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我们”的小传展览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次 八年级上册 单元 第二单元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学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学情分析】
1.诊断测试
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择一位,深入交流,为其写一篇小传。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一个教学班,共计37位同学)
(1)典型事件:70%的同学不能根据着重表现的特点选取典型事件,总想面面俱到。
(2)注重细节:56%的同学不能描写人物细节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丰满。
【教材分析】
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的宝贵财富。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还可以从中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一段经历的回顾。文章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也提及自己思想变化的原因,洋溢着爱国之情。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加深对鲁迅的了解,学到回忆性散文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总司令在母亲锺太夫人逝世之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抒发了对母亲无限敬爱的深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决心。《列夫·托尔斯泰》是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托尔斯泰》一文里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大师对话交心,自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次女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记述了居里夫妇在艰苦的条件下提取镭的过程,令读者既感受到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的艰辛,更为居里夫人坚韧、乐观、淡泊的人格所感染。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激发学生从传记作品中获取人生的营养,进而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课段安排】
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分为四个课段推进:
第一课段:事件典型,梳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第二课段:体会细节描写,抓住关于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感受其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其真挚的情感;
第三课段:品析写作手法,体会语言,揣摩每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第四课段:根据前三课段所学,完善课前诊断的作品,全班合作举办一次主题为“我们”的小传展览。
【单元目标】
一、语言目标
1.概括文章典型事件,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3.学习在真实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想象,适当描写,增强传记的生动性。
二、思维目标
1.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借鉴运用;
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赏析能力。
三、价值目标
1.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呈现的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2.在观察其他人身上闪光点的过程中,增进对其他人的了解,加深情感连接。
【情景任务】
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选择一位,深入交流,为其写一篇小传。写完后,全班合作举办一次主题为“我们”的小传展览。
【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段:三课时“寻找典型事件”
第二课段:二课时“运用细节描写”
第三课段:二课时“品析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特色”
第四课段:二课时“‘我们’小传展览”
教学实施
第一课段 寻找典型事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学习目标】
1.初读四篇课文,借助网络资源,了解人物基本信息。
2.理清全文脉络,概括文中典型事件。
【课堂学习】
任务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教师导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名文,人文内涵丰富,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地了解他们。
小组内同学借助互联网并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四篇文章的主人公。
任务二:自读课文,梳理情节
《藤野先生》
【教师导语】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圈出描写藤野先生的关键段落,看看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从中感受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并梳理文章的脉络。
明确:
关键语句
(1)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2)“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3)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4)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 ,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文章脉络
交代离开东京的缘由
初到仙台 受到优待,初识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怀念先生
纠正解剖图 严谨治学 爱国之情
藤野先生 相处交往: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弃医从文: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依依惜别:赠我照片并题字、叮嘱
化怀念、感激为行动
《回忆我的母亲》
【教师导语】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各段的关键句,尝试概括各段内容,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明确:
第1自然段“我”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悲痛地开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2自然段交代“我家是佃农”的家庭背景。
第3自然段写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苦苦支撑着家庭。
第4自然段写母亲每日辛苦地劳动。
第5自然段写母亲整日劳碌,教“我”生产知识。
第6自然段写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第7自然段写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
第8自然段写母亲的身上能看到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
第9自然段写母亲节衣缩食供“我”读书。
第10自然段写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
第11自然段写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
第12自然段写母亲为支持我的事业,一直在老家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第13自然段写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
第14自然段写“我”感谢母亲给了“我”与困难作争的本领。第15自然段写“我”感谢母亲给了“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第16自然段写“我”将用大爱大忠来报答母亲。第17自然段写“我”愿母亲安息。
文章脉络
整日劳碌 报答母亲
聪明能干
勤劳的母亲 坚忍顽强
送子读书 尽忠于民
革命的母亲 给予慰勉 族,尽忠
期望成功 于人民,
支持革命 尽忠于党
交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交给“我”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
《列夫·托尔斯泰》
【教师导语】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脉络。
须发:脸庞多毛,胡髭浓密 让人
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 失望 崇敬
表情:消沉、愚钝、压抑
目光犀利、敏锐、深刻 非同 赞美
眼睛蕴含丰富感情 寻常
眼睛威力无比
《美丽的颜色》
【教师导语】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脉络。
夏热冬冷
苦中有乐 刻苦钻研
献身科学
极度劳累 淡泊名利
离析困难
闲谈镭的样子
美丽的颜色
成功的喜悦
任务三:完成作业
完善课前作文,选取典型事件凸显人物形象,不必面面俱到
第二课段 运用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目标】
体会细节描写,抓住关于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感受其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其真挚的情感
【课堂学习】
任务一:明确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和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大类,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明人物间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的最重要的方法。
细节描写常用的种类:
人物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任务二:找出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课文 细节描写 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 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语言描写: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 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语言描写: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语言描写: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 治学严谨认真、要求严格关心我对学术精益求精
《回忆我的母亲》 动作描写: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心理描写:母亲没有灰心,他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加强烈了 勤劳能干爱憎分明
《列夫·托尔斯泰》 外貌描写: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乱蓬蓬的头发,怎么也遮不住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心理描写: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写出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失调、崎岖、平庸,甚至是粗鄙。描写来访者的心理活动,突出托尔斯泰在大众中的崇高地位。
《美丽的颜色》 细节描写: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标上记号永远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细节描写: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丈夫在棚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写夏天和冬天两个季节棚屋内的环境,细致地写出了居里夫妇工作条件的恶劣与艰苦,反衬出他们不畏艰苦、执着于科学研究的崇高精神。通过具体细节,展现了居里夫人工作的辛苦和不知疲倦的精神。
任务三:完善课前作文
根据本课段所学,完善文中所用的细节描写。
第三课段:品析写作手法,体会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
【学习目标】
品析写作手法,揣摩生动而精彩的语言,感受每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并能根据需要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课堂学习】
任务一:了解语言特色
分析语言特色应该结合文章整体内容及具体语句,常见的语言特色有:含蓄隽永、富有情味、平实质朴、清新雅致、简洁明快、讽刺犀利、文气典雅等。
例如:《藤野先生》课后习题积累拓展四:鲁迅先生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仔细比较下面的原稿和改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
原稿 改定稿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但到傍晚,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熟识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明确:
1.加上“花下”,表意更准确,且使“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轻薄、浮华的意味。加上“成群结队”,更表明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而是他们的普遍行为,更加表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
2.在“地板”前加上“有一间的”,表达更准确。“咚咚”改为“咚咚咚”,更加形象地烘托出当时那种喧闹、浮华的气氛。“精通’比“熟识”程度更深,凸显“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业、腐朽堕落。
3.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坚定地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于是点上一支烟”,增添了形象感,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品味作者的语言,理解语句的内涵,并向作者学习修改文章的方法。
任务二:体会语言特色
《回忆我的母亲》
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
情感。
1.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明确:
1.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每天繁重的劳动:“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2.“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3.“我”参加了革命,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4.“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列夫·托尔斯泰》
1.找近义词,品味鲜明、形象的语言特色。试着从文中找出形容托尔斯泰的几组近义词,品味它们的作用。
预设1:浓密、茂密(第1自然段);
预设2:粗劣、粗糙、粗鄙(第2自然段);
预设3:忧郁、消沉、阴沉、悲凉(第3自然段);
预设4:长相平平、没有特征(第4自然段);
预设5:入木三分、冷酷锐利(第6、7自然段);
预设6:摧毁、撕烂(第8自然段)
2.找近义句,感受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试着从文中找出对托尔斯泰目光描写中运用的多次比喻,赏析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预设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
预设2: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预设3: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
预设4: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预设5: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预设6: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预设7: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苍;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
预设8: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用夸张式的比喻来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或敏锐犀利,或敏感多情表现得极为形象生动,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细致,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大量夸张、比喻的运用,使语言显得典雅优美、生动形象、酣畅淋漓。
《美丽的颜色》
例句:
1.……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
明确:“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中的“完全”一词,写出了居里夫妇的心无旁骛、全情投入。对于专注于科研实验的他们来说,简陋的旧棚屋、工作的艰辛,都是次要的,科学创造才是他们全身心投入的事业。
2.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明确:一个人,一家工厂,这得有多大的能量,得付出多少劳累、艰辛。这句话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既表现了对母亲的敬佩、爱戴,又可看到对母亲的心疼、体贴)
3.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
明确:这里用了四个“转向”,定格在“他们的镭”,仿佛又是一个慢镜头,把那份内心的激动、期盼,清晰细腻、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随后写到玛丽的姿势。如果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那么,对于镭,玛丽就如同对待自己无比深爱的孩子一般。这句话表现出了女性科学家对科学发现的母爱般的情怀。这也许只有身为女儿的作者才能感受得到、表述得好。
明确。
本文是居里夫人的次女所作,女儿对父母工作的了解,对父母品格的细致感受,特别是对母亲的浓浓爱意,都表现在本文如诗一般优美,又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语言中了。
任务三:品析写作手法
【教师导语】这个单元作者的写作语言,有的真诚质朴,有的生动有趣,有的冷峻、犀利、幽默,各具其独特风格,找一找,他们都分别用到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回忆我的母亲》
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明确: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母亲勤劳、聪慧、能干,善持家务。
《藤野先生》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战战的。
明确:白描。运用白描的手法,写出藤野先生生活俭朴、严谨治学的学者形象。
《列夫·托尔斯泰》
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社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乱蓬蓬的头发,怎么也遮不住两只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明确:欲扬先抑。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将托尔斯泰丑陋的外表与他深邃的精神世界形成对比凸显他深刻的思想和高贵的灵魂。
知识链接:
白描
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呼抑外落笔。
任务四:完善课前作文
重读课前作文,润色语言,增加写作方法。
第四课段:“‘我们’小传展览”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目标】
采用自我修改、小组完善、全班展示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在此基础上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思考人生经历,提升人生境界。
【课堂学习】
任务一:完善作品,进行改写
根据前三课段所学,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任务二:小组互改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从行文思路、典型事例、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等方面,对小组同学所写的文章进行建设性地批改。
任务三:自我完善
学生在完成组内互评之后,完善自己的作品。
评价量表
评价维度 评价要点 修改建议 表达效果
5 4 3 2 1
结构清晰
事件典型、真实
细节描写传神
语言具有特色
写作手法突出
任务四:评选展示
【单元设计反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从内容主题来看,都与“生活记忆
”“重要他人”有关,本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前两篇是回忆性散文,后两篇是人物小传。结合这些共同点及写作任务《学写传记》的要求。在课前布置学生写传记的任务,通过分析了解到学生的短板。因此本单元设计四个课段:第一课段:事件典型,梳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第二课段:体会细节描写,抓住关于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感受其高尚的品格,体会作者对其真挚的情感;第三课段:品析写作手法,体会语言,揣摩每篇文章的语言特色。第四课段:根据前三课段所学,完善课前诊断的作品,全班合作举办一次主题为“我们”的小传展览。
让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写小传的方法。
【测试反馈】
必做
1.你和家人朝夕相处,但是你知道他们的生日、爱好和经历吗?请为你的一位家人写一篇小传。不少于500字。
2.从呱呱坠地到成长为一名花季少年,你已经有了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写一篇自传,回顾自己过去的经历,也说说自己对未来的想法。不少于500字
3.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名人,搜集他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材料,为他写一篇小传。
不少于500字。
选做
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师长的文章 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等。比较阅读这三篇文章,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对比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在东京
在仙台
点明原因
离仙台
痛悼母亲,引出回忆
母亲一生
回忆我的母亲
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刻画外貌
列夫·托尔斯泰
描写眼睛
环境艰苦
美丽的颜色
工作艰难
发现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