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初作《钱塘湖春行》时,尾联的内容是“我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请湖边同样观赏春景的老妪读他的诗,老婆婆读罢说:“这诗好啊,不过白沙堤不只你一人喜爱,我们杭州人都爱这堤呢,你不如把‘我爱’改为‘最爱’吧!这样,就吟出了许多人的心思了。”白居易听了惊喜得赞不绝口。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吟咏西湖的佳作。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体会诗歌不同的抒情方式。
3、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学会认识美和发现美。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河南新郑人,自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唐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背景链接】
诗人白居易在唐穆宗长庆二年至四年(822—824)间,曾出任杭州刺史。白居易在杭州期间,兴修水利、巩固堤坝,官声极好。他自己也比较自得,在闲暇时喜欢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欢的地方。长庆三年的春天,诗人写下了这首吟咏西湖早春风光、抒发欣喜闲适心情的诗。
【读音停顿】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整体把握】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表现西湖的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从哪里能看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水、云、莺、燕、花、草。
初春。
春水初涨与岸齐平;春云舒展贴近湖面;几只黄莺在向阳树上唱歌;新燕啄泥衔草忙着筑巢;春花鲜艳美丽令人眼花缭乱;春草生机勃勃刚刚没过马蹄。
2、作者的行程是怎样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合作探究】
1、首联有什么作用?
明确:首联点题,交代游踪,点明环境,写出了早春轮廓:湖面烟雾迷蒙,水汽萦绕。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写出了什么景象?
明确: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象。
3、“几处”“谁家”改为“处处”“家家”好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4、“争”和“啄”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这两个动词,细致传神地刻画出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写出了什么景象?
明确: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蓬勃生机。
6、试品析颈联用词的妙处。
明确:“乱”字贬词褒用,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花开之多,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迷”,写野花让人美不胜收,应接不暇。
“浅”和“没”写春草低矮、柔嫩;
“渐欲”“才能”写出花草向荣的趋势,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物之美,还包含了西湖游客众多之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尾联两句是怎样结束全诗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白沙堤的喜爱之情,但没有具体描写白沙堤的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让人向往。
8、随着脚步的移动,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明确:移步换景。
9、归纳主旨
明确:这首七律通过描绘早春西湖的明媚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一幅鸟儿在早春的阳光中嬉戏忙碌的画面。
(2)从植物的角度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行》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而流连忘返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2)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3)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2、《钱塘湖春行》一诗的尾联,从内容和写法上看与前三联有什么不同?
答案:前三联都是抓住西湖早春的独特之处来描写诗人所见之景,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含蓄地融入了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之中。
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白沙堤的喜爱之情,但没有具体描写白沙堤的美景,而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对白沙堤产生无限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