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0 12:14:02

内容文字预览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篱(lí) 塞上(sài) 车马喧(xuān)
B.烽火(fēng) 梦魂(hún) 不胜簪(zān)
C.角声(jiǎo) 燕脂(yān) 铁未销(xiāo)
D.折戟(jǐ) 谩有(màn) 嗟日暮(cuō)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D项中的“嗟”读音应为“ji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注意:嗟,jiē,叹词: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2.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CD:正确。
B. “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应为”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故“篷”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欲辨已忘言(分辨) B.自将磨洗认前朝(将要)
C.殷勤问我归何处(情意恳切) D.浑欲不胜簪(简直)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应掌握方法并结合语境推断。
ACD:正确;
B:将:拿,取。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4.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BC:正确;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注意现代诗歌节奏划分办法:①语义单位划分法,如词或词组;②成分划分法,主谓宾,定状补;③助词依附法,即将表时、动态的助词划在前面的修饰成分内;④诵读检验法。
5.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答案】A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项的朗读节奏应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划分诗句的节奏。按音节划分的话,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每句大多三个节拍,然后我们再结合意思进行划分。据此可划分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答案】B
【知识点】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A.采薇: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C.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人水化为龙;
D.典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
7.下列句子大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是谁呢?)
B.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D.甲光向日金鳞开(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
【答案】A
【知识点】雁门太守行;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A理解不正确,“何人”意思是“什么人”。这句话的大意应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BCD理解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8.(2022八上·广州期末)《渔家傲》中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以及空有才华却倍感苦闷的句子是(  )
A.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B.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分析】《渔家傲》中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9.下面是涉及本单元课文的文学常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篇寓言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候周勃世家》。《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春望》的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答案】C
【知识点】春望;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正确。
C.《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作者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史记》原名《太史公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B.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人称“杜少陵”“杜工部”,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有误。杜甫被称为“诗圣”,李白被称为“诗仙”。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二、阅读理解
11.(2022八上·勃利期末)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异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饮酒(其五);饮酒
【解析】【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展现的画面。首先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包括“山、雾气、夕阳、飞鸟”等,然后分别给这些景物添加修饰语,比如“远处的南山”“渐渐升腾的云气”“天边的夕阳”“一群群鸟儿”等,把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次序组织在一起即可。故答案为: 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异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点评】考查学生再现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理解诗句意思是前台,在此基础上,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添加必要的细节描写、心理感受等内容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诗句中的景物一定要找全,并加上一些修饰词,同时必须要有联想和想象的内容,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翻译句意上。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怨王孙
[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幕、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蓣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2.本词描写了水波浩渺、   、   等景象,构成了一幅深秋美景图。
13.词中一“亲”一“恨”有何妙处?请加以赏析。
【答案】12.红花叶凋;莲实叶老;露洗蘋草(任选两个即可)
13.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把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作者把分明是自己不愿离开沙鸥与白鹭的心意,说成沙鸥、白鹭责怪她为何匆匆归去。这便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下片的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体现出词人游赏时怡然自得的欢悦心情和她那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1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结合内容,从“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莲子已成荷叶老、眠沙鸥鹭不回头”等语句中概括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红花叶凋 ; 莲实叶老;露洗蘋草(任选两个即可)
13.本题考查炼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_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而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其实都表达了对秋景的喜爱留恋之情。据此回答。
故答案为: 运用拟人的修辞,把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作者把分明是自己不愿离开沙鸥与白鹭的心意,说成沙鸥、白鹭责怪她为何匆匆归去。这便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下片的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体现出词人游赏时怡然自得的欢悦心情和她那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定林所居
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
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半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14.《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15.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结合原文做具体分析。
【答案】14.蜿蜒曲折(或弯曲);高;轻柔之风(或飞蝶鸣鸠)。
15.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4.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屋绕湾溪竹绕山”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写出了溪水的曲折.“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写出了山的高.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的意思是:早春轻柔的春风徐徐吹过,瓦上的白雪已经融化,但沟里的雪还是白茫茫一片.这一句谢春初春春风轻柔温暖将残雪消融.
故答案为: 蜿蜒曲折(或弯曲) ; 高 ; 轻柔之风(或飞蝶鸣鸠)。
15.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的不同,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定林所居》的闲是和山水为了的悠闲,《二月四日作》的闲是闲愁,是内心苦闷的闲.
故答案为: 《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①。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②。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帘招:指酒旗。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6.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 请简要分析。
17.“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
18.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答案】16.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
17.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18.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⑶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6.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故答案为: 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
1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洗客袍” 表达了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故答案为: 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18.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故答案为: 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其一)
[宋]杨万里
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遗低枝拂面来。
19.诗歌用疑问表现梅花   的特点,最后一句“拂”以拟人手法表现梅花希望自己   。
20.下面哪首诗歌与《明发房溪》(其一)表达的情感更接近?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答案】19.美好而寂寞;能被人欣赏
2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明发房溪》(其一)更接近。理由:《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投赠诗。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羨鱼的情怀,曲折地表明自己希望得到引荐,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明发房溪》(其一)中诗人希望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情感接近。《书愤》全诗紧扣住“愤”字,前四句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四句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整首诗歌,句句是愤,字字是愤,而《明发房溪》(其一)没有这么强烈的郁愤。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的意思是:这山路两旁亭亭玉立的梅啊,你究竟是为谁凋零有为谁盛开 郊野的路边,一小树梅花,正在盛开,呈现出动人的意态。可是生长在这荒僻的地方,又有谁注意的到呢 在寂寞中开花,又在寂寞中飘落,这就是它的处境和命运。它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落,子然一身,四望茫然。因此,“为谁零落为谁开”这一问,写出了梅花美好而寂寞的特点。
第二空:“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的意思是:多情盛开却花开无主,无人欣赏,于是就故意压低枝条拂人面孔。梅花寂寞开无主,多么希望有人欣赏啊!于是,她故意压枝条拂人脸面。“拂”运用拟人,就将一个多情而又无人赏的幽谷佳人形象便展现出来,写出梅花希望有人来欣赏自己;诗人也借梅花表达了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希望。
故答案为: 美好而寂寞 ; 能被人欣赏
20.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比较分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的一首投赠诗。诗人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 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与《明发房溪》中诗人希望有人欣赏,希望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情感接近。
《书愤》全诗紧扣住“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一起,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整首诗歌,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而《明发房溪》中虽也有希望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愿望,但没有这么强烈的郁愤。
故答案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明发房溪》(其一)更接近。理由:《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投赠诗。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羨鱼的情怀,曲折地表明自己希望得到引荐,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明发房溪》(其一)中诗人希望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情感接近。《书愤》全诗紧扣住“愤”字,前四句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四句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整首诗歌,句句是愤,字字是愤,而《明发房溪》(其一)没有这么强烈的郁愤。
21.【鉴赏练习】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请概述本首诗词主题。
【答案】这首咏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郁闷。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主题的理解和分析。通读全诗可知,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历史的结局因为偶然的原因而改变,抓住偶然的机会,就会成功地改变历史。
综上分析可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这首咏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郁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主题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诗句,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和诗词的主题。
答题格式:这首诗(词)描写了×××(内容),抒发(表达、表现)了×××(主题/作者情感)。
22.“以小见大”是《赤壁》这首诗主要的写作特点,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出来的?
【答案】诗人由一支小小的、沉埋于泥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往事,想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及当时风云人物,可谓想象力丰富,含蓄而别致。“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尤其精妙,诗人没有正面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吴国灭亡的局面,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以小见大。这种写法很能发人深省,既有情味,又有韵味。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考查对诗歌“以小见大”的手法的理解。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故答案为:诗人由一支小小的、沉埋于泥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往事,想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及当时风云人物,可谓想象力丰富,含蓄而别致。“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尤其精妙,诗人没有正面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吴国灭亡的局面,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以小见大。这种写法很能发人深省,既有情味,又有韵味。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答案】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故答案为: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品味炼字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①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①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   ,也有可能   。
【答案】(1)咏史
(2)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 细读这两首诗可知,它们都是借历史事实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都是咏史诗。
⑵ 从古诗中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卷土重来未可知”两句可以得出作者的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
故答案为:⑴咏史
⑵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点评】⑴ 本题考查诗歌的题材。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等。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⑵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诗中写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三、综合运用
25.(2022八上·武胜期末) 本册我们学了《杜甫诗三首》,请从下列成语中各选一个字组成杜甫诗一句。
顶天立地,盛气凌人,绝处逢生,心领神会,一马当先。
【答案】会当凌绝顶
【知识点】创新题型;春望;石壕吏;望岳
【解析】【分析】八年级上学期杜甫诗三首是《望岳》、《春望》、《石壕吏》。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故答案为:会当凌绝顶
【点评】本题考查杜甫古诗理解。要求学生掌握杜甫相关文学常识及课内古诗,理解所学古诗含义。
26.鲁迅评价(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作品中的具体事例阐释其“有趣”和“有益”之处。
【答案】“有趣”之处:在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有益”之处:法布尔细致人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实验。他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都值得我们学习。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昆虫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理解。《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故答案为:“有趣”之处:在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有益”之处:法布尔细致人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实验。他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都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理解。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7.下面是某班同学拟写的一副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帮他修改。
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狱中书志留取丹心文天祥
修改为:   
【答案】文天祥留取丹心狱中书志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上联的句式特点——“ 人名+品质+地点+行为”,然后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组织下联即可。
故答案为:文天祥留取丹心狱中书志。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6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篱(lí) 塞上(sài) 车马喧(xuān)
B.烽火(fēng) 梦魂(hún) 不胜簪(zān)
C.角声(jiǎo) 燕脂(yān) 铁未销(xiāo)
D.折戟(jǐ) 谩有(màn) 嗟日暮(cuō)
2.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欲辨已忘言(分辨) B.自将磨洗认前朝(将要)
C.殷勤问我归何处(情意恳切) D.浑欲不胜簪(简直)
4.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5.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6.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7.下列句子大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是谁呢?)
B.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D.甲光向日金鳞开(鳞片状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
8.(2022八上·广州期末)《渔家傲》中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以及空有才华却倍感苦闷的句子是(  )
A.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B.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D.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9.下面是涉及本单元课文的文学常识,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篇寓言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绛候周勃世家》。《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春望》的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是我国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
B.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人称“杜少陵”“杜工部”,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C.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
D.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二、阅读理解
11.(2022八上·勃利期末)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怨王孙
[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幕、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蓣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2.本词描写了水波浩渺、   、   等景象,构成了一幅深秋美景图。
13.词中一“亲”一“恨”有何妙处?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定林所居
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
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半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14.《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15.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结合原文做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①。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②。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帘招:指酒旗。②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6.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 请简要分析。
17.“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
18.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其一)
[宋]杨万里
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遗低枝拂面来。
19.诗歌用疑问表现梅花   的特点,最后一句“拂”以拟人手法表现梅花希望自己   。
20.下面哪首诗歌与《明发房溪》(其一)表达的情感更接近?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1.【鉴赏练习】
赤 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请概述本首诗词主题。
22.“以小见大”是《赤壁》这首诗主要的写作特点,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出来的?
2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①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①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   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   ,也有可能   。
三、综合运用
25.(2022八上·武胜期末) 本册我们学了《杜甫诗三首》,请从下列成语中各选一个字组成杜甫诗一句。
顶天立地,盛气凌人,绝处逢生,心领神会,一马当先。
26.鲁迅评价(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作品中的具体事例阐释其“有趣”和“有益”之处。
27.下面是某班同学拟写的一副对联,但下联不符合对联要求,请你帮他修改。
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狱中书志留取丹心文天祥
修改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D项中的“嗟”读音应为“jiē”。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注意:嗟,jiē,叹词: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2.【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CD:正确。
B. “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应为”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故“篷”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应掌握方法并结合语境推断。
ACD:正确;
B:将:拿,取。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4.【答案】D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BC:正确;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注意现代诗歌节奏划分办法:①语义单位划分法,如词或词组;②成分划分法,主谓宾,定状补;③助词依附法,即将表时、动态的助词划在前面的修饰成分内;④诵读检验法。
5.【答案】A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
【解析】【分析】A项的朗读节奏应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划分诗句的节奏。按音节划分的话,五言诗的节奏以“221”“212”居多,每句大多三个节拍,然后我们再结合意思进行划分。据此可划分为: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答案】B
【知识点】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A.采薇: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C.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玉龙: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人水化为龙;
D.典出《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修辞知识储备,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作出准确辨析,然后选出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
7.【答案】A
【知识点】雁门太守行;文言文翻译
【解析】【分析】A理解不正确,“何人”意思是“什么人”。这句话的大意应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BCD理解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8.【答案】C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解析】【分析】《渔家傲》中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是: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9.【答案】C
【知识点】春望;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正确。
C.《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作者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史记》原名《太史公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0.【答案】B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有误。杜甫被称为“诗圣”,李白被称为“诗仙”。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
11.【答案】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异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饮酒(其五);饮酒
【解析】【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展现的画面。首先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包括“山、雾气、夕阳、飞鸟”等,然后分别给这些景物添加修饰语,比如“远处的南山”“渐渐升腾的云气”“天边的夕阳”“一群群鸟儿”等,把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次序组织在一起即可。故答案为: 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异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点评】考查学生再现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理解诗句意思是前台,在此基础上,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添加必要的细节描写、心理感受等内容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诗句中的景物一定要找全,并加上一些修饰词,同时必须要有联想和想象的内容,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翻译句意上。
【答案】12.红花叶凋;莲实叶老;露洗蘋草(任选两个即可)
13.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把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作者把分明是自己不愿离开沙鸥与白鹭的心意,说成沙鸥、白鹭责怪她为何匆匆归去。这便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下片的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体现出词人游赏时怡然自得的欢悦心情和她那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
1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结合内容,从“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莲子已成荷叶老、眠沙鸥鹭不回头”等语句中概括答案即可。
故答案为: 红花叶凋 ; 莲实叶老;露洗蘋草(任选两个即可)
13.本题考查炼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_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而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其实都表达了对秋景的喜爱留恋之情。据此回答。
故答案为: 运用拟人的修辞,把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主观意识赋予了客观存在的景物,移情于物,融情于景。“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作者把分明是自己不愿离开沙鸥与白鹭的心意,说成沙鸥、白鹭责怪她为何匆匆归去。这便是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下片的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体现出词人游赏时怡然自得的欢悦心情和她那开朗乐观的内心世界。
【答案】14.蜿蜒曲折(或弯曲);高;轻柔之风(或飞蝶鸣鸠)。
15.示例:《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4.本题考查重点字词的理解。“屋绕湾溪竹绕山”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写出了溪水的曲折.“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写出了山的高.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的意思是:早春轻柔的春风徐徐吹过,瓦上的白雪已经融化,但沟里的雪还是白茫茫一片.这一句谢春初春春风轻柔温暖将残雪消融.
故答案为: 蜿蜒曲折(或弯曲) ; 高 ; 轻柔之风(或飞蝶鸣鸠)。
15.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的不同,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定林所居》的闲是和山水为了的悠闲,《二月四日作》的闲是闲愁,是内心苦闷的闲.
故答案为: 《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答案】16.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
17.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18.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⑶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6.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故答案为: 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
1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洗客袍” 表达了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故答案为: 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18.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故答案为: 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答案】19.美好而寂寞;能被人欣赏
2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明发房溪》(其一)更接近。理由:《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投赠诗。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羨鱼的情怀,曲折地表明自己希望得到引荐,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明发房溪》(其一)中诗人希望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情感接近。《书愤》全诗紧扣住“愤”字,前四句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四句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整首诗歌,句句是愤,字字是愤,而《明发房溪》(其一)没有这么强烈的郁愤。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山路婷婷小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的意思是:这山路两旁亭亭玉立的梅啊,你究竟是为谁凋零有为谁盛开 郊野的路边,一小树梅花,正在盛开,呈现出动人的意态。可是生长在这荒僻的地方,又有谁注意的到呢 在寂寞中开花,又在寂寞中飘落,这就是它的处境和命运。它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落,子然一身,四望茫然。因此,“为谁零落为谁开”这一问,写出了梅花美好而寂寞的特点。
第二空:“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的意思是:多情盛开却花开无主,无人欣赏,于是就故意压低枝条拂人面孔。梅花寂寞开无主,多么希望有人欣赏啊!于是,她故意压枝条拂人脸面。“拂”运用拟人,就将一个多情而又无人赏的幽谷佳人形象便展现出来,写出梅花希望有人来欣赏自己;诗人也借梅花表达了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希望。
故答案为: 美好而寂寞 ; 能被人欣赏
20.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比较分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的一首投赠诗。诗人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 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与《明发房溪》中诗人希望有人欣赏,希望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情感接近。
《书愤》全诗紧扣住“愤”字,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一起,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整首诗歌,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而《明发房溪》中虽也有希望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愿望,但没有这么强烈的郁愤。
故答案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明发房溪》(其一)更接近。理由:《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投赠诗。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羨鱼的情怀,曲折地表明自己希望得到引荐,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明发房溪》(其一)中诗人希望自己能在官场发挥才干的情感接近。《书愤》全诗紧扣住“愤”字,前四句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四句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整首诗歌,句句是愤,字字是愤,而《明发房溪》(其一)没有这么强烈的郁愤。
21.【答案】这首咏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郁闷。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主题的理解和分析。通读全诗可知,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历史的结局因为偶然的原因而改变,抓住偶然的机会,就会成功地改变历史。
综上分析可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这首咏史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郁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主题的理解与概括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诗句,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和诗词的主题。
答题格式:这首诗(词)描写了×××(内容),抒发(表达、表现)了×××(主题/作者情感)。
22.【答案】诗人由一支小小的、沉埋于泥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往事,想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及当时风云人物,可谓想象力丰富,含蓄而别致。“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尤其精妙,诗人没有正面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吴国灭亡的局面,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以小见大。这种写法很能发人深省,既有情味,又有韵味。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分析】考查对诗歌“以小见大”的手法的理解。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故答案为:诗人由一支小小的、沉埋于泥沙中的“折戟”想到了历史往事,想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及当时风云人物,可谓想象力丰富,含蓄而别致。“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尤其精妙,诗人没有正面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吴国灭亡的局面,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以小见大。这种写法很能发人深省,既有情味,又有韵味。
【点评】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3.【答案】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故答案为: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点评】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品味炼字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24.【答案】(1)咏史
(2)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⑴ 细读这两首诗可知,它们都是借历史事实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都是咏史诗。
⑵ 从古诗中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卷土重来未可知”两句可以得出作者的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
故答案为:⑴咏史
⑵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利)
【点评】⑴ 本题考查诗歌的题材。 诗歌的题材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等。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⑵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诗中写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25.【答案】会当凌绝顶
【知识点】创新题型;春望;石壕吏;望岳
【解析】【分析】八年级上学期杜甫诗三首是《望岳》、《春望》、《石壕吏》。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故答案为:会当凌绝顶
【点评】本题考查杜甫古诗理解。要求学生掌握杜甫相关文学常识及课内古诗,理解所学古诗含义。
26.【答案】“有趣”之处:在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有益”之处:法布尔细致人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实验。他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都值得我们学习。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昆虫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理解。《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故答案为:“有趣”之处:在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有益”之处:法布尔细致人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实验。他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都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理解。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7.【答案】文天祥留取丹心狱中书志
【知识点】诗歌对联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上联的句式特点——“ 人名+品质+地点+行为”,然后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组织下联即可。
故答案为:文天祥留取丹心狱中书志。
【点评】本题考查对联。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