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沭二中3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课件(201433)(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临沭二中31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课件(201433)(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12 14:1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学习目标 1.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和建立,体会随着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逐步为人们所监测。
2.基于遥感和GIS监测、分析技术的特点,理解灾前、灾中和灾后监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3.树立客观面对灾害的基本观点,说明灾害防御的可能性和减灾效果。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四、自然灾害的防御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 2、作用: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通过对图3、1的学习,掌握以下内容:
①自然灾害的监测机构,从范围的级别来说有世界级的、国家级的、地方一级的,小至县、乡、镇等各级监测机构。
②自然灾害的监测系统是从地球外的各种卫星,大气层中的飞机,地面上的雷达、观测站,海上的船只等平台进行监视(这一环节属于遥感),再将数据通过各种接收站传送至专门机构进汇总、分析并提出预测预报(这一环节属于地理信息系统)。
③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应用的范围广泛,对发生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的一些灾害均可进行检测。如对洪水灾情的监测、植被盖度及病虫害的严重程度的监测等。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1、概念: 2、作用: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方案3、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遥感(RS)技术的特点: 观测范围广、
信息获取量大、
获取速度快、
实时性好
动态性强等。 从空间尺度看,遥感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自然灾害的观测数据;从时间尺度看,在遥感平台上能够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可获得地球表层及其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2、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各个方面,
重点用于水灾、火灾及台风灾害等监测。地图和卫星影像的组合图,清晰地反映了该次台风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移动路径,从而了解该台风影响和危害的地区范围。体现了遥感动态监测的优势。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1、信息集成与分析 2、灾害评估与预报: 主要是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 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说明从灾害信息收集到形成减灾决策过程中,GIS在收集信息、统计分析、结果评价和预报预测三个方面的作用。RSGIS搜集、获取海量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减灾救灾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说明:RS是数据获取手段(搜集、获取原材料——海量信息),GIS是数据分析手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得出结论,指导防灾减灾工作),这两个工具有机结合,可实施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①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对受灾面积和范围进行估算和预测,从而为抢险和救援提供了线索和数据。
②通过案例,可以认识到GIS在分析和确定灾害的类型、灾害的发生原因及将来的变化趋势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四、自然灾害的防御自然灾害防御就是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美国的防洪和日本的防震是世界著名的防灾减灾的成功例子,通过案例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密西西比河防洪措施既包括工程性措施(第三点),又包括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充分说明了“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①制定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等),以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全社会的减灾行动。
②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把减灾规划纳入国民
经济发展规划的整体之中。
③利用多种媒体通过多种方式,分别针对社会民众、军队、武警、政府官员进行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有效增强全民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2、工程性防御措施(1)概念: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说明:工程性防御措施的三种方式不是孤立、绝对的,例如修建水库,既属于改变地表环境,又提高了抗灾性能。①我国有多处防护林工程(防扩林工程又称大地绿色工程),属于第一类“改变地表环境”,通常布局在海洋带、北方风沙区、山地水土流失区以及人口稠密的平原区。
②我国东南沿海的防潮大堤以及防御滑坡泥石流的格栅坝属第二类“阻隔或控制灾害与财产、人口等的直接相遇”类;
③不同库容的水库及抗震系数较高的城市建筑等,都属于第三类“改变财物特性,提高抗灾性能”。非工程性防御:工程性防御措施:规划、法律、管理、减灾教育等改变地表环境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改变财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软件” “硬件” 二者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硬件”和“软件”的差别,
联系:二者在防灾减灾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只有相辅相成,才能起到最好的防灾效果。小结
一、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作用:
2、世界和我国灾害监测系统的发展情况
二、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遥感(RS)技术的特点:2、应用范围
三、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概念:2、作用
3、RS与GIS结合为减灾救灾提供可靠、高效的服务。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
1、非工程性防御:
(1)概念:(2)“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3)我国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发展及成就
2、工程性防御措施
(1)概念(2)工程性措施的三种方式:
3、“工程性防御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区别与联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