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8-27 11:22:4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同步练习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2016七上·兰州期中)下列各组器具,按其用途正确归为一类的是(  )
A.放大镜、镊子、刀片 B.量筒、量杯、天平
C.烧杯、试管、解剖盘 D.培养皿、镊子、试管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解:A、放大镜是用于物体的观察的,镊子和刀片是解剖操作时的器械,所以不属于一类;
B、量取一定量液体用量筒、量杯,称量固体用天平,它们都属于计量仪器,所以属于一类;
C、试管、烧杯常作为反应容器,解剖盘是解剖操作时的器械,所以不属于一类;
D、培养皿属于繁殖生物的器械,镊子用于解剖,试管用于反应容器,所以不属于一类.
故选:B.
【分析】掌握好探究活动中所用器械的用途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调节进入镜筒的光线强强度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所以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光线太暗,应选用大光圈,凹面镜,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比较简单,需要熟记的是:显微镜上的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光圈能调节进入显微镜内部光线的多少,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能发散光线,凹面镜能聚集光线,所以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弱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3.(2016七上·宜昌期中)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移动载玻片 D.换一个目镜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不能判断污点的来源,A符合题意;
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污点消失,污点在物镜,不消失则不在物镜,B不符合题意;
C、“移动载玻片”,污点随着移动,污点在载玻片,不动则不在载玻片,C不符合题意;
D、“换一个目镜”,污点消失,污点在目镜,不消失则不在目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中。判断方法: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若动则在目镜上。②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③既不在目镜上也不在玻片标本上,那么就一定在物镜上。
4.(2016·衡阳模拟)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线偏暗时,应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B.操作时先放置玻片标本,再对光
C.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微调细准焦螺旋
D.当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目镜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A、光线偏暗时,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故错误;
B、操作时先对光,再放置玻片标本,故错误;
C、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清晰,故正确;
D、当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防止镜头损伤标本或损坏镜头,故错误.
故选:C.
【分析】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要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用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
5.当显微镜的镜头需要擦拭时,应使用(  )
A.棉花 B.餐巾纸 C.纱布 D.擦镜纸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显微镜的镜头应用专用的擦镜纸来擦即可。
6.如图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其中属于加热器具的是(  )
A.酒精灯 三脚架 石棉网
B.酒精灯 培养皿 木质试管夹
C.酒精灯 三脚架 烧杯
D.酒精灯 三脚架 木质试管夹
【答案】A,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在实验室中,对物质进行加热时常用到的器材有:酒精灯、石棉网(使受热均匀)、三脚架(作支架用,上面放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烧杯、试管等,而培养皿是培养一些微生物,观察一些结构用到的,木质的试管夹是用来夹住试管的,可见A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工具,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即可,需要明确,在实验室中,对不同物质加热需要的实验器材是有所不同的,要学会识别。
7.下列哪组不是观察生物常用的工具(  )
A.放大镜、显微镜 B.望远镜
C.干湿计、恒温箱 D.摄像机、照相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生物实验常需要观察一些比较细微、细小的结构或物体.用肉眼难于分辨,需要借助放大的工具,而在生物上用于放大的仪器主要有放大镜、显微镜,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望远镜、摄像机、照相机等。其中干湿计、恒温箱与观察生物关系不大,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熟知常用的工具主要有:放大镜、显微镜、摄像机、照相机等。
8.在泸州市2016年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张同学在观察人血永久 涂片时,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下列操作 组合中正确的是(  )
A.小光圈 平面镜 B.大光圈 平面镜
C.大光圈 凹面镜 D.小光圈 凹面镜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上的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光圈能调节进入显微镜内部光线的多少,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能发散光线,凹面镜能聚集光线,所以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弱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比较简单,需要熟记的是: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调节进入镜筒的光线强强度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9.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在对光时的步骤如下: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应该明确有哪些操作步骤.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10.请你写出图中的实验器具的名称.
①   ②   和   ③   ④   。
【答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 (注意:位置可以颠倒;胶头滴管;放大镜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图示中①是刀片,用来切割生物标本材料的工具;②是载玻片和盖玻片,一般用来做成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③是胶头滴管,用来吸取少量液体的工具;④放大镜,当用肉眼不能辨认时,可以用来放大观察的常用工具。
故答案为:刀片、载玻片、盖玻片 (注意:位置可以颠倒)、胶头滴管、放大镜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中常用的工具,熟记即可。
11.将A组适当的仪器与B组的用途连线:
漏斗     A、取块状药品
药匙     B、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量筒     C、量取20mL液体
镊子     D、滴加少量液体
试管夹     E、夹持试管
胶头滴管     F、取用少量粉末状药品
【答案】B;F;C;A;E;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漏斗可以用于给酒精灯添加酒精,钥匙用来取用粉末状药品,量筒用来量取液体,镊子用来取块状药品,试管夹用来夹持试管,胶头滴管用来滴加少量液体,所以本题答案为: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及作用,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2.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出下列番号所示的名称。 c、   g、   
(2)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p”,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3)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应将装片向   移动就能将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气泡,判定它是气泡的理由是   。
(4)视野中有一污点,在移动物镜和装片时污点仍在原处,可推断这污点污点在   。
(5)用下列显微镜镜头组合观察同一张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物象放大倍数最低的组合是(  )
A.目镜5×物镜40× B.目镜 5×物镜10×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10×物镜10×
【答案】(1)物镜;粗准焦螺旋
(2)d
(3)右上方;气泡周围有一圈呈黑色
(4)目镜
(5)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图中,a是目镜,b是转换器,c是物镜,d是载物台,e是压片夹,f是反光镜,g是粗准焦螺旋,h是细准焦螺旋,i是镜臂,j是镜柱。
(2)因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一下,所以字母“p”上下倒,左右也倒一下后是字母“d”,所以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d”。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放大的倒像,即上、下左、右都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即如果物像不再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即: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把玻片向着右上方移动才能到达视野的中央。气泡是因为盖盖玻片方法不对造成的,进入了空气,所以气泡边缘是黑色的,中央白亮的,气泡中没有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等,
(4)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如果移动物镜和装片时污点仍在原处,可推断这污点一定在目镜上。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A的放大倍数为5X40=200,B的放大倍数为5X10=50,C的放大倍数为10X40=400,D的放大倍数为10X10=100.可见放大倍数最低的是B,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物镜、粗准焦螺旋,(2)d,(3)右上方、气泡周围有一圈呈黑色,(4)目镜,(5)B。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为常考题型,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显微镜的结构图熟记显微镜的部件及功能,常考的知识点还有光线强弱的调节(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镜筒升降的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4 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同步练习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2016七上·兰州期中)下列各组器具,按其用途正确归为一类的是(  )
A.放大镜、镊子、刀片 B.量筒、量杯、天平
C.烧杯、试管、解剖盘 D.培养皿、镊子、试管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3.(2016七上·宜昌期中)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移动载玻片 D.换一个目镜
4.(2016·衡阳模拟)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线偏暗时,应选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B.操作时先放置玻片标本,再对光
C.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微调细准焦螺旋
D.当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目镜
5.当显微镜的镜头需要擦拭时,应使用(  )
A.棉花 B.餐巾纸 C.纱布 D.擦镜纸
6.如图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其中属于加热器具的是(  )
A.酒精灯 三脚架 石棉网
B.酒精灯 培养皿 木质试管夹
C.酒精灯 三脚架 烧杯
D.酒精灯 三脚架 木质试管夹
7.下列哪组不是观察生物常用的工具(  )
A.放大镜、显微镜 B.望远镜
C.干湿计、恒温箱 D.摄像机、照相机
8.在泸州市2016年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张同学在观察人血永久 涂片时,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下列操作 组合中正确的是(  )
A.小光圈 平面镜 B.大光圈 平面镜
C.大光圈 凹面镜 D.小光圈 凹面镜
9.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10.请你写出图中的实验器具的名称.
①   ②   和   ③   ④   。
11.将A组适当的仪器与B组的用途连线:
漏斗     A、取块状药品
药匙     B、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量筒     C、量取20mL液体
镊子     D、滴加少量液体
试管夹     E、夹持试管
胶头滴管     F、取用少量粉末状药品
12.下图是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出下列番号所示的名称。 c、   g、   
(2)若在装片上写有字母“p”,用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   
(3)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应将装片向   移动就能将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气泡,判定它是气泡的理由是   。
(4)视野中有一污点,在移动物镜和装片时污点仍在原处,可推断这污点污点在   。
(5)用下列显微镜镜头组合观察同一张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物象放大倍数最低的组合是(  )
A.目镜5×物镜40× B.目镜 5×物镜10×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10×物镜10×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解:A、放大镜是用于物体的观察的,镊子和刀片是解剖操作时的器械,所以不属于一类;
B、量取一定量液体用量筒、量杯,称量固体用天平,它们都属于计量仪器,所以属于一类;
C、试管、烧杯常作为反应容器,解剖盘是解剖操作时的器械,所以不属于一类;
D、培养皿属于繁殖生物的器械,镊子用于解剖,试管用于反应容器,所以不属于一类.
故选:B.
【分析】掌握好探究活动中所用器械的用途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调节进入镜筒的光线强强度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所以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光线太暗,应选用大光圈,凹面镜,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比较简单,需要熟记的是:显微镜上的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光圈能调节进入显微镜内部光线的多少,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能发散光线,凹面镜能聚集光线,所以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弱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3.【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不能判断污点的来源,A符合题意;
B、“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污点消失,污点在物镜,不消失则不在物镜,B不符合题意;
C、“移动载玻片”,污点随着移动,污点在载玻片,不动则不在载玻片,C不符合题意;
D、“换一个目镜”,污点消失,污点在目镜,不消失则不在目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中。判断方法: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若动则在目镜上。②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③既不在目镜上也不在玻片标本上,那么就一定在物镜上。
4.【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A、光线偏暗时,应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故错误;
B、操作时先对光,再放置玻片标本,故错误;
C、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清晰,故正确;
D、当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防止镜头损伤标本或损坏镜头,故错误.
故选:C.
【分析】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要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用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
5.【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清洁镜身时应有纱布,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显微镜的镜头应用专用的擦镜纸来擦即可。
6.【答案】A,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在实验室中,对物质进行加热时常用到的器材有:酒精灯、石棉网(使受热均匀)、三脚架(作支架用,上面放石棉网,下面放酒精灯)、烧杯、试管等,而培养皿是培养一些微生物,观察一些结构用到的,木质的试管夹是用来夹住试管的,可见A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工具,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即可,需要明确,在实验室中,对不同物质加热需要的实验器材是有所不同的,要学会识别。
7.【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生物实验常需要观察一些比较细微、细小的结构或物体.用肉眼难于分辨,需要借助放大的工具,而在生物上用于放大的仪器主要有放大镜、显微镜,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望远镜、摄像机、照相机等。其中干湿计、恒温箱与观察生物关系不大,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熟知常用的工具主要有:放大镜、显微镜、摄像机、照相机等。
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上的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光圈能调节进入显微镜内部光线的多少,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能发散光线,凹面镜能聚集光线,所以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弱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比较简单,需要熟记的是: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调节进入镜筒的光线强强度的是遮光器上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9.【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在对光时的步骤如下: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④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应该明确有哪些操作步骤.
10.【答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 (注意:位置可以颠倒;胶头滴管;放大镜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图示中①是刀片,用来切割生物标本材料的工具;②是载玻片和盖玻片,一般用来做成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③是胶头滴管,用来吸取少量液体的工具;④放大镜,当用肉眼不能辨认时,可以用来放大观察的常用工具。
故答案为:刀片、载玻片、盖玻片 (注意:位置可以颠倒)、胶头滴管、放大镜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中常用的工具,熟记即可。
11.【答案】B;F;C;A;E;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工具
【解析】【解答】漏斗可以用于给酒精灯添加酒精,钥匙用来取用粉末状药品,量筒用来量取液体,镊子用来取块状药品,试管夹用来夹持试管,胶头滴管用来滴加少量液体,所以本题答案为: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及作用,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2.【答案】(1)物镜;粗准焦螺旋
(2)d
(3)右上方;气泡周围有一圈呈黑色
(4)目镜
(5)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图中,a是目镜,b是转换器,c是物镜,d是载物台,e是压片夹,f是反光镜,g是粗准焦螺旋,h是细准焦螺旋,i是镜臂,j是镜柱。
(2)因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一下,所以字母“p”上下倒,左右也倒一下后是字母“d”,所以显微镜观察时,会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d”。
(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放大的倒像,即上、下左、右都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即如果物像不再视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朝着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动,即: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把玻片向着右上方移动才能到达视野的中央。气泡是因为盖盖玻片方法不对造成的,进入了空气,所以气泡边缘是黑色的,中央白亮的,气泡中没有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核等,
(4)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如果移动物镜和装片时污点仍在原处,可推断这污点一定在目镜上。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A的放大倍数为5X40=200,B的放大倍数为5X10=50,C的放大倍数为10X40=400,D的放大倍数为10X10=100.可见放大倍数最低的是B,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物镜、粗准焦螺旋,(2)d,(3)右上方、气泡周围有一圈呈黑色,(4)目镜,(5)B。
【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为常考题型,解答此题需要结合显微镜的结构图熟记显微镜的部件及功能,常考的知识点还有光线强弱的调节(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镜筒升降的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