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人教八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
第一课时
文人墨客留恋于大川名胜,寄情于小桥幽径,写下了无数动人的篇章和优美的佳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山水的诗句或古文片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均所写的《与朱元思书》,相信你会看到很多熟悉的山水美景。
学习目标
1. 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重点
2.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难点
3. 体会作者由观赏自然景物而引发的内心感触。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好学,有俊才。诗文风格清拔而有古气,称为“吴均体”。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后又被任命为奉朝请。他曾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命焚毁。后奉诏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作者简介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写作背景
重点字音
缥碧 无碍 负势竞上
泠泠作响 嘤嘤 鸢飞戾天
互相轩邈
yīng
piǎo
líng
jìng
ài
yuān
lì
xuān
miǎo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二)古今异义
1.任意东西
古义:向东或向西;今义: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
(三)一词多义
1. 绝 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的,形容词
猿则百叫无绝 停止,动词
2. 上 负势竞上 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 在上面,名词作状语
(四)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马
3.负势竞上 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4.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比高远
5.横柯上蔽 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面
(六)特殊句式
省略句
急湍甚箭
“甚”字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省略了主语“高山”,即“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全都
散尽
同一
一样
随着
顺着
随意
向东或向西漂流
名作动
02
互动学习 · (五)译读课文,疏通词句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从
到
左右
独一无二
都
青白色
看见
急流
形作名
超过
直接
凶猛
飞奔的马
动作名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都
长
使人生寒
依凭
形势
争着
向上
名作动
向高处
伸展
形作动
向远处伸展
形作动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
竞争
高耸
笔直
指向
高空
形成
冲击
拍打
流水声
发出
响声
形作名
美丽
互相
啼叫
和谐的声音
助词不译
同“啭”
鸟鸣声
穷尽
停止
千、百
虚指多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老鹰
至
使…停息
筹划、治理
政务
看
同“返”
返回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树枝
在上面
名作状
遮蔽
白天
犹如
黄昏
稀疏
枝条
相互
掩映
看见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听读课文
助读问题
1.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的 分别写出了山怎样的特点?
2.在文中找出写水的句子,想想作者是如何表现水的特点的。
3 .在文中找出含蓄表达作者思想的句子,具体说一说其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情感。
导图范例
第二课时
1.赏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中的“共色”二字。
【答案】“共色”二字不光写出了天和山的颜色,而且还包含着形体感:青青的山霭渐渐地溶入蓝蓝的天空,二者合为一体。境界阔大,令人神清气爽。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作者面对富春江美景的陶醉,自由,潇洒,无拘无束的情感。
3. 赏析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答案】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写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4.《三峡》中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异曲同工的语句是什么?
【答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答案】 (1)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2)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
【答案】因为作者此时可谓陶醉于大自然的绝美景色之中,自然人世间争名夺利、官场角逐的一切,都变得了无趣味了。另外,作者被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得到洗涤而变得高尚,境界超出世俗的追求了。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而和谐、幽静而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自然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6. 作者为什么发出“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的感慨呢?
【答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寥寥八字,从视觉方面概述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段的景色:雾散,上下一尘不染。天空和远山呈现相同的颜色。第二段描述两岸群山耸立、奇树苍郁之后,即以“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从听觉方面描写了山中泉喧鸟叫蝉鸣猿啼的景象。人乘船行于水上,不仅可以观赏两岸如画的景色,而且可以听到大自然演奏的壮美乐章。这样写不仅使描绘的景物有声有色,而且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1.本文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景,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本文描写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景色,采用了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第一段总说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段山水之美:“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句话在结构上起着总领下文的作用。第二段,先写“异水”,着重写富春江不同于其他江水之处:一方面用“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来写江水清澈的特点;另一方面则用
2.本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江水湍急的特点。再从四个方面写“奇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势之奇;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山音之奇;“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写山意之奇;“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写山林之奇。这样,作者就把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 “一百许里”的山水景色条理清晰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本文抓住富春江富阳至桐庐段山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秀丽迷人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流露出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本文主旨
1.情景交融,写景中融入了作者浓厚的感情 。作为一篇精彩的山水游记小品文,作者在描绘美景的同时,更是融情于景,以景传情。文章第一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透露出作者的闲适和对自由的向往;“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直接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第二段写山景的时候,描绘山的雄伟峭拔,显示出赞叹之情;写山间景色,各种动植物等,体现出对美景的陶醉神往,进而抒发了淡泊名利、向往平静自由生活的心情。
2.刻画景物角度多变,手法不一。 本文的景物形象生动丰满、立体感强,这源于作者在刻画景物时角度多变,手法多样。如在写富春江水时,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写出了水的湍急凶猛、 清澈深邃;表现水的澄清又是正面“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和侧面“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相结合来写。
3.文章语言简约精炼,工整清丽。本文以不到150字的篇幅就为我们展现了一道极为秀丽的百里山水画廊,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语言锤炼水平之高。如“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八字就写出了山高江窄、树多林密;而“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不仅突出了山的高、陡、多,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活力。作为一篇骈文,文章在写景的时候运用大量骈句,读来朗朗上口,风格清新秀丽,并且把相关联的事物并列起来描绘,更是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如写山间景色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