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同步练习: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据悉,以木薯为生产原料可生产一种“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该塑料有助于缓解“白色污染”问题。该塑料 ( )
A.是合成材料 B.是导电材料
C.是金属材料 D.可取代所有材料
【答案】A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故答案为:A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三大特点是:合成、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据此进行解答
2.上个世纪80年代的科学家发明了硅太阳能电池,硅太阳能电池将实现( )
A.光能→微波的能量转换 B.光能→热能的能量转换
C.光能→电能的能量转换 D.电能→微波的能量转换
【答案】C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太阳能电池实现光能与电能的转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能量的转化方式分析
3.下列物品中,不是利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
A.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B.合成橡胶制成的轮胎
C.合成纤维制成的服装 D.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外壳
【答案】A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在四个选项中鱼纹彩陶盆属于无机混合物制成,不是高分子有机物,其余各选项中的物质均由有机高分子物质制成。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合成材料的定义及分类分析对比解答
4.小小塑料袋,环保大问题。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立即禁止生产塑料制品
B.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能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C.塑料难降解,塑料垃圾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D.快餐盒等塑料制品散落在环境中,严重影响市容与环境
【答案】A
【知识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塑料作为合成材料,它的使用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不能禁止使用,A符合题意;
B、超薄塑料购物袋易损坏,废弃物污染环境,还会增加塑料制品的使用,消耗能源和资源增加,B不符合题意;
C、难降解垃圾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C不符合题意
D、快餐盒等塑料制品散落在环境中,不能降解,形成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市容与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塑料的用途判断
B根据塑料的用途和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解答
C根据白色污染的危害解答
D根据白色污染的危害解答
5.“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①少用煤作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①符合题意;
②少用汽车、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②符合题意;
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是为了防止土壤和水体污染与低碳生活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④开发新能源可以有效降低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减少高碳能源消耗,④符合题意
⑤焚烧废旧塑料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有毒物质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反;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开发新能源,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据此解答
6.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的方法中,发生的变化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水力发电 B.潮汐发电
C.风力发电 D.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热量发电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潮汐发电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风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热量发电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解答
7.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多年前我国就已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现代人们已能生产新型陶瓷材料,如用氧化铝等为原料生产的陶瓷制造发动机零件。下列有关氧化铝陶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该陶瓷中的原料氧化铝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C.该陶瓷耐高温、强度高
D.该陶瓷耐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
【答案】B
【知识点】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题中信息为:氧化铝陶瓷为新型陶瓷材料,该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因氧化铝为无机物),该陶瓷,耐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陶瓷的性质),但该陶瓷中的原料氧化铝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而是金属氧化物。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陶瓷的性质,氧化物的定义及分类解答,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其耐高温、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强度高,氧化物按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据此解答
8.“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推广利用太阳能 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 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
【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推广利用太阳能,可以减小对其它形式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
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处于待机状态的机器仍然耗电,所以不是低碳理念,符合题意;
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可以减小对水资源的浪费,是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
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可以减小对其它形式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实际是节约能源的号召,所以结合题意看哪些属于节约能源的措施,哪些不是.
9.“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下列叙述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既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既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为了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应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湖泊
D.用秸秆制沼气,既能避免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又能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废旧金属的回收能节约金属资源且保护环境,A符合题意;
B、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B符合题意;
C、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易造成白色污染,C符合题意;
D、用秸秆制沼气,可以缓解农村的燃料问题和环境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废旧金属的回收能节约金属资源和保护环境,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使用塑料制品易造成白色污染
10.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 )
A.陶瓷 B.青铜 C.聚乙烯 D.玻璃钢
【答案】B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陶瓷是一种无机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青铜也是无机材料,属于合金.B符合题意
C、由聚乙烯制成的材料是一种塑料,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包装袋等,属有机合成材料.C不符合题意
D、玻璃钢是一种有多种成分组成的复合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11.铁制品在通常情况下很易生锈,制造时往往在铁制品表面电镀一层铜起防锈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镀铜铁制品不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
B.镀铜铁制容器可盛硝酸银溶液
C.镀铜铁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隔绝了空气
D.镀铜铁制品是一种合金
【答案】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解:A、铜与一般的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镀铜的铁制品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故A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银的前面,铜能与硝酸银反应,故镀铜铁制品不能盛放硝酸银溶液,故B错误;
C、镀铜后铁与氧气隔绝,起到了防锈的作用,故C正确;
D、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混合物,而镀铜没有将铁和铜熔合,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合金指的是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12.下列对各种材料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棉、麻等植物纤维纺纱织布
B.用钛和钛合金制成飞机、火箭的外壳
C.用砂子、石灰石和纯碱等为原料生产各种玻璃
D.用铝箔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棉、麻等植物纤维纺织成纺织纱织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用钛合金制飞机、火箭外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用石灰石、沙子、纯碱等原料在高温下制成玻璃,发生了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用铝箔制成各种制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解答
13.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述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A.提倡“低碳生活” B.开发绿色能源
C.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制品 D.分类回收垃圾
【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给主题并结合各个选项分析即可;
A、根据“低碳生活”要求分析即可;
B、根据绿色能源的优点分析即可;
C、根据难降解的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分析即可;
D、根据分类回收垃圾的优点分析即可.
【解答】A、“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题干所给主题,故A正确;
B、开发绿色能源可以减少污染,降低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符合题干所给主题,故B正确;
C、难降解的塑料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被微生物分解,给环境增加负担,故C错误;
D、分类回收垃圾可有效地实现废弃物的重新利用和最大程度的废品回收,为垃圾处理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创造良好条件.符合题干所给主题,故D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4.
(1)人类对材料的认识、制造和利用,经历了从 材料到 材料、为特定需求设计材料的发展过程。当今,重要的材料有:
(2) ,如能方便地储存、释放氢气的 合金,具有“形状记忆”能力的 合金等。
(3) ,如耐高温、高强度的 材料等。
(4) ,如合成 、 、 等。
(5) ,如钢筋混凝土等。
【答案】(1)天然;人工合成
(2)金属材料;储氢;记忆
(3)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
(4)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复合材料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解析】【解答】(1)人类对材料的认识、制造和利用,经历了从天然材料到人工合成材料的过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结合题目分析如下:(2) 能方便地储存、释放氢气的储氢合金,具有“形状记忆”能力的记忆合金等属于金属材料;(3) 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点;(4)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5) 钢筋混凝土等属于复合材料。
故答案为:(1)天然;人工合成(2)金属材料;储氢;记忆;(3)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4)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5)复合材料
【分析】人们对材料的使用、制造和使用,经历了从天然材料到合成材料,为特定需求设计发展的过程,然后根据各种材料的性质、主要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15.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源的开采、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我们把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取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部分能源:①煤、②汽油、③天然气、④太阳能、⑤风能、⑥潮汐能、⑦地热能、⑧电能、⑨氢能、⑩酒精,其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填序号)。
(2)含硫的煤燃烧排放的SO2会引起“酸雨”现象。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固硫法”,即向煤中掺人生石灰CaO用来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钙(CaS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而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你认为获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是 ,目前要实现这个途径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制出 。
(4)电池是一种将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电池,其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制造商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其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
【答案】(1)②⑧⑨⑩
(2)CaO十SO2=CaSO3
(3)光分解水(或太阳能聚焦分解水);催化剂
(4)化学;Li、Mn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文字表达式;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①煤;③天然气;④太阳能;⑤风能;⑥潮汐能;⑦地热能等都是不需要加工,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②汽油;⑧电能;⑨氢能;⑩酒精等都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取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2)生石灰CaO用来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钙(CaS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十SO2=CaSO3;(3)获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是利用太阳能使海水(或)水分解生成H2;要想使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还需要能使水在太阳能作用下分解的催化剂;(4)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Li+MnO2=LiMnO2可知,Li、Mn在反应前分别是0价和+4价,而反应后Li、Mn的化合价分别是+1价和+3价;所以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Li和Mn。
故答案为:(1)②⑧⑨⑩(2)CaO十SO2=CaSO3(3)光分解水(或太阳能聚焦分解水);催化剂(4)化学;Li、Mn
【分析】(1)汽油、酒精、电能、氢能都必须经过加工才能得到
(2)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
(3)水分解产生氢气,但需要提供能量,最方便、最清洁的能源是太阳能,太阳能无法使水在常温下分解,要分解,需要添加催化剂
(4)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三、简答题
16.如图所示是某品牌服装标签,请指出面料中的成分所属的纤维种类,并根据你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体验说出用该面料做成的衣服的优良特性。
【答案】解:棉、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强度高,耐磨,耐腐,但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服又挺括。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羊毛、涤纶这些纤维材料具有的特点是不耐高温,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强度高,耐磨,耐腐,但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服又挺括。
故答案为:棉、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强度高,耐磨,耐腐,但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服又挺括。
【分析】根据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及它们各自的优点解答
17.材料的性质决定用途,从用途上也可找到其所具有的性质。实验室中的许多仪器都是用玻璃或陶瓷制成的。如试管选用普通玻璃,而蒸发皿选用普通陶瓷,请分别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 。
【答案】玻璃做试管透明,实验时能清楚地观察到试管内的变化,陶瓷做蒸发皿酎高温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实验室中的许多仪器都是用玻璃或陶瓷制成的,如试管选用普通玻璃,而蒸发皿选用普通陶瓷,这样选择的理由很多如:玻璃做的试管透明,实验时能够清楚的观察试管内的现象,陶瓷做的蒸发皿耐高温,实验时方便、实用等。
故答案为:玻璃做试管透明,实验时能清楚地观察到试管内的变化,陶瓷做蒸发皿酎高温
【分析】由题意可知,试管选用普通玻璃,蒸发皿选用普通陶瓷,玻璃做试管透明,能清晰的看清物质发生变化的现象,陶瓷耐高温
18.某工厂每天要燃烧含硫1.6%的烟煤100t.求:
(1)每年(以360天计算)共排放出多少吨二氧化硫?
(2)若用氧化钙做固硫剂在煤燃烧过程中生成稳定的硫酸盐,则每年需要氧化钙多少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O2═2CaSO4)
【答案】(1)解: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硫的质量为:100t×1.6%×360=576t,
S+O2 SO2
32 64
576t x
= ,
x=1152t,
答:每年(以360天计算)共排放出1152t二氧化硫.
(2)解:设需要氧化钙质量为y,
2CaO+ 2SO2+O2═2CaSO4
112 128
y 1152t
= ,
y=1008t,
答:每年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1008t.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质量乘以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得到硫的质量,利用硫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出二氧化硫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硫的质量结合二氧化硫和氧化钙、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的方程式计算得到氧化钙的质量
四、计算题
19.动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为其提供电能的铅蓄电池(又称“电瓶”),它的优点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电瓶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材料是金属铅(Pb),电瓶内所加液体是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稀硫酸,放电(为外界供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PbO2(固)+2H2SO4+Pb=2PbSO4(固)+2H2O。当放电时,反应物反应掉一定量后,就会导致电压下降,不能正常使用,这时就必须及时充电。
(1)电瓶在放电时, 能转化为电能。
(2)假如某个电瓶中铅的质量为1800 g,内装36%的稀硫酸1200 g,当有310.5 g的铅参加反应时,需消耗稀硫酸中溶质 克?此时电瓶中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最后结果精确到0. 01%)
【答案】(1)化学
(2)294g;14.3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放电时的电能由反应PbO2(固)+2H2SO4+Pb=2PbSO4(固)+2H2O而产生,因此此过程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2)设需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水的质量为y;
PbO2(固)+ 2H2SO4+ Pb=2PbSO4↓+ 2H2O
196 207 36
x 310.5g y
,
x=294g,y=54g,
36%的稀硫酸1200克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1200g×36%=432g,则反应后还剩余硫酸的质量=432g-294g=138g;剩余硫酸溶液的质量=1200g-294g+54g=960g;
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4.38%。
故答案为:(1)化学(2)(2)设需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水的质量为y;
PbO2(固)+ 2H2SO4+ Pb=2PbSO4↓+ 2H2O
196 207 36
x 310.5g y
,
x=294g,y=54g,
36%的稀硫酸1200克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1200g×36%=432g,则反应后还剩余硫酸的质量=432g-294g=138g;剩余硫酸溶液的质量=1200g-294g+54g=960g;
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电池工作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利用铅的质量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到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可解答
1 / 1沪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同步练习: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据悉,以木薯为生产原料可生产一种“完全生物降解塑料”,该塑料有助于缓解“白色污染”问题。该塑料 ( )
A.是合成材料 B.是导电材料
C.是金属材料 D.可取代所有材料
2.上个世纪80年代的科学家发明了硅太阳能电池,硅太阳能电池将实现( )
A.光能→微波的能量转换 B.光能→热能的能量转换
C.光能→电能的能量转换 D.电能→微波的能量转换
3.下列物品中,不是利用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
A.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B.合成橡胶制成的轮胎
C.合成纤维制成的服装 D.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外壳
4.小小塑料袋,环保大问题。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
A.立即禁止生产塑料制品
B.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能有效减少“白色污染”
C.塑料难降解,塑料垃圾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D.快餐盒等塑料制品散落在环境中,严重影响市容与环境
5.“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的方法中,发生的变化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水力发电 B.潮汐发电
C.风力发电 D.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热量发电
7.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多年前我国就已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现代人们已能生产新型陶瓷材料,如用氧化铝等为原料生产的陶瓷制造发动机零件。下列有关氧化铝陶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该陶瓷中的原料氧化铝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C.该陶瓷耐高温、强度高
D.该陶瓷耐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
8.“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推广利用太阳能 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 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
9.“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之一。下列叙述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既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既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为了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应将使用过的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湖泊
D.用秸秆制沼气,既能避免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又能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10.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紧密相关,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 )
A.陶瓷 B.青铜 C.聚乙烯 D.玻璃钢
11.铁制品在通常情况下很易生锈,制造时往往在铁制品表面电镀一层铜起防锈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镀铜铁制品不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
B.镀铜铁制容器可盛硝酸银溶液
C.镀铜铁制品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隔绝了空气
D.镀铜铁制品是一种合金
12.下列对各种材料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主要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棉、麻等植物纤维纺纱织布
B.用钛和钛合金制成飞机、火箭的外壳
C.用砂子、石灰石和纯碱等为原料生产各种玻璃
D.用铝箔制成各种形状的制品
13.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下述不符合此主题的是
A.提倡“低碳生活” B.开发绿色能源
C.使用难降解的塑料制品 D.分类回收垃圾
二、填空题
14.
(1)人类对材料的认识、制造和利用,经历了从 材料到 材料、为特定需求设计材料的发展过程。当今,重要的材料有:
(2) ,如能方便地储存、释放氢气的 合金,具有“形状记忆”能力的 合金等。
(3) ,如耐高温、高强度的 材料等。
(4) ,如合成 、 、 等。
(5) ,如钢筋混凝土等。
15.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源的开采、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我们把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取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下列是目前正在利用和开发的部分能源:①煤、②汽油、③天然气、④太阳能、⑤风能、⑥潮汐能、⑦地热能、⑧电能、⑨氢能、⑩酒精,其中不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填序号)。
(2)含硫的煤燃烧排放的SO2会引起“酸雨”现象。为减少大气污染,某发电厂采用了“石固硫法”,即向煤中掺人生石灰CaO用来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钙(CaS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而水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你认为获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是 ,目前要实现这个途径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制出 。
(4)电池是一种将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电池,其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制造商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其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
三、简答题
16.如图所示是某品牌服装标签,请指出面料中的成分所属的纤维种类,并根据你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体验说出用该面料做成的衣服的优良特性。
17.材料的性质决定用途,从用途上也可找到其所具有的性质。实验室中的许多仪器都是用玻璃或陶瓷制成的。如试管选用普通玻璃,而蒸发皿选用普通陶瓷,请分别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 。
18.某工厂每天要燃烧含硫1.6%的烟煤100t.求:
(1)每年(以360天计算)共排放出多少吨二氧化硫?
(2)若用氧化钙做固硫剂在煤燃烧过程中生成稳定的硫酸盐,则每年需要氧化钙多少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SO2+O2═2CaSO4)
四、计算题
19.动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为其提供电能的铅蓄电池(又称“电瓶”),它的优点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电瓶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材料是金属铅(Pb),电瓶内所加液体是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稀硫酸,放电(为外界供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PbO2(固)+2H2SO4+Pb=2PbSO4(固)+2H2O。当放电时,反应物反应掉一定量后,就会导致电压下降,不能正常使用,这时就必须及时充电。
(1)电瓶在放电时, 能转化为电能。
(2)假如某个电瓶中铅的质量为1800 g,内装36%的稀硫酸1200 g,当有310.5 g的铅参加反应时,需消耗稀硫酸中溶质 克?此时电瓶中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最后结果精确到0. 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故答案为:A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三大特点是:合成、有机物,高分子化合物,据此进行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太阳能电池实现光能与电能的转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能量的转化方式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在四个选项中鱼纹彩陶盆属于无机混合物制成,不是高分子有机物,其余各选项中的物质均由有机高分子物质制成。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合成材料的定义及分类分析对比解答
4.【答案】A
【知识点】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A、塑料作为合成材料,它的使用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不能禁止使用,A符合题意;
B、超薄塑料购物袋易损坏,废弃物污染环境,还会增加塑料制品的使用,消耗能源和资源增加,B不符合题意;
C、难降解垃圾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C不符合题意
D、快餐盒等塑料制品散落在环境中,不能降解,形成白色污染,严重影响市容与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塑料的用途判断
B根据塑料的用途和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解答
C根据白色污染的危害解答
D根据白色污染的危害解答
5.【答案】A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①少用煤作燃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①符合题意;
②少用汽车、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②符合题意;
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是为了防止土壤和水体污染与低碳生活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④开发新能源可以有效降低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减少高碳能源消耗,④符合题意
⑤焚烧废旧塑料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有毒物质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反;⑤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开发新能源,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据此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水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潮汐发电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风力发电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热量发电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解答
7.【答案】B
【知识点】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题中信息为:氧化铝陶瓷为新型陶瓷材料,该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因氧化铝为无机物),该陶瓷,耐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陶瓷的性质),但该陶瓷中的原料氧化铝不属于非金属氧化物,而是金属氧化物。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陶瓷的性质,氧化物的定义及分类解答,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其耐高温、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强度高,氧化物按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据此解答
8.【答案】B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推广利用太阳能,可以减小对其它形式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
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处于待机状态的机器仍然耗电,所以不是低碳理念,符合题意;
C、循环使用生活用水,可以减小对水资源的浪费,是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
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可以减小对其它形式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是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实际是节约能源的号召,所以结合题意看哪些属于节约能源的措施,哪些不是.
9.【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合理利用金属资源;白色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废旧金属的回收能节约金属资源且保护环境,A符合题意;
B、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B符合题意;
C、塑料制品的随意丢弃易造成白色污染,C符合题意;
D、用秸秆制沼气,可以缓解农村的燃料问题和环境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废旧金属的回收能节约金属资源和保护环境,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使用塑料制品易造成白色污染
10.【答案】B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陶瓷是一种无机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青铜也是无机材料,属于合金.B符合题意
C、由聚乙烯制成的材料是一种塑料,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包装袋等,属有机合成材料.C不符合题意
D、玻璃钢是一种有多种成分组成的复合材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11.【答案】C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解析】【解答】解:A、铜与一般的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镀铜的铁制品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故A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银的前面,铜能与硝酸银反应,故镀铜铁制品不能盛放硝酸银溶液,故B错误;
C、镀铜后铁与氧气隔绝,起到了防锈的作用,故C正确;
D、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混合物,而镀铜没有将铁和铜熔合,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铁在有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使铁与水或氧气隔绝,合金指的是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
1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棉、麻等植物纤维纺织成纺织纱织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用钛合金制飞机、火箭外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用石灰石、沙子、纯碱等原料在高温下制成玻璃,发生了化学变化.C符合题意;
D、用铝箔制成各种制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解答
13.【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白色污染与防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给主题并结合各个选项分析即可;
A、根据“低碳生活”要求分析即可;
B、根据绿色能源的优点分析即可;
C、根据难降解的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分析即可;
D、根据分类回收垃圾的优点分析即可.
【解答】A、“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题干所给主题,故A正确;
B、开发绿色能源可以减少污染,降低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符合题干所给主题,故B正确;
C、难降解的塑料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被微生物分解,给环境增加负担,故C错误;
D、分类回收垃圾可有效地实现废弃物的重新利用和最大程度的废品回收,为垃圾处理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创造良好条件.符合题干所给主题,故D正确.
故选C.
14.【答案】(1)天然;人工合成
(2)金属材料;储氢;记忆
(3)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
(4)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5)复合材料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解析】【解答】(1)人类对材料的认识、制造和利用,经历了从天然材料到人工合成材料的过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结合题目分析如下:(2) 能方便地储存、释放氢气的储氢合金,具有“形状记忆”能力的记忆合金等属于金属材料;(3) 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点;(4)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5) 钢筋混凝土等属于复合材料。
故答案为:(1)天然;人工合成(2)金属材料;储氢;记忆;(3)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4)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5)复合材料
【分析】人们对材料的使用、制造和使用,经历了从天然材料到合成材料,为特定需求设计发展的过程,然后根据各种材料的性质、主要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15.【答案】(1)②⑧⑨⑩
(2)CaO十SO2=CaSO3
(3)光分解水(或太阳能聚焦分解水);催化剂
(4)化学;Li、Mn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文字表达式;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①煤;③天然气;④太阳能;⑤风能;⑥潮汐能;⑦地热能等都是不需要加工,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②汽油;⑧电能;⑨氢能;⑩酒精等都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取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2)生石灰CaO用来吸收SO2,生成亚硫酸钙(CaS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十SO2=CaSO3;(3)获取氢气的最佳途径是利用太阳能使海水(或)水分解生成H2;要想使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还需要能使水在太阳能作用下分解的催化剂;(4)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根据Li+MnO2=LiMnO2可知,Li、Mn在反应前分别是0价和+4价,而反应后Li、Mn的化合价分别是+1价和+3价;所以化合价发生变化的是Li和Mn。
故答案为:(1)②⑧⑨⑩(2)CaO十SO2=CaSO3(3)光分解水(或太阳能聚焦分解水);催化剂(4)化学;Li、Mn
【分析】(1)汽油、酒精、电能、氢能都必须经过加工才能得到
(2)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
(3)水分解产生氢气,但需要提供能量,最方便、最清洁的能源是太阳能,太阳能无法使水在常温下分解,要分解,需要添加催化剂
(4)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
16.【答案】解:棉、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强度高,耐磨,耐腐,但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服又挺括。
【知识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羊毛、涤纶这些纤维材料具有的特点是不耐高温,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强度高,耐磨,耐腐,但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服又挺括。
故答案为:棉、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强度高,耐磨,耐腐,但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将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服又挺括。
【分析】根据纤维分为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及它们各自的优点解答
17.【答案】玻璃做试管透明,实验时能清楚地观察到试管内的变化,陶瓷做蒸发皿酎高温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实验室中的许多仪器都是用玻璃或陶瓷制成的,如试管选用普通玻璃,而蒸发皿选用普通陶瓷,这样选择的理由很多如:玻璃做的试管透明,实验时能够清楚的观察试管内的现象,陶瓷做的蒸发皿耐高温,实验时方便、实用等。
故答案为:玻璃做试管透明,实验时能清楚地观察到试管内的变化,陶瓷做蒸发皿酎高温
【分析】由题意可知,试管选用普通玻璃,蒸发皿选用普通陶瓷,玻璃做试管透明,能清晰的看清物质发生变化的现象,陶瓷耐高温
18.【答案】(1)解:设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硫的质量为:100t×1.6%×360=576t,
S+O2 SO2
32 64
576t x
= ,
x=1152t,
答:每年(以360天计算)共排放出1152t二氧化硫.
(2)解:设需要氧化钙质量为y,
2CaO+ 2SO2+O2═2CaSO4
112 128
y 1152t
= ,
y=1008t,
答:每年需要氧化钙的质量为1008t.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等于物质质量乘以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得到硫的质量,利用硫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计算出二氧化硫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硫的质量结合二氧化硫和氧化钙、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的方程式计算得到氧化钙的质量
19.【答案】(1)化学
(2)294g;14.38%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放电时的电能由反应PbO2(固)+2H2SO4+Pb=2PbSO4(固)+2H2O而产生,因此此过程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2)设需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水的质量为y;
PbO2(固)+ 2H2SO4+ Pb=2PbSO4↓+ 2H2O
196 207 36
x 310.5g y
,
x=294g,y=54g,
36%的稀硫酸1200克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1200g×36%=432g,则反应后还剩余硫酸的质量=432g-294g=138g;剩余硫酸溶液的质量=1200g-294g+54g=960g;
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4.38%。
故答案为:(1)化学(2)(2)设需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水的质量为y;
PbO2(固)+ 2H2SO4+ Pb=2PbSO4↓+ 2H2O
196 207 36
x 310.5g y
,
x=294g,y=54g,
36%的稀硫酸1200克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1200g×36%=432g,则反应后还剩余硫酸的质量=432g-294g=138g;剩余硫酸溶液的质量=1200g-294g+54g=960g;
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1)电池工作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利用铅的质量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得到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可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