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它们去哪里了(教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教学目标:
1: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2: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情况;
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3: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认可从多角度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比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情况。
难点:放入后,静静观察水中物体的变化。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分别装有水的3个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小石子、课堂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进入科学王国。以故事导入,有一头驴驮着一袋盐经过小河的时候,河水淹没了驴的背,当驴过完河后感觉自己的背上轻松多了。这是为什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它们去哪里了》中的奇妙的世界。
二:聚焦: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3个装有等量水的透明水杯,三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小石子。提出问题:把他们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
三:探索:
1:教师引导学生:放入前,先观察。
先用放大镜观察食盐,我们可以看到食盐其实是由一些细小的白色颗粒组成。再用放大镜观察红糖,也可以看到红糖其实也是由一些细小的红色颗粒组成的。而看到小石子时,小石子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大小变大了。接下来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画出我们所看到的(食盐小颗粒可以用白色的小圆圈表示,红糖可以用红色的小圆圈表示,小石子可以用深色的较大的不规则的圈表示)。这个探索阶段可以配合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
2:教师引导学生:放入后,静静观察。
可以用大小相同小勺取一样多的食盐、红糖和小石子分别放入相同的等量的水的杯中,然后静静的观察。注意看到食盐和红糖的小颗粒在慢慢的减少、消失。同时也看到了小石子没有任何变化。这时可以用上面的方法画出来,只是食盐和红糖颗粒减少了,而小石子无变化。同时用图片和视频进行教学。
3:教师引导学生:搅拌。
搅拌时要充分,注意让物质和水充分混合。
同时配合图片和视频教学。
4:教师引导学生:搅拌后,再观察。
首先看到食盐水杯里的食盐颗粒不见了,混合液是透明了,用手指沾一下来尝是咸的。然后看到红糖水杯里的颗粒也不见了,混合液是透明的,但颜色是红色,用手指尝是甜的。最后看到小石子水杯里的小石子沉到杯子底部,无变化,混合液是透明的,无色。
5:教师引导学生: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食盐和红糖还在水里,只是看不见了,这种情况叫做被水溶解。而小石子也还在水里,并且看得见,这种情况叫做不能被水溶解。那么水就有这样一个特性:有的物质能被溶解,有的物质很难被溶解。
四:拓展:
现在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洗衣服时要把洗衣粉放在水里搅拌后才能开始洗?想要真正知道答案,请快快动动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