如表为几种常见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气孔数目(每平方毫米平均数)的统计情况,请你分析表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植物 生长环境 上表皮气孔数 下表皮气孔数
苹果树 果国 0 294
豌豆 田地 101 216
玉米 田地 94 158
睡莲 池塘 625 3
(1)从表可见,生活在较干燥环境中的植物比生活在较湿润环境中的植物气孔总数(每平方毫米) .这一特点对陆生植物的意义是 .
(2)若将苹果树叶摘下放入热水中,则可以看到气泡主要从叶的 表皮冒出.
(3)由此可知,气孔是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 的“窗口”.
(4)睡莲与其它三种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分布有何不同 .
【答案】(1)少;减少水分蒸发
(2)下
(3)气体交换
(4)主要分布在上表皮一方面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植物叶片上分布着由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一般陆生植物叶片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下表皮多于上表皮,大量的气孔分布在下表皮使植物既能很好地接受光照,同时又能避免因阳光直射蒸腾作用过强而大量失水,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
【解答】(1)苹果树、豌豆、玉米都是陆生植物,它们单位面积的气孔数较少,可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睡莲是浮生植物,单位面积的气孔数较多;
(2)由于苹果树叶的气孔全部位于下表皮,因此,将苹果树叶摘下放入热水中,则可以看到气泡主要从叶的下表皮冒出;
(3)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4)从上表可见,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分布状况是上表皮625,下表皮3,表明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另一方面,对浮水植物来说,气孔直接分布在上表皮有利于透气,有利于增大蒸腾作用并不会有缺水的威胁。
故答案为:(1)少;减少水分蒸发;(2)下;(3)气体交换;(4)主要分布在上表皮一方面。
23.(华师大版八上科学单元同步训练卷二十三(水、无机盐在植物体中的代谢))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作回答。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 作用。
(2)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 。(选填编号)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u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答案】(1)蒸腾
(2)B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为了减弱蒸腾作用,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经过激烈的生存斗争,实现了自然选择.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解答】(1)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变为刺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表中四种植物叶片中,B的叶表面积最小,表皮最厚,这些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最适应干旱环境.
故答案为:(1)蒸腾;(2)B.
24.(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单元检测题)某同学在探究植物枝条失水的速度与哪些环境因素有关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风速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实验序号 环境条件 失水速度/(克/时)
1 25 ℃、光照、潮湿 14
2 25 ℃、光照、干燥 32
3 25 ℃、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一层油,目的是 。
(2)该实验装置中,锥形瓶上没有刻度,如何较为准确地测量枝条每小时的失水质量? 。
(3)比较1和2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比较2和3两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如果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还需要设置第4组实验,那么该实验应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
【答案】(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
(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
(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知识点】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实验可以得出答案。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所以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解答】(1)水的表面加油,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分的蒸腾,使观察到的效果更明显。(2)锥形瓶上没有刻度,若将锥形瓶实验前称重量,实验后再称重量,实验前的重量减实验后的重量即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的重量。(3)第1组和第2组实验的变量是湿度。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第2组和第3组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若要研究温度对枝条失水速度的影响,则温度是变量,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尽可能相同,为了使实验时间短些,选第2组实验为对照组。故该实验应设置为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故答案为:(1)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结果更可靠;(2)利用天平称量实验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3)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湿度越大,枝条的失水速度越慢;(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可以加快枝条的失水速度;(5)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第2组相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