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二、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
三、难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四、学习过程
(一)回顾:种群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因为种群是同种个体通过特定的关系构成的群体,所以种群与个体相比具有数量特征。而种群的种群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群密度特点:同一环境条件下,不同物种不一样;同一物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也不一样。
4、种群密度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 _____法。
(1)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播娘蒿这种杂草的种群密度,可用_________法,简要写出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步骤:
(2)如果要调查某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应用___________法。如果在1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被标记的鼠15只,那么该麦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只/公顷。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
(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2、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 。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甲图和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乙图和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丙图和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
(1)概念: 。
(2)举例分析性别比例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在农业生产上有什么应用?
4、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大致分为三类: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
试分析课本上三幅图片各属于哪种类型?并简要分析对种群生物的意义。
五、作业
1、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
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
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大葱
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
2、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B.该种群数量大约为88只
C.该种群数量大约为100只 D.N= 39×34÷15
3、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
A.一平方公里内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4、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5、下图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稳定型,A表示_______型,C表示________型。
(2)B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___ 。
(3)A型的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
(4)C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
种群的特征
PPT1:大家看到的体态俊美的动物是什么?
PPT2:这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里的一群藏羚羊,我们称它们为什么?
PPT3: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盗猎活动的猖獗,1998年,可可西里地区的藏羚羊种群数量只 有不足两万只,而曾经,据野生动物专家统计,在可可西里和羌塘地区生活着数以百万计的藏羚羊。这种珍贵的野生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
PPT4:假如你是一个参与藏羚羊保护工作的志愿者,你最想了解它们的哪些信息呢?(讨论回答)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除了外界环境因素、人为因素之外,种群内在的影响因素可能有哪些?(讨论回答)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板书)大家说得很好,这些都是种群的特征(板书)个体有没有?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这些应该属于什么特征?
PPT5:用什么来反映种群数量呢?这几张图片给你的直观感受是什么?
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空间或单位面积中的个体数量。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板书:种群密度)
种群的数量特征
PPT6: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式怎样的?
PPT7举个例子:2009年某保护区500只藏羚羊出生了21只幼仔,但因衰老、争斗和饥渴而死的却高达48只。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多少?你怎么计算的?(学生回答)该种群09年种群密度怎么变化?理由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明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PPT8:大家看到的图片中藏羚羊在进行什么活动?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PPT9: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与之有关。
PPT10:一个种群中有幼年个体、中年个体和老年个体,中年个体具有繁殖能力,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称为年龄组成。大致有三种类型。左边这种类型年龄组成有什么特点?
未来一段时间种群密度怎么变化?我们称为增长型。中间 的为稳定型,右边的为衰退型。
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一段时间的数目变化。
稳定型的种群数量一定能维持稳定吗?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PPT11:假设某藏羚羊种群的雌雄性别比例是1:9,对种群密度将产生什么影响?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称为性别比例,破坏正常的性别比例将使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下降。
PPT12:现在我们来回答问题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未来一段时间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可以影响种群密度。(学生回答)
再来思考问题2:如何应用种群特征来增加藏羚羊的数量?(学生回答)
通过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以及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组成和正常的性别比例可提高藏羚羊的种群密度。
PPT13:问题3:学习了种群的特征,你认为人类在哪些方面可以加以应用呢?(讨论回答)
PPT14:怎样调查种群密度呢?逐个计数吗?这样的三个种群,采用的方法一样吗?
公园里的雪松树采用的是逐个计数法,因为个体较大且范围较小。
针对藏羚羊采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针对水杉林采用的是样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取样调查法,又叫做估算法。
PPT15:什么是标志重捕法 ? 请看课本62页这种方法的适用对象是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过程是捕捉、标记、放回、重捕。
怎么标记 ?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影响生物的正常活动和生命、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标志物必须能够维持一段时间
为什么要放回?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
第1次捕获并标记数n
第2次捕获数 M
第2次捕获已标记数m
估测数
N=
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即N∶M=n∶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n/m。
计算公式:N = M * n / m(板书)
PPT16、17:下面我们来模拟标记重捕法对藏羚羊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烧杯模拟一定区域,黄豆模拟藏羚羊,看看这些步骤分别模拟什么?
为什么要取样三次?
下面请大家两人一组进行模拟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学案上。
PPT18:再来看一个真正的藏羚羊种群密度的调查,请大家算一算该种群个体数量是多少?
PPT19:若藏羚羊在长途奔跑和觅食过程中,有部分被标记的藏羚羊耳朵上戴上的项圈脱落,通过标志重捕法获得的种群数量和真实的种群数量有何关系?
结果应该是偏大,因为m偏小了(在公式上板书)
PPT20:我们的估算结果和实际值多少会有误差,如何来减少误差呢?(讨论回答)
实验过程中有没有豆子泼洒出去的情况、请拿白板笔的同学看看豆子上的标记还在吗?有没有标记的豆子和未标记的豆子未混合或混合不均的现象?请看实验的注意事项
PPT21:怎样估算这块草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PPT22:针对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蚯蚓、蚜虫,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请看P60样方法的概念
采用样方法我们首先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样方大小?样方多少?取样方法? 取样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针对草本植物样方一般选择1平米,如果是高达的乔木,样方应大些;样方数目少,误差大,样方数目多,结果更准确,但话费的时间精力多;取样最重要的原则是随机取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PPT23:针对正方形地块采用的是五点取样法,在对角线的交点和交点和顶点的中点处分别选取一个样方。
针对长方形地块采用的是等距取样法,举个例子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内进行取样。
PPT24:下面我们来模拟样方法
步骤: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样方面积是1平米,计数,压边的只数上边左边及夹角处的个体,计算,求平均值。可以四人一组,分工,快速求处种群密度。5.6株/平米。
PPT25、26: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种群的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通过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过提高出生率降低死亡率以及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组成和正常的性别比例可提高藏羚羊的种群密度,现在你对藏羚羊的了解多一些了吗?
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些有关藏羚羊的信息,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保护藏羚羊的行列中来。谢谢大家。
种群的特征
基础训练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 )
A.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 B.一个公园里的草坪
C.一座山上全部的树木 D.一块菜地里的全部油菜
2.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
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 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
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
3.一只0.3米3的玻璃缸里养了9条金鱼,那么金鱼的种群密度为 。
4.在一般情况下,调查种群密度常采用取样调查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常采用 法;调查华南兔的密度适宜采用 法;调查环毛蚓的密度则可采用 法。
5.在对某地麻雀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6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后放掉;数日后,又在该地捕获麻雀45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15只。这种调查方法称为 ;据调查结果可知,该地区约有麻雀__________只。
(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6.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
B.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7.等距取样法是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采用的方法,是在长方形地段上,先将调查总体分为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后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1)现有某调查小组打算调查校园草坪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这
块草坪长100m,宽30m,调查时抽取10个样方,那么应该
每 距离设一样方,样方大小应 。
(2)调查小组确定了如右图所示的一个样方,图中圆圈表示蒲公
英个体分布。请将表示应该计数个体的圆圈涂黑并计数 。
(3)若调查小组统计到各样方内蒲公英的数量如下:
样方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种群数量(株)
11
10
8
12
7
9
10
9
11
12
则校园草坪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是 。
(4)分析(3)中所得数值是否与实际种群密度完全一致? 。
8.下图A是常用的五点取样法示意图,请在B图中画出确定这五个样方位置的方法。
A B
(三)出生率和死亡率
9.下列各项中,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出生率或死亡率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0.1996年,波兰的新生人口数为429 000,而死亡人数为386 000。已知波兰的人口总数为38 609 400,则当年波兰的出生率为 ,死亡率为 ,总人口数的变化趋势是 。
11.右图显示的是某地区在1950年--2005年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已知在其中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战争等原因,该地区新生婴儿比死亡人数少12 .7 万人,每年净减约2 .5万人。则上图中a曲线最可能表示???? ,b曲线表示???? 。
(2)III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将会???? ,但与II时期相比,趋于???? 。
(四)迁入率和迁出率
12.1996年,瑞典的总人数为8 844 499,当年从各地迁入瑞典的人数达到39 895,则瑞典的迁入率最接近 ( )
A.4.5% B.4.5‰ C.9% D.9‰
13.1971年,台湾寿山的台湾猕猴达100只/km2,10年后仅20只/ km2。据科学家分析,这很可能是因火灾或其他事故,迫使该地区台湾猕猴迁出至其他山区,而周边山区的台湾猕猴种群则因其迁入而使种群密度 。因此, 都会导致种群密度改变。
(五)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4.现有A、B、C、D四个种群,其年龄组成分别如图所示,其中最可能灭绝的种群是( )
A. B. C. D.
15.下列各动物种群在性别比例上雌性明显多于雄性的是 ( )
A.一片森林中的黑猩猩 B.一片草原上的野马
C.一个奶牛场里的牛 D.一个湖泊中的鸳鸯
16.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施放在田间,可成功诱杀棉铃虫的雄性个体,这一措施可使棉铃虫种群的密度 ( )
A.明显增大 B.明显减小 C.相对稳定 D.先增后减
17.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 (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能力提升
18.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他们在草场中共均匀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7天后,在相同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为14只。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 )
A.23只/hm2 B.80只/hm2 C.92只/hm2 D.160只/hm2
19.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
B.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C.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
20.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网眼的大小以保护鱼苗,这将会使被捕捞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 )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判断
21.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的田鼠,它们的月龄构成分别如下图所示。
(1)据图分析,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2)可以预测, 草原鼠害将会很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22.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0
×
10
20
×
20
40
×
40
80
×
80
90
×
90
100×100
110×110
120×120
130×130
…×…
A
3
5
8
14
16
17
15
20
20
…
B
3
5
6
9
12
13
13
13
13
…
C
2
3
5
8
8
8
8
8
8
…
(1)A、B、C三处草原中,物种最丰富的是 。能由此确定该草原的蒲公英
种群密度大于其它两处吗?为什么? 。
(2)某兴趣小组打算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他们设计了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结合以上调查表,指出该小组活动设计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1.D 2.A 3.30条/米3 4.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5.标志重
捕法 180 6.D 7.(1)10m 相同 (2)10 (3)9.9株/m2 (4)有偏差,
该值是估算值,只是各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8.先在长方形中画上两条对角线,交点即为第一个样方的中心,再在每条对角线上距边角1/4处取点分别为其余四个样方的中心。
9.D 10.1.1% 0.1% 增多
11.(1)死亡率 出生率 (2)减少 减缓
12.B 13.增高 迁入和迁出 14.D 15.C 16.B 17. D
18.B 19.C 20.A 21.(1)甲 增长型 乙 稳定型 (2)甲
22.(1)A草原 不能,因为这是物种调查结果,要确定蒲公英种群密度则应进行种群
密度估算才可。 (2) 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
×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