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藤野先生
学习目标
1.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3.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新知
【积累精彩语句】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3.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4.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了解文学文化常识】
1.作者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进,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以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了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
3.知识链接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文,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学到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掌握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规范书写。
绯红(fēi) 畸形(jī) 挟着(xié) 宛如(wǎn)
抑扬顿挫(cuò) 不逊(xùn) 匿名(nì) 诘责(jié)
深恶痛疾(wù) 落第(dì) 托辞(tuō) 凄然(qī)
教诲(huì) 油光可鉴(jiàn) 杳无消息(yǎo)
答案:书写略。
2.多音字积累与形近字辨析。
寒颤颤(zhàn) 细菌(jūn) 喝采(hè)
颤 菌 喝
颤抖(chàn) 菌子(jùn) 喝水(hē)
发 jì(髻) yǎo 无消息(杳) jí病(疾)
bìn角(鬓)
zōng 毛(鬃) 调chá(查) jí妒(嫉)
3.理解词义。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傲慢无礼。逊,谦虚。
匿名:不署名或不写真实姓名。匿,隐藏。
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找借口。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初步感知文本】
1.课文讲述了作者与日本友人藤野先生交往的一段经历,以及作者在日本先学医而后弃医(弃医从文)的过程。
2.文中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这四件事情分别是:
(1)为“我”添改讲义;(2)为“我”纠正解剖图;(3)关心“我”的解剖实习;(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探究重点难点】
1.本文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从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1)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3)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和放心。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2.本文有两条线索,其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答案: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和别后的怀念),暗线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作者巧妙运用反语、引用等修辞方式,并恰当地使用了副词,通过这些方法,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试在文中找出几例加以分析。
答案:如“精通时事的人”“标致极了”等反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是引用了帝国主义对弱国人的一种轻蔑的说法,在本无因果关系的“弱国”和“低能儿”之间加上“所以”,再加上“当然”强调,深刻揭露了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副词“也”、“何尝”“不”等对所表达的内容加以充分肯定,强烈地表达了对反动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悲哀和痛恨。
【学习写作技法】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抓住人物特征,几笔勾勒,描写出藤野先生的外貌特征,甚为传神。请你模仿本文,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这是一位修鞋匠,他40开外,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一对大眼睛凹进眼眶,嘴里一口结实的牙齿,好像能把嘴里的铁钉咬断。他身上老是穿着一件很旧的中山服,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上长满了老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