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养成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学习重点】
1.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国内)。
2.人口迁移流向(迁出国家,地区,迁入国家、地区)。
3.人口迁移的原因。
【学习难点】 人口迁移的原因。1、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后人口迁移的比较①欧洲人到美洲、大洋洲
②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①拉丁美洲人到北美和西欧②南亚、南欧和非洲人到西亚、北非打工
③南欧和非洲人到西欧打工 旧大陆(欧洲、非洲、亚洲) 亚非拉 新大陆(美洲、大洋洲)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种空间分布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2.什么是国内人口迁移?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活动探究】
1.读教材图1.8思考: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2.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说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3.近年来,我国有一些科技人员、工人、农民迁往东南沿海地区定居。这些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为什么?
【合作探究】
1.请看下面文字,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主要是什么?
A.气候严寒的高纬和高山地区,水分稀少的荒漠和土壤贫瘠的地区,人烟稀少。而水、热条件较好的温带和热带往往成为世界人口集中的地区。
B.温带和热带肥沃的冲积平原和某些大河流域,人口也较为集中。
C.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某些大河流域如长江、珠江、尼罗河、多瑙河、伏尔加河等,至今也是人口密集地区。
D.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都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而形成的。气候土壤水源矿产2.社会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等。看下面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北欧以及北美发达国家因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迫切需要补充经济活动人口,吸引他国人口源源流入。
B.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3.交通和通讯又如何影响着人口的迁移呢? 文化教育对人口迁移有着怎样的影响?
经济发展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迁移的主要因素:
2、自然环境因素:
3、社会经济因素:
4、政治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 经济.交通和通信.文教. 婚姻家庭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
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自主活动探究】
1.阅读案例2“美国的人口迁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
课堂总结:【课堂检测】
1.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基本原因是( )
A.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
B.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自然环境因素
C.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的差异
D.各地区生存条件的相互吸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婚姻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B.交通和通信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C.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特殊影响
D.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不大
3.下列现象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去外省旅游、购物
B.由印度向中东劳务输出
C.由中国去美国长期定居生活
D.由山西省去广东省定居生活ACC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自然环境是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C.土壤的肥力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
D.从宏观上看,政府的经济布局不会造成大量人口的迁移
5.工业社会人口迁移的目的是追求( )
A.食物
B.土地
C.劳动资源、劳动对象、劳动力及市场的优化配置
D.人地关系的协调
6.关于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错误的是( )
A.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石油输出国
B.由人口稠密的国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
C.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D.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CAC7.有关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B.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比迁入地影响更为广泛
C.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太大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只有积极的一面,无负面影响
8.有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
A.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多为非自发性迁移
B.迁移的主流是学习和分配工作
C.东部沿海的大城市多为迁出地区
D.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
9.影响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伯明翰、大庆、攀枝花都是经济因素吸引人口迁入而形成的
B.交通与通讯事业的发展相对减少了人口迁移的规模
C.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迁移
D.从宏观来看,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CDD(1)国际人口迁移材料一
历史上,我国就发生过大规模的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人口迁移。西汉时我国北方人口占总人口的2/3,经过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引起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后,南方人口已占到全国的2/3。清末到民国中期迫于生计,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和甘肃等地。 (2)国内人口迁移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人口流动受到严格控制,人口的意愿性迁移一直比较少。虽然在20世纪50—70年代也有大量的人口迁移活动,但均以行政调动为主,如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以及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人口迁移中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由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自发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①必须改变居住地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一般具备三个条件: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 一、人口的迁移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4、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5、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6、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7、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C1向A2C1向D不属于迁移的:A1向A2,C1向C2A1向B12、分类3、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等。 加强与外界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环境人才外流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输入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环境压力加大引起生态环境问题 案例1“美国的人口迁移” 16世纪起欧洲人新航线
开辟殖民主义扩张失业工人、破产农民增加美洲华人黑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哪些因素导致了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 南北战争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人口大规模西迁 由乡村流入城市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①战争因素②城市化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④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