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测试卷 (济南版)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测试卷 (济南版)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31 21:52:5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不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
A.水绵 B.满江红 C.衣藻 D.石花菜
【答案】B
【解析】ACD.水绵、衣藻及石花菜都属于藻类植物,其中,水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多细胞藻类植物,衣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单细胞藻类植物,石花菜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植物,ACD不符合题意。
B.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是一种绿肥作物 ,常见于稻田或水池中,因其与固氮藻类共生,故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是稻谷的优良生物肥源;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是畜禽的优良饲草来源。还可药用,能发汗,利尿,祛风湿,治顽癣,B符合题意。
故选B。
2.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写了雨后的柳树。那么柳树吸收的雨水主要用于(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构成细胞
【答案】A
【解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参与植物体的构成,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吸收和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降低了植物体自身的温度。四是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因此,柳树吸收的雨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3.初中生物实验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碘液。下列实验中,碘液作用相同的是(  )
①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②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⑤唾液的消化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B
【解析】①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了便于观察细胞核,就要用碘液染色;②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③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⑤唾液的消化作用,滴加碘液,是验证淀粉的含量,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可以(  )
A.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B.增加空气湿度,形成降雨
C.促进根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D.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答案】D
【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在不停的进行,因为它完成蒸腾作用的结果:1、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3、降低植物叶片表面的温度;4、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使气温降低,让当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不能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只能促进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故选项D符合题意。
5.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主要是因为(  )
A.能够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无机盐
B.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
C.能够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
D.能够充分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所以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其主要原因是阳光得以充分利用。
6.下列哪种情况下保卫细胞关闭气孔( )
A.光合作用旺盛时 B.呼吸作用旺盛时
C.萎蔫植物吸足水后 D.夏日暴晒的中午
【答案】D
【解析】A、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二氧化碳和释放的氧气,都是通过气孔进出的,因此光合作用旺盛时,气孔是张开的,A错误;
B、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通过气孔进出的,因此呼吸作用旺盛时,气孔是张开的,B错误;
C、萎蔫植物吸足水后,保卫细胞细胞膨胀,气孔张开,C错误。
D、由于阳光过强,为避免植物蒸腾作用失去大量水分,使气孔关闭, D正确;
7.在生物圈中,种子植物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适应环境能力强,这主要依赖于它们( )
A.有发达的根系
B.体内有发达的气道
C.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D.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答案】C
【解析】ABC.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利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通过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具有良好的耐旱性和保护胚的能力,在干燥的环境中也能存活并完成繁殖。可见,种子植物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是种子植物适应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AB错误、C正确。
D.并非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果皮包被,例如裸子植物就没有果皮包被,D错误。
故选C。
8.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结构简单,都无根茎叶的分化
B.都无输导组织,长的矮小
C.都能产生孢子,依靠孢子繁殖
D.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
【答案】C
【解析】A.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故A不合题意。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都没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输导组织,故B不符合题意。
C.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统称为孢子植物,故C符合题意。
D.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大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植物所属的类群及其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植物——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
B.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钩帘阴卷柏——蕨类植物——有根,分化出了输导组织
D.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被子植物——球果是松树的果实
【答案】D
【解析】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上阶绿”涉及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A正确。
B.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春水绿于染”涉及到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正确。
C.钩帘阴卷柏——卷柏是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也有了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C正确。
D.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青松属于裸子植物,球果不是松树真正意义的果实,是果鳞形成的球状体,D错误。
故选D。
10.关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分吸收——根尖成熟区 B.水分运输——筛管
C.水分散失——气孔 D.蒸腾作用——提供运输水分的动力
【答案】B
【解析】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提高了吸水的效率,A正确。
B.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把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运输给叶、花、果实、种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有机物,B错误。
C.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皮上的气孔以气体形式散失出来的,这个过程叫做蒸腾作用,C正确。
D.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分的99%,蒸腾作用拉动了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D正确。
故选B。
11.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阴天移栽植物,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
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C.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D.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答案】C
【解析】A.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而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幼苗,可使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植物的成活率,A正确。
B.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B正确。
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可见,植物的气孔很小,但是气孔数目极多,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多,C错误。
D.植物的蒸腾作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所以,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D正确。
故选C。
12.植树时,我们会去掉植物的部分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的实塑料袋验,该实验最好选择下列哪种组合进行实验(  )

A.甲和丁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答案】D
【解析】要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就要以叶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图示中,甲、丙两装置的塑料袋连花盆中的土壤也包裹了,这样塑料袋内壁上出现的水珠就不能排除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乙、丁装置的塑料袋只包裹了植物的地上部分,并且丁装置塑料袋内的植物去掉了所有叶片,这样,乙、丁两装置就以叶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
故选D。
13.下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过程。请问大烧杯、小烧杯、胶头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  )

A.清水、酒精、碘液 B.清水、清水、酒精
C.酒精、碘液、清水 D.酒精、碘液、酒精
【答案】A
【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由于酒精沸点较低,直接加热不仅会导致蒸发过快造成浪费,也易引燃酒精引起火灾,所以我们需要隔水加热。因此隔水加热的大烧杯中的液体是清水,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可用来检验是否产生了淀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是碘液,A符合题意。
故选A。
14.如图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需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
B.产生气泡的速度与光照强度有关
C.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利于产生更多气泡
D.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答案】A
【解析】A.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实验主要是通过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和运走植物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是否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对实验无影响,故A错误。
B.光照强度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越强,植物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能产生更多的氧气,故C正确。
D.该实验装置中倒置的试管收集的气体是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氧气具有助燃的特点,氧气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故D正确。
故选A。
15.下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①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
B.②③是上下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C.④是叶肉,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是气孔, 可以张开或闭合
【答案】C
【解析】A.①叶脉是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A正确。
B.叶片的表皮包括②上表皮和③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B正确。
C.植物的叶肉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和叶绿体。因此,④是叶肉,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错误。
D.⑤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进出叶片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D正确。
故选C。
16.以下措施不能提高大棚蔬菜瓜果产量的是(  )
A.开花季节放养蜜蜂 B.维持棚内昼夜恒温
C.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答案】B
【解析】A.在开花季节放养蜜蜂,可以帮助虫媒花完成传粉,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A正确。
B.适当加大昼夜温差,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能增高产量,而维持棚内昼夜恒温不能增加产量,B错误。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C正确。
D.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能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制造的有机物增多,从而达到提高产量,D正确。
故选B。
17.如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观察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菠菜的叶片和根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B.叶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通过4中的导管运输至果实储存
C.叶片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除了2以外,还有保卫细胞
D.图中5是气孔,其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吸收和运输水分的动力增强了
【答案】C
【解析】A.菠菜的根部细胞没有叶绿体,A错误。
B.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通过甲图4叶脉中的筛管运输至果实储存,B错误。
C.图甲2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影响蒸腾作用,进而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吸收和运输水分的动力减弱了,D错误。
故选C。
18.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
B.进行①②过程的场所都是叶绿体
C.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主要是①过程
D.①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答案】B
【解析】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A正确。
B.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片的叶肉细胞内,而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分布植物的各个细胞内,只要是活细胞均在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进行①光合作用的场所都是叶绿体,进行②呼吸作用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B错误。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所以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主要是①光合作用过程,C正确。
D.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和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①光合作用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正确。
故选B。
19.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能收集到金鱼藻在光照下产生的二氧化碳
B.三个装置都需要放在温暖有光的地方
C.乙装置可验证萌发的种子会产生二氧化碳
D.丙装置可说明萌发的种子能产生氧气
【答案】C
【解析】A.在较强的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图甲装置收集的气体是金鱼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A错误。
B.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因此,甲装置需要放在温暖有光的地方,而乙和丙装置不需要放到有光的地方,B错误。
C.种子萌发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可见,乙装置可验证萌发的种子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
D.丙瓶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能够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放进瓶中的蜡烛会立即熄灭。可见,丙装置可说明萌发的种子能消耗氧气,D错误。
故选C。
20.在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时,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中实验研究的单一变量是温度
B.图二中实验看到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C.图三中看到有一组实验由于瓶里的氧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而导致燃烧的蜡烛熄灭
D.实验结果证明了活的种子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A.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图一中实验的变量不唯一,不是温度,A错误。
B.由于是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二实验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图三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装有萌发种子的瓶中蜡烛熄灭,说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C正确。
D.实验结果证明活的种子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D 正确。
故选A。
21.绿色植物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街”,这里的“碳—氧平衡”指的是(  )
A.一氧化碳和氮气的平衡 B.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平衡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答案】D
【解析】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向生物圈中排放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正在大量消耗着各种各样的燃料,以便获得所需要的能量,而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然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这样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会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B.降低大气湿度,减少降水
C.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
D.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答案】B
【解析】A.绿色植物的根系发达,能保持水土、防风固沙,A正确。
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B错误。
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C正确。
D.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D正确。
故选B。
23.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
C.我们可以用带火星的小木棒来检测二氧化碳
D.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A.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说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A正确。
B.节约用电,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因此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有关,B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的特点,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测氧气,C错误。
D.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也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A。
24.下列各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是(  )
A.如图装置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B.如装置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如图装置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如图装置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
【答案】D
【解析】该实验中用不透光的锡箔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处理可以形成见光和不见光两部的对照实验,此实验的变量是光。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A设计合理;该实验装置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叶片处理后不会遇碘变蓝色,从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故B设计合理;该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故C设计合理;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故D设计不合理。
25.下图是某一晴天,某一植株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c段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B.de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中午温度升高气孔张开
C.fg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植物从c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到h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答案】C
【解析】A、图中a点时,植物的氧气释放量为0,说明植物处于黑暗环境中,因此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ac段随着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逐渐增多,表明植物处于有光的环境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慢慢开始; ac段释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A错误;
B、d点位于曲线最高点,吸收二氧化碳量最多,说明光合作用在此点最强,即单位时间内d点氧气释放量最多;中午由于光照强度过强,为了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散失过多的水分,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所以de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关闭,B错误;
C、fg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光照逐渐减弱,气孔逐渐变小最后关闭,光合作用也逐渐减弱,C正确;
D、c点和g点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为0,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到g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fg段后到h点时,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小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有机物逐渐减少,D错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6.图是某树叶的外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叶的结构来看,物质①②是通过叶的 进出叶片的。
(2)若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③为 ,则可表示叶片内进行了光合作用;若①为氧气,②为二氧化碳,则可表示叶片内进行了 ;若②为水,则可表示叶片发生了 。
(3)水在植物体内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作用。
【答案】 气孔 有机物 呼吸作用 蒸腾作用 蒸腾
【解析】(1)叶片的上下表皮中有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是通过叶片中的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2)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氧气;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所以若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③为有机物,则可表示叶片内进行了光合作用;若①为氧气,②为二氧化碳,则可表示叶片内进行了呼吸作用;若②为水,则可表示叶片发生了蒸腾。
(3)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促进水分的运输,使水分由根部上升到叶。因此,水分运输的动力来自植物体的蒸腾作用。
27.下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据图回答:
(1)选经黑暗处理的植物叶片,如图,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后将其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后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发现叶片见光部分变蓝,这说明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 ,叶片遮光部分未变蓝,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科学研究证实,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图中①表示的气体是 ,②所表示的气体是 。
(3)若④表示光合作用的产物,其遇碘液能变蓝;则③表示光合作用的原料: 。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 ,释放 ,供生命活动所需。
【答案】 淀粉 光 二氧化碳 氧气 水 有机物 能量
【解析】(1)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植物的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把图中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后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发现叶片见光部分变蓝,这说明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等有机物,叶片遮光部分未变蓝,这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结合图中的箭头方向可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③代表水、④代表有机物。
(3)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二氧化碳和水,产物为有机物和氧气,若④代表光合作用的产物,其遇碘液能变蓝,则④代表淀粉,③表示光合作用的原料,则③代表水。
(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28.如图中,图一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图二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三是细胞结构示意图。图四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产物与原料可以互通有无,图中a~f指的是氧气或二氧化碳,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图一所示的过程[] 作用,其水分进出的门户是[] (从图二中选填)。
(2)图一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在细胞的[] (从图三中选填)中。
(3)图二中2所示细胞与图三中 (填“甲”或“乙”)细胞结构相似
(4)图四中a~f中分别代表氧气的是 ,代表二氧化碳的是 (填字母)。
【答案】 成熟区 B蒸腾 5 气孔 ⑤液泡 甲 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 bfc ead
【解析】(1)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图一所示的过程[B]蒸腾作用,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图一[B]蒸腾作用。其水分进出的门户是[5]气孔。
(2)图一中的绿色植物进行C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叶,具体场所在图三的[③]叶绿体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在图三的[⑤]液泡中。
(3)图二中2所示细胞与图三中甲细胞结构相似,甲细胞能够保持一定形态,而乙不能因为[①]细胞壁的作用。图二中1上表皮属于保护组织、2叶肉属于营养组织、3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4)图四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产物与原料可以互通有无,图一所示的过程[A]呼吸作用。主要是在该能量转换器中进行的。用反应式表达此过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因此图四中a~f中分别代表氧气的是bfc,代表二氧化碳的是ead。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9.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们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
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的目的是: 。
(2)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脱去 便于观察。
(3)同学们是根据 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的。
(4)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5)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6)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答案】(1)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叶绿素
(3)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
(4)光
(5)叶绿素
(6)
【解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2)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用酒精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叶圆片颜色的变化,该过程需要隔水加热。
(3)淀粉遇碘变蓝,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所以可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进而检验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所以同学们是根据 3个叶圆片是否变蓝作为观察指标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
(4)该实验中A和B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有无光照,A叶圆片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B叶圆片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
(5)该实验中B和C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有无叶绿体,B处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C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6)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不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
A.水绵 B.满江红 C.衣藻 D.石花菜
2.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写了雨后的柳树。那么柳树吸收的雨水主要用于(  )
A.蒸腾作用 B.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D.构成细胞
3.初中生物实验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碘液。下列实验中,碘液作用相同的是(  )
①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②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
④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⑤唾液的消化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可以(  )
A.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 B.增加空气湿度,形成降雨
C.促进根对水的吸收和运输 D.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5.合理密植能够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主要是因为(  )
A.能够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无机盐
B.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
C.能够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
D.能够充分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6.下列哪种情况下保卫细胞关闭气孔( )
A.光合作用旺盛时 B.呼吸作用旺盛时
C.萎蔫植物吸足水后 D.夏日暴晒的中午
7.在生物圈中,种子植物数量庞大、分布广泛,适应环境能力强,这主要依赖于它们( )
A.有发达的根系
B.体内有发达的气道
C.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D.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
8.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结构简单,都无根茎叶的分化
B.都无输导组织,长的矮小
C.都能产生孢子,依靠孢子繁殖
D.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
9.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植物所属的类群及其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植物——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
B.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钩帘阴卷柏——蕨类植物——有根,分化出了输导组织
D.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被子植物——球果是松树的果实
10.关于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分吸收——根尖成熟区 B.水分运输——筛管
C.水分散失——气孔 D.蒸腾作用——提供运输水分的动力
11.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阴天移栽植物,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
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C.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D.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12.植树时,我们会去掉植物的部分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的实塑料袋验,该实验最好选择下列哪种组合进行实验(  )

A.甲和丁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
13.下图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过程。请问大烧杯、小烧杯、胶头滴管内分别是什么液体(  )

A.清水、酒精、碘液 B.清水、清水、酒精
C.酒精、碘液、清水 D.酒精、碘液、酒精
14.如图是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需对金鱼藻进行暗处理
B.产生气泡的速度与光照强度有关
C.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利于产生更多气泡
D.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15.下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 错误的是( )

A.①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
B.②③是上下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C.④是叶肉,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是气孔, 可以张开或闭合
16.以下措施不能提高大棚蔬菜瓜果产量的是(  )
A.开花季节放养蜜蜂 B.维持棚内昼夜恒温
C.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17.如下图为某同学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观察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菠菜的叶片和根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B.叶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通过4中的导管运输至果实储存
C.叶片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除了2以外,还有保卫细胞
D.图中5是气孔,其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吸收和运输水分的动力增强了
18.如图为小麦叶肉细胞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
B.进行①②过程的场所都是叶绿体
C.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主要是①过程
D.①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19.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装置能收集到金鱼藻在光照下产生的二氧化碳
B.三个装置都需要放在温暖有光的地方
C.乙装置可验证萌发的种子会产生二氧化碳
D.丙装置可说明萌发的种子能产生氧气
20.在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时,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中实验研究的单一变量是温度
B.图二中实验看到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C.图三中看到有一组实验由于瓶里的氧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而导致燃烧的蜡烛熄灭
D.实验结果证明了活的种子才能进行呼吸作用
21.绿色植物能够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街”,这里的“碳—氧平衡”指的是(  )
A.一氧化碳和氮气的平衡 B.一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平衡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22.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B.降低大气湿度,减少降水
C.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
D.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23.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使碳净排放量降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实现碳中和与居民日常用电量多少无关
C.我们可以用带火星的小木棒来检测二氧化碳
D.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不产生二氧化碳
24.下列各项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是(  )
A.如图装置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B.如装置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如图装置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如图装置验证蒸腾作用散失水
25.下图是某一晴天,某一植株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c段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B.de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中午温度升高气孔张开
C.fg段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植物从c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到h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填空题(共3个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26.图是某树叶的外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叶的结构来看,物质①②是通过叶的 进出叶片的。
(2)若①为二氧化碳,②为氧气,③为 ,则可表示叶片内进行了光合作用;若①为氧气,②为二氧化碳,则可表示叶片内进行了 ;若②为水,则可表示叶片发生了 。
(3)水在植物体内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于 作用。
27.下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据图回答:
(1)选经黑暗处理的植物叶片,如图,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后将其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脱色后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发现叶片见光部分变蓝,这说明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 ,叶片遮光部分未变蓝,这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2)科学研究证实,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与外界进行了气体交换,图中①表示的气体是 ,②所表示的气体是 。
(3)若④表示光合作用的产物,其遇碘液能变蓝;则③表示光合作用的原料: 。
(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 ,释放 ,供生命活动所需。
28.如图中,图一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图二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三是细胞结构示意图。图四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产物与原料可以互通有无,图中a~f指的是氧气或二氧化碳,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图一所示的过程[] 作用,其水分进出的门户是[] (从图二中选填)。
(2)图一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在细胞的[] (从图三中选填)中。
(3)图二中2所示细胞与图三中 (填“甲”或“乙”)细胞结构相似
(4)图四中a~f中分别代表氧气的是 ,代表二氧化碳的是 (填字母)。
三、实验探究(共1个小题,每空2分,共12分)
29.某科技小组的同学们为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材料用具:银边天竺葵(叶边缘呈白色,无叶绿体)、黑纸片、打孔器、白纸板、吸管、适宜浓度的酒精、碘液、回形针。
实验步骤:
①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
②把黑纸片用回形针夹在天竺葵植株某一叶片上半部,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剪下此叶片,用打孔器分别在A(黑纸片遮光的绿色部位)、B(未遮光的绿色部位)和C(未遮光的白色部位)各取一个叶圆片(如图所示)。④把取下的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溶液的试管中,水浴加热,脱色后在清水中漂洗。
⑤将3个叶圆片放在白纸板上,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3个叶圆片上,观察实验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天竺葵放置黑暗环境中24小时的目的是: 。
(2)实验步骤④中将叶圆片放入酒精溶液中进行脱色处理的目的是脱去 便于观察。
(3)同学们是根据 来判断3个叶圆片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光合作用的。
(4)A和B进行对照的目的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5)若实验结果叶圆片B变蓝,C不变蓝。则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
(6)请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