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八年级上《富贵不能淫》经典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 傅说 丈夫之冠
胶鬲 拂士 拂乱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父命之 与民由之 威武不能屈 妾妇之道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居天下之广居 无违夫子 往之女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C.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
D.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4.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填空。
(1)孟子,名 , (朝代)时期思想家,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 的著作,共七篇。
(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7.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10.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1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2.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请说明理由。
13.文言文阅读。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妾妇之道 无违夫子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苏武牧羊
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 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后投靠匈奴。②武:苏武。③羝:公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往之女家
武既至海上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3)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
【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往之女家 或败奔
同敞危坐不去 适同敞自灵川至
(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 异
室 声 息 相 闻 两 人 日 赋 诗 倡 和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以是服同敞。
②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quǎn;yuè;guàn;gé;bì;fú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注意“畎”容易读错。“说”这里应读作“yuè”,“冠”是多音字,“拂士”的“拂”是通假字。
故答案为:1、quǎn;2、yuè;3、guàn;4、gé;5、bì;6、fú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2.【答案】教导、训诲;遵循;使屈服;三从四德;这样;居住;违背;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知识点】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命”“由”“道”“是焉”“居”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女”是通假字,“屈”都是使动用法。
故答案为:1、教导、训诲
2、遵循
3、使屈服
4、三从四德
5、这样
6、居住
7、违背
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答案】A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例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助词,的;C.动词,去到;D.代词,文中指正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之”的积累。“之”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G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此。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4.【答案】(1)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②“淫”“移”“屈”都是使动用法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故答案为:⑴ 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⑵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点评】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答案】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 。“公孙衍、张仪”是主语,“岂不”是状语。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故答案为: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6.【答案】(1)轲;战国;儒家;孟子言行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知识点】中心论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2)《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故答案为:(1)1、轲;2、战国;3、儒家;4、孟子言行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把握能力。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
7.【答案】孟子认为公孙张仪曲艺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首先从大丈夫的角度分析,什么叫大丈夫,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人。大丈夫要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而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第二问能结合对孟子对大丈夫的观点并举出历史人物分析即可。如: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故答案为: 孟子认为公孙张仪曲艺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8.【答案】“是”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由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可知“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可知“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故答案为: “是”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
9.【答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显达的时候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这两句的意思是相近的。
故答案为: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即可。
10.【答案】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根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大丈夫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把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故答案为: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的语句然后再翻译过来即可。
11.【答案】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知识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句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3月1日的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新时期,领导干部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多,诱惑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心中的"道义之锚"在哪里。 能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点评】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
12.【答案】(1)孟母断织、孟子休妻(始作俑者)
(2)示例一: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多家长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示例二: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
【知识点】见解表述;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⑴ 根据平时积累写出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即可,如:孟母断织、孟子休妻(始作俑者)
⑵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有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现实生活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多家长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故答案为:⑴ 孟母断织、孟子休妻(始作俑者)
⑵ 示例一: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多家长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示例二: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
【点评】⑴本题考查知识的积累及运用。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传统文化,多积累名言警句故事等,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⑵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平时的学习与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积累,语文课堂中的独立思考,参加平时的实践活动,积累实战经验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13.【答案】(1)方法;违背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做大丈夫!
(4)“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
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 ⑴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道”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⑵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 。“公孙衍、张仪”是主语,“岂不”是状语。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⑶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淫”“移”“屈”都是使动用法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⑷ 根据“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以看出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中国古代讲究三纲五常,其中三钢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意思是臣子必须无原则地顺从君王,儿子必须必须无原则地顺从父亲,妻子必须必须无原则地顺从丈夫,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像张仪这样的人也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根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所说的“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⑸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他们没有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因此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而所谓的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也不是凭借自己的喜怒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
故答案为:⑴方法;违背
⑵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⑶ 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做大丈夫!
⑷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⑸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⑷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读懂两个语段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中找出关键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语言要精练、准确。
⑸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则必须反复阅读选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认真体会文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把句意综合起来概括作答。
14.【答案】(1)同“汝”,你。;已经
(2)①这哪里称得上大丈夫呢?②天下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
(3)我认为苏武是大丈夫。乙文中的苏武不因匈奴的胁迫而投降,牧羊、睡觉时都拿着“汉节”,这符合甲文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既”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女”是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是:这,这个。焉:怎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②雨雪:下雨雪。啮:吃。咽吞。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天下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
(3)甲文在文章末尾提出了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乙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苏武被匈奴放逐到北海,即使没有粮食和水,他也没有投降,这符合甲文中大丈夫的标准。
故答案为:⑴同“汝”,你。;已经
⑵ ①这哪里称得上大丈夫呢?②天下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
⑶ 我认为苏武是大丈夫。乙文中的苏武不因匈奴的胁迫而投降,牧羊、睡觉时都拿着“汉节”,这符合甲文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⑶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
【附参考译文】
【乙】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能被胁迫,(于是)报告了单于。单于更加希望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地窖里,跟外界隔绝,不供给饮食。天下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数日不死。匈奴认为(他)很神奇。于是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归汉。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匈奴)供给的粮食不到,(他)就掘取野鼠、收藏草实来吃。拄着汉廷的旄节牧羊,睡卧起身都拿着,节上用牦牛尾做的装饰全部脱落。
15.【答案】(1)通“汝”,你,你的;有时;离开;恰逢
(2)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D
(4)①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②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 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或”“去”“适”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女”是通假字。
⑵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虽然(两人)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但是可以互相听到声音,两个人每天通过吟诗来互相唱和。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虽异室”是省略句,承前省略了主语他们和谓语,“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都是主谓句,它们之间应断开。
⑶A.结构助词,的/代词,它,指书籍;B.表疑问语气,哪里/语气助词,不译;C.于是/竟然;D.两个“诚”都翻译为确实,真的。故选D。
⑷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中的“以”翻译为因此,译文: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②阅:经过;颜色:脸色;译文: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⑸文中的同敞 ,“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面对敌人,他将国家大义凌驾于生命之上,宁死不屈,正是“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故答案为:⑴1、通“汝”,你,你的;2、有时;3、离开;4、恰逢
⑵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⑶D
⑷ ①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②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⑸ 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⑷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⑸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观点及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文章的观点,然后再结合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把两者进行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附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乙】张同敝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为人大方、讲义气。每次带兵打仗,就骑着马走在将士的最前面。有的时候战败,将士都逃跑了,但是张同敝端端正正地坐着,不离开前线,将士们看到了就再次投入战斗,有时会取得胜利,军中众将因此都很佩服他。顺治七年,清军攻破了严关,将士们都放弃桂林逃跑了。桂林城中空无一人,只有式耜坐在府中,恰逢张同敝从灵川到达桂林,拜见了式耜,式耜说:“我是桂林的留守将军,应当死在这个地方。你没有守城的职责,何不像其他人一样离开呢?”同敝认真地说道:“从前的人以只有自己成为君子为耻,你难道不让我和你一同赴死吗?” 式耜大喜,拿出酒和他一起喝,一直到天亮,清晨时分,被清军所擒,让他们投降,他们不愿意。下令让他们做和尚,也不愿意。于是,就将他们关在民房里。虽然(两人)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但是可以互相听到声音,两个人每天通过吟诗来互相唱和。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八年级上《富贵不能淫》经典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 傅说 丈夫之冠
胶鬲 拂士 拂乱
【答案】quǎn;yuè;guàn;gé;bì;fú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注意“畎”容易读错。“说”这里应读作“yuè”,“冠”是多音字,“拂士”的“拂”是通假字。
故答案为:1、quǎn;2、yuè;3、guàn;4、gé;5、bì;6、fú
【点评】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父命之 与民由之 威武不能屈 妾妇之道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居天下之广居 无违夫子 往之女家
【答案】教导、训诲;遵循;使屈服;三从四德;这样;居住;违背;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知识点】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命”“由”“道”“是焉”“居”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女”是通假字,“屈”都是使动用法。
故答案为:1、教导、训诲
2、遵循
3、使屈服
4、三从四德
5、这样
6、居住
7、违背
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
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C.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
D.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例句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助词,的;C.动词,去到;D.代词,文中指正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之”的积累。“之”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A代词;B助词,的;C动词,往,到......去;D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E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调整音节,无实义;G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代词,这,此。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4.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1)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②“淫”“移”“屈”都是使动用法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故答案为:⑴ 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⑵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点评】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答案】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 。“公孙衍、张仪”是主语,“岂不”是状语。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故答案为: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6.填空。
(1)孟子,名 , (朝代)时期思想家, 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 的著作,共七篇。
(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答案】(1)轲;战国;儒家;孟子言行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知识点】中心论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2)《富贵不能淫》的内容是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是大丈夫,为此,他用反问句向孟子询问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言外之意就是说,公孙衍和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景春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是,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他们威风八面,权倾天下,能够左右时局。针对景春的“论点”和“论据”,孟子先破后立,先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再阐述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因此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故答案为:(1)1、轲;2、战国;3、儒家;4、孟子言行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此题考查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把握能力。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它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表判断的陈述句。论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中间。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
7.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答案】孟子认为公孙张仪曲艺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首先从大丈夫的角度分析,什么叫大丈夫,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人。大丈夫要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而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第二问能结合对孟子对大丈夫的观点并举出历史人物分析即可。如: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故答案为: 孟子认为公孙张仪曲艺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理解。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答案】“是”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由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可知“是”指代“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可知“此”指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故答案为: “是”指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此”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答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显达的时候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这两句的意思是相近的。
故答案为: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即可。
10.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答案】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分析】 根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大丈夫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把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故答案为: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的语句然后再翻译过来即可。
1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知识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句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3月1日的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新时期,领导干部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多,诱惑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心中的"道义之锚"在哪里。 能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点评】 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从文章中获得什么启示或感悟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人物、内容和主旨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切忌脱离文章内容和主旨进行空谈。
12.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你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孟母断织、孟子休妻(始作俑者)
(2)示例一: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多家长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示例二: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
【知识点】见解表述;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⑴ 根据平时积累写出与孟子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即可,如:孟母断织、孟子休妻(始作俑者)
⑵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有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现实生活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多家长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故答案为:⑴ 孟母断织、孟子休妻(始作俑者)
⑵ 示例一: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很多家长这样做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上名校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示例二: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
【点评】⑴本题考查知识的积累及运用。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传统文化,多积累名言警句故事等,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⑵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其实也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平时的学习与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积累,语文课堂中的独立思考,参加平时的实践活动,积累实战经验等,都是至关重要的。
13.文言文阅读。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妾妇之道 无违夫子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5)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答案】(1)方法;违背
(2)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做大丈夫!
(4)“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5)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
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 ⑴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道”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⑵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 。“公孙衍、张仪”是主语,“岂不”是状语。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⑶ 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淫”“移”“屈”都是使动用法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富贵不能使他骄狂,贫贱不能改变他的心志,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⑷ 根据“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以看出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中国古代讲究三纲五常,其中三钢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意思是臣子必须无原则地顺从君王,儿子必须必须无原则地顺从父亲,妻子必须必须无原则地顺从丈夫,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像张仪这样的人也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根据“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所说的“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⑸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他们没有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因此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而所谓的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也不是凭借自己的喜怒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
故答案为:⑴方法;违背
⑵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⑶ 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做大丈夫!
⑷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⑸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点评】⑴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⑵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⑷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读懂两个语段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中找出关键语句并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语言要精练、准确。
⑸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则必须反复阅读选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认真体会文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把句意综合起来概括作答。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苏武牧羊
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 ①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后投靠匈奴。②武:苏武。③羝:公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往之女家
武既至海上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②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3)你认为乙文中的苏武是大丈夫吗?请结合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同“汝”,你。;已经
(2)①这哪里称得上大丈夫呢?②天下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
(3)我认为苏武是大丈夫。乙文中的苏武不因匈奴的胁迫而投降,牧羊、睡觉时都拿着“汉节”,这符合甲文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既”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女”是通假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是:这,这个。焉:怎么。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②雨雪:下雨雪。啮:吃。咽吞。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天下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
(3)甲文在文章末尾提出了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乙文第一句就告诉我们苏武被匈奴放逐到北海,即使没有粮食和水,他也没有投降,这符合甲文中大丈夫的标准。
故答案为:⑴同“汝”,你。;已经
⑵ ①这哪里称得上大丈夫呢?②天下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
⑶ 我认为苏武是大丈夫。乙文中的苏武不因匈奴的胁迫而投降,牧羊、睡觉时都拿着“汉节”,这符合甲文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⑶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概括人物的形象。
【附参考译文】
【乙】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能被胁迫,(于是)报告了单于。单于更加希望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关在地窖里,跟外界隔绝,不供给饮食。天下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数日不死。匈奴认为(他)很神奇。于是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归汉。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另外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匈奴)供给的粮食不到,(他)就掘取野鼠、收藏草实来吃。拄着汉廷的旄节牧羊,睡卧起身都拿着,节上用牦牛尾做的装饰全部脱落。
1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
【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往之女家 或败奔
同敞危坐不去 适同敞自灵川至
(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虽 异
室 声 息 相 闻 两 人 日 赋 诗 倡 和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行天下之大道/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以是服同敞。
②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5)【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1)通“汝”,你,你的;有时;离开;恰逢
(2)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3)D
(4)①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②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5) 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或”“去”“适”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女”是通假字。
⑵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虽然(两人)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但是可以互相听到声音,两个人每天通过吟诗来互相唱和。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虽异室”是省略句,承前省略了主语他们和谓语,“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都是主谓句,它们之间应断开。
⑶A.结构助词,的/代词,它,指书籍;B.表疑问语气,哪里/语气助词,不译;C.于是/竟然;D.两个“诚”都翻译为确实,真的。故选D。
⑷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中的“以”翻译为因此,译文: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②阅:经过;颜色:脸色;译文: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⑸文中的同敞 ,“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面对敌人,他将国家大义凌驾于生命之上,宁死不屈,正是“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故答案为:⑴1、通“汝”,你,你的;2、有时;3、离开;4、恰逢
⑵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⑶D
⑷ ①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②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⑸ 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⑷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⑸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观点及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理解文章的观点,然后再结合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最后把两者进行比较即可得到答案。
【附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乙】张同敝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为人大方、讲义气。每次带兵打仗,就骑着马走在将士的最前面。有的时候战败,将士都逃跑了,但是张同敝端端正正地坐着,不离开前线,将士们看到了就再次投入战斗,有时会取得胜利,军中众将因此都很佩服他。顺治七年,清军攻破了严关,将士们都放弃桂林逃跑了。桂林城中空无一人,只有式耜坐在府中,恰逢张同敝从灵川到达桂林,拜见了式耜,式耜说:“我是桂林的留守将军,应当死在这个地方。你没有守城的职责,何不像其他人一样离开呢?”同敝认真地说道:“从前的人以只有自己成为君子为耻,你难道不让我和你一同赴死吗?” 式耜大喜,拿出酒和他一起喝,一直到天亮,清晨时分,被清军所擒,让他们投降,他们不愿意。下令让他们做和尚,也不愿意。于是,就将他们关在民房里。虽然(两人)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但是可以互相听到声音,两个人每天通过吟诗来互相唱和。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