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校园里的大事小情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校园里的大事小情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8 10:4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校园里的大事小情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次 八年级上册 单元 第一单元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通过多种媒介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鲜事,比较不同媒介的表达效果,尝试探究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阅读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作品,关注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同学进行线上或线下讨论,根据目的与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交流沟通”。
在学业质量评价中突出强调第四学段“7-9年级”,能够阅读新闻报道,“区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能利用掌握的多种证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能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
【学情分析】
1.诊断测试
请以根据自己的了解以及询问同学了解最近一周内学校发生的“牛人牛事”,并以新闻稿件的形式投稿到学校公众号“新闻我来说”栏目,要求形式符合新闻模式,语言简练,观点清晰。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一个教学班,共计37位学生)
(1)体裁特点:50%的同学能够以新闻的形式写出稿件,但35%的同学形式并不完整。
(2)观点倾向:73%的同学无法在自己的作品中准确传达自己想表达的想法。
【教材分析】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闻,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渠道来到我们的身边。你经常接触新闻,注意过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吗 知道新闻作品的采编过程是怎样的吗 有没有想过自己也试着写一写新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你会对新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本单元共选入六篇新闻作品,综合考虑新闻体裁和国别,编为五课。它们都是典范的新闻作品,都秉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不仅能够体现消息、新闻特写、通讯和新闻议论在结构、写法、语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且自身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鲜明的风格特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结构清晰,事实准确,行文精粹,言简义丰,同时又恰当地体现出作者的态度。《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本,平实而严谨。《“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新门特写中的佳作,它将跳水运动员从起跳到入水的瞬间定格为三个画面,一一描写,语言生动,笔触细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报道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的首次成功着舰,叙述详尽,描写生动,既有全球视野,又有历史维度,充分显示了通讯的特长。《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就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发表评论,引述大量新闻事实,阐述“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道理充足,辞气充沛,说服力强。
【课段安排】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为四个课段推进:
第一课段:学新闻,通过阅读课文等材料,掌握基础知识;横向对比,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特点,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第二课段,找新闻,学写采访提纲,掌握采访技巧,锻炼组织协作、交际沟通的能力;
第三课段,写新闻,自觉运用前两课段学到的知识和“新闻采访”实践中的收获,撰写新闻作品
第四课段:展评新闻,小组讨论、修改、完善新闻稿,推选展示,全班共同评选出最令人喜欢的新闻。
【单元目标】
一、语言目标
1.熟悉课文,通过阅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概括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归纳五篇文章的体裁特点,通过横向对比,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特点;
3.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客观的写实、客观的记述、客观的描述;
4.自觉运用“学新闻”“看新闻”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新闻采访”实践中的收获,撰写新闻作品。
二、思维目标
1.掌握新闻的主要类别之一“消息”的体式特征,运用检视性阅读的方法并按消息的结构去理解新闻事实。
2.理解新闻作品基于新闻事实的“劝说”立场,学会从报道的事实信息中分析鉴别其背后隐藏的信息。
三、价值目标
1.认识基于新闻精神和新闻伦理进行采访的原则。
2.体验新闻成果的生产过程,习得和应用相关技能,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情景任务】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语文,年级公众号特开“学校大事小情栏目”,请同学们根据所学,每班精选两篇新闻稿件进行投稿。
【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段:三课时“学新闻”
第二课段:一课时“找新闻”
第三课段:二课时“写新闻”
第四课段:二课时“点评新闻”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学新闻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习目标】
1.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2.在比较中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3.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
【课堂学习】
任务一:明确“新闻阅读”
【教师导语】这一课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新闻阅读”,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页,并自读课文,掌握新闻阅读的目标及要求。
1.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1)消息:《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新闻特写:《“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3)事件通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4)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2.新闻阅读的方法
(1)把新闻当作新闻来读--把对新闻体式规范的认识转化为阅读图式的自觉;
(2)采取检视性阅读这一合宜的阅读策略--以最快的速度去获取新闻的主要信息;
(3)梳理新闻的“六要素”;
(4)结合旁批与补白,从篇幅、时效性、表达方式等角度,在比较中归纳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各自特点;
(5)养成经常浏览新闻类报刊、网站的习惯,并试着用比较“专业”的视角去阅读他们。
任务二:认识消息
1.【教师导语】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7页,了解消息的相关知识。
明确:
消息的定义: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特点: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较短。
消息的结构:标题、电头(消息头)、正文(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2.学习两则消息
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消息的六要素:
消息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参考答案】
消息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 芜湖、安庆之间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为解放中国 渡过长江 胜利渡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十日夜起,至二十二日下午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为解放中国 渡过长江 胜利渡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901年12月10日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颁发诺贝尔奖
消息的五结构
消息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
Ps:标题、导语、主体三者不可缺,背景和结语有时会暗含在主体里。
【参考答案】
消息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从“人民解放军”到“渡江区域” 从“二十日夜起”到结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到横渡长江 从西起到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到结尾 一方面……另一方面……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第1段 第2.3段 第4段
3.分组讨论:由这两则消息,可以印证消息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
用事实说话;
(2)时效强;
(3)体式结构固定;
(4)短小精悍、概括性强;
(5)语言准确、精练。
任务三:比较异同
【教师导语】参考教材第9页的补白,第16页的表格,整理三种新闻体裁的相关知识,并填入下表。
新闻体裁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时效性
篇幅
报道对象
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
新闻体裁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时效性 强 较强 稍弱
篇幅 短 较长 长
报道对象 新闻事件整体 新闻事件的某一个片段 新闻事件整体及细节
表达方式 以记叙、说明为主 以记叙、描写为主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任务四:学习新闻特写
1.参照上面的整理,围绕下面的问题分组评析《“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1)从标题能看出这是一篇新闻特写吗 如果是消息,标题可以如何拟定
(2)这篇新闻特写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如果是消息,会这样安排详略吗
(3)这篇新闻特写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如果是消息,会运用他们吗?
明确:
(1)从标题可以看出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展示合伟“凌空”的瞬间,符合新闻特写的报道对象。如果是消息,标题应该强调吕伟夺魁这一结果。
(2)这篇新闻特写细致刻画了吕伟起跳、腾空、人水的跳水动作,而略写的是观众的反应。如果是消息,不会详写吕伟的跳水动作。
(3)这篇新闻特写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运用了动静结合、对比烘托、正侧面描写等描写手法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果是消息,一般而言,以记叙为主,文学手法的运用不会太多。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闻特写的什么特点?
这篇新闻特写,截取了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予以放大,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层次鲜明地再现了一秒七的“飞天凌空”的动人瞬间,是非常典型的新闻特写。
任务五:学习通讯
【教师导语】参照上面的整理,围绕下面的问题分组评析《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1.从篇幅能看出这是一篇新闻通讯吗 如果是消息,会集中报道什么内容
2.有人认为本文属于新闻特写,但在第2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奖过程中,本文被定位为“报纸通讯”,你的看法呢
3.消息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新闻特写是“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通讯的主要任务是“记述新闻事件”。既然是记述事件,就要吸引人,但通讯不同于小说,不能虚构内容。这篇通讯引人入胜,它是怎样做到的
【明确】
1.通讯报道的是新闻事件的整体和细节,所以篇幅较长。如果是消息,一般只报道航母舰载战
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不会展开叙述着舰的过程和细节。
2.讯文记述的条件有比较明显的开端(战舰航行、等待战斗机)发展(舰机协调、准备降落)、高潮
(战机下降、成功着舰)、结局(人群狂欢、争相合影);其次本文包含了多个场面、多个瞬间,而新闻特写一般只集中描绘一个场面或瞬间。
一是层次感强,对新闻事实的组织安排完整有序、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二是现场感强,通
过反复的渲染、蓄势及精彩的细节描写,营造了引人入胜的现场氛围;三是价值感强,几处插入的背景资料显示了新闻事实的重大意义和报道的价值。
【小结】
通讯常和消息配发,或作为消息的后续报道,目的是将消息深入化、形象化、细节化,以满足读
者的需求;通讯的主题思想比较明显,而且是用事实和形象感染人打动人,所以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讯的用语比较细腻、形象,感彩较浓。
任务六:学习新闻评论
【教师导语】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新闻体裁。它被誉为新闻宣传的“慕一圆琴手”,现已成为国家主流舆论和公众喉舌弘扬真善美、鞭策假丑恶的重要形式。
【背景介绍】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教师导语】在了解完背景之后,请同学们阅读文本,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画以下信息,并按要求分析。
1.新闻事件--用蓝色笔画出。
问题:新闻评论中对新闻事件的概括,与消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有什么不同
2.本文观点-用红色笔画出。
问题:看看这个观点是如何统辖全篇的。
3.引述的新闻事件--正面,用绿色笔画出;反面,用灰色笔画出。
问题:这些新闻事件涉及的层面有哪些 作者不厌其多地进行引述,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作者评价-用黄色笔画出。
要求:读一读作者的评价,感受措辞严厉而不偏激、用语犀利又表达理性的文风。
小结:本文具有以下特点:持论严正,导向性强;视野开阔,事实充分;思路清晰,结构工稳;叙议结合,对比鲜明。
第二课段 找新闻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确定报道题材,制定采访方案。
2.拟定新闻采访提纲。
3.采访过程中要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
任务一:确定题材与体裁
【教师导语】本次任务的主题是为年级公众号“学校大事小情栏目”投稿,新闻体裁可选消息、新闻特写或通讯,新闻材料来自学校最近发生的事,最终由小组成员讨论决定。
任务二:草拟新闻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9月7日下午放学后,本校田径队休息室
采访对象 学校运动会初中组男子100米比赛冠军、九年级学生某某
采访目的 了解某某的成长经历、夺冠心得,以及他对训练与学业关系等的看法
采访方式 深度访谈,照片拍摄
采访器材 纸、笔、照相机
采访问题 (1)先跟大家说说你夺冠后的心情。(2)你什么时候开始练习短跑的 平时每天大概训练多长时间 (3)你觉得训练中最难的是什么 如何兼顾训练与学业 (4)在男子百米项目中,哪位运动员对你的影响最大 (询问原因,请对方具体讲述)(5)你认为体育训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价值
任务三:执行访谈
采访过程中,要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语得体。
Ps:1.不要强求采访对象回答不愿回答的问题;
2.拍摄人物照片时,要先征得对方的同意。
第三课段:写新闻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目标】
各小组根据采访搜集的素材写一则消息,或新闻特写或通讯,根据教材中的技巧点拨和自查量表,完成一篇优秀的新闻稿。
【课堂学习】
【教师导语】写一则消息,根据第二课段中搜集到的新闻素材,参考教材“p17技巧点拨”写一则消息。
新闻写作自查量表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说明
消息 人物特写 通讯
标题 简洁醒目运用修辞 五颗星 (1)标题笼统,表意不明,得1颗星;(2)标题简洁,能概括较主要的新闻事实,得2-3 颗星;(3)标题简洁醒目、准确概括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得4-5 颗星 (1)标题笼统,表意不明,得1颗星;(2)标题能体现主要新闻要素,较有吸引力,得2-3颗星;(3)标题重点突出,概括性强,运用修辞,新颖独特,得4-5 颗星 (1)标题笼统,表意不明,得1颗星;(2)标题能体现主要新闻要素,较有吸引力,得 2-3颗星;(3)标题概括性强,能够运用修辞,新颖独特,有吸引力,得4-5颗星
导语 集中呈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五颗星 (1)导语缺失必要的新闻要素,得1颗星;(2)导语简洁、能提示主要的新闻要素,得 2-3 颗星;(3)导语文字简明、重点突出、概括性强,能与标题相呼应,吸引读者,得4-5颗星 (1)导语包含典型人物,得1颗星;(2)导语能体现典型人物及其事件,吸引读者,得 2-3颗星;(3)导语能与标题互为补充和呼应,提示、评价新闻核心内容,吸引力强,得4-5颗星 (1)导语包含新闻典型事件或情景的一部分,得1颗星;(2)导语体现新闻典型事件或情景,能够吸引读者,得2-3 颗星;(3)导语能与标题互为补充和呼应,提示、评价新闻核心内容,吸引力强,得4-5颗星
主体 结构完整,六要素齐全 五颗星 (1)能较完整呈现新闻事件,得1颗星;(2)能完整呈现新闻事件,新闻重点较为突出,得2-3颗星;(3)新闻事件完整、重点集中、倒金字塔结构清晰,叙述能够吸引读者,得4-5颗星 (1)写出典型人物及其事件,但较普通,得1颗星;(2)典型人物和事件较突出,较能体现人物精神和新闻价值,有细节描写,得2-3颗星;(3)能凸显人物精神,细节丰富生动,有感染力,层次清晰,叙事简明,得4-5颗星 (1)新闻典型事件或情景叙述较完整,得1颗星;(2)新闻要素较为齐全,叙事较为完整,有少量细节,得2-3颗星;(3)叙事层次清晰,生动具体,新闻要素齐全,运用多种文学手法,得4-5颗星
语言 简洁明确,典雅生动 五颗星 (1)有病句、错别字,叙述不甚简明,得1颗星;(2)叙述较清晰,病句错别字少,语言准确简明,得2-3颗星;(3)语言准确,典雅凝练,流畅生动,无病句错别字,得4-5颗星 (1)能通过描写展现人物,得1颗星;(2)能通过描写较为生动地展现人物特征,体现人物重要品质,得2-3颗星;(3)描写生动、角度多样、修辞丰富、语式多变,能融入合理想象,得4-5颗星 (1)能使用描写展现场景细节,得1颗星;(2)能通过描写较为生动具体地展现新闻事件中的某些细节和场景,得 2-3 颗星;(3)描写生动、角度多样、修辞丰富,语言生动有致,得4-5颗星
视角 视角独特,切入深刻 五颗星 (1)叙述的视角或立场不明显,得1颗星;(2)叙述有明确的新闻视角或立场,得2-3颗星;(3)叙述视角新颖、独特,有趣、别致,得4-5 颗星 (1)叙述中情感体现不明显,得1颗星;(2)叙述结尾段等段落能展现一定的情感倾向,得2-3颗星;(3)篇中蕴情,能在细节中展现情感,感染力强,得4-5颗星 (1)叙述中情感体现不明显,得1颗星;(2)叙述结尾段等段落能展现一定的情感倾向,得2-3颗星;(3)篇中蕴情,能在细节中展现情感,感染力强,得4-5颗星
得分 建议
第四课段:点评新闻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目标】
1.小组讨论、修改、完善新闻稿,推选展示,全班共同评选出最令人喜欢的新闻。
2.投稿学校公众号,培养学生健康的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
任务一:小组互改
各组展示新闻写作的成果,师生同步进行评价
任务二:自我完善
学生在完成各组互评之后,完善组内作品。
任务三:评选展示
师生共同投票,代表班级参加投稿
【单元设计反思】
本设计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避免学生对新闻的认知过于片面、粗浅
语言特点上,勿让学生只留下严谨、准确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每则新闻最特别的语句,品味新闻语言的生动形象、凝练雅致,感受对话、动作等还原带来的现场感表达方式上,让学生了解在记叙、说明之外,描写、议论、抒情也同样可用于新闻。了解新闻的社会价值和使命,通过辨析新闻呈现的客观事实与写作者的主观态度之间的矛盾等,切实引起学生对新闻的关注与思考。
(二)强化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指导
采访对基础不同的八个小组成员而言确有困难,采访前要提醒学生尊重采访对象,注意言行得体。教师指导每个小组做好分工,选择思维活跃、表达好、善于应变的同学做采访者,语言能力强的同学负责记录,观察敏锐的同学进行拍照等;其次,学生问题的设计可能太过浅显或宽泛,教师要注意对每组的采访提纲进行指导、修正,可让学生先在班级模拟采访、教师示范,以便正式采访时能够更顺利地获取需要的素材;采访中可能会出现采访者无法快速应答受访者话语的情况,此时小组其他成员、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学生整理采访材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展示主题有条理地整合素材。
【测试反馈】
必做
消息虽然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和写法,但它不是一种平淡的新闻体裁,更不是简单的程式化文本,好的消息往往能体现历史的发展, 引领时代的方向,反映人民的愿望。你认为本单元的三则消息体现这一点了吗 请结合消息内容和阅读感受做具体阐述。
选做
编辑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有条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整合本组或全班同学的新闻作品,以恰当的方式编成报纸或制作成新闻网页。要注意重点突出,语言规范,图文并茂,版面美观。编好后,在班级或年级进行展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