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6.2.2《食物链和食物网》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草”这一食物链中,虾属于( )
A.生产者 B.分解者和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初级消费者
2.如图表示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够形成食物链的是( )
A.①→④→①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各项中,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 )
A.草→羊→狼 B.阳光→草→昆虫→蛙
C.兔→狐→细菌 D.草→兔→狼→细菌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可以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
A.螳螂→蝉→黄雀 B.树→螳螂→蝉→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
5.(2015七上·郑州月考)下表为长江武汉段四种生物的调查统计数据:
种类 甲 乙 丙 丁
数量 1.56×108 6.42×104 4.1×1010 8.3×102
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此食物链的正确构成是( )
A.丙→甲→乙→丁 B.甲→乙→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6.(2017七上·翁牛特旗期中)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7.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下列生物体内含DDT最高的是( )
A. 浮游植物 B.鱼 C.小虾 D.海鸟
8.下面四幅图均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最下面一层都表示生产者。下列哪个图可以表示这条食物链:“草→蜗牛→画眉→食雀鹰”( )
A. B.
C. D.
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
A.乙和丁的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10.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 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水稻属于 ,青蛙属于 。除了图中表示出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有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形成 。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最终都是来自 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大多数的动物属于消费者,能够分解动植物尸体的微生物和部分动物属于分解者,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藻”这一食物链中,虾属于初级消费者。
故答案为:D
【分析】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依次是初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级消费者;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消费者.因此图中能形成食物链的是:①植物→②食草昆虫→③食虫鸟.④是分解者细菌真菌不能构成食物链。
故答案为:C
【分析】本图中生产者是①;初级消费者是②食草昆虫;二级消费者是③食虫鸟.
3.【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只能是生产者;选项中,C的起始者是消费者,B的起始者---阳光是非生物部分,D里面有分解者都不符合食物链的书写标准。
故答案为:A
【分析】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①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④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4.【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
5.【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就越多,生物数量就越多.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生物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4.1×1010>甲1.56×108>乙6.42×104>丁8.3×102.因此食物链的正确构成是丙→甲→乙→丁.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食物链.可以从物质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点方面来切入.
6.【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青蛙杀光,短时间内蝗虫会因为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数量会上升,但由于食物有限,水稻被它们吃光后,它们会因为缺少食物,数量又会下降。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7.【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 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浮游植物→小虾→鱼→企鹅食物链中,企鹅营养级最高,则它的体内DDT 含量最多。
故答案为:D
【分析】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8.【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能量在盐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有些物质不能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而逐级递减的,所以随着食物链的进行,生物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它们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少,所以在草→蜗牛→画眉→食雀鹰中,数量最多的是草,其次是蜗牛,再就是画眉,最少的是食雀鹰。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的流动:(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 级减少.
9.【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乙是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丙→丁→甲→乙中,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高)的生物数量越少;越靠近前端(营养级低)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10.【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A正确;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属于消费者,B正确;
C、保护鸟类有利于控制食草昆虫的数量从而保护绿色植物,因此对人类有利,C正确;
D、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食物链本身不是生态系统,D不正确.
故选:D.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
(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11.【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5;食物网;水稻→鼠→猫头鹰
(3)太阳(光)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两者缺一不可,在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所有动物属于消费者,除了图中表示出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鼠→猫头鹰、水稻→鼠→蛇→猫头鹰、水稻→鸟→蛇→、水 稻→蝗虫→鸟→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水稻→鼠→猫头鹰,它们相形成了食物网。
(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故答案为:(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5;食物网;水稻→鼠→猫头鹰;(3)太阳(光)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7-2018学年生物济南版八年级下册6.2.2《食物链和食物网》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草”这一食物链中,虾属于( )
A.生产者 B.分解者和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初级消费者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大多数的动物属于消费者,能够分解动植物尸体的微生物和部分动物属于分解者,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藻”这一食物链中,虾属于初级消费者。
故答案为:D
【分析】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依次是初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级消费者;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2.如图表示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够形成食物链的是( )
A.①→④→①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消费者.因此图中能形成食物链的是:①植物→②食草昆虫→③食虫鸟.④是分解者细菌真菌不能构成食物链。
故答案为:C
【分析】本图中生产者是①;初级消费者是②食草昆虫;二级消费者是③食虫鸟.
3.下列各项中,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 )
A.草→羊→狼 B.阳光→草→昆虫→蛙
C.兔→狐→细菌 D.草→兔→狼→细菌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只能是生产者;选项中,C的起始者是消费者,B的起始者---阳光是非生物部分,D里面有分解者都不符合食物链的书写标准。
故答案为:A
【分析】有关食物链的书写要点:
①肉食动物(属于第三环节),终点是营养级最高的肉食动物;
②在食物链中,每个箭头都必须指向取食者(或捕食者);
③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④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绿色植物)数起,每条食物链都要数到底,不能漏数,但也不能将一个箭头看作一条食物链.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可以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
A.螳螂→蝉→黄雀 B.树→螳螂→蝉→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链条式的营养联系,叫做食物链.
5.(2015七上·郑州月考)下表为长江武汉段四种生物的调查统计数据:
种类 甲 乙 丙 丁
数量 1.56×108 6.42×104 4.1×1010 8.3×102
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此食物链的正确构成是( )
A.丙→甲→乙→丁 B.甲→乙→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就越多,生物数量就越多.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生物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4.1×1010>甲1.56×108>乙6.42×104>丁8.3×102.因此食物链的正确构成是丙→甲→乙→丁.
故选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食物链.可以从物质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特点方面来切入.
6.(2017七上·翁牛特旗期中)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青蛙杀光,短时间内蝗虫会因为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数量会上升,但由于食物有限,水稻被它们吃光后,它们会因为缺少食物,数量又会下降。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7.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下列生物体内含DDT最高的是( )
A. 浮游植物 B.鱼 C.小虾 D.海鸟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 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在浮游植物→小虾→鱼→企鹅食物链中,企鹅营养级最高,则它的体内DDT 含量最多。
故答案为:D
【分析】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8.下面四幅图均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最下面一层都表示生产者。下列哪个图可以表示这条食物链:“草→蜗牛→画眉→食雀鹰”(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能量在盐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有些物质不能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而逐级递减的,所以随着食物链的进行,生物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它们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少,所以在草→蜗牛→画眉→食雀鹰中,数量最多的是草,其次是蜗牛,再就是画眉,最少的是食雀鹰。
故答案为:A
【分析】能量的流动:(1)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物摄入的能量的去向有三方面:①生物呼吸消耗;②流入下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即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是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能量是逐 级减少.
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 )
A.乙和丁的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丙是生产者,丁是初级消费者,甲是次级消费者,乙是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丙→丁→甲→乙中,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乙因甲的增加而增加,丁因甲的增加而减少,丙因丁的减少而增加。
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营养级高)的生物数量越少;越靠近前端(营养级低)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
10.四位同学针对食物链“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
C.保护鸟类对人类有利 D.食物链本身就是生态系统
【答案】D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产者,A正确;
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属于消费者,B正确;
C、保护鸟类有利于控制食草昆虫的数量从而保护绿色植物,因此对人类有利,C正确;
D、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食物链本身不是生态系统,D不正确.
故选:D.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
(2)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水稻属于 ,青蛙属于 。除了图中表示出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有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交错形成 。请写出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所有能量最终都是来自 能。
【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5;食物网;水稻→鼠→猫头鹰
(3)太阳(光)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两者缺一不可,在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所有动物属于消费者,除了图中表示出的成分外,该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鼠→猫头鹰、水稻→鼠→蛇→猫头鹰、水稻→鸟→蛇→、水 稻→蝗虫→鸟→蛇→猫头鹰、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水稻→鼠→猫头鹰,它们相形成了食物网。
(3)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故答案为:(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5;食物网;水稻→鼠→猫头鹰;(3)太阳(光)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