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同步试卷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九岁不行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实为狼狈 D.岂敢盘桓
2.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科目。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3.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谨拜表以闻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以八千岁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⑧耕植不足以自给 ⑨诸侯以惠爱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B.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D.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密的《陈情表》中的“情”可以作如下注解: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B.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C.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李密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D.《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辞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向为人所传诵。
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6.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
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错蒙皇上抬举。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
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
7.下面6句话分编为4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亲抚养 躬亲:亲自
B.慈父见背 见背:背弃我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9.但以刘日薄西山, ,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
10.臣欲奉诏奔驰, ;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二、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数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C.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服阕:服丧期满
D.华善之 善: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密奉事以孝谨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乃迁汉中太守 乃西入关见卫将军
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有暇则讲学忘疲
D.齐桓得管仲而霸 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的,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成现代汉语。
①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②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③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节选)
陈亮
臣闻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济也。前史有言:“非常之元,黎民惧焉。”古之英豪,岂乐于惊世骇俗哉?盖不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易斯民之志虑,则吾之所求亦泛泛焉而已耳。
皇天全付予有家,而半没于夷狄,此君天下者之所当耻也。《春秋》许九世复仇①,而再世则不问,此为人后嗣者之所当愤也。中国,圣贤之所建置,而悉沦于左衽,此英雄豪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而无余矣。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内之志,又二十余年,而天下之士始知所向。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
东宫居曰监国,行曰抚军。陛下近者以宅忧之故,特命东宫以监国。天下之论,皆以为事有是非可否,而父子之际至难言也。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陛下何不于此时命东宫为抚军大将军,岁巡建业,使之兼统诸司,尽护诸将,置长史、司马以专其劳。而陛下于宅忧之余,通用人才,均调天下,以应无穷之变。此肃宗所以命广平王之故事也。
臣闻吴会者,晋人以为不可都,而钱镠据之以抗四邻,盖自毗陵而外不能有也。其地南有浙江,西有崇山峻岭,东北则有重湖沮洳②,而松江、震泽横亘其前,虽有戎马百万,何所用之?此钱镠所恃以为安,而国家六十年都之而无外忧者也。独海道可以径达吴会,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破人家国而止可用其轻师乎?书生以为江南不易保者,是真儿女子之论也。
(选自《龙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九世复仇:指春秋时,齐襄公为报九世祖齐哀公被纪侯向周天子告密而遭烹杀之仇,灭掉纪国。②重湖沮洳(jù rù):湖泊重叠广布,低洼泥湿。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济也 济:渡河
B.东宫居曰监国 居:居守宫中时
C.此钱镠所恃以为安 恃:赖,依赖
D.独海道可以径达吴会 径达:直接到达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当时形势有利的一项是( )
①皇天全付予有家,而半没于夷狄
②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内之志
③而天下之士始知所向
④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
⑤盖自毗陵而外不能有也
⑥破人家国而止可用其轻师乎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③⑥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己所争取的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东西,而不像古代英豪那样让世人惊骇,使天下人耳目一新。
B.时隔九代尚能复仇,这是《春秋》称许的事情,也是作者认可的,而第二代就不问复仇之事是应当让人愤慨的。
C.作者认为太子聪明睿智,且已经四十岁,却总也不让他办事,这让太子很为难,所以也不敢安闲。
D.作者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尤其强调“吴会”一带的重要性,认为据此可以与敌人对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
②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陈情表
【解析】【分析】“盘桓”古今意义一致,均为:徘徊不进的样子。
2.【答案】B
【知识点】陈情表;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服丧一年应为“期服”。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表”的文体,难度系数不大。“功服”古代丧服名,大功,小功的统称。因斩衰、齐衰用粗麻布,功服用熟麻布,故名。
3.【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陈情表
【解析】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以”的用法主要与它后面的词词性有关。“以”后是名词,以是介词;“以”后是动词,以是连词。1和4“以”是介词,凭借,用;2和6“以”是连词,因为;3、7和10“以”是连词,表目的,来;5和9是固定短语“以……为”,把……当作;8“足以”固定短语,完全可以,够得上。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陈情表
【解析】【分析】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并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5.【答案】A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陈情表
【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不是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婴”解释成缠绕,疾病缠身。所以选A。
6.【答案】D
【知识点】课文理解;陈情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说明舅舅是个专制家长式的人物,但“凶狠、无礼义廉耻”与文中无依据。
B项,“能力差”属误解。
C项,重在说明祖母现在很需要陪伴。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一定要引领学生准确把握原文。“结草”是指报恩。
7.【答案】B
【知识点】课文理解;陈情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表现祖母怜悯李密 自幼丧父身体孱弱,亲自抚养。④写祖母刘氏生命将尽。所以 ① 与④,主角是祖母,不是李密。
故答案为:B
【点评】第一要注意审题,考查对象是李密,品质是孝顺,所以第一个先看每个句子的表现对象是否符合要求,再看是否符合孝顺的品质。难度系数不大。
8.【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陈情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B项,“见”,人称代词,我。
D项,矜悯:怜恤。
故答案为:D
【点评】“见”作为人称代词,出现在《孔雀东南飞》,如“府吏见丁宁”;现在还在用的“见谅”一词,也是“原谅我”之意。“矜”有“ 自夸;自恃之意”,如“矜其伐而耻其功”。
9.【答案】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知识点】名句;陈情表
【解析】【分析】在做文言句子填空题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字要写规范、清晰,以免开始失分。答案是“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的准确默写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学习时,不仅要会默写,还要在能正确口译的基础上,理解所填句子的意思,最后做到准确填写。
10.【答案】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知识点】名句;陈情表
【解析】【分析】在做文言句子填空题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字要写规范、清晰,以免开始失分。答案是“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的准确默写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学习时,不仅要会默写,还要在能正确口译的基础上,理解所填句子的意思,最后做到准确填写。
11.【答案】(1)D
(2)D
(3)C
(4)①(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②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比得上他的,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③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词类活用;概括分析;课文理解;陈情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B项,数,多次,比如“范增数目项王”。
C项,服阕,读音是fú què,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也称“服除”。
D项,善,此处是意动用法,认为……好。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均为介词,因为。
B项,均为连词,于是,就。
C项,均为连词,就。
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却。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译文为:“并且以谯周为老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所以正确。
B项,原文为“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译文为:“他因为祖母年龄大,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他于是写了《陈情表》给皇帝。 皇帝看了 (《陈情表》)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于是停止征召(他)。”所以正确。
C项,原文为;“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译文为:“后来(他的祖母)刘氏去世了,(他) 服完丧,又以太子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所以“被迫……夙愿”于文无据。
D项,原文为:“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译文为:“(后来)到温县做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所以正确。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如第①题中的“之”“虚”,第②题中的“与”“是以”,第③题中的“难”“已”等。
故答案为:(1)D
(2)D
(3)C
(4)①(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②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比得上他的,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③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
【点评】(1)考查文言实词,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如:D项中“善”
(2)考查文言虚词,要多注意积累。如其中“而”的用法,在《劝学》中比较集中的出现,可以引领学生自主归纳。
(3)一定要对应找出原文出处,找准关键词,和选项进行比对,得出结论。
(4)句子翻译要先找到赋分点,采摘关键词语,翻译时要字字落实。
【附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之情愈来愈深,非常孝顺,于是因为思念而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 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准备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一有空闲他就学习,一学习就忘记疲劳,并且以谯周为老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他年少时在蜀国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龄大,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他于是写了《陈情表》给皇帝。
皇帝看了 (《陈情表》)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于是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氏去世了,(他) 服完丧,又以太子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 ” 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和孔明对话的人没有比得上他的,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讲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温县做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做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任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人们常说,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朝臣做依靠,还不如回去种地。在上位的人很清楚,这话怎么能这样说!”晋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于自己家中。
12.【答案】(1)A
(2)B
(3)A
(4)①那些有功德于江山社稷的方面,不是区区小臣所能述说出其中的万分之一的。②而海路上的风险,连吴地熟悉舟桨的人也是畏惧的,难道敌虏能以轻装简行的军队径直过来吗?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概括分析;课文理解;陈情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济”,本义是“渡河”,如“朝济而夕设版焉”,此处句意“不用等着有智慧的人评说,以后自然知道那是成不了事的”。所以应该理解为“成功”。所以选A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审好题干“全都表明当时形势有利”。①原句句意是“上天给予我宋朝完整国土,却有一半沦陷于外族手里,这是统治天下的君主所应当感到耻辱的。”所以指的是当时朝廷所承受的耻辱,④原句句意是“所以太子不敢安闲,而陛下也是知道他的难处的。”前文还有“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其句意是“太子聪明睿智,而今四十岁,不必再以试用来让他办事了。”所以是在协调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排除①④,所以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原文是:“非常之元,黎民惧焉。”古之英豪,岂乐于惊世骇俗哉?盖不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易斯民之志虑,则吾之所求亦泛泛焉而已耳。大意是“作者认为自己所争取的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东西”错。作者说如果不令天下人耳目一新,改变天下人的思维习惯,那么自己所追求的不过是平常的东西了。因此可见作者追求的并“不寻常”。所以选A.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翻译句子注意其中的关键词语及特殊句式。第①句关键词:“宗庙”、“非”、“万一”;第②句关键词:“吴儿习舟楫者”定语后置、“轻师”、“径”。
故答案为:(1)A
(2)B
(3)A
(4)①那些有功德于江山社稷的方面,不是区区小臣所能述说出其中的万分之一的。②而海路上的风险,连吴地熟悉舟桨的人也是畏惧的,难道敌虏能以轻装简行的军队径直过来吗?
【点评】(1)考查文言实词,一定要注意实词里一词多义的积累。如“济”,除这两个义项外,还有:人才济济(众多)、扶危济困(救济)。
(2)要注意审题干,然后就是对课文的理解。
(3)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4)翻译句子要准确把握赋分点,坚持字字落实,做到文从字顺。
【附参考译文】
臣听说过,有了不寻常的人,然后可以建非凡的功业。想求得非凡的功业,却用平凡的人才、拟定平凡的计策、采取平凡的行动来应对,不用等着有智慧的人评说,以后自然知道那是成不了事的。前人史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凡是不寻常的开端,百姓会感到畏惧的。”古代英豪,怎会以故意让世人惊骇为乐呢?实因为不使天下人耳目一新,不更换民众的追求与思虑习惯,则我所争取的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东西而已。
上天给予我宋朝完整国土,却有一半沦陷于外族手里,这是统治天下的君主所应当感到耻辱的。《春秋》称许时隔九代尚能复仇之事,而第二代就不问复仇之事了,这是为人后代者所应当愤慨的。中原之国,是先前圣贤所开发创建的,却全沦陷于外族之手,这是英雄豪杰们所应当公认的心头病患。秦桧以“议和”误国二十余年,致使天下斗志荡然无存。陛下继位后显现出气概,大有平定天下的志向;又过了二十多年,天下志士才知道该追随的方向。那些有功德于江山社稷的方面,不是区区小臣所能述说出其中的万分之一的。
东宫太子平常时称为监国,出征时称为抚军。陛下近来因守孝之故,特命太子来监理国事。按天下人的说法,认为凡事都有是非对错,而父子之间的事就实在不好评说是非了。太子聪明睿智,而今四十岁,不必再以试用来让他办事了。所以太子不敢安闲,而陛下也是知道他的难处的。陛下何不现在就委命太子为抚军大将军,每年巡察建业,使他再统领各个官署部门,全部监管各军部将,并为他配置长史、司马下属,以保证他运作的独立性。陛下于守孝之余,通用人才,均衡调配各地所需,以应对任何变故的发生。这也是唐代安史之乱时,肃宗皇帝委任广平王扫定叛乱的先例。
臣听说吴会这个地方,晋朝人以为不可作为都城,而五代十国期间吴越的钱镠却占据此地以对抗四邻,大概除“毗陵”地带之外不会有了。其地,南有钱塘江,西有崇山峻岭,东北则湖泊交错且低洼泥湿,而松江、震泽则横向绵延其前,虽有兵马百万,又如何能派上用场?这就是钱镠所赖以为安,且六十年借此地作为国家都城却没有外忧的原因了。唯有海上通道可以径直到达吴会之地,而海路上的风险,连吴地熟悉舟桨的人也是畏惧的,难道敌虏能以轻装简行的军队径直过来吗?攻破别人的家国只需使用轻装简行的军队吗?朝中的书生们认为江南之地不容易保卫,真是小儿女一般的见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7课《陈情表》同步试卷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九岁不行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实为狼狈 D.岂敢盘桓
【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陈情表
【解析】【分析】“盘桓”古今意义一致,均为:徘徊不进的样子。
2.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科目。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答案】B
【知识点】陈情表;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服丧一年应为“期服”。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表”的文体,难度系数不大。“功服”古代丧服名,大功,小功的统称。因斩衰、齐衰用粗麻布,功服用熟麻布,故名。
3.对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谨拜表以闻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⑤以八千岁为春 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⑦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⑧耕植不足以自给 ⑨诸侯以惠爱为德 ⑩倚南窗以寄傲
A.①②/③⑥/④⑦⑩/⑤⑨/⑧
B.①④/②③/⑤⑦⑩/⑥⑧/⑨
C.①④/②⑥/③⑦⑩/⑤⑨/⑧
D.①⑥/②④/③⑦⑩/⑤⑧/⑨
【答案】C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陈情表
【解析】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以”的用法主要与它后面的词词性有关。“以”后是名词,以是介词;“以”后是动词,以是连词。1和4“以”是介词,凭借,用;2和6“以”是连词,因为;3、7和10“以”是连词,表目的,来;5和9是固定短语“以……为”,把……当作;8“足以”固定短语,完全可以,够得上。故选C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密的《陈情表》中的“情”可以作如下注解: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B.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C.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李密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D.《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辞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向为人所传诵。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陈情表
【解析】【分析】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并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叙述自己孤苦的身世,其中饱含了对祖母的深切感情,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即使孩子生病了,也端汤送药,不离左右。
B.作者以自己对祖母的孝为不能应征出仕的原因,抓住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企图打动晋武帝。
C.文字中包含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并且长期以来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的词语,如:形影相吊、茕茕孑立、零丁孤苦。
D.文段主要用了四字句,还有不少对偶句,琅琅上口,亲切自然。
【答案】A
【知识点】文言语段综合训练;陈情表
【解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不是代替祖母抚养孩子,“婴”解释成缠绕,疾病缠身。所以选A。
6.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
B.历职郎署,本图宦达——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错蒙皇上抬举。
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
D.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
【答案】D
【知识点】课文理解;陈情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说明舅舅是个专制家长式的人物,但“凶狠、无礼义廉耻”与文中无依据。
B项,“能力差”属误解。
C项,重在说明祖母现在很需要陪伴。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一定要引领学生准确把握原文。“结草”是指报恩。
7.下面6句话分编为4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答案】B
【知识点】课文理解;陈情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表现祖母怜悯李密 自幼丧父身体孱弱,亲自抚养。④写祖母刘氏生命将尽。所以 ① 与④,主角是祖母,不是李密。
故答案为:B
【点评】第一要注意审题,考查对象是李密,品质是孝顺,所以第一个先看每个句子的表现对象是否符合要求,再看是否符合孝顺的品质。难度系数不大。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亲抚养 躬亲:亲自
B.慈父见背 见背:背弃我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
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答案】D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陈情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B项,“见”,人称代词,我。
D项,矜悯:怜恤。
故答案为:D
【点评】“见”作为人称代词,出现在《孔雀东南飞》,如“府吏见丁宁”;现在还在用的“见谅”一词,也是“原谅我”之意。“矜”有“ 自夸;自恃之意”,如“矜其伐而耻其功”。
9.但以刘日薄西山, ,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
【答案】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知识点】名句;陈情表
【解析】【分析】在做文言句子填空题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字要写规范、清晰,以免开始失分。答案是“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的准确默写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学习时,不仅要会默写,还要在能正确口译的基础上,理解所填句子的意思,最后做到准确填写。
10.臣欲奉诏奔驰, ;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答案】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知识点】名句;陈情表
【解析】【分析】在做文言句子填空题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字要写规范、清晰,以免开始失分。答案是“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的准确默写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学习时,不仅要会默写,还要在能正确口译的基础上,理解所填句子的意思,最后做到准确填写。
二、文言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 ”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B.数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C.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服阕:服丧期满
D.华善之 善: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密奉事以孝谨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乃迁汉中太守 乃西入关见卫将军
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有暇则讲学忘疲
D.齐桓得管仲而霸 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的,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4)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成现代汉语。
①士之有名,不虚然哉!
②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③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答案】(1)D
(2)D
(3)C
(4)①(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②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比得上他的,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③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词类活用;概括分析;课文理解;陈情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B项,数,多次,比如“范增数目项王”。
C项,服阕,读音是fú què,意思是指守丧期满除服。也称“服除”。
D项,善,此处是意动用法,认为……好。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均为介词,因为。
B项,均为连词,于是,就。
C项,均为连词,就。
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却。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A项,对应原文第一段,“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译文为:“并且以谯周为老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所以正确。
B项,原文为“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译文为:“他因为祖母年龄大,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他于是写了《陈情表》给皇帝。 皇帝看了 (《陈情表》)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于是停止征召(他)。”所以正确。
C项,原文为;“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译文为:“后来(他的祖母)刘氏去世了,(他) 服完丧,又以太子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所以“被迫……夙愿”于文无据。
D项,原文为:“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译文为:“(后来)到温县做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所以正确。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如第①题中的“之”“虚”,第②题中的“与”“是以”,第③题中的“难”“已”等。
故答案为:(1)D
(2)D
(3)C
(4)①(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②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比得上他的,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③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
【点评】(1)考查文言实词,要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如:D项中“善”
(2)考查文言虚词,要多注意积累。如其中“而”的用法,在《劝学》中比较集中的出现,可以引领学生自主归纳。
(3)一定要对应找出原文出处,找准关键词,和选项进行比对,得出结论。
(4)句子翻译要先找到赋分点,采摘关键词语,翻译时要字字落实。
【附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之情愈来愈深,非常孝顺,于是因为思念而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 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准备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一有空闲他就学习,一学习就忘记疲劳,并且以谯周为老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他年少时在蜀国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龄大,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他于是写了《陈情表》给皇帝。
皇帝看了 (《陈情表》)以后说:“(这个)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一点都不假啊!”于是停止征召(他)。后来(他的祖母)刘氏去世了,(他) 服完丧,又以太子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 ” 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和孔明对话的人没有比得上他的,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讲的道理很好。
(后来)到温县做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做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任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人们常说,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朝臣做依靠,还不如回去种地。在上位的人很清楚,这话怎么能这样说!”晋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于自己家中。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节选)
陈亮
臣闻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济也。前史有言:“非常之元,黎民惧焉。”古之英豪,岂乐于惊世骇俗哉?盖不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易斯民之志虑,则吾之所求亦泛泛焉而已耳。
皇天全付予有家,而半没于夷狄,此君天下者之所当耻也。《春秋》许九世复仇①,而再世则不问,此为人后嗣者之所当愤也。中国,圣贤之所建置,而悉沦于左衽,此英雄豪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而无余矣。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内之志,又二十余年,而天下之士始知所向。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
东宫居曰监国,行曰抚军。陛下近者以宅忧之故,特命东宫以监国。天下之论,皆以为事有是非可否,而父子之际至难言也。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陛下何不于此时命东宫为抚军大将军,岁巡建业,使之兼统诸司,尽护诸将,置长史、司马以专其劳。而陛下于宅忧之余,通用人才,均调天下,以应无穷之变。此肃宗所以命广平王之故事也。
臣闻吴会者,晋人以为不可都,而钱镠据之以抗四邻,盖自毗陵而外不能有也。其地南有浙江,西有崇山峻岭,东北则有重湖沮洳②,而松江、震泽横亘其前,虽有戎马百万,何所用之?此钱镠所恃以为安,而国家六十年都之而无外忧者也。独海道可以径达吴会,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破人家国而止可用其轻师乎?书生以为江南不易保者,是真儿女子之论也。
(选自《龙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九世复仇:指春秋时,齐襄公为报九世祖齐哀公被纪侯向周天子告密而遭烹杀之仇,灭掉纪国。②重湖沮洳(jù rù):湖泊重叠广布,低洼泥湿。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济也 济:渡河
B.东宫居曰监国 居:居守宫中时
C.此钱镠所恃以为安 恃:赖,依赖
D.独海道可以径达吴会 径达:直接到达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当时形势有利的一项是( )
①皇天全付予有家,而半没于夷狄
②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内之志
③而天下之士始知所向
④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
⑤盖自毗陵而外不能有也
⑥破人家国而止可用其轻师乎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③⑥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己所争取的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东西,而不像古代英豪那样让世人惊骇,使天下人耳目一新。
B.时隔九代尚能复仇,这是《春秋》称许的事情,也是作者认可的,而第二代就不问复仇之事是应当让人愤慨的。
C.作者认为太子聪明睿智,且已经四十岁,却总也不让他办事,这让太子很为难,所以也不敢安闲。
D.作者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尤其强调“吴会”一带的重要性,认为据此可以与敌人对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
②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
【答案】(1)A
(2)B
(3)A
(4)①那些有功德于江山社稷的方面,不是区区小臣所能述说出其中的万分之一的。②而海路上的风险,连吴地熟悉舟桨的人也是畏惧的,难道敌虏能以轻装简行的军队径直过来吗?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概括分析;课文理解;陈情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济”,本义是“渡河”,如“朝济而夕设版焉”,此处句意“不用等着有智慧的人评说,以后自然知道那是成不了事的”。所以应该理解为“成功”。所以选A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审好题干“全都表明当时形势有利”。①原句句意是“上天给予我宋朝完整国土,却有一半沦陷于外族手里,这是统治天下的君主所应当感到耻辱的。”所以指的是当时朝廷所承受的耻辱,④原句句意是“所以太子不敢安闲,而陛下也是知道他的难处的。”前文还有“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其句意是“太子聪明睿智,而今四十岁,不必再以试用来让他办事了。”所以是在协调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排除①④,所以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原文是:“非常之元,黎民惧焉。”古之英豪,岂乐于惊世骇俗哉?盖不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易斯民之志虑,则吾之所求亦泛泛焉而已耳。大意是“作者认为自己所争取的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东西”错。作者说如果不令天下人耳目一新,改变天下人的思维习惯,那么自己所追求的不过是平常的东西了。因此可见作者追求的并“不寻常”。所以选A.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翻译句子注意其中的关键词语及特殊句式。第①句关键词:“宗庙”、“非”、“万一”;第②句关键词:“吴儿习舟楫者”定语后置、“轻师”、“径”。
故答案为:(1)A
(2)B
(3)A
(4)①那些有功德于江山社稷的方面,不是区区小臣所能述说出其中的万分之一的。②而海路上的风险,连吴地熟悉舟桨的人也是畏惧的,难道敌虏能以轻装简行的军队径直过来吗?
【点评】(1)考查文言实词,一定要注意实词里一词多义的积累。如“济”,除这两个义项外,还有:人才济济(众多)、扶危济困(救济)。
(2)要注意审题干,然后就是对课文的理解。
(3)对句子的理解一定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4)翻译句子要准确把握赋分点,坚持字字落实,做到文从字顺。
【附参考译文】
臣听说过,有了不寻常的人,然后可以建非凡的功业。想求得非凡的功业,却用平凡的人才、拟定平凡的计策、采取平凡的行动来应对,不用等着有智慧的人评说,以后自然知道那是成不了事的。前人史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凡是不寻常的开端,百姓会感到畏惧的。”古代英豪,怎会以故意让世人惊骇为乐呢?实因为不使天下人耳目一新,不更换民众的追求与思虑习惯,则我所争取的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东西而已。
上天给予我宋朝完整国土,却有一半沦陷于外族手里,这是统治天下的君主所应当感到耻辱的。《春秋》称许时隔九代尚能复仇之事,而第二代就不问复仇之事了,这是为人后代者所应当愤慨的。中原之国,是先前圣贤所开发创建的,却全沦陷于外族之手,这是英雄豪杰们所应当公认的心头病患。秦桧以“议和”误国二十余年,致使天下斗志荡然无存。陛下继位后显现出气概,大有平定天下的志向;又过了二十多年,天下志士才知道该追随的方向。那些有功德于江山社稷的方面,不是区区小臣所能述说出其中的万分之一的。
东宫太子平常时称为监国,出征时称为抚军。陛下近来因守孝之故,特命太子来监理国事。按天下人的说法,认为凡事都有是非对错,而父子之间的事就实在不好评说是非了。太子聪明睿智,而今四十岁,不必再以试用来让他办事了。所以太子不敢安闲,而陛下也是知道他的难处的。陛下何不现在就委命太子为抚军大将军,每年巡察建业,使他再统领各个官署部门,全部监管各军部将,并为他配置长史、司马下属,以保证他运作的独立性。陛下于守孝之余,通用人才,均衡调配各地所需,以应对任何变故的发生。这也是唐代安史之乱时,肃宗皇帝委任广平王扫定叛乱的先例。
臣听说吴会这个地方,晋朝人以为不可作为都城,而五代十国期间吴越的钱镠却占据此地以对抗四邻,大概除“毗陵”地带之外不会有了。其地,南有钱塘江,西有崇山峻岭,东北则湖泊交错且低洼泥湿,而松江、震泽则横向绵延其前,虽有兵马百万,又如何能派上用场?这就是钱镠所赖以为安,且六十年借此地作为国家都城却没有外忧的原因了。唯有海上通道可以径直到达吴会之地,而海路上的风险,连吴地熟悉舟桨的人也是畏惧的,难道敌虏能以轻装简行的军队径直过来吗?攻破别人的家国只需使用轻装简行的军队吗?朝中的书生们认为江南之地不容易保卫,真是小儿女一般的见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