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5-17 11:00:5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2018高二上·哈尔滨月考)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部位分别是(  )
A.骨髓、骨髓 B.脊髓、胸腺 C.骨髓、胸腺 D.胸腺、骨髓
2.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胃黏膜起保护作用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3.下列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
B.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
C.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较弱
4.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某些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
B.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中的抗体进行非特异反应
C.非特异性防卫也属于免疫能力的一部分
D.第一、二道防线是长期进化形成的
5.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
A.神经细胞 B.内分泌细胞 C.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二、能力提升
6.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Allison和Honjo两位科学家,Allison在T细胞的表面发现了一种名为CTLA-4的蛋白能作为T细胞制动器,Allison开发了一种特殊抗体,能够抑制CTLA-4分子并且释放机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T细胞活性,从而成功治疗了癌症小鼠。根据以上资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TLA-4的合成需要经过高尔基体加工
B.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
C.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D.一个人是否会患癌症以及癌症治疗的效果如何都与人体免疫力有关
7.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C.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8.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B.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抗原呈递细胞
C.免疫细胞就是指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各种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等功能
9.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
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D.体液中的溶菌酶是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10.在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过程中,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雾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呼吸道,刺激黏膜引起咳嗽。肺部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外来异物保持呼吸道清洁,体现了   免疫作用。另外,吞噬细胞还能通过传递抗原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   。在该过程中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   中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11.如图所示为人体皮肤在受到尖锐物体刺伤后发生的炎症应答,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图可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   。
(2)据图分析,炎症发生时,   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   ,局部组织血液量   ,致使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的   ,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促进伤口愈合。
(3)炎症应答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的第   道防线,其特点有   。
(4)除参与炎症应答外,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   和呈递功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理清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2.【答案】C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皮肤和黏膜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因此,A、B项所述属于第一道防线,C项所述属于第二道防线,D项所述属于第三道防线。
【分析】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防御功能,包括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非特异性免疫形成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但强度较弱;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分析】 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答案】B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皮肤、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A项正确;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故非特异性防卫也属于免疫能力的一部分,C项正确;第一、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是长期进化形成的,D项正确。
【分析】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生物体进化形成的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答案】C
【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其中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
【分析】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组成对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常见的免疫细胞有:T细胞、记忆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等。
6.【答案】C
【知识点】细胞免疫
【解析】【解答】CTLA-4是一种膜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要经过高尔基体加工,A项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C项错误;免疫力强的人患癌症的概率较小,治疗效果相对较好,D项正确。
【分析】 由题意第一句可知该蛋白是一种细胞膜蛋白,推测该蛋白质由多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而合成。 Allison开发了一种特殊抗体,能够抑制CTLA-4分子,并且释放机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T细胞活性,从而依据细胞免疫的特点(有T细胞的参与),判断免疫的类型。过于免疫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防御、监控和清除,依照特免疫系统的功能点,进行判断。
7.【答案】C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非特异性免疫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的,先天具有的,能够遗传给后代;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而特异性免疫对不同抗原具有针对性,所以作用范围小、出现慢;体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 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组成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8.【答案】A,B,D
【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和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等。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分析】 常见的免疫细胞的功能:
①吞噬细胞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
②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一方面释放淋巴因子,一方面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
③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受到淋巴因子刺激后,进行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④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⑤浆细胞,即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只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和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处理;
⑥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与靶细胞进行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碎片由吞噬细胞进行消化、处理。
9.【答案】A,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A项正确;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项错误;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因此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C项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不是淋巴细胞分泌的,D项错误
【分析】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这些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发挥免疫作用。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协助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免疫涉及特异性成分和非特异性成分。
10.【答案】(1)非特异性;防御
(2)下丘脑;突触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雾霾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反应。人体肺泡吞噬细胞吞噬外来异物保持气道清洁,体现了该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还能通过传递抗原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2)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在该过程中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突触中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分析】 1、 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组成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体温调节过程:
(1) 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 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11.【答案】(1)血浆和组织液
(2)肥大细胞、巨噬;增大;增多;吞噬细胞
(3)二;先天性,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4)吞噬消化、抗原处理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内环境的组成;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图可知吞噬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所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2)由图可知炎症发生时,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多,致使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的吞噬细胞,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促进伤口愈合。(3)炎症应答借助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先天性,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4)除参与炎症应答外,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即能够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并能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将病原体清除。
【分析】 1、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细胞膜,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细胞膜的物质,都可以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组成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吞噬细胞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2018高二上·哈尔滨月考)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部位分别是(  )
A.骨髓、骨髓 B.脊髓、胸腺 C.骨髓、胸腺 D.胸腺、骨髓
【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理清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
2.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角质层细胞屏障作用 B.胃黏膜起保护作用
C.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D.淋巴细胞的杀伤作用
【答案】C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皮肤和黏膜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护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属于保护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因此,A、B项所述属于第一道防线,C项所述属于第二道防线,D项所述属于第三道防线。
【分析】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下列对非特异性免疫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人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
B.皮肤、黏膜是其第一道防线
C.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较弱
【答案】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防御功能,包括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非特异性免疫形成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但强度较弱;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分析】 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下列关于人体非特异性防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油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某些病原体属于第一道防线
B.某些白细胞和血浆蛋白中的抗体进行非特异反应
C.非特异性防卫也属于免疫能力的一部分
D.第一、二道防线是长期进化形成的
【答案】B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皮肤、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A项正确;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故非特异性防卫也属于免疫能力的一部分,C项正确;第一、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是长期进化形成的,D项正确。
【分析】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生物体进化形成的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5.在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
A.神经细胞 B.内分泌细胞 C.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神经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其中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
【分析】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组成对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常见的免疫细胞有:T细胞、记忆T细胞、B细胞、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等。
二、能力提升
6.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Allison和Honjo两位科学家,Allison在T细胞的表面发现了一种名为CTLA-4的蛋白能作为T细胞制动器,Allison开发了一种特殊抗体,能够抑制CTLA-4分子并且释放机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T细胞活性,从而成功治疗了癌症小鼠。根据以上资料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TLA-4的合成需要经过高尔基体加工
B.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
C.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D.一个人是否会患癌症以及癌症治疗的效果如何都与人体免疫力有关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免疫
【解析】【解答】CTLA-4是一种膜蛋白,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要经过高尔基体加工,A项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C项错误;免疫力强的人患癌症的概率较小,治疗效果相对较好,D项正确。
【分析】 由题意第一句可知该蛋白是一种细胞膜蛋白,推测该蛋白质由多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而合成。 Allison开发了一种特殊抗体,能够抑制CTLA-4分子,并且释放机体免疫系统的抗肿瘤T细胞活性,从而依据细胞免疫的特点(有T细胞的参与),判断免疫的类型。过于免疫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防御、监控和清除,依照特免疫系统的功能点,进行判断。
7.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非特异性免疫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C.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病菌属于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答案】C
【知识点】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非特异性免疫是经过漫长的进化形成的,先天具有的,能够遗传给后代;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而特异性免疫对不同抗原具有针对性,所以作用范围小、出现慢;体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 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组成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8.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B.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统称抗原呈递细胞
C.免疫细胞就是指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的各种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等功能
【答案】A,B,D
【知识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和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等。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分析】 常见的免疫细胞的功能:
①吞噬细胞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
②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一方面释放淋巴因子,一方面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
③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受到淋巴因子刺激后,进行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④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⑤浆细胞,即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只能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和抗原进行特异性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消化、处理;
⑥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与靶细胞进行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细胞碎片由吞噬细胞进行消化、处理。
9.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全身各处
B.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
C.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D.体液中的溶菌酶是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A,C
【知识点】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解答】抗体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能随着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A项正确;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项错误;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因此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C项正确;体液中的溶菌酶不是淋巴细胞分泌的,D项错误
【分析】 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这些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可以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发挥免疫作用。免疫活性物质可以协助抵抗或防止微生物或寄生物的感染或其它所不希望的生物侵入的状态。免疫涉及特异性成分和非特异性成分。
10.在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过程中,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雾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呼吸道,刺激黏膜引起咳嗽。肺部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外来异物保持呼吸道清洁,体现了   免疫作用。另外,吞噬细胞还能通过传递抗原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此反应的神经中枢位于   。在该过程中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   中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答案】(1)非特异性;防御
(2)下丘脑;突触
【知识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1)雾霾刺激人体呼吸道黏膜引起咳嗽反应。人体肺泡吞噬细胞吞噬外来异物保持气道清洁,体现了该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还能通过传递抗原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2)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躯干、四肢的骨骼肌会产生战栗,在该过程中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着传入神经传导,并在突触中完成信号转换后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分析】 1、 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组成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体温调节过程:
(1) 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 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11.如图所示为人体皮肤在受到尖锐物体刺伤后发生的炎症应答,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图可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   。
(2)据图分析,炎症发生时,   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   ,局部组织血液量   ,致使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的   ,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促进伤口愈合。
(3)炎症应答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的第   道防线,其特点有   。
(4)除参与炎症应答外,巨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   和呈递功能。
【答案】(1)血浆和组织液
(2)肥大细胞、巨噬;增大;增多;吞噬细胞
(3)二;先天性,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4)吞噬消化、抗原处理
【知识点】免疫功能异常;内环境的组成;体液免疫
【解析】【解答】(1)内环境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由图可知吞噬细胞可以从毛细血管中逸出,聚集到病原体所在部位,所以吞噬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2)由图可知炎症发生时,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会释放化学物质,作用于附近的毛细血管,导致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大,局部组织血流量增多,致使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热的现象,即炎症反应。此外,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还能吸引更多的吞噬细胞,从而加速对病原体的清除,促进伤口愈合。(3)炎症应答借助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其特点是先天性,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4)除参与炎症应答外,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即能够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并能够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将病原体清除。
【分析】 1、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细胞膜,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细胞膜的物质,都可以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免疫类型: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组成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吞噬细胞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将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呈递给T细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