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案例(教案)【2023年统编版八上语文评优课备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综合案例(教案)【2023年统编版八上语文评优课备课】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1 08:1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案例
任务一 新闻阅读
【教学目标】
1.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
2.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种体裁的特点,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3.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明代顾宪成有句名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信息化时代,新闻是我们知晓天下事的途径。
二  活动一:畅谈新闻,初步感知
1.请你谈一谈最近发生的你最感兴趣的新闻,并说说你获知新闻的渠道。
2.从刚才同学们的讲述中,你得到了对“新闻”的哪些认识?
“新闻”是新鲜、真实、公开发生的事件,可多渠道获取。
3.速读本单元教材提供的文章,验证上述认识的正确性。
4.组内同学交流,尝试为新闻下一个定义。
新闻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件或情况。
三  活动二:体验情境,明确任务
新成立的校园电视台将隆重推出《新闻追击》栏目,此栏目将报道校园及本市发生的重大事件,现面向全校征集栏目主创,要求面试者递交一份新闻作品。请你和你的小组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录制一期节目,包括新闻策划、采写、播报、录像等过程。通过班级选拔后,胜出者将代表班级前往应征。
你需要和你的小组同学完成以下挑战:
在老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及其他大量新闻作品,完成下列关于新闻文体知识的填写,考核通过,你才能获得记者证上岗。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征:
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
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新闻具有真实性、及时性、公开性等特点。
2.从结构及要素的角度把握每一则新闻的内容。
3.了解新闻语言的特点并通过新闻语言了解作者的态度与倾向。
4.区分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一  导入新课
欢迎同学们来到记者训练营,在这里我们将通过阅读新闻提升大家的新闻素养,让大家快速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阅读新闻可以让我们获益良多,那么如何阅读新闻呢?在上一节课中大家对新闻已经有了初步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从更专业的角度学习新闻。
二  活动一:新闻观察室
1.比较阅读课文《消息二则》《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找出它们在结构和内容上的共同点。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内容: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
2.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为例,分析新闻的结构及要素。
结构分析: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要素分析:
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
何地:芜湖、安庆之间
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3.把握新闻结构及要素,你认为我们可以如何阅读新闻?
浏览——看标题和导语,即可了解新闻事件。
细读——把握新闻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
三  活动二:阅读挑战赛
限时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两则新闻,按照下表内容分析新闻结构和要素,看谁又快又准确。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 内容
新闻要素 内容
何人
标题,,何事,
导语,,何时,
主体,,何地,
背景,,何故,
结语,,如何,
四  板书设计
读新闻五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速读看结构
六要素: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如何——细读看要素
一  导入新课
展示两幅摄影作品《芭蕾》和《跨栏》,欣赏运动之美。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描述这两幅作品的内容,并说出图片的意义和价值。
文字的力量在于能够跨越时空,定格一瞬成为永恒。新闻虽然有时效性,但是有一种新闻体裁却能留住某一画面,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新闻特写。
二  活动一
1.阅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找出新闻要素。
何人:吕伟。何事:在亚运会跳水比赛中夺得金牌。何时:1982年11月24日。何地:印度新德里达卡多拉游泳场。何故:争夺奖牌。如何:详写(见课文)。
2.哪个新闻要素在文中最为突出?说说这样写新闻的妙处。
最突出的新闻要素是“如何”。特写用形象化的描写放大新闻中的片段,展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增强了艺术表现力,给人深刻的印象。
3.找出你认为富有美感的句子,进行赏析。
三  活动二
1.从报道对象、表达方式、新闻价值等方面总结新闻特写的文体特点。
报道对象:一般是新闻事件中某个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表达方式:主要用描写和叙述。新闻价值:展现出强烈视觉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
2.根据上文对新闻特写的总结为其下一个定义。
新闻特写是采用类似摄影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或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四  板书设计
新闻特写报道对象:片段或部分
表达方式:描写与叙述
新闻价值:富有感染力
一  活动一
1.阅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概述文章所讲述的事件。
2.找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找出文章中议论性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  活动二
1.这篇通讯为什么能够打动人心?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探究这篇通讯的写作特色:
①典型材料的选择。围绕标题“一着惊海天”展开讨论,把握这则通讯选材的独特性与重要性。
②呈现重要的细节。抓住通讯中的细节描写,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③浓郁的抒彩。结合通讯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语句,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总结通讯的特点。
①具有新闻性。即具备新闻的一般特征,如真实性等。②具有文学性。即富有文学色彩,语言生动,情感丰富。③具有评论性。作者具有较为明显的情感倾向,往往会发表议论或抒情。
三  活动三
1.了解相关知识,介绍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言论的一种文体,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和手段。其特点有:一、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二、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四、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2.从《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则评论中圈画出表示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思考作者要表达什么。
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主要有:“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历史,不可能被忘却!”“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的是: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并一以贯之,坚决维护世界和平。
四  活动四:《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在写作方面有哪些特点
1.运用对比手法,观点鲜明。如课文第2段,作者从正面选取了四个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历史不可能被忘记”的观点;然后第3段从反面介绍了日本右翼分子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的丑陋言行。正反对比,赞扬了世界上的正义之士,批判了日本右翼。作者的观点愈加明确。
2.叙议结合,内容有条理。文章中间的四个段落,作者先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摆明观点,然后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列举事例。文章观点明确,内容上特别有条理。
五  活动五:对比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的特点,完成表格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时效性 讲究传播的时效,被称为“带着露珠的新闻” 讲究传播的时效 较消息、特写时效性要求较低 讲究传播的时效。新闻事件发生后,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评论并传播
选材 重事件,“何事”最重要。纵然是人物消息,也主要是写人做的事,以事显人。偶尔有细节 镜头式的新闻片断,描写事件局部并放大细节 有写人亦有写事,但不仅仅以交代清楚“何人”“何事”为最终目的,而是力图展现全貌。没有细节不会有好通讯 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言论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篇幅 长不过千字,短如标题。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仅一行字、一句话。消息只用报道新闻的“六要素” 篇幅短小,内容精干 短则四五百字,长则上千上万字。通讯报道比消息详细、完整,富有情节 篇幅有限
结构 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突出主要事实 类似于散文,结构灵活 结构灵活,如同讲故事,怎样讲有趣味就怎样讲。用“文无定法”来描述最恰当 围绕中心论点组织材料,安排层次,为中心论点服务
表达 方式 以叙述为主,较少出现直接的抒情或者议论,通常看不到报道者明显的态度、立场或者评论 以描写为主,可以适当穿插议论、抒情,使读者对事实的认识得以升华 融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于一体 偏重于议论,或者夹叙夹议
任务二 新闻采访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自主确定校园新闻选题,设计新闻采访提纲,进行新闻采访实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恭喜大家成功从记者训练营毕业了,接下来我们将奔赴新闻现场。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需要解锁一项新技能,那就是新闻采访。请大家根据活动背景,完成活动任务。
二  情境呈现
为了积极响应保护环境的号召,进一步认识垃圾分类和厉行节约的重要性,学校也在推进垃圾分类活动,请你就此设计一个采访提纲,并对学校相关人员进行新闻采访。
三  活动一:采访知识知多少
1.阅读教材《任务二:新闻采访》以及图书《新闻采访教程》《访谈技巧》等资料。
2.分小组进行讨论,梳理采访的流程并列出采访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看谁说得详尽。
采访分为前期准备、现场问答及后期整理三个部分。
前期准备:确定采访主题,选定采访对象,拟写采访提纲。
现场问答:守时赴约,注意仪表;征求认同,尊重对方;彬彬有礼,机智倾听;有效提问,讲究技巧;做好记录,重视资料。
后期整理:整理材料,去粗存精;成果确认,保持联系。
四  活动二:设计采访提纲
根据所给情境,完成下列任务:
1.小组讨论,做好分工,根据情境确定选题及采访对象。
2.拟写本次采访的提纲,可参考教材《任务二:新闻采访》及图书《实用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与写作》。
3.各小组展示采访提纲尤其是采访问题并说明理由,全班进行讨论修改。
【提示】1.采访问题要有针对性;2.采访问题要有全面性;3.采访问题要有联系性。
五  活动三:现场采访及整理
1.小组内先进行一次模拟采访。
2.老师事先联系学校工作人员,根据小组确定的采访对象,各自前往现场采访。
3.整理现场采访资料,形成采访成果,作为新闻创作课的素材。
六  板书设计
新闻采访前期准备——选题和提纲
现场采访——提问和记录
后期整理——整理和确认
七  作业布置
根据本课所学的采访知识,小组合作,确定新的新闻选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采访(有余力的小组可根据校园或社会情况,完成多次采访实践),为新闻录制和展播做准备。
任务三 新闻写作
【教学目标】
1.学会写作不同体裁的新闻。
2.学会根据不同新闻体裁特点修改所写新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新闻写作是每个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本节课我们学习新闻写作。
二  活动一:确定消息写作标准
1.自主阅读教材《任务三:新闻写作》。
2.小组讨论,确定消息写作评价标准,参考如下:
项目 目标与要求 项目分值 得分 存在问题
标题 简洁明确、凝练醒目 20分
导语 参照教材P18导语写作要求 30分
主体 新闻要素全面,采用倒金字塔结构 20分
语言 准确、简练、易懂 20分
视角 新颖、吸引读者 10分
总得分 修改重点
三  活动二:消息写作分步实践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并根据评价表打分。
【示例】革命旧址创新形式传播红色文化
本报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王珏)元旦假期临近,记者了解到,依托革命文物、革命旧址开展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攀升,各地创新形式传播红色文化。
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司长刘洋介绍,各地积极推动革命旧址的开放和展示,不断提升纪念馆、展览馆的展示水平,策划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展览。江西省莲花县保护利用红色旧址40余处,布展村级红色文化陈列室100余个。浙江省嵊州市贵门乡建造集宣讲、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展示厅,让观众近距离感悟历史。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30日)
四  活动三:消息创作
将《“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改写为一则消息,在班级展示,老师和同学们共同点评修改。
一  导入新课
知识回顾,请同学们回顾所学知识,重填下表。
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时效性
选材
篇幅
结构
表达方式
二  活动一
讨论并总结不同新闻体裁写作时的注意要点。
消息——客观叙述,注重结构和要素,语言简练,用词准确。
特写——场景描述力求生动,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
通讯——完整叙述,注重人物精神或社会意义,可多用议论或抒情。
评论——发表言论,就事论理,有感而发,以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论述要精当。
三  活动二
1.根据新闻采访所得的采访资料,写一则消息。
2.小组分工,根据所学知识,在以下三项中任选一项完成写作:
(1)以校园同学垃圾分类的场景为描写对象,完成一篇新闻特写。
(2)围绕校园垃圾分类事件,以环卫工人为描写对象,创作一篇人物通讯。
(3)围绕疫情过后全国多数景区对医务人员免费开放一事,发表新闻评论。
四  活动三
1.小组内相互阅读并讨论所写的消息,选出最好的一篇,同时做最后的修改。
2.各小组交换所写的新闻特写、人物通讯等,进行互评互改。
五  板书设计
各类新闻写作消息——客观记叙:叙述、说明
特写——场景描述:描写、叙述
通讯——完整记叙:叙述、议论、抒情
评论——发表言论:议论、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