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4 动物的行为(第2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动物行为属于社群(社会)行为的是( )
A.鸟贼喷墨 B.虎啸山林 C.雄鸡报晓 D.猴王称霸
2.蜂巢中蜜蜂的数量可达几千只,蜂王负责产卵,雄蜂交配,工蜂采蜜,这些行为从发生看是( )行为,从功能上看是( )行为
A.先天性、社(群)会 B.学习、社(群)会
C.节律、学习 D.先天性、节律
3.(2018八下·湛江期中)马蜂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属( )
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领域行为和节律行为 D.攻击行为和节律行为
4.楚汉相争末期,刘邦在项王必经之地用糖水“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以为天意而自杀.该事件中,一只蚂蚁发现糖后通知其他蚂蚁的行为属于( )
A.学习行为 B.社会行为 C.取食行为 D.领域行为
5.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 )
A.取食行为、先天性行为 B.取食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C.社群行为、先天性行为 D.社群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6.蜜蜂找到蜜源,会在空中跳“8”字舞,指引同伴到相应的地点采蜜,这体现了蜜蜂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7.蚂蚁和蜜蜂进行通讯联络的方式是( )
A.声音和舞蹈 B.气味和声音 C.气味和舞蹈 D.表情和语言
8.人们为了让哺乳期的一只母猪代替另外一只有病的母猪喂养几只小猪,往往要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一些这只哺乳期母猪的尿液,这种交流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动物的( )
A.动作 B.声音 C.气味 D.触觉
9.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利用它的分泌物标志路线,这是在( )
A.进行防御 B.进行求偶
C.储藏食物 D.通讯以传递信息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10.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 ,成员之间有明确 .有的群体形成 .
11.请你分析一下,下列各动物是依靠哪种通讯方式来进行信息交流的?
(1)让母猪代替其他的母猪来喂养小猪,先要在小猪的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才可以进行喂养. ;
(2)雄性孔雀开屏,吸引雌性孔雀交配. ;
(3)蜜蜂用舞蹈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
(4)春季青蛙进行繁殖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 .
12.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有些鸟类在迁徙的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些“站岗放哨”的个体,当发现敌害时,它们会大声鸣叫,或者狂奔,或者使劲扇动翼,做起飞状,使群体迅速做出防御敌害的准备或者迅速逃生.
(1)鸟类善于飞行,下列与鸟类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的是______
A.体表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
B.口进化成喙
C.突出的胸骨上附着发达的胸肌,适合牵动两翼
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2)鸟群内部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所以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 和种族的 是十分重要的.
(3)鸟群内部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 等方式进行的.
13.请用下列资料回答有关动物行为的问题:
资料一:①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共同维护蜂群的生存;②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③工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④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繁殖后代;⑤两只蜂王相遇,会互相咬杀到剩下一只.
(1)从资料一中的各项(特别是①)描述中可知蜜蜂是一种具有典型的 行为的动物;②这种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叫做 行为.③是蜜蜂的节律行为——昼夜节律,这种行为受 (填“生物钟”或“环境”)控制;⑤表现的是蜜蜂的 行为.
(2)上述蜜蜂的各种行为,从行为的发生来看,都是 行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鸟贼喷墨是为了保护自己,趁机逃跑,因此是属于防御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老虎生活在山林中,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雄鸡报晓是鸡的先天性行为,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组织,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猴王称霸,说明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且有明显的等级次序,它们之间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社会行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社会行为,为基础题,需要熟记社会行为的特征: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且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明显的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2.【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明显的等级。社会行为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题干描述,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峰、工蜂,蜂王负责产卵,雄蜂交配,工蜂采蜜,它们彼此配合、分工明确,因此属于社会行为,蜜蜂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比较简单,熟记: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后天形成的,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3.【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 的行为.蚂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
故选:B
【分析】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4.【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可见A不符合题意。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该事件中,一只蚂蚁发现糖后通知其他蚂蚁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的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可见C符合题意。
D、动物占有繁殖或获取食物领域的行为和现象,叫领域行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为基础题,熟记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成员之间还有明显的等级。可见根据题干叙述,蚂蚁群体内有工蚁、兵蚁、蚁后、雄蚁之分,且分工明确,因此这属于社会行为,蚂蚁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比较简单,熟记: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成员之间还有明显的等级。
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6.【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蜜蜂跳圆形舞或“8”字舞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位置,不同的舞姿表示不同方向好远近的蜜源,所以蜜蜂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和位置。可见这是蜜蜂之间的合作关系。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间的关系,了解最常见的几种生物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捕食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竞争关系(草盛豆苗稀)、合作关系(蜜蜂之间)、共生关系等(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等。
7.【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形体姿态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这些方式被称为动物语言,蚂蚁的通讯方式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除此之外,蚂蚁还会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蜜蜂跳圆形舞或“8”字舞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位置,不同的舞姿表示不同方向好远近的蜜源,所以蜜蜂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和位置。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间的信息交流,比较简单,熟知常见的几种动物的交流方式是关键,比如:青蛙靠鸣叫即声音来吸引雌蛙前来抱对;孔雀通过形体姿态来引起异性的注意等。
8.【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在喂奶期,母猪是通过气味来分辨小猪是否是自己的,所以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喂奶母猪闻到了自己熟悉的气味,就以为这几只小猪身是自己生的,因此喂奶母猪的尿液的气味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比较简单,熟记这几种信息交流方式的特点是关键:
通过动作进行交流的比如:蜜蜂跳圆形舞或“8”字舞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位置,不同的舞姿表示不同方向好远近的蜜源,所以蜜蜂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和位置。
通过声音交流的是: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这时,雌蛙会闻声赶来,与雄蛙进行抱对。
9.【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它们会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形体姿态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可见,题干中“蚂蚁利用它的分泌物标志路线”,这是用气味来进行通讯,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比较简单,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几种行为的特点: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筑巢、求偶、产卵、孵卵、哺乳等;
10.【答案】一定的组织;分工;等级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如下: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故答案为:一定的组织、分工、等级。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1.【答案】(1)气味
(2)形体姿态
(3)动作
(4)声音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分析,在喂奶期,母猪是通过气味来分辨小猪是否是自己的,所以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喂奶母猪闻到了自己熟悉的气味,就以为这几只小猪身是自己生的,因此喂奶母猪的尿液的气味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2)孔雀开屏是通过自己的漂亮的姿态来引起异性的注意,所以这是通过形体姿态与异性进行交流。
(3)蜜蜂跳圆形舞或“8”字舞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位置,不同的舞姿表示不同方向好远近的蜜源,所以蜜蜂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和位置。
(4)春季,在青蛙进行繁殖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这时,雌蛙会闻声赶来,与雄蛙进行抱对,所以它们之间是通过声音来进行信息交流。
故答案为:(1)气味,(2)形体姿态,(3)动作,(4)声音。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为基础题,比较简答,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形体姿态等进行信息交流。
12.【答案】(1)B
(2)组织;社会;生存;繁衍
(3)鸟的狂奔、扑翼等动作
【知识点】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鸟类一般营飞行生活,鸟类的结构特征与其生活相适应:体表有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提供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龙骨突,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可见选项中,与飞行无关的是口进化成喙。故B符合题意。
(2)根据题干中资料分析“总有一些“站岗放哨”的个体,”这句话可以看出,鸟群中有明确的分工现象,所以鸟群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如下: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有重要的意义。
(3)尽管动物不会向人类一样说话,但是动物会用特定的声音、动作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所以鸟类在发现敌害时,鸟的狂奔、扑翼等动作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故答案为:(1)B,(2)组织、社会、生存、繁衍,(3)鸟的狂奔、扑翼等动作。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社会行为及意义,为基础题,熟知:社会行为的特点: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动物群体内还有明显的等级,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它们会通过动物、声音、形体姿态等来进行信息交流。
13.【答案】(1)社群;防御;生物钟;攻击
(2)先天性(本能)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1)①根据题干可以看出,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且它们分工明确,相互密切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因此这属于社群行为(社会行为);
当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主要是为了保护蜂巢的安全,避免伤害,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③蜜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是昼夜交替影响形成的节律行为,这种行为是主要受动物体内的生物钟的控制;
⑤两只蜂王相遇,会咬杀至剩下一个,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是蜂王为了争夺王位而发生的攻击行为。
(2)从获得途径上看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终生不会消失。
故答案为:(1)社群、防御、生物钟、攻击,(2)先天性(本能)。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比较简单,熟记:(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4 动物的行为(第2课时) 同步练习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下列动物行为属于社群(社会)行为的是( )
A.鸟贼喷墨 B.虎啸山林 C.雄鸡报晓 D.猴王称霸
【答案】D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鸟贼喷墨是为了保护自己,趁机逃跑,因此是属于防御行为,A不符合题意。
B、老虎生活在山林中,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雄鸡报晓是鸡的先天性行为,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组织,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C不符合题意。
D、猴王称霸,说明群体中有明确的分工,且有明显的等级次序,它们之间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社会行为,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社会行为,为基础题,需要熟记社会行为的特征: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且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明显的等级,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2.蜂巢中蜜蜂的数量可达几千只,蜂王负责产卵,雄蜂交配,工蜂采蜜,这些行为从发生看是( )行为,从功能上看是( )行为
A.先天性、社(群)会 B.学习、社(群)会
C.节律、学习 D.先天性、节律
【答案】A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明显的等级。社会行为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题干描述,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峰、工蜂,蜂王负责产卵,雄蜂交配,工蜂采蜜,它们彼此配合、分工明确,因此属于社会行为,蜜蜂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比较简单,熟记: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后天形成的,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3.(2018八下·湛江期中)马蜂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属( )
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领域行为和节律行为 D.攻击行为和节律行为
【答案】B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 的行为.蚂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
故选:B
【分析】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4.楚汉相争末期,刘邦在项王必经之地用糖水“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以为天意而自杀.该事件中,一只蚂蚁发现糖后通知其他蚂蚁的行为属于( )
A.学习行为 B.社会行为 C.取食行为 D.领域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A、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可见A不符合题意。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该事件中,一只蚂蚁发现糖后通知其他蚂蚁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
C、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取食物、维持生存的行为,是动物生存的基础,可见C符合题意。
D、动物占有繁殖或获取食物领域的行为和现象,叫领域行为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为基础题,熟记即可。
5.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 )
A.取食行为、先天性行为 B.取食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C.社群行为、先天性行为 D.社群行为、后天学习行为
【答案】C
【知识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成员之间还有明显的等级。可见根据题干叙述,蚂蚁群体内有工蚁、兵蚁、蚁后、雄蚁之分,且分工明确,因此这属于社会行为,蚂蚁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比较简单,熟记: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成员之间还有明显的等级。
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6.蜜蜂找到蜜源,会在空中跳“8”字舞,指引同伴到相应的地点采蜜,这体现了蜜蜂之间的关系是( )
A.合作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蜜蜂跳圆形舞或“8”字舞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位置,不同的舞姿表示不同方向好远近的蜜源,所以蜜蜂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和位置。可见这是蜜蜂之间的合作关系。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间的关系,了解最常见的几种生物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捕食关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竞争关系(草盛豆苗稀)、合作关系(蜜蜂之间)、共生关系等(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等。
7.蚂蚁和蜜蜂进行通讯联络的方式是( )
A.声音和舞蹈 B.气味和声音 C.气味和舞蹈 D.表情和语言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形体姿态等进行信息交流,因此这些方式被称为动物语言,蚂蚁的通讯方式是依靠气味,即利用了嗅觉,除此之外,蚂蚁还会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蜜蜂跳圆形舞或“8”字舞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位置,不同的舞姿表示不同方向好远近的蜜源,所以蜜蜂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和位置。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间的信息交流,比较简单,熟知常见的几种动物的交流方式是关键,比如:青蛙靠鸣叫即声音来吸引雌蛙前来抱对;孔雀通过形体姿态来引起异性的注意等。
8.人们为了让哺乳期的一只母猪代替另外一只有病的母猪喂养几只小猪,往往要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一些这只哺乳期母猪的尿液,这种交流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动物的( )
A.动作 B.声音 C.气味 D.触觉
【答案】C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在喂奶期,母猪是通过气味来分辨小猪是否是自己的,所以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喂奶母猪闻到了自己熟悉的气味,就以为这几只小猪身是自己生的,因此喂奶母猪的尿液的气味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比较简单,熟记这几种信息交流方式的特点是关键:
通过动作进行交流的比如:蜜蜂跳圆形舞或“8”字舞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位置,不同的舞姿表示不同方向好远近的蜜源,所以蜜蜂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和位置。
通过声音交流的是: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这时,雌蛙会闻声赶来,与雄蛙进行抱对。
9.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利用它的分泌物标志路线,这是在( )
A.进行防御 B.进行求偶
C.储藏食物 D.通讯以传递信息
【答案】D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它们会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形体姿态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可见,题干中“蚂蚁利用它的分泌物标志路线”,这是用气味来进行通讯,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比较简单,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几种行为的特点: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筑巢、求偶、产卵、孵卵、哺乳等;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10.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 ,成员之间有明确 .有的群体形成 .
【答案】一定的组织;分工;等级
【知识点】社会行为
【解析】【解答】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如下: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故答案为:一定的组织、分工、等级。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1.请你分析一下,下列各动物是依靠哪种通讯方式来进行信息交流的?
(1)让母猪代替其他的母猪来喂养小猪,先要在小猪的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才可以进行喂养. ;
(2)雄性孔雀开屏,吸引雌性孔雀交配. ;
(3)蜜蜂用舞蹈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距离. ;
(4)春季青蛙进行繁殖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 .
【答案】(1)气味
(2)形体姿态
(3)动作
(4)声音
【知识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分析,在喂奶期,母猪是通过气味来分辨小猪是否是自己的,所以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些喂奶母猪的尿液,喂奶母猪闻到了自己熟悉的气味,就以为这几只小猪身是自己生的,因此喂奶母猪的尿液的气味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2)孔雀开屏是通过自己的漂亮的姿态来引起异性的注意,所以这是通过形体姿态与异性进行交流。
(3)蜜蜂跳圆形舞或“8”字舞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位置,不同的舞姿表示不同方向好远近的蜜源,所以蜜蜂是通过动作告诉其它工蜂蜜源的方向和位置。
(4)春季,在青蛙进行繁殖时,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这时,雌蛙会闻声赶来,与雄蛙进行抱对,所以它们之间是通过声音来进行信息交流。
故答案为:(1)气味,(2)形体姿态,(3)动作,(4)声音。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为基础题,比较简答,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形体姿态等进行信息交流。
12.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有些鸟类在迁徙的途中休息时,总有一些“站岗放哨”的个体,当发现敌害时,它们会大声鸣叫,或者狂奔,或者使劲扇动翼,做起飞状,使群体迅速做出防御敌害的准备或者迅速逃生.
(1)鸟类善于飞行,下列与鸟类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的是______
A.体表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
B.口进化成喙
C.突出的胸骨上附着发达的胸肌,适合牵动两翼
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2)鸟群内部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所以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 和种族的 是十分重要的.
(3)鸟群内部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 等方式进行的.
【答案】(1)B
(2)组织;社会;生存;繁衍
(3)鸟的狂奔、扑翼等动作
【知识点】社会行为;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解析】【解答】(1)鸟类一般营飞行生活,鸟类的结构特征与其生活相适应:体表有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提供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龙骨突,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可见选项中,与飞行无关的是口进化成喙。故B符合题意。
(2)根据题干中资料分析“总有一些“站岗放哨”的个体,”这句话可以看出,鸟群中有明确的分工现象,所以鸟群的这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如下: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有重要的意义。
(3)尽管动物不会向人类一样说话,但是动物会用特定的声音、动作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所以鸟类在发现敌害时,鸟的狂奔、扑翼等动作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
故答案为:(1)B,(2)组织、社会、生存、繁衍,(3)鸟的狂奔、扑翼等动作。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的社会行为及意义,为基础题,熟知:社会行为的特点: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动物群体内还有明显的等级,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它们会通过动物、声音、形体姿态等来进行信息交流。
13.请用下列资料回答有关动物行为的问题:
资料一:①蜜蜂群体中有蜂王、雄蜂、工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共同维护蜂群的生存;②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③工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④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繁殖后代;⑤两只蜂王相遇,会互相咬杀到剩下一只.
(1)从资料一中的各项(特别是①)描述中可知蜜蜂是一种具有典型的 行为的动物;②这种防避敌害、保护自己的行为,叫做 行为.③是蜜蜂的节律行为——昼夜节律,这种行为受 (填“生物钟”或“环境”)控制;⑤表现的是蜜蜂的 行为.
(2)上述蜜蜂的各种行为,从行为的发生来看,都是 行为.
【答案】(1)社群;防御;生物钟;攻击
(2)先天性(本能)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
【解析】【解答】(1)①根据题干可以看出,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且它们分工明确,相互密切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因此这属于社群行为(社会行为);
当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主要是为了保护蜂巢的安全,避免伤害,因此属于防御行为;
③蜜蜂白天采蜜,夜间回巢休息,是昼夜交替影响形成的节律行为,这种行为是主要受动物体内的生物钟的控制;
⑤两只蜂王相遇,会咬杀至剩下一个,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是蜂王为了争夺王位而发生的攻击行为。
(2)从获得途径上看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终生不会消失。
故答案为:(1)社群、防御、生物钟、攻击,(2)先天性(本能)。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比较简单,熟记:(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