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单元检测a卷
一、选择题
1.如果⊙O的半径为6 cm,OP=7cm,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点P在⊙O内 B.点P在⊙O上 C.点P在⊙O外 D.不能确定
2.如图,在⊙O中,弧AB=弧AC,∠AOB=50°,则∠ADC的度数是( )
A.50° B.45° C.30° D.25°
3.在半径为5 cm的⊙O中,弦AB的长为6 cm,当弦AB的两个端点A,B在⊙O上滑动时,AB的中点在滑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为( )
A.正方形 B.直线 C.圆 D.多边形
4.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36°,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10 B.8 C.6 D.5
5.如图,已知 是⊙O的直径,把 为 的直角三角板 的一条直角边 放在直线 上,斜边 与⊙O交于点 ,点 与点 重合.将三角板 沿 方向平移,使得点 与点 重合为止.设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2016九上·卢龙期中)已知⊙O的半径为5cm,P为该圆内一点,且OP=1cm,则过点P的弦中,最短的弦长为( )
A.8cm B.6cm C.4 cm D.4 cm
7.如图,圆心角∠AOB=80°,则∠ACB的度数为( )
A.80° B.40° C.60° D.45°
8.如图,点C、D是以线段AB为公共弦的两条圆弧的中点,AB=4,点E,F分别是线段CD,AB上的动点,设AF=x,AE2-FE2=y,则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9.如图,将半径为2,圆心角为120°的扇形OA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点O,B的对应点分别为O',B',连接B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2 C.2 D.4
10.如图,MN是半径为2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点B为劣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
A.4 B.2 C.4 D.2
二、填空题
11.如图,点A、B把⊙O分成 两条弧,则∠AOB= .
12.如图,点A,B,C在⊙O上,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OD⊥AB于点E,交⊙O于点D,则∠BAD= °.
13.如图,在 中, ,AC=8,BC=6,两等圆 、 外切,那么图中两个扇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
14.如图,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4cm和5cm,大圆的一条弦AB与小圆相切,则弦AB的长为 .
15.如图,点E是△ABC的内心,AE的延长线和△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D,连接BD、BE、CE,若∠BEC =127°,则∠CBD的度数为 度.
16.如图,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B,C在以点O为圆心的弧EF上,且∠1=∠2,若扇形OEF的面积为3π,则菱形OABC的边长为 .
三、解答题
17.如图,已知A、B、C、D是⊙O上的四点,延长DC、AB相交于点E.若BC=BE.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
18.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D⊥AB于D点,AD=4cm,DB=9cm,求CB的长.
19.如图,已知⊙O中直径AB与弦AC的夹角为30°,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OD=30cm.求直径AB的长.
20.如图,⊙O的半径OD⊥弦AB于点C,连接AO并延长交⊙O于点E,连接EC.若AB=8,CD=2,求EC的长.
21.如图(1),已知 ABC是等边三角形,以BC为直径的⊙O交AB、AC于D、E
(1)△DOE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2),若∠A=60°,AB≠AC, 则(1)中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2.如图,CD为⊙O的直径,CD⊥AB,垂足为点F,AO⊥BC,垂足为点E,AO=1.
(1)求∠C的大小;
(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DAB=90°,且∠ABC=60°,AB=AC,△ADC的外接圆⊙O交BC于点E,连接DE并延长交AB延长线于点F.
(1)求证:CF=DB;
(2)当AD= 时,求AB的长.
24.已知:如图,在△ABC中,BC=AC=6,以BC为直径的⊙O与边AB相交于点D,DE⊥AC,垂足为点E.
(1)求证:点D是AB的中点;
(2)求点O到直线DE的距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析】【解答】解:根据点到圆心的距离 大于圆的半径 ,则该点在圆外.
故答案为:C.
【分析】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该圆的半径,故该点在圆外。
2.【答案】D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解:∵在⊙O中, ,
∴∠ADC= ∠AOB,
∵∠AOB=50°,
∴∠ADC=25°.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ADC的度数。
3.【答案】C
【知识点】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 如图
AB的中点C在滑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为圆,理由如下:
连接OA,OC,OB
∵OA=OB,C为AB的中点,∴OC⊥AB,
∴AC=BC=
在Rt△BOC中,由勾股定理得出OC=4cm,
∴不管AB如何移动OC都是4cm,
故,AB的中点C在滑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为以点O为圆心,4cm为半径的圆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可知:圆心到线段AB的中点的距离为4cm,则AB的中点所经过的路线是以O为圆心,4cm为半径的圆。
4.【答案】A
【知识点】圆内接正多边形
【解析】【解答】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n,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36°,
∴360°
n =36°,解得n=10.
故选A.
【分析】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n,再根据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36°求出n的值即可.
5.【答案】D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平移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当O、B重合时,∠POF的度数最小,此时∠POF=∠PBF=30°;
当B、E重合时,∠POF的度数最大,∠POF=2∠PBF=60°;
故x的取值范围是30°≤x≤60°.
故答案为:30°≤x≤60°
【分析】当O、B重合时,∠POF的度数最小,此时∠POF=∠PBF=30°,移动开始后,∠POF逐渐增大,最后当B、E重合时,∠POF的度数最大,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POF=2∠PBF=60°,从而得出答案。
6.【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在过点P的所有⊙O的弦中,最短的弦长为垂直于OP的弦,即OP⊥AB,
连接OA,
在Rt△AOP中,OA=5cm.OP=1cm.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P=2 cm,
根据垂径定理可得:AB=2AP,
所以AB=4 cm.
故选C.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即可求得.
7.【答案】B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解:认真观察图形,∵∠AOB=80°,
∴∠ACB= ∠AOB= ×80°=40°
【分析】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可直接得到答案.
8.【答案】C
【知识点】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延长CE交AB于G
则△AEG和△FEG都是直角三角形∴ ,
∴ ,即 ,这个函数是一个二次函数且抛物线的开口向下,故答案为:C
【分析】延长CE交AB于G,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得出△AEG和△FEG都是直角三角形,AG=BG=2,设AF=x,则FG=(2-X),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E2=AG2+GE2 , FE2=FG2+EG2,然后将两式相减得出,即可得出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由于所得函数是一个二次函数,而且二次项系数为负,故抛物线的开口向下,从而得出答案。
9.【答案】C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旋转的性质;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
【解析】【解答】解:连接OO′,BO′,
∵将半径为2,圆心角为120°的扇形OA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
∴∠OAO′=60°,
∴△OAO′是等边三角形,
∴∠AOO′=60°,OO′=OA,
∴点O′在⊙O上,
∵∠AOB=120°,
∴∠O′OB=60°,
∴△OO′B是等边三角形,
∴∠AO′B=120°,
∵∠AO′B′=120°,
∴∠B′O′B=120°,
∴∠O′B′B=∠O′BB′=30°,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B′O′B-(S扇形O′OB-S△OO′B)=
= .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OO′,BO′,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OAO′=60°,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OAO′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O′=60°,OO′=OA,从而得出点O′在⊙O上,进而判断出△OO′B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周角的定义得出∠B′O′B=12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及等边对等角得出∠O′B′B=∠O′BB′=30°,从而得出三角形OB′B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进而可以算出BB'的长,然后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B′O′B-(S扇形O′OB-S△OO′B)=S△OBB'-S扇形O'OB即可算出答案。
10.【答案】D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B′,连接OA、OB、OB′、AB′,
则AB′与MN的交点即为PA+PB的最小时的点,PA+PB的最小值=AB′.∵∠AMN=30°,∴∠AON=2∠AMN=2×30°=60°.∵点B为劣弧AN的中点,∴∠BON= ∠AON= ×60°=30°,由对称性,∠B′ON=∠BON=30°,∴∠AOB′=∠AON+∠B′ON=60°+30°=90°,∴△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OA= ×2= ,即PA+PB的最小值= .故答案为:D.
【分析】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B′,连接OA、OB、OB′、AB′,根据轴对称的最短问题得出:AB′与MN的交点即为PA+PB的最小时的点,PA+PB的最小值=AB′,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AON=2∠AMN=2×30°=60°,根据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得出∠BON= ∠AON= ×60°=30°,由对称性,∠B′ON=∠BON=30°,根据角的和差得出∠AOB′=90°,进而判断出△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算出AB′的长,从而得出答案。
11.【答案】80°
【知识点】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OB=360°× =80°.故答案为:80°
【分析】根据弧的度数等于其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即可算出答案。
12.【答案】15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B,
∵OABC为平行四边形,
∴OC=AB
∵OA=OC=OB, ∴OA=OB=AB,
∴三角形OAB为等边三角形,
∴∠AOB=60°,
∵OD⊥AB, ∴∠BOD=30°, ∴∠BAD=30°÷2=15°
【分析】连接OB,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得出OC=AB,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得出OA=OC=OB,故OA=OB=AB,根据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三角形OAB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60°得出∠AOB=6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BOD=30°,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答案。
13.【答案】
【知识点】相切两圆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圆心角为90°的扇形的面积,因此,
∵∠C=90°,AC=8,BC=6,∴根据勾股定理得:AB=10,且∠A+∠B=90°。∴扇形的半径为5。
∴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算出AB的长,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出∠A+∠B=90°,又⊙ A 、 ⊙ B 外切且是等圆,故扇形的半径为5,观察图形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圆心角为90°的扇形的面积,然后利用扇形面积计算公式:S=即可算出答案。
14.【答案】6cm
【知识点】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大圆的一条弦AB与小圆相切,∴OC⊥AB,∴AB=2BC,
在Rt△OBC中,OB=5,OC=4,∴BC= =3,
∴AB=6,
故答案为:6cm.
【分析】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OC⊥AB,再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B=2BC,在Rt△OBC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BC的长,从而得出AB的长。
15.【答案】37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
【解析】【解答】解:在△BCE中, ∠BEC =127°,
∴∠EBC+∠ECB=180° 127°=53°,
∵点E是△ABC的内心,
∠ABC+∠ACB=2(∠EBC+∠ECB)=106°,
∴∠BAC=74°,
∴∠DAC= ∠BAC =37°,
∴∠CBD=∠DAC=37°
故答案为:37°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EBC+∠ECB=53°,根据三角形的外心的定义得出∠ABC+∠ACB=2(∠EBC+∠ECB)=106°,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BAC=74°,根据三角形内心的定义得出AD是∠BAC的角平分线,故∠DAC= ∠BAC =37°,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出∠CBD的度数。
16.【答案】3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如图,
∵四边形OABC是菱形,∴OC=BC,
又OC=OB,∴△OBC是等边三角形,∴∠COB=60°,
∴∠AOC=2∠COB=120°,
∵∠1=∠2,∴∠EOF=∠1+∠COE=∠COE+∠2=∠AOC=120°,
设扇形的半径是r,
∴ ,∴r=3,
【分析】连接OB,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OC=BC,又OC=OB,根据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OB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OB=60°,根据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得出∠AOC=2∠COB=120°,根据角的和差及等量代换得出∠EOF=120°,设扇形的半径是r,然后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列出方程,求解得出答案。
17.【答案】解: 四点共圆, 即 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圆的内接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得出∠A=∠BCE,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BCE=∠E,故∠A=∠E,根据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出结论。
18.【答案】解:连接OC,
∵AD=4,BD=9,
∴AB=4+9=13,OC= ,
∴OD=BD-OB=9- = ,
由勾股定理得:
【知识点】勾股定理
【解析】【分析】连接OC,根据题意得出直径AB=13,半径OC=6.5,根据线段的和差得出OD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CD的长,BC的长。
19.【答案】解:∵AB为⊙O的直径,∴∠ACB=90°,∵∠BAC=30°,∴∠BOC=60°,又∵CD为⊙的切线,∴∠OCD=90°,∴∠D=30°,∴在Rt△OCD中,OC= OD=15cm,∴AB=2OC=30cm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ACB=90°,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BOC=60°,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OCD=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D=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得出OC= OD=15cm,从而得出AB的长。
20.【答案】解:连结BE,如图,∵OD⊥AB,∴AC=BC= AB= ×8=4,设AO=x,则OC=OD﹣CD=x﹣2,在Rt△ACO中,∵ ,∴ ,解得 x=5,∴AE=10,OC=3,∵AE是直径,∴∠ABE=90°,∵OC是△ABE的中位线,∴BE=2OC=6,在Rt△CBE中,CE= .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连结BE,如图,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C=BC= AB= ×8=4,设AO=x,则OC=OD﹣CD=x﹣2,在Rt△ACO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得出x的值,从而得出AE,OC的长,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直角得出∠ABE=90°,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出BE=2OC=6,然后在Rt△CB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算出CE的长。
21.【答案】(1)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B=∠C=60°,∵OB=OC=OE=OD ,∴△OBD和△OEC都为等边三角形,
∴∠BOD=∠EOC=60°, ∴∠DOE=60°, ∴△DOE为等边三角形
(2)解:当∠A=60°,AB≠AC时,(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证明:连结CD,∵BC为⊙O的直径,
∴∠BDC=90°,
∴∠ADC=90°,
∵∠A=60°,
∴∠ACD=30°,
∴∠DOE=2∠ACD=60°,
∵OD=OE ,∴△DOE为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60°,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得出OB=OC=OE=OD ,根据有一个角是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OBD和△OEC都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OD=∠EOC=60°, 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出∠DOE=60°, 从而根据有一个角是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DOE为等边三角形;
(2)当∠A=60°,AB≠AC时,(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连结CD,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BDC=90°,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出∠ADC=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ACD=30°,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DOE=2∠ACD=60°,根据有一个角是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DOE为等边三角形。
22.【答案】(1)解:∵CD是圆O的直径,CD⊥AB,∴弧AD=弧BD。∴∠C= ∠AOD。
∵∠AOD=∠COE,∴∠C= ∠COE。
∵AO⊥BC,∴∠C=30°
(2)解:连接OB,
由(1)知,∠C=30°,∴∠AOD=60°。∴∠AOB=120°。
在Rt△AOF中,AO=1,∠AOF=60°,∴AF= ,OF= 。
∴AB= 。
∴ 。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垂径定理得出弧AD=弧BD,根据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C= ∠AOD,根据对顶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得出∠C= ∠COE,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答案;
(2)连接OB,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AOD=60°,∠BOD=60°,故∠AOB=120°,在Rt△AOF中,根据含30°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得出AF,OF的长,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B的长,再根据 S阴影=S扇形 S△OAB,即可算出答案。
23.【答案】(1)证明:连结AE,如图,∵∠ABC=60°,AB=BC,∴△ABC为等边三角形,∵AB∥CD,∠DAB=90°,
∴∠ADC=∠DAB=90°,
∴AC为⊙O的直径,
∴∠AEC=90°,即AE⊥BC,
∴BE=CE,
CD∥BF,
∴∠DCE=∠FBE,
在△DCE和△FBE中, ,
∴△DCE≌△FBE(ASA),
∴DE=FE,
∴四边形BDCF为平行四边形,
∴CF=DB
(2)解:∵△ABC为等边三角形,∴∠BAC=60°,
∴∠DAC=30°,
在Rt△ADC中,AD= ,∴DC= AD=1,AC=2CD=2,∴AB=AC=2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
【解析】【分析】(1)连结AE,如图,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C为等边三角形,根据二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ADC=∠DAB=90°,根据圆周角定理,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得出AC为⊙O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AEC=90°,即AE⊥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BE=CE,再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DCE=∠FBE,根据ASA判断出△DCE≌△FB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DE=FE,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出:四边形BDCF为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得出CF=DB;
(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得出∠BAC=60°,根据角的和差得出∠DAC=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得出DC的长,进而得出AC的长,从而得出答案。
24.【答案】(1)解:如图,连接CD,∵BC是⊙O的直径,∴∠BDC=90°.∴CD⊥AB,又∵AC=BC,
∴AD=BD,即点D是AB的中点.
(2)解:如图,连接OD,∵AD=BD,OB=OC,∴DO是△ABC的中位线.
∴DO∥AC,OD= AC=3.
又∵DE⊥AC,
∴DE⊥DO.
∴点O到直线DE的距离为3.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如图,连接CD,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BDC=9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AD=BD,即点D是AB的中点;
(2)如图,连接OD,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故DO是△ABC的中位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得出DO∥AC,OD= AC=3,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E⊥DO,从而得出点O到直线DE的距离为3。
1 / 12018-2019学年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圆的基本性质 单元检测a卷
一、选择题
1.如果⊙O的半径为6 cm,OP=7cm,那么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点P在⊙O内 B.点P在⊙O上 C.点P在⊙O外 D.不能确定
【答案】C
【知识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析】【解答】解:根据点到圆心的距离 大于圆的半径 ,则该点在圆外.
故答案为:C.
【分析】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该圆的半径,故该点在圆外。
2.如图,在⊙O中,弧AB=弧AC,∠AOB=50°,则∠ADC的度数是( )
A.50° B.45° C.30° D.25°
【答案】D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解:∵在⊙O中, ,
∴∠ADC= ∠AOB,
∵∠AOB=50°,
∴∠ADC=25°.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ADC的度数。
3.在半径为5 cm的⊙O中,弦AB的长为6 cm,当弦AB的两个端点A,B在⊙O上滑动时,AB的中点在滑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为( )
A.正方形 B.直线 C.圆 D.多边形
【答案】C
【知识点】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 如图
AB的中点C在滑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为圆,理由如下:
连接OA,OC,OB
∵OA=OB,C为AB的中点,∴OC⊥AB,
∴AC=BC=
在Rt△BOC中,由勾股定理得出OC=4cm,
∴不管AB如何移动OC都是4cm,
故,AB的中点C在滑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为以点O为圆心,4cm为半径的圆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可知:圆心到线段AB的中点的距离为4cm,则AB的中点所经过的路线是以O为圆心,4cm为半径的圆。
4.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36°,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10 B.8 C.6 D.5
【答案】A
【知识点】圆内接正多边形
【解析】【解答】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n,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36°,
∴360°
n =36°,解得n=10.
故选A.
【分析】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n,再根据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36°求出n的值即可.
5.如图,已知 是⊙O的直径,把 为 的直角三角板 的一条直角边 放在直线 上,斜边 与⊙O交于点 ,点 与点 重合.将三角板 沿 方向平移,使得点 与点 重合为止.设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平移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当O、B重合时,∠POF的度数最小,此时∠POF=∠PBF=30°;
当B、E重合时,∠POF的度数最大,∠POF=2∠PBF=60°;
故x的取值范围是30°≤x≤60°.
故答案为:30°≤x≤60°
【分析】当O、B重合时,∠POF的度数最小,此时∠POF=∠PBF=30°,移动开始后,∠POF逐渐增大,最后当B、E重合时,∠POF的度数最大,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POF=2∠PBF=60°,从而得出答案。
6.(2016九上·卢龙期中)已知⊙O的半径为5cm,P为该圆内一点,且OP=1cm,则过点P的弦中,最短的弦长为( )
A.8cm B.6cm C.4 cm D.4 cm
【答案】C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解析】【解答】解:在过点P的所有⊙O的弦中,最短的弦长为垂直于OP的弦,即OP⊥AB,
连接OA,
在Rt△AOP中,OA=5cm.OP=1cm.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P=2 cm,
根据垂径定理可得:AB=2AP,
所以AB=4 cm.
故选C.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即可求得.
7.如图,圆心角∠AOB=80°,则∠ACB的度数为( )
A.80° B.40° C.60° D.45°
【答案】B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解:认真观察图形,∵∠AOB=80°,
∴∠ACB= ∠AOB= ×80°=40°
【分析】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可直接得到答案.
8.如图,点C、D是以线段AB为公共弦的两条圆弧的中点,AB=4,点E,F分别是线段CD,AB上的动点,设AF=x,AE2-FE2=y,则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二次函数-动态几何问题
【解析】【解答】解:延长CE交AB于G
则△AEG和△FEG都是直角三角形∴ ,
∴ ,即 ,这个函数是一个二次函数且抛物线的开口向下,故答案为:C
【分析】延长CE交AB于G,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得出△AEG和△FEG都是直角三角形,AG=BG=2,设AF=x,则FG=(2-X),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E2=AG2+GE2 , FE2=FG2+EG2,然后将两式相减得出,即可得出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由于所得函数是一个二次函数,而且二次项系数为负,故抛物线的开口向下,从而得出答案。
9.如图,将半径为2,圆心角为120°的扇形OA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点O,B的对应点分别为O',B',连接BB',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A. B.2 C.2 D.4
【答案】C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旋转的性质;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割补法
【解析】【解答】解:连接OO′,BO′,
∵将半径为2,圆心角为120°的扇形OAB绕点A逆时针旋转60°,
∴∠OAO′=60°,
∴△OAO′是等边三角形,
∴∠AOO′=60°,OO′=OA,
∴点O′在⊙O上,
∵∠AOB=120°,
∴∠O′OB=60°,
∴△OO′B是等边三角形,
∴∠AO′B=120°,
∵∠AO′B′=120°,
∴∠B′O′B=120°,
∴∠O′B′B=∠O′BB′=30°,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B′O′B-(S扇形O′OB-S△OO′B)=
= .
故答案为:C
【分析】连接OO′,BO′,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OAO′=60°,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OAO′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O′=60°,OO′=OA,从而得出点O′在⊙O上,进而判断出△OO′B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周角的定义得出∠B′O′B=12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及等边对等角得出∠O′B′B=∠O′BB′=30°,从而得出三角形OB′B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进而可以算出BB'的长,然后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B′O′B-(S扇形O′OB-S△OO′B)=S△OBB'-S扇形O'OB即可算出答案。
10.如图,MN是半径为2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点B为劣弧AN的中点.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
A.4 B.2 C.4 D.2
【答案】D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B′,连接OA、OB、OB′、AB′,
则AB′与MN的交点即为PA+PB的最小时的点,PA+PB的最小值=AB′.∵∠AMN=30°,∴∠AON=2∠AMN=2×30°=60°.∵点B为劣弧AN的中点,∴∠BON= ∠AON= ×60°=30°,由对称性,∠B′ON=∠BON=30°,∴∠AOB′=∠AON+∠B′ON=60°+30°=90°,∴△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 OA= ×2= ,即PA+PB的最小值= .故答案为:D.
【分析】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B′,连接OA、OB、OB′、AB′,根据轴对称的最短问题得出:AB′与MN的交点即为PA+PB的最小时的点,PA+PB的最小值=AB′,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AON=2∠AMN=2×30°=60°,根据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得出∠BON= ∠AON= ×60°=30°,由对称性,∠B′ON=∠BON=30°,根据角的和差得出∠AOB′=90°,进而判断出△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算出AB′的长,从而得出答案。
二、填空题
11.如图,点A、B把⊙O分成 两条弧,则∠AOB= .
【答案】80°
【知识点】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OB=360°× =80°.故答案为:80°
【分析】根据弧的度数等于其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即可算出答案。
12.如图,点A,B,C在⊙O上,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OD⊥AB于点E,交⊙O于点D,则∠BAD= °.
【答案】15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解:连接AB,
∵OABC为平行四边形,
∴OC=AB
∵OA=OC=OB, ∴OA=OB=AB,
∴三角形OAB为等边三角形,
∴∠AOB=60°,
∵OD⊥AB, ∴∠BOD=30°, ∴∠BAD=30°÷2=15°
【分析】连接OB,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得出OC=AB,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得出OA=OC=OB,故OA=OB=AB,根据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三角形OAB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60°得出∠AOB=6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BOD=30°,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答案。
13.如图,在 中, ,AC=8,BC=6,两等圆 、 外切,那么图中两个扇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
【答案】
【知识点】相切两圆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圆心角为90°的扇形的面积,因此,
∵∠C=90°,AC=8,BC=6,∴根据勾股定理得:AB=10,且∠A+∠B=90°。∴扇形的半径为5。
∴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算出AB的长,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出∠A+∠B=90°,又⊙ A 、 ⊙ B 外切且是等圆,故扇形的半径为5,观察图形发现: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圆心角为90°的扇形的面积,然后利用扇形面积计算公式:S=即可算出答案。
14.如图,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4cm和5cm,大圆的一条弦AB与小圆相切,则弦AB的长为 .
【答案】6cm
【知识点】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大圆的一条弦AB与小圆相切,∴OC⊥AB,∴AB=2BC,
在Rt△OBC中,OB=5,OC=4,∴BC= =3,
∴AB=6,
故答案为:6cm.
【分析】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OC⊥AB,再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B=2BC,在Rt△OBC中,利用勾股定理算出BC的长,从而得出AB的长。
15.如图,点E是△ABC的内心,AE的延长线和△ABC的外接圆相交于点D,连接BD、BE、CE,若∠BEC =127°,则∠CBD的度数为 度.
【答案】37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
【解析】【解答】解:在△BCE中, ∠BEC =127°,
∴∠EBC+∠ECB=180° 127°=53°,
∵点E是△ABC的内心,
∠ABC+∠ACB=2(∠EBC+∠ECB)=106°,
∴∠BAC=74°,
∴∠DAC= ∠BAC =37°,
∴∠CBD=∠DAC=37°
故答案为:37°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EBC+∠ECB=53°,根据三角形的外心的定义得出∠ABC+∠ACB=2(∠EBC+∠ECB)=106°,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BAC=74°,根据三角形内心的定义得出AD是∠BAC的角平分线,故∠DAC= ∠BAC =37°,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出∠CBD的度数。
16.如图,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B,C在以点O为圆心的弧EF上,且∠1=∠2,若扇形OEF的面积为3π,则菱形OABC的边长为 .
【答案】3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如图,
∵四边形OABC是菱形,∴OC=BC,
又OC=OB,∴△OBC是等边三角形,∴∠COB=60°,
∴∠AOC=2∠COB=120°,
∵∠1=∠2,∴∠EOF=∠1+∠COE=∠COE+∠2=∠AOC=120°,
设扇形的半径是r,
∴ ,∴r=3,
【分析】连接OB,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OC=BC,又OC=OB,根据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OB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OB=60°,根据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得出∠AOC=2∠COB=120°,根据角的和差及等量代换得出∠EOF=120°,设扇形的半径是r,然后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列出方程,求解得出答案。
三、解答题
17.如图,已知A、B、C、D是⊙O上的四点,延长DC、AB相交于点E.若BC=BE.求证:△ADE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解: 四点共圆, 即 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圆的内接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得出∠A=∠BCE,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出∠BCE=∠E,故∠A=∠E,根据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得出结论。
18.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D⊥AB于D点,AD=4cm,DB=9cm,求CB的长.
【答案】解:连接OC,
∵AD=4,BD=9,
∴AB=4+9=13,OC= ,
∴OD=BD-OB=9- = ,
由勾股定理得:
【知识点】勾股定理
【解析】【分析】连接OC,根据题意得出直径AB=13,半径OC=6.5,根据线段的和差得出OD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CD的长,BC的长。
19.如图,已知⊙O中直径AB与弦AC的夹角为30°,过点C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D,OD=30cm.求直径AB的长.
【答案】解:∵AB为⊙O的直径,∴∠ACB=90°,∵∠BAC=30°,∴∠BOC=60°,又∵CD为⊙的切线,∴∠OCD=90°,∴∠D=30°,∴在Rt△OCD中,OC= OD=15cm,∴AB=2OC=30cm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ACB=90°,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BOC=60°,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OCD=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D=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得出OC= OD=15cm,从而得出AB的长。
20.如图,⊙O的半径OD⊥弦AB于点C,连接AO并延长交⊙O于点E,连接EC.若AB=8,CD=2,求EC的长.
【答案】解:连结BE,如图,∵OD⊥AB,∴AC=BC= AB= ×8=4,设AO=x,则OC=OD﹣CD=x﹣2,在Rt△ACO中,∵ ,∴ ,解得 x=5,∴AE=10,OC=3,∵AE是直径,∴∠ABE=90°,∵OC是△ABE的中位线,∴BE=2OC=6,在Rt△CBE中,CE= .
【知识点】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连结BE,如图,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C=BC= AB= ×8=4,设AO=x,则OC=OD﹣CD=x﹣2,在Rt△ACO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得出x的值,从而得出AE,OC的长,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直角得出∠ABE=90°,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出BE=2OC=6,然后在Rt△CB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算出CE的长。
21.如图(1),已知 ABC是等边三角形,以BC为直径的⊙O交AB、AC于D、E
(1)△DOE是等边三角形.
(2)如图(2),若∠A=60°,AB≠AC, 则(1)中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 ∴∠B=∠C=60°,∵OB=OC=OE=OD ,∴△OBD和△OEC都为等边三角形,
∴∠BOD=∠EOC=60°, ∴∠DOE=60°, ∴△DOE为等边三角形
(2)解:当∠A=60°,AB≠AC时,(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证明:连结CD,∵BC为⊙O的直径,
∴∠BDC=90°,
∴∠ADC=90°,
∵∠A=60°,
∴∠ACD=30°,
∴∠DOE=2∠ACD=60°,
∵OD=OE ,∴△DOE为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
【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60°,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得出OB=OC=OE=OD ,根据有一个角是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OBD和△OEC都为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OD=∠EOC=60°, 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出∠DOE=60°, 从而根据有一个角是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DOE为等边三角形;
(2)当∠A=60°,AB≠AC时,(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连结CD,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BDC=90°,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出∠ADC=9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ACD=30°,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DOE=2∠ACD=60°,根据有一个角是60 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DOE为等边三角形。
22.如图,CD为⊙O的直径,CD⊥AB,垂足为点F,AO⊥BC,垂足为点E,AO=1.
(1)求∠C的大小;
(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答案】(1)解:∵CD是圆O的直径,CD⊥AB,∴弧AD=弧BD。∴∠C= ∠AOD。
∵∠AOD=∠COE,∴∠C= ∠COE。
∵AO⊥BC,∴∠C=30°
(2)解:连接OB,
由(1)知,∠C=30°,∴∠AOD=60°。∴∠AOB=120°。
在Rt△AOF中,AO=1,∠AOF=60°,∴AF= ,OF= 。
∴AB= 。
∴ 。
【知识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扇形面积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垂径定理得出弧AD=弧BD,根据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C= ∠AOD,根据对顶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得出∠C= ∠COE,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答案;
(2)连接OB,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得出∠AOD=60°,∠BOD=60°,故∠AOB=120°,在Rt△AOF中,根据含30°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得出AF,OF的长,根据垂径定理得出AB的长,再根据 S阴影=S扇形 S△OAB,即可算出答案。
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DAB=90°,且∠ABC=60°,AB=AC,△ADC的外接圆⊙O交BC于点E,连接DE并延长交AB延长线于点F.
(1)求证:CF=DB;
(2)当AD= 时,求AB的长.
【答案】(1)证明:连结AE,如图,∵∠ABC=60°,AB=BC,∴△ABC为等边三角形,∵AB∥CD,∠DAB=90°,
∴∠ADC=∠DAB=90°,
∴AC为⊙O的直径,
∴∠AEC=90°,即AE⊥BC,
∴BE=CE,
CD∥BF,
∴∠DCE=∠FBE,
在△DCE和△FBE中, ,
∴△DCE≌△FBE(ASA),
∴DE=FE,
∴四边形BDCF为平行四边形,
∴CF=DB
(2)解:∵△ABC为等边三角形,∴∠BAC=60°,
∴∠DAC=30°,
在Rt△ADC中,AD= ,∴DC= AD=1,AC=2CD=2,∴AB=AC=2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
【解析】【分析】(1)连结AE,如图,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得出△ABC为等边三角形,根据二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出∠ADC=∠DAB=90°,根据圆周角定理,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得出AC为⊙O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AEC=90°,即AE⊥B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BE=CE,再根据二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DCE=∠FBE,根据ASA判断出△DCE≌△FB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DE=FE,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出:四边形BDCF为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得出CF=DB;
(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得出∠BAC=60°,根据角的和差得出∠DAC=30°,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得出DC的长,进而得出AC的长,从而得出答案。
24.已知:如图,在△ABC中,BC=AC=6,以BC为直径的⊙O与边AB相交于点D,DE⊥AC,垂足为点E.
(1)求证:点D是AB的中点;
(2)求点O到直线DE的距离.
【答案】(1)解:如图,连接CD,∵BC是⊙O的直径,∴∠BDC=90°.∴CD⊥AB,又∵AC=BC,
∴AD=BD,即点D是AB的中点.
(2)解:如图,连接OD,∵AD=BD,OB=OC,∴DO是△ABC的中位线.
∴DO∥AC,OD= AC=3.
又∵DE⊥AC,
∴DE⊥DO.
∴点O到直线DE的距离为3.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解析】【分析】(1)如图,连接CD,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出∠BDC=9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AD=BD,即点D是AB的中点;
(2)如图,连接OD,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故DO是△ABC的中位线,再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得出DO∥AC,OD= AC=3,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DE⊥DO,从而得出点O到直线DE的距离为3。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