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9 15:0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名著阅读情况监测——红星照耀中国
一、选择题
1.下列名著片段中提到的“他”是( )
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那就是: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他似乎一点也没有自大狂的征象,但个人自尊心极强,他的态度使人感到他有着一种在必要时候当机立断的魄力。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朱赫来 B.《水浒传》中的宋江
C.《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 D.《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毛泽东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他年少时便以胆略和才智名满湘地,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他就是彭德怀。
D.《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比如: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蟋蟀善于建巢穴,管理家务。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大迁移”是指万里长征。
B.《红星照耀中国》中“五十始知天命”主要讲的是林伯渠,他在50岁那年,做出了惊人之举,离开家庭,放弃校长职位,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中。
C.毛泽东出生农民家庭,父亲苛刻,母亲宽厚。毛泽东少时非常爱读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有关造反的故事,如《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但当时这些书却被当作禁书。
D.张学良本是主宰东北的地方军阀,他为人慷慨,思想摩登,很有威望,他和杨虎城在西安进行了一场军事政变,这场政变达到了使中国团结起来应对国家危险的客观结果。
4.《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小鬼”们恪尽职守,不放彭德怀通行的原因是( )
A.彭德怀没有过路条 B.他们不认识彭德怀
C.彭德怀携带有武器 D.彭德怀不接受检查
5.小红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想考一考她的外公。下列对人物的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彭德怀勇敢无畏,有勇有谋。比如有客人在桌子底下开枪,他面不改色,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传说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
B.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朱德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打球。
C.徐海东出身于窑工家庭,先后参加过军阀以及国民党军队,后来在一些学生的宣传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仍然非常健壮。被蒋介石称为文明的一大害,并悬赏十万大洋取其首级。
D.“他是瘦个子,中等身材,细小而坚韧的骨骼,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尽管有长而黑的胡子,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那一种吸引力是羞赧、个性的魅力和领导的坚决彻底奇妙地混合而成的。”这是对周恩来的描写。
二、填空题
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据说在长征中,也曾经携带许多伤兵。在未入红军以前,他的生活就和兵士一样简单。除了马,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他真欢喜马。有一次,他得到一匹非常心爱非常美丽的马。那匹马给敌人掳去。他追击敌人,终于把那匹马夺回!
上面语段出自美国著名记者 的经典名著《红星照耀中国》,语段中的“他”指的是 (填人名)
7.书中写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请你根据下面材料,写出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
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B.他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
8.《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美国著名记者 所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 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及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和红军将领的情况。
9.阅读下面的文字,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纪实作品。书中展示了一大批红军主要领导人物形象,如:令地主士绅闻风逃跑,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的 ;大公无私,个性率真,个人服装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背心”的统帅大军的指挥员 。
10.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填空。
文段一 在我看来,他是个非常有意思、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富有幽默感,时常露出质朴的笑容,尤其是读到自己以及苏维埃的不足时一一但是这种质朴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的信念。他说话直率,生活朴素,有些人可能会以为他有点粗鲁。然而,他的身上综合着奇异的特质——纯真质朴,机智敏锐,洞悉世事。
文段二 他给我的印象是头脑冷静,善于逻辑推理,从实际出发。他在南开大学时期,常常在学校演戏时扮演旦角(关于这一点,我是从他的一位同学那里听说的)。我在百家坪遇见的这位战士没有任何软弱之处。他不屈不挠,留有长须,冷静理智。他还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
文段三 他身材魁梧,像老虎一样强悍,从不知疲倦,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他在国民党内当将领的时候,也生活得像部下那么简朴,他不看重钱财,除了他非常喜爱马,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匹非常漂亮的马,十分喜欢,结果这匹马被敌军俘获了。他杀往战场,要把马夺回来,后来真的夺了回来!
文段四 有一天,当我们谈话的时候,他开始幽默地列举他的一些困难。“就我们所能估计的来说,”他这样肯定地说,“事实上,在我们未来之前,整个西北除开几个地主、官僚和商人之外,差不多没有一个人能够阅读东西,文盲似乎竟达百分之九十五,这是世界上文化最最落后的地方之一,你相信陕北和甘肃的民众竟相信水对他们是有害的这回事吗?这里普通人一辈子只洗两次澡——一次是在出世的时候,一次足在他结婚的时候!他们讨厌洗足,洗手,洗脸,剪指甲、脚指甲,剪头发。”
文段中的“他”分别是 、 、 、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节选,有删改)
(1)蒋介石为了防止红军过长江进入四川,把大量部队从湖北、安徽、江西撤出,匆匆西运,要想(从北方)切断红军的进军路线。每个渡口都有重兵设防,每只渡船都撤至长江北岸;所有道路都封锁起来;大批大批的地方清仓绝粮。
(2)蒋介石在川贵边境集中兵力,为防止红军渡江,他电告麾下将领和地方军阀:“在长江南岸堵截红军乃党国命运所系。”
(3)长江在尽是荒山野岭的云南境内,流经深谷高峰,水深流急,有的地方高峰突起,形成峡谷,长达一二英里,两岸悬崖峭壁。少数的几个渡口早已为政府军所占领。蒋介石下令把所有渡船撤至北岸焚毁,希望在这条险阻莫测的长江两岸一劳永逸地把红军消灭掉。红军好像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似的,仍继续向西面的龙街分三路急行军。那里的渡船已经焚毁,南京报告,红军一支先锋部队在造一条竹桥,蒋介石更加信心百倍了。但是有一天晚上,有一营红军突然悄悄地倒过方向,强行军一天一夜,像奇迹一样,走了八十五英里,到傍晚时分到达附近其他一个唯一可以摆渡的地方——皎平渡。他们穿着缴获的国民党军服,在黄昏时分到了镇上,没有引起任何注意,悄悄地解除了驻军的武装。
(4)渡船早已撤到北岸——但没有焚毁!(红军远在好几百里外,反正不到这里来,为什么要烧掉渡船呢?政府军可能是这样想的。)但是怎样才能弄一条船到南岸来呢?到天黑后,红军押着一个村长到河边,大声喊叫对岸的哨兵,说是有政府军开到,需要一只渡船。对岸没有起疑,派了一只渡船过来。一支“南京”部队就鱼贯上了船,不久就在北岸登陆。
(5)终于到了四川境内。他们不动声色地进了守军营地,发现守军正在高枕无忧地打麻将,枪支安然无事地靠在墙边。红军叫他们“举起手来”,收了武器,他们只得张口瞠目地瞧着,过了好久才明白,自己已成了原来以为还要三天才能到达的“土匪”的俘虏。
11.平淡的叙述往往饱含作者深厚的情愫。试结合加点词品读下面语句中作者的情感。
他们不动声色地进了守军营地,发现守军正在高枕无忧地打麻将,枪支安然无事地靠在墙边。
12.梳理——阅读纪实作品方法之一。请你梳理整部作品,说说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困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3.联系整本书,说说作者想要去红色中国采访的原因。从斯诺冒险进入红区采访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职业精神?
苏维埃掌权人物
(1)小村庄在西北很多,但是城市不论大小却不常见。除了红军草创的工业以外,西北完全是个农业区,有些地方,还是半游牧区。因此,纵马登上崎岖的山顶,看到下面苍翠的山谷中保安的一片古老城墙,确实使人觉得十分意外。
(2)我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南京同他打了十年仗的共产党领袖——**,用最近采用的正式头衔,就是“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旧名“中华工农苏维埃共和国”已在共产党开始实行争取建立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时候放弃了。
(3)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4)首先,切莫以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决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5)但是我并不想宣布历史的判决。同时,除了他的政治生活以外,**作为个人也是一个使人感到兴趣的人物,因为,虽则他的名字同蒋介石一样为许多中国人所熟悉,可是关于他的情况却很少知道,因此有着各种各样关于他的奇怪传说。我是访问他的第一个外国新闻记者。
(6)**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那就是,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7)**现年(一九三七年)四十四岁。在第二次中华全国苏维埃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这次大会的出席者,代表着当时生活在红色法律②下的九百万左右的人民。说到这里,我要附带插入几句话。据**的估计,中央苏维埃政府在一九三四年直接控制下的各区最高人口数字如下:江西苏区三百万;鄂皖豫苏区二百万;湘赣鄂苏区一百万;赣湘苏区一百万;浙闽苏区一百万;湘鄂苏区一百万;总共九百万。有些估计高达此数的十倍,令人难以置信,大概是把红军或红色游击队所活动的各个地区全部人口加在一起而得出来的。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8)**在中国的共产党势力范围内的影响,今天大概比什么人都要大。在几乎所有组织里,他都是一位委员——如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政治局、财政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以及其他等等。他的实际影响是通过在政治局的支配地位发挥出来的,因为政治局有着决定党、政、军政策的大权。不过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而且尊重他,但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在他身上搞英雄崇拜的一套。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口中老是叨念着“我们的伟大领袖”。我没有听到过有人把**的名字当作是中国人民的同义语,但是,我却也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不喜欢“主席”——个个人都这样叫他——或不景仰他的人。他个人在运动中的作用,显然是很大的。
14.**指的是 ,南京指的是 。
15.文中“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具体指什么?
16.文中人物细节描写有很多,试分析第7段中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试卷第6页,共6页
试卷第5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5 DCBAA
6. 埃德加·斯诺(斯诺) 贺龙
7. 毛泽东 彭德怀
8. 西行漫记 斯诺 西北革命根据地
9. 贺龙 彭德怀
10. 毛泽东 周恩来 贺龙 徐特立
11.“不动声色”表现了作者对红军的敬佩,“高枕无忧”“安然无事”表现了作者对敌军的嘲讽。 12.环境上,气候恶劣,环境险恶;生活上,缺衣少食,缺医少药;军事上,围追堵截,敌我悬殊;内部原因,“极左”“极右”思想的影响等。 13.原因: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些问题,一直得不到满意的解答,斯诺想要亲自深入苏区了解红军和苏维埃的真相。职业精神:吃苦耐劳、敬业爱岗,探求真理的可贵勇气。
14. 毛泽东(毛主席) 国民党政府(蒋介石、当时反动政府都可以) 15.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16.语言描写,写出了毛主席对红色苏区的人口统计数据的的错误机智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表现了毛主席的睿智与革命乐观精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