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2014年秋)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2014年秋)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11 20:5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人类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如中国的青藏高原、东北平原、华山、四川盆地、东南丘陵等等。 想一想:1、登山运动员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有森林遗迹,说明什么?2、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的变化?地表形态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合称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一、内力作用[活动]:
1.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2. 内力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哪些?
3.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形态产生地貌关系巨大的褶皱山脉、绵长的断裂带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地壳运动的类型总结: 内力作用形成的山脉,制约着其它地貌单元的发展,从而构成了中国地形的骨架。可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堆积搬运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的变化,统称为外力作用。冲积扇
三角洲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戈壁荒漠我国西北、蒙古、
中亚地区华北平原流水堆积流水搬运流水侵蚀风力堆积风力侵蚀风力搬运 1、各种外力作用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2、较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较湿润地区以流水的作用为主。
3、地势较高的地区以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地势低洼处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
4、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结论: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较少,加之土质疏松、夏天多暴雨。荒漠地区风力较大,风携带沙子对地表的岩石打磨,形成了风蚀柱、风蚀蘑菇。高山冰川向下运动时,把地表物质刨掉并带走,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冰川融化,因此携带的大小石块被散落到原地,形成了图中的景观。地球内部能量太阳辐射能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使地表高低不平使地表趋于平缓综合作用,循环往复课堂总结:1、下列地表形态与作用力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褶皱山脉—垂直运动 B、海陆变迁—水平运动
C、冰斗和角峰—波浪侵蚀D、新月形沙丘—风力沉积D图2—5A基础达标3.形成黄土高原的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C4.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C6、读下列四幅地貌示意图,回答问题A流水堆积风力堆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1)由于流水侵蚀形成的是
(2)由于风力堆积形成的是
(3)A地形名称是 主要分布在
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的内陆地区
(4)在图A和图B中分别用箭头标出流水的方向和风向DB河流三角洲河流入海口B、C结论:内力作用营造地表形态的速度不一致温度(°C)在高温高压下,沉积岩在接触岩浆处发生了明显的“变质”,称为变质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山脉
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张裂形成断裂带活动: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地壳是在不断运动着的,地壳运动具有长期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堆积在原地侵蚀作用——离开原地侵蚀作用流水侵蚀风蚀蘑菇黄河壶口瀑布
泥沙的搬运风力的搬运搬运作用堆积作用海浪堆积作用风力堆积作用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平缓 背风坡陡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