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中期导读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中期导读课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1 19:1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上《红星照耀中国》中期导读课教学设计
“红小鬼”的故事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对书中描述的这段红色历史有所接触但了解得并不细致、清晰,更不深入;面对繁杂的内容有些无所适从。
(2)学生喜欢生动的故事,平实的叙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
二、教材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是八上“名著导读”的书目,借由它我们将进行纪实作品的阅读。
对于喜欢曲折情节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这很可能是他们接触的第一本纪实类作品。
在这本书中,作者斯诺以时间为序,以走访行踪为线索,以一个中立者的角度,忠实记录了他自1936年6月至10月“探寻红色中国”的过程。这本书中所记录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不仅解开了斯诺心中的谜团,更是让全世界全面了解到了彼时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自出版之日起,无论从政治、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均意义非凡。
《“红小鬼”》是《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章“战争与和平”中的第二篇,选择它作为中期导读的切入点是因其内容的适切性。
这个专门记录红军小战士面貌的章节,不仅将前面散落在各章节中的“红小鬼”集合在了一起,更是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向我们展现了这一“红色中国”中特殊的群体。跨越近一个世纪的同龄人的故事,可以让今天的学生在了解书中真实记录的见闻外,清晰地了解到第二个层面的事实:“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红小鬼”这一群体不仅极好地诠释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亦是我们研究本书写作手法,感受、传承红军战士高尚精神品质的一个媒介——他们是中国的未来!选取他们为“分析阅读”的媒介,可以唤起学生更多的共鸣和共情。
三、教学目标
(1)从内容、写法、主题三个角度研读《“红小鬼”》,感受“红小鬼们”的理想信念、胸襟气度、高贵纯净的心灵,进而获得对此篇的整体认知。
(2)带读本章的其他三篇:《再谈西北四马》《实践中的统一战线》《关于朱德》,明确此四篇纳于“战争与和平”一章之下的目的,进一步明确“红星”的确切含义。
(3)选取《红星照耀中国》中其他章节,以本课分析阅读的基本流程展开深入研读,为后期阅读—完成专题探究三“信仰与精神”做准备。
四、设计思路
以《“红小鬼”》一篇为引,研读其写法,感悟其精神;推而至“战争与和平”这一章节的写作目的,以及这一章与书名之间的关系;再以此分析阅读的方法带动其他章节的深入阅读,力求有效落实教材中专题探究三“信仰与精神”的研读。
五、教学方式
学生课前自读,教师课中导读,师生课中研读。
六、课前准备
1.阅读准备
(1)通读《红星照耀中国》,重点阅读第十章,并做批注;
(2)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红小鬼”》一篇中的部分内容情节;
(3)预习“战争”与“和平”两个词,做出解释,形成自己的理解。
2.课件准备
PPT一套。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回忆旧知,导入本课。
(1)用几句话表述初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感受。
明确:
①纪实作品;
②作者斯诺;
③具体内容(例如人物,既有彪炳史册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也有年龄虽小但斗争经验丰富的“红小鬼”,以及无名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等)。
出示课题:“红小鬼”的故事——《红星照耀中国》中期导读。
明确:本堂课是建立在基础阅读上的分析阅读,是中期导读课。
2.研读
研读《“红小鬼”》,完成赏析。
研读《“红小鬼”》,赏析写法,明确写作目的。
明确:
(1)以描写为主(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叙议结合);语言真实,流畅,亲切中带着些幽默。
(2)以“红小鬼们”的理想信念、胸襟气度、高贵纯净的心灵,表现作者对未来中国的期望。
3.梳理一
第十章中的四篇同置于“战争与和平”章节的原因。
带读《再谈西北四马》《实践中的统一战线》《关于朱德》,思考:此四篇为何置于“战争与和平”这一章节之中?
明确:
汉回两个民族间的逐渐融和;
“红小鬼”是对未来与和平的憧憬;
红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更多的人共同抗日;
红军总司令朱德用“革命的需要”—战争,追求着他心目中的和平……
4.梳理二
第十章“战争与和平”与书名之间的关系。
思考:删去第十章“战争与和平”可否?为什么?(梳理“战争与和平”这一章节的设置目的,推及《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的真切含义)
明确:
(1)此章与前后章节的逻辑关系(正是有了前面的系列经历、采访、调查与认知,才有了斯诺对红色中国“战争与和平”的认识,才有了这一章节。也正是有了这一章节—他在苏区领导者、红军战士、百姓等身上看到的那股使他们变得不屈服的精神、力量、热情,才使这篇巨著的结尾“未来展望”成为可能。历史证明,斯诺当时的很多展望都得到了验证)。
(2)作者借书名宣告全世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5.小结
明确:
课堂上展开的“分析阅读”的基本流程,即以一篇带一章,以一章带全书。
附:作业设计
(1)运用本课所学方法,另选一章节做类似解读,形成该章节的读书笔记。
(2)据说排版工人将书名RedStarInChina误排为RedStarOverChina,斯诺却将错就错,将此作为书名,请结合文中内容,阐述使用“over”的原因。
(3)招募:视频制作者。
评析:
这是一个“整本书阅读”的中期导读课。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名著阅读篇目,被安排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教师以“学生课前自读+教师课中导读+师生课中研读”的思路展开学习活动。
遵循教材的要求,在完成了前期导读—读书方法指导,以及专题一、专题二的探究后,教师以“中期导读课”的方式对这本书展开深入研读。在基础阅读的基础上开展细读分析,以求让学生能更真切地体会到那份信仰和精神,进而思考: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这份精神。
整本书的特点是篇幅长,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全书细读,因此,教师以《“红小鬼”》一篇为引,研读其写法,感悟其精神;推而至“战争与和平”这一章节的写作目的,以及这一章与书名之间的关系;再以此“分析阅读”之法带动其他章节的深入阅读,力求有效落实教材中专题探究三“信仰与精神”的研读。以一篇带一章,以一章带全书。
经过这样的中期导读,让学生在前期阅读基础上,进入下一阶段的研读。这一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是确有实效的,我们要为大胆实践的老师点个赞。
整本书阅读,对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尽管学界已经提倡多年,教材也已经规定了每个年级的阅读书目,并编入教材的“名著导读”专题。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实操的经验和做法,就像这个课例的设计者一样。但是,有许多想法、做法还有待实践,再做验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列为单独的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一个专项,明确了学习内容和要求,老师们的实践也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更为具体的要求,相信老师们会创造更多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领会精神,才能找到方向,我们的探索和实践才会有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