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消息二则
一 技法总结
语言精练,准确严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语言简洁精练。消息报道对语言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语言必须准确精练。这则消息在这方面是个典范,如“大约”等程度副词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语言同样准确精练。如在报道我军所遇敌情时,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之抵抗,用“甚为微弱”四个字来概括;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在报道我军战果时,用词也很有分寸,西路军占领的是“广大南岸阵地”,并“正向南扩展中”;东路军占领的则是几个县的“广大地区”,同时着重报道了“控制江阴”和“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用“控制”这个动词,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不仅是被我军占领,而且已被我军掌控,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
二 主题概括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胜利渡过长江的情况,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战斗精神。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并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1.作家作品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其创作的大量诗词,气势雄伟,意境广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著有《毛泽东选集》等。
2.文体知识
(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要素。五个W,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一个How(如何)。
(3)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4)新闻的特点:准确性、真实性、时效性。
(5)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6)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3.作品背景
1949年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正式打响。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溃退(kuì) xiè(泄)气 dū(督)战 业yǐ(已)
斗志(dòu) 要塞(yàosài) 签订(qiān) 封suǒ(锁)
顽强(qiánɡ)
2.解释下列词语。
(1)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2)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3)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内容、层次,并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闻报道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国内外时事,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研读两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的硝烟岁月。
二 课堂预热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文体知识。
3.了解写作背景。
4.清除字词障碍。
三 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第一则消息的“要素”。
【明确】
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
何地:芜湖、安庆之间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速读消息,找出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四 语言品析
这则消息明显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试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国民党反动派准备的充分,与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队的溃退之快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 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三十万(兵力) 胜利南渡(结果)
导语 英勇 渡过(自豪)
主体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占领、进击(英勇无畏)
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不堪一击)
结语 英雄式 坚决地执行(赞扬)
六 布置作业
观看当晚的《新闻联播》,选择感兴趣的新闻,拟写标题,并概括出新闻的六要素。
一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这则消息,则全面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概况,并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原因。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则消息就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 自主学习
1.了解写作背景。
2.清除字词障碍。
三 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明确】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明确】
渡江三路大军 时间 兵力 渡江人数
中路军(安庆—芜湖) 二十日夜—二十一日夜 三十万 三十万
西路军(九江—安庆)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三分之二
东路军(南京—江阴)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三十五万 大部
3.跳读课文,口头复述。
【明确】
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何事: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如何: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四 深层探究
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军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于二十日夜首先渡江,所以先写。二十一日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处略写。次写西路军,详写。最后写东路军。由于东路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东路沿线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对东路军写得十分具体。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五 语言品析
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试揣摩以下加点词的含义。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明确】“百万”以数量的庞大,“冲破”“横渡”以动作的激烈展现出战役场面的壮阔,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的气势。
2.西起九江(不含)。
【明确】“不含”指不包括,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不符合实际情况。
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明确】“不料”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神勇。
六 课堂小结
这两则消息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战争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了新闻的特点,知道了新闻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一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七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兵力) 横渡长江(锐不可当)
导语 渡江概况冲破(排山倒海)
横渡(一往无前)
主体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 西路军——所向无敌(略写)
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
背景 一方面……另一方面……
结语 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展扬
渡将
江士
盛神
况威
八 布置作业
根据所学知识,写一则身边的新闻,记录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内容、层次,并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简洁的特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3.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如果时光倒流,把历史的镜头定格在解放战争的渡江战役上,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奇观便又在我们眼前重现了:风平浪静的江面上,我军万船齐放,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那冲杀的场面、搏击的气势,恢宏如诗,壮美如虹。只要一想起它,无论是革命先辈还是我们这些后来人,无不感到壮怀激烈,豪情倍增。
二 自主学习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文体知识。
3.了解写作背景。
4.清除字词障碍。
三 整体感知
1.默读两篇消息,找出正文的主要组成部分。
【明确】(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朱总司令的命令。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汤恩伯认为……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两则消息的“要素”。
【明确】(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
何地:芜湖、安庆之间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何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何地: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
何故: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动渡江战役
何事:人民解放军分三路横渡长江
如何: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3.本文的两个标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4.“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属于消息的电头。标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显示消息的“身份”;标明发稿的时间和地点,用来说明新闻的时效,借以传达信息。
5.两则消息的导语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特点:简洁明了。作用:集中呈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提示消息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
6.两则消息的主题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明确】两则消息记述了正义战争的胜利,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的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四 布置作业
1.完成相关同步练习。
2.收集最新新闻,尝试找出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并找出新闻的要素。
一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两则消息,知道了如何找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等,以及如何找消息的要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具体来学习消息的内容,体会消息的语言特点。
二 内容探究
(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文中哪些词语描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明确】“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三十五万,中路军三十万,可见消息的真实性。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明确】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3.为何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介绍三路大军的情况?
【明确】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最后详说东路军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有何作用?
【明确】这处议论透彻、精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消息的思想性。
三 语言赏析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思考:语段中的“突破”“渡至”“二十四小时内即已”能否分别用“越过”“到达”“共”代替?)
【明确】不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的过程。“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2.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我军已不准船只自由通航,抹杀了敌军从水路逃走的可能性;对“铁路”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地表明了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明确】“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含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地估计了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地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教师小结:语言鲜明生动、富有感彩的例子在文中还很多。例如“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对比鲜明。再如“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地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是大军如潮,激流难挡,雄壮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契合了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四 合作探究
试比较两则消息的异同。
(教师提示:可从写作背景、目的、内容、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来比较。)
【明确】相同:
①大背景相同:都是写渡江战役。②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③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不同:
①具体写法不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记叙为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以记叙和议论为主。②构思特点不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概述南渡长江这一过程,简明扼要;《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③语言风格不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语言形象、优美,如“摧枯拉朽”“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语言精练、简洁,如“冲破”“突破”“扩展”“溃退”“微弱”“泄气”“丝毫”“巩固”“不料”“顽强”“激战”“控制”“封锁”“切断”等。
五 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
概括主要内容
主体 具体阐释内容顺利渡过
时间、地点
敌军溃退
我军竞渡
英雄战斗
结语 展现战斗意志和目标
人民必胜
敌军必败
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总概人数:百万
区域:千余华里
气势:冲破、横渡(点题)总述
主体20日,中路军首战告捷:突破、渡过(略)
21日,西路军所向无敌:占领、扩展(详)
21日,东路军战果辉煌: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较详)分述
六 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毛泽东的诗词读一读,体会其诗词豪迈的特点。
2.根据所学知识,写一则身边的新闻,记录你的所见、所闻、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