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阅读专项训练
红星照耀中国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B.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C.本书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D.本书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2.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这本书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C.斯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并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红军战士的生活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
3.有关《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纪实的体裁是这部作品畅销不衰的唯一因素。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C.这本书不是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不够真实可信。
D.彭德怀和徐海东是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4.下面不是《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对彭德怀的印象的一项是( )
A.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
B.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C.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他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D.“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了彭德怀身体健康,而且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5.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成功地采访了众多共产党的领袖和红军将领。
C.《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是法国的一名记者。他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新闻人实事求是的职业精神。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二、填空题
6.《红星照耀中国》是部纪实作品,文体的基本特点是 。书中“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填人名)。
7.阅读语段,完成题目。
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人乒乓球打得好,篮球打个“不厌”。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写出了① (人物)② 的品质。
8.填空题。
【人物品析】《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红军领袖的真实生活,请根据下列描述写出对应的人物。
(1)面容瘦削、看上去像林肯,双眼炯炯有神,博览群书,涉猎广,爱吃辣。 ①
(2)介绍中国采用游击战争的原因和战术的主要原则时,头头是道,均是经验之谈。 ②
(3)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 ③
9.填空题。
①《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
②“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其中“大迁移”指的是
③“但是,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选段中的“他”指
10.“我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我非常认真地执行,持之以恒。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这就是我每天的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
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文中的“我”是
三、现代文阅读
他们
他——“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达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们种庄稼。”“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天,有时也开开玩笑。他一般没有脾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他——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他年轻的时候读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一次开始对军人应对社会负有什么责任有了一些认真的思考。他还读了梁启超、康有为的著作,有一个时期,陈独秀的《新青年》使他对社会主义发生了兴趣,从此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到一九二六年他已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简介、《新社会》、考茨基的《阶级斗争》以及许多对中国革命作了唯物主义解释的文章和小册子。
他——“我很小的时候,还是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一个全劳力的活,晩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似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
他们——我问道,“红军在哪个方面比中国其他军队好?”这个问题有十二个人立即站起来回答。我当时记下的答复,有一部分简述如下:“红军是革命的军队。”“红军是抗日的。”“红军帮助农民。”你们喜欢红军吗?我问他们。他们真的感到有些奇怪地看着我。他们显然都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有人不喜欢红军的。“红军教我读书写字,”“老狗”说,“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红军帮助穷人。”“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老表”说,“这里大家都一样,不像在白区里,穷人是地主和国民觉的奴隶。这里大家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11.以上材料均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你还记得材料中的“他”分别是哪位人物吗?
第一位:他是 第二位:他是 第三位:他是
12.从以上三个人物中选取你最钦佩的一个,概括他的性格品质,并从原著中举出相关事例。
13.《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作品。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发现。
14.《红星照耀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无数人通过这本书了解中国的革命,了解红军和“红军精神”。请结合选文和《红星照耀中国》,谈谈你对“红军精神”的理解。
15.作品取名为《红星照耀中国》有什么深刻寓意?
1935年的那个秋天,红军开始过草地。行军队列分为了左右两路,平行前进。埃德加·斯诺和王树增都记录了这段历史,请阅读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不抢就没有吃的,红军就不得不为了几头牛羊打仗。毛泽东告诉我,他们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一条人命买头羊”。他们在藏民地里收割青稞,挖掘甜菜和萝卜等蔬菜。据毛泽东说,萝卜大得可以一个“够十五个人吃”。他们就是靠这种微不足道的给养过大草地。毛泽东幽默地对我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他们只有俘获了部族人以后才能找到向导引路。他们同这些向导交上了朋友,出了藏族境界之后,许多向导继续参加长征。有些人现在是陕西党校的学员,有朝一日可能回到本土去向人民解释“红”汉和“白”汉的不同。
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的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牲口和人员。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荫,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的人生还。
—一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红军大部队刚一进入草地,小红军谢益先就遇到了迷失在草地里的一对母女,她们是从被国民党军占领的川陕根据地逃出来的。在以后的行军中,只要部队停下开始吃干粮,谢益先就躲在一边。红军干部问他是不是没有干粮了,他说自己已经吃饱了。两天后,谢益先走路开始摇晃,副班长就扶着他走;第四天,谢益先一头栽倒再也没能站起来。当这支红军部队到达草地边缘的时候,红军官兵发现在队伍的最后走着一对母女,她们到处打听一个姓“谢”的小红军,手里捧着的那个干粮袋上缝着歪歪扭扭的一个“谢”字。副班长顿时声音哽咽,他告诉那对母女,小红军谢益先已经死了。那位母亲一下子跌坐在地上,直到部队走远了,红军官兵还能听得见她的哭声。
先头部队出发后的第三天,毛泽东走进了松潘大草地。他的警卫员吴吉清后来回忆道:天空像锅底黑刷过的一般,没有太阳;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看不见一棵树木,更没有一间房屋……如果一不小心,踏破了草皮,就会陷入了如胶似膝的烂泥里。只要一陷进去,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别想一个人拔出腿来。我因子性子急,走进草地不久就碰上了这种倒霉的事,幸好主席那宽大有力的手一拉,我才摆脱了危险。一上来,主席就对大家打趣地说:“别看他外表像个泥人,那泥里包着的可是钢铁。”
——节选自《长征》
16.【材料一】中红军过草地面临的两大主要困难是什么?
17.请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从用词角度)
(2)天空像锅底黑刷过的一般,没有太阳;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看不见一棵树木,更没有一间房屋……如果一不小心,踏破了草皮,就会陷入了如胶似膝的烂泥里。(从修辞角度)
18.从【材料二】小红军谢益先的事迹中表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品性?
19.两则材料都在讲述红军过草地,但同中有异,请结合材料内容谈一谈。
试卷第4页,共5页
试卷第5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C
6. 用事实说话 周恩来
7. 朱德 身先士卒(平易近人、生活节俭)
8. 毛泽东 彭德怀 贺龙
9. 埃德加·斯诺 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长征) 周恩来
10.毛泽东
11. 朱德 彭德怀 毛泽东 12.毛泽东:精明、博学、能吃苦。毛泽东用“风浴”、下霜的日子在露天睡觉、十一月份在寒冷的河里游泳等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彭德怀:被军阀张敬尧逮捕后遭受了连续一个月的刑罚,但每次都不屈服。6000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他身经百战,却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
朱德:爱护部下、亲近民众。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从来不叫苦。 13.①作为一部纪实的报道性作品,书中记叙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实的,都是作者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选段中作者直接引用了多位被采访对象的回答,体现了这部具有新闻报道性作品纪实性非常强的艺术特点。
②塑造人物形象注重细节刻画,比如通过描写外貌特征、生活习惯、典型事件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擅长在叙事中穿插自己的评述和议论,调动各种文学手法对人物和事件做异常生动的描述,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行文既活泼又严谨。 14.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②胸怀大志,坚守革命的理念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③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 15.中国共产党极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要点为:中国共产党犹如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16.行军难;吃饭难。
17.(1)“唯一”强调了红军欠的债只有一次;“不得不”突出了红军战士为了生存而作出的无奈之举。毛泽东以幽默的语言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的生存条件下不得不暂时先拿当地藏民种的粮食作为补给的事实。
(2)这句话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天气的恶劣和沼泽的可怕,衬托了红军将士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
18.表现了红军战士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19.【材料一】重在写红军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材料二】重在写红军过草地时表现出的崇高精神。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