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5课《滕王阁序》同步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5课《滕王阁序》同步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25 15:18:4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5课《滕王阁序》同步试卷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懿范(yì) 棨戟(qí) 襜帷(chān) 睇眄(miǎn)
B.骖 (fēi) 瓯越(ōu) 帝阍(hūn) 凫渚(dǔ)
C.鹤汀(dīnɡ) 绣闼(tà) 闾阎(lǘ) 纤歌(xiān)
D.捧袂(mèi) 睢园(suī) 簪笏(zān) 梓泽(zǐ)
2.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舸舰迷津 上出重霄
B.衡阳之浦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失之东隅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俊采星驰 萍水相逢 落霞孤骛 云霄雨霁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有江西“滕学”专家公布,根据日藏唐本研究成果,《滕王阁序》中传唱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恐怕要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最接近王勃原著原始面貌。
①因为,落霞、秋水、长天等都是自然景观,冒出来动物“孤鹜”一词,不那么对仗
②雾、鹜音近,正伪难分
③依据日藏唐本,一些专家认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可能是“孤雾”而不是“孤鹜”
④日藏古本写于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此时王勃《滕王阁诗序》面世不足32年
⑤此名句,自北宋《文苑英华》本以来,两宋、明、清,历代官、坊诸本均作“孤鹜”
⑥唯见此日藏唐本作“孤雾”
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①⑤⑥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 D.⑤⑥③①④②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B.“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春秋时的楚国,又叫楚辞体,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是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C.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D.《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原题作《滕王阁诗序》,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5.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写自己闯入聚会,委婉含蓄、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看”“望”,实际上是在想,此处用的是双关手法,十分巧妙。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含蓄地写出了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D.“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典故随手拈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6.典故中与诗文所涉及的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气凌彭泽之樽——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
B.奉宣室以何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C.光照临川之笔——此一生得意,唯在临川四梦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7.对《滕王阁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8.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喝了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
B.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北海即使遥远,乘着旋风也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
C.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孟常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不拘礼法,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还呢?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
9.冯唐易老,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10.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四个人是指,   、    、   、   。
11.关山难越,       ,尽是他乡之客。
二、文言文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B.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遥远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桑榆:家乡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二十岁
(2)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王勃人生态度的一项是(  )
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3)对文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嫉俗而放任自流。
(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借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典故说明机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良好的心态对人生的重要性。
B.选文第二段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到段尾,充分反映出王勃不忧不惧、昂扬奋发的人生观。
C.选文第三段开头部分反映了王勃坚守孝道、绝意功名的坚贞情怀。
D.选文最后一段反映了王勃参与滕王阁之会的荣幸之情,也表现出对在场宾客才华的推许。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③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3.(2016高二上·平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下列各组划线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而寒潭清/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满城尽带黄金甲
C.极娱游于暇日/地势极而南溟深/物极必反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2)下列对文章中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出了秋天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3)下面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对滕王阁景色正面描写中,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在这样的田光水色中,滕王阁静静面对高入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丹漆,鲜艳欲滴,恍如画中。
B.第三节开首远近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
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写出了作者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D.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笑对人生的执著态度。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三、语言表达
14.暑假时,一群香港学生来南昌游览观光,参观滕王阁,在一副前人题写的楹联面前驻足观赏。假如你是带队的导游,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这副楹联呢?请写一段不超过150字的解说词。
滕王阁联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
15.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请为滕王阁风景区写一段介绍性文字。要求:注意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运用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多音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A项,“棨”读qǐ;
B项,“渚”读zhǔ;
C项,“汀”读tīnɡ;
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辨析能力,要注意课下注释中涉及的重点词,勤查字典。“渚”易和“堵”读音混淆读错。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A项,“钟明鼎食”的“明”应写作“鸣”,“舸舰迷津”的“迷”应写作“弥”;
B项,“鱼舟唱晚”的“鱼”应写作“渔”,“清云之志”的“清”应写作“青”;
C项,正确;
D项,“落霞孤骛”的“骛”应写作“鹜”,“云霄雨霁”的“霄”应写作“销”。
故答案为:C。
【点评】“骛”和“鹜”为形近字,“鱼”和“渔”,“清”和“青”容易记错有无偏旁。
3.【答案】B
【知识点】语句连贯;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根据横线前语段的内容分析,首句应该是分析日藏古本,提出该名句要改写的依据,因此首句应是③。①句承③句,分析③句中“是‘孤雾’而不是‘孤鹜’”的原因。⑤⑥相连,讲的是各版本对这句话记录的异同,由“唯”字可分析出⑤在⑥前。由语段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尾句的内容应该分析哪一版本最接近原著原始面貌,应选④。
故答案为:B。
【点评】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本题可注意“因为”“唯”等词语,可得答案。
4.【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B.“春秋”说法错。战国。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5.【答案】C
【知识点】课文理解;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这两句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不是“含蓄地”写出
6.【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临川四梦:是明代汤显祖的作品,涉及的人物是汤显祖。
7.【答案】A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五六句并非以滕王阁为描写对象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在通读作品,全面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问题,做具体的分析辨别,然后认真组织语言,得出答案。要想把握主旨,一定要学生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分清文章的文体。感受作者寄予作品中的感情倾向,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主旨。
8.【答案】B
【知识点】翻译;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虽:即使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是否正确的判断辨别能力,要求学生仔细分辨句子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9.【答案】李广难封;非无圣主;岂乏明时
【知识点】名句;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示的语言环境,准确写出所填的语句:李广难封 非无圣主 岂乏明时。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10.【答案】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知识点】文学常识;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其中尤以王勃的成就最高。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人物在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在根据题干的要求具体分析,最后用得体、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
11.【答案】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知识点】名句;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示的语言环境,准确写出所填的语句: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12.【答案】(1)C
(2)C
(3)B
(4)C
(5)①关山难以越过,有谁可怜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都是客居他乡的人。②使贾谊遭受委屈,把他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③(司马相如)倘若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是王勃对自己身份的界定,不是他的人生态度。
(3)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用典的能力。B项,这句话是用贾谊的事例说明机遇的重要性,并无对皇帝的怨恨,从“非无圣主”可见。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应是反映了王勃不知该报效国家还是舍弃官职而终身侍奉父亲的矛盾心情。
(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第①题中的“越”“悲”“萍水相逢”,第②题中的“屈”“窜”“明时”,第③题中的“逢”“惜”“惭”等。
故答案为:
(1)C
(2)B
(3)C
(4)①关山难以越过,有谁可怜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都是客居他乡的人。
②使贾谊遭受委屈,把他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
③(司马相如)倘若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
【点评】第(1)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考查的弱冠一词属于文化常识,是指二十岁,容易理解错误。
13.【答案】(1)C
(2)D
(3)D
(4)①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②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前一个“属”意为“属于”,后两个“属”意为“类,等辈”。B.第一个“尽”意为“完”,后两个“尽”为副词,意为“全”。D.第二个“穷”意为“困厄”,另两个“穷”意为“穷尽”。C项中“极”的意思分别为:尽情地,偏远,达到顶点。所以选C。(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题,可从句子含义、主题等角度分析,D项应为虚实结合。“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为眼前实景,为实写。“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所以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答案选D不对,应该是C项。D项表述准确,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 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C项中“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表述错误。(4)翻译句子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如①“屈”、“窜”;②“宁”、“移”、“穷”、“坠”。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点评】(1)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断句。断句更多情况要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2)“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诗歌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例如,本首诗歌中“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实,“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是虚。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3)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对照,即可发现A项有曲解文意的错误。(4)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附参考译文】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山南面的水边。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 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
唉!命运不顺畅,路途多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 能够依赖的是君子察觉事物细微的先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社会人事的规律。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 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气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仍可以到达;少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羁,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我,地位低下,一个书生。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虽然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之外去早晚侍奉父亲。不敢说是谢玄那样的人才,却结识了诸位名家。过些天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一定要像孔鲤那样趋庭有礼,对答如流;今天举袖作揖谒见阎公,好像登上龙门一样。司马相如倘若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
唉!名胜的地方不能长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遇。当年兰亭宴饮集会的盛况已成为陈迹了,繁华的金谷园也成为荒丘废墟。临别赠言,作为有幸参加这次盛宴的纪念;登高作赋,那就指望在座的诸公了。冒昧给大家献丑,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如江似海的文才吧。
14.【答案】这副楹联的意思是:滕王不在了,可惜画栋珠帘化作了空潭云影,唯有滕王阁还留在这儿。阎公能够传名,全靠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让我捎句话给东南的宾主,千万不要看轻了过路的有才能的人。事业兴衰,用人是关键,作者能从这个高度立意,又说得那么恳切,这是滕王阁诸多对联所不可比拟的。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解说词应介绍这副楹联的大意,并联系现实对其进行评价,使游客获得深刻认识。
故答案为:这副楹联的意思是:滕王不在了,可惜画栋珠帘化作了空潭云影,唯有滕王阁还留在这儿。阎公能够传名,全靠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让我捎句话给东南的宾主,千万不要看轻了过路的有才能的人。事业兴衰,用人是关键,作者能从这个高度立意,又说得那么恳切,这是滕王阁诸多对联所不可比拟的。
【点评】解答时注意身份为:带队的导游。目的是介绍这副楹联,把楹联的含义解释出来,加入自己理解即可。
15.【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语言得体;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第一步:把握题意。本题要求为滕王阁风景区写一段介绍性文字,同时,注意是以一位导游的身份。第二步:注意要求。本题的要求是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同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其中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需要挖掘,在此基础上,对修辞手法再进行选择。第三步:拟写答案。这样要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平时所学有关滕王阁的知识就可组织答案。
故答案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点评】解题时要介绍自然景观,也要介绍历史人文景观,身份是导游。注意符合这些要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5课《滕王阁序》同步试卷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懿范(yì) 棨戟(qí) 襜帷(chān) 睇眄(miǎn)
B.骖 (fēi) 瓯越(ōu) 帝阍(hūn) 凫渚(dǔ)
C.鹤汀(dīnɡ) 绣闼(tà) 闾阎(lǘ) 纤歌(xiān)
D.捧袂(mèi) 睢园(suī) 簪笏(zān) 梓泽(zǐ)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多音字字音分辨;习惯性误读字字音;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A项,“棨”读qǐ;
B项,“渚”读zhǔ;
C项,“汀”读tīnɡ;
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的辨析能力,要注意课下注释中涉及的重点词,勤查字典。“渚”易和“堵”读音混淆读错。
2.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物华天宝 钟明鼎食 舸舰迷津 上出重霄
B.衡阳之浦 鱼舟唱晚 穷且益坚 清云之志
C.失之东隅 天高地迥 桑榆非晚 白首之心
D.俊采星驰 萍水相逢 落霞孤骛 云霄雨霁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A项,“钟明鼎食”的“明”应写作“鸣”,“舸舰迷津”的“迷”应写作“弥”;
B项,“鱼舟唱晚”的“鱼”应写作“渔”,“清云之志”的“清”应写作“青”;
C项,正确;
D项,“落霞孤骛”的“骛”应写作“鹜”,“云霄雨霁”的“霄”应写作“销”。
故答案为:C。
【点评】“骛”和“鹜”为形近字,“鱼”和“渔”,“清”和“青”容易记错有无偏旁。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有江西“滕学”专家公布,根据日藏唐本研究成果,《滕王阁序》中传唱千古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恐怕要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最接近王勃原著原始面貌。
①因为,落霞、秋水、长天等都是自然景观,冒出来动物“孤鹜”一词,不那么对仗
②雾、鹜音近,正伪难分
③依据日藏唐本,一些专家认为,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可能是“孤雾”而不是“孤鹜”
④日藏古本写于唐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此时王勃《滕王阁诗序》面世不足32年
⑤此名句,自北宋《文苑英华》本以来,两宋、明、清,历代官、坊诸本均作“孤鹜”
⑥唯见此日藏唐本作“孤雾”
A.③①④②⑤⑥ B.③①⑤⑥②④
C.⑤①③②④⑥ D.⑤⑥③①④②
【答案】B
【知识点】语句连贯;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根据横线前语段的内容分析,首句应该是分析日藏古本,提出该名句要改写的依据,因此首句应是③。①句承③句,分析③句中“是‘孤雾’而不是‘孤鹜’”的原因。⑤⑥相连,讲的是各版本对这句话记录的异同,由“唯”字可分析出⑤在⑥前。由语段最后一句可以看出尾句的内容应该分析哪一版本最接近原著原始面貌,应选④。
故答案为:B。
【点评】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本题可注意“因为”“唯”等词语,可得答案。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作品《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章回体小说。
B.“辞”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源于春秋时的楚国,又叫楚辞体,骚体。到了汉代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是一种介乎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
C.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D.《滕王阁序》选自《王子安集》。原题作《滕王阁诗序》,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B.“春秋”说法错。战国。
【点评】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5.对下列语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写自己闯入聚会,委婉含蓄、谦逊而又不卑不亢,恰到好处。
B.“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看”“望”,实际上是在想,此处用的是双关手法,十分巧妙。
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含蓄地写出了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情意绵绵。
D.“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微讥孟尝,非议阮籍,来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典故随手拈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答案】C
【知识点】课文理解;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这两句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不是“含蓄地”写出
6.典故中与诗文所涉及的人物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气凌彭泽之樽——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
B.奉宣室以何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C.光照临川之笔——此一生得意,唯在临川四梦
D.北海虽赊,扶摇可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临川四梦:是明代汤显祖的作品,涉及的人物是汤显祖。
7.对《滕王阁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答案】A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五六句并非以滕王阁为描写对象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作者所运用的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在通读作品,全面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问题,做具体的分析辨别,然后认真组织语言,得出答案。要想把握主旨,一定要学生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分清文章的文体。感受作者寄予作品中的感情倾向,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主旨。
8.下列各句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喝了贪泉的水,仍觉得心境清爽,处在奄奄待毙的时候,仍然乐观开朗。
B.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北海即使遥远,乘着旋风也可以到达;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
C.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孟常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不拘礼法,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还呢?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
【答案】B
【知识点】翻译;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虽:即使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是否正确的判断辨别能力,要求学生仔细分辨句子中重要实虚词的意思以及文言现象的正确翻译。
9.冯唐易老,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答案】李广难封;非无圣主;岂乏明时
【知识点】名句;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示的语言环境,准确写出所填的语句:李广难封 非无圣主 岂乏明时。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10.被称为“初唐四杰”的四个人是指,   、    、   、   。
【答案】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
【知识点】文学常识;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唐代初期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人。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为唐诗带来新的风貌。其中尤以王勃的成就最高。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人物在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在根据题干的要求具体分析,最后用得体、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
11.关山难越,       ,尽是他乡之客。
【答案】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知识点】名句;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示的语言环境,准确写出所填的语句: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言名句的能力。要求学生再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把握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的意思,并且还要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
二、文言文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接孟氏之芳邻 接:结交
B.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赊:遥远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桑榆:家乡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二十岁
(2)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王勃人生态度的一项是(  )
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3)对文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嫉俗而放任自流。
(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借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典故说明机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良好的心态对人生的重要性。
B.选文第二段从“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到段尾,充分反映出王勃不忧不惧、昂扬奋发的人生观。
C.选文第三段开头部分反映了王勃坚守孝道、绝意功名的坚贞情怀。
D.选文最后一段反映了王勃参与滕王阁之会的荣幸之情,也表现出对在场宾客才华的推许。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③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答案】(1)C
(2)C
(3)B
(4)C
(5)①关山难以越过,有谁可怜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都是客居他乡的人。②使贾谊遭受委屈,把他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③(司马相如)倘若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是王勃对自己身份的界定,不是他的人生态度。
(3)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用典的能力。B项,这句话是用贾谊的事例说明机遇的重要性,并无对皇帝的怨恨,从“非无圣主”可见。
(4)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应是反映了王勃不知该报效国家还是舍弃官职而终身侍奉父亲的矛盾心情。
(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第①题中的“越”“悲”“萍水相逢”,第②题中的“屈”“窜”“明时”,第③题中的“逢”“惜”“惭”等。
故答案为:
(1)C
(2)B
(3)C
(4)①关山难以越过,有谁可怜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都是客居他乡的人。
②使贾谊遭受委屈,把他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
③(司马相如)倘若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
【点评】第(1)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考查的弱冠一词属于文化常识,是指二十岁,容易理解错误。
13.(2016高二上·平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1)下列各组划线词语含义和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而寒潭清/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满城尽带黄金甲
C.极娱游于暇日/地势极而南溟深/物极必反
D.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觉宇宙之无穷
(2)下列对文章中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出了秋天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3)下面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对滕王阁景色正面描写中,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在这样的田光水色中,滕王阁静静面对高入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丹漆,鲜艳欲滴,恍如画中。
B.第三节开首远近结合,先是说身处滕王阁之高,点出了滕王阁的高度,因为站在滕王阁上,可以轻易的俯视别人的屋背,也为以后的极目远望留下了伏笔。
C.“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写出了作者那种既存希望却又失望的无奈心态。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
D.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笑对人生的执著态度。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答案】(1)C
(2)D
(3)D
(4)①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②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前一个“属”意为“属于”,后两个“属”意为“类,等辈”。B.第一个“尽”意为“完”,后两个“尽”为副词,意为“全”。D.第二个“穷”意为“困厄”,另两个“穷”意为“穷尽”。C项中“极”的意思分别为:尽情地,偏远,达到顶点。所以选C。(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题,可从句子含义、主题等角度分析,D项应为虚实结合。“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为眼前实景,为实写。“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所以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答案选D不对,应该是C项。D项表述准确,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至“所赖 一提.振起全篇.“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C项中“至此刻,王勃当时的迷惘心态可谓是一览无余。”表述错误。(4)翻译句子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如①“屈”、“窜”;②“宁”、“移”、“穷”、“坠”。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点评】(1)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本题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断句。断句更多情况要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2)“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诗歌的虚与实,通常包括四种内涵:1.实,指诗人描写刻画的实体形象;虚,指实体形象所暗示出来的空白形象。2.实,指客观有形的物象;虚,指主观的无形活动。3.实,指具体描绘;虚,指抽象的议论。4.实,指眼底景象;虚,指意中景物。例如,本首诗歌中“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实,“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是虚。总之,眼见为实,心想为虚;已然为实,未然为虚;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又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实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是虚景。又如《卜算子 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实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虚景。他老人家诗词中的虚景多数是未然的图景。(3)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只要到文中找对照,即可发现A项有曲解文意的错误。(4)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附参考译文】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山南面的水边。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 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
唉!命运不顺畅,路途多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 能够依赖的是君子察觉事物细微的先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社会人事的规律。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 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气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仍可以到达;少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羁,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我,地位低下,一个书生。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虽然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像班超那样有投笔从戎的胸怀,也仰慕宗悫“乘风破浪”的志愿。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之外去早晚侍奉父亲。不敢说是谢玄那样的人才,却结识了诸位名家。过些天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一定要像孔鲤那样趋庭有礼,对答如流;今天举袖作揖谒见阎公,好像登上龙门一样。司马相如倘若没有遇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呢?
唉!名胜的地方不能长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遇。当年兰亭宴饮集会的盛况已成为陈迹了,繁华的金谷园也成为荒丘废墟。临别赠言,作为有幸参加这次盛宴的纪念;登高作赋,那就指望在座的诸公了。冒昧给大家献丑,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岳、陆机那样,展现如江似海的文才吧。
三、语言表达
14.暑假时,一群香港学生来南昌游览观光,参观滕王阁,在一副前人题写的楹联面前驻足观赏。假如你是带队的导游,你打算怎样向他们介绍这副楹联呢?请写一段不超过150字的解说词。
滕王阁联
滕王何在?剩高阁千秋,剧怜画栋珠帘,都化作空潭云影。
阎公能传,仗书生一序,寄语东南宾主,莫轻看过路才人。
【答案】这副楹联的意思是:滕王不在了,可惜画栋珠帘化作了空潭云影,唯有滕王阁还留在这儿。阎公能够传名,全靠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让我捎句话给东南的宾主,千万不要看轻了过路的有才能的人。事业兴衰,用人是关键,作者能从这个高度立意,又说得那么恳切,这是滕王阁诸多对联所不可比拟的。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解说词应介绍这副楹联的大意,并联系现实对其进行评价,使游客获得深刻认识。
故答案为:这副楹联的意思是:滕王不在了,可惜画栋珠帘化作了空潭云影,唯有滕王阁还留在这儿。阎公能够传名,全靠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让我捎句话给东南的宾主,千万不要看轻了过路的有才能的人。事业兴衰,用人是关键,作者能从这个高度立意,又说得那么恳切,这是滕王阁诸多对联所不可比拟的。
【点评】解答时注意身份为:带队的导游。目的是介绍这副楹联,把楹联的含义解释出来,加入自己理解即可。
15.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请为滕王阁风景区写一段介绍性文字。要求:注意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运用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语言得体;滕王阁序
【解析】【分析】第一步:把握题意。本题要求为滕王阁风景区写一段介绍性文字,同时,注意是以一位导游的身份。第二步:注意要求。本题的要求是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同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其中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需要挖掘,在此基础上,对修辞手法再进行选择。第三步:拟写答案。这样要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平时所学有关滕王阁的知识就可组织答案。
故答案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
【点评】解题时要介绍自然景观,也要介绍历史人文景观,身份是导游。注意符合这些要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