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24 10:00:4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答案】lún;yuè;yùn;xǐng;wǎng;dài;dān;ɡōnɡ;dǔ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论(lún)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说(yuè),通假字,同"悦",愉快。
愠(yùn): 生气,发怒。
省(xǐng): 自我检查、反省。
罔(wǎng):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 疑惑。
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肱(ɡōnɡ):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笃(dǔ): 坚守。
故答案为:lún ; yuè ; yùn ; xǐng ;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 dǔ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2.(2017·南京)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汉字笔画笔顺
【解析】【分析】注意要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正楷字横平竖直、方正、楞角分明、无顿笔。写的时候要横写平、竖写直、撇如横、捺如竖、折宜方、钓宜直、点如捺。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注意字迹清晰。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临摹书写能力,难度不大。
二、选择题
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了解;得到。B代词,代学过的知识;代词,代学问或事业。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复习、温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温故而知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饭疏食,饮水
【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古义:诚信\今义:诚信;
B.古义:旧的\今义:缘故、事故等;
C.古义:几个人\今义:三个人;
D.古义:凉水\今义:泛指一切水;
故答案为:A
【点评】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5.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传不习乎
A.温故而知新 B.一箪食,一瓢饮
C.饭疏食饮水 D.学而时习之
【答案】B
【知识点】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 例句: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用作名词。
A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B 一箪食,一瓢饮: 一碗饭,一瓢水。饮:水。动词用作名词。C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名词用作动词。D 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时:时常。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6.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C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   
(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   
传统美德:   
现实意义:   
【答案】(1)仁政(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
(2)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知识点】材料探究;主题活动;见解表述;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统治者要施行仁政。材料二:“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也说明君主施行仁政的好处。材料三:从“仁、义、正”三个方面说明君主对人民的影响。说明君主要施行仁政、要讲道义。据此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2)从这三句话中任选一句,然后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谈传统美德和现实意义。比如选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要谦虚好学,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据此分析谈现实意义即可。
传统美德:谦虚好学。
现实意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故答案为:(1)仁政(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
(2)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传统美德:谦虚好学。
现实意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对名言的理解和个性化阅读能力。首先要理解句意,然后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谈传统美德和现实意义。
8.(2018七上·钦州期中)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答案】(1)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点】补写对联;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主持人的开场白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要说出《论语》这本书对后世的影响并交代清楚本次活动的目的,并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语言表达要得体,规范;表述准确,有条理。注意题目中的 “精彩”二字,开场白的语言要体现这一点。
(2)对联书写格式: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要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3)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表述规劝的理由,要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表达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做到说话有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要运用《论语》中的语句。
故答案为:⑴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⑵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⑶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思而不学/则殆。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围绕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启发大家交流;
⑵本题考查句式结构的理解能力与对仗的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
⑶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语言表达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   
(2)温故而知新
古义:   ;今义:   
(3)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   
(4)思而不学则殆
古义:   ;今义:   
【答案】(1)泛指多次;数次,三
(2)学过的知识;原来的,从前的
(3)可以凭借;表示可能或能够
(4)疑惑;几乎,差不多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吾日三省吾身: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古义:泛指多次。今义:数次,三。
(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原来的,从前的。
(3)可以为师矣: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4)思而不学则殆: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殆:古义:疑惑。今义:几乎,差不多。
故答案为:泛指多次
数次,三
(2)学过的知识
原来的,从前的
(3)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或能够
(4)疑惑
几乎,差不多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变化;古义强化;古义弱化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一、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2017·南京)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名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选择题
3.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B.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
D.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温故而知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饭疏食,饮水
5.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传不习乎
A.温故而知新 B.一箪食,一瓢饮
C.饭疏食饮水 D.学而时习之
6.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   
(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   
传统美德:   
现实意义:   
8.(2018七上·钦州期中)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老师为了使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
(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
下联:   
(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四、语言表达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今义:   
(2)温故而知新
古义:   ;今义:   
(3)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   
(4)思而不学则殆
古义:   ;今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lún;yuè;yùn;xǐng;wǎng;dài;dān;ɡōnɡ;dǔ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论(lún)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说(yuè),通假字,同"悦",愉快。
愠(yùn): 生气,发怒。
省(xǐng): 自我检查、反省。
罔(wǎng):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 疑惑。
箪(d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肱(ɡōnɡ):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笃(dǔ): 坚守。
故答案为:lún ; yuè ; yùn ; xǐng ;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 dǔ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2.【答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汉字笔画笔顺
【解析】【分析】注意要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正楷字横平竖直、方正、楞角分明、无顿笔。写的时候要横写平、竖写直、撇如横、捺如竖、折宜方、钓宜直、点如捺。行楷,也称“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法则),比楷书行笔自由,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注意字迹清晰。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的汉字临摹书写能力,难度不大。
3.【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了解;得到。B代词,代学过的知识;代词,代学问或事业。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复习、温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4.【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A.古义:诚信\今义:诚信;
B.古义:旧的\今义:缘故、事故等;
C.古义:几个人\今义:三个人;
D.古义:凉水\今义:泛指一切水;
故答案为:A
【点评】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5.【答案】B
【知识点】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 例句: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用作名词。
A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B 一箪食,一瓢饮: 一碗饭,一瓢水。饮:水。动词用作名词。C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名词用作动词。D 学而时习之: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时:时常。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6.【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C这句话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7.【答案】(1)仁政(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
(2)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知识点】材料探究;主题活动;见解表述;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正反两方面说明统治者要施行仁政。材料二:“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也说明君主施行仁政的好处。材料三:从“仁、义、正”三个方面说明君主对人民的影响。说明君主要施行仁政、要讲道义。据此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2)从这三句话中任选一句,然后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谈传统美德和现实意义。比如选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要谦虚好学,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据此分析谈现实意义即可。
传统美德:谦虚好学。
现实意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故答案为:(1)仁政(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
(2)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传统美德:谦虚好学。
现实意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点评】(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对名言的理解和个性化阅读能力。首先要理解句意,然后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谈传统美德和现实意义。
8.【答案】(1)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2)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3)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点】补写对联;语言得体;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主持人的开场白一定要和活动的主题相契合,要说出《论语》这本书对后世的影响并交代清楚本次活动的目的,并引导同学们展开讨论。语言表达要得体,规范;表述准确,有条理。注意题目中的 “精彩”二字,开场白的语言要体现这一点。
(2)对联书写格式: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要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3)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表述规劝的理由,要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表达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做到说话有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要运用《论语》中的语句。
故答案为:⑴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
⑵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
⑶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思而不学/则殆。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围绕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启发大家交流;
⑵本题考查句式结构的理解能力与对仗的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
⑶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9.【答案】(1)泛指多次;数次,三
(2)学过的知识;原来的,从前的
(3)可以凭借;表示可能或能够
(4)疑惑;几乎,差不多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吾日三省吾身: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古义:泛指多次。今义:数次,三。
(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故:古义:学过的知识。今义:原来的,从前的。
(3)可以为师矣: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4)思而不学则殆: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殆:古义:疑惑。今义:几乎,差不多。
故答案为:泛指多次
数次,三
(2)学过的知识
原来的,从前的
(3)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或能够
(4)疑惑
几乎,差不多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变化;古义强化;古义弱化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