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15 15:3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认识区域 1.什么是区域(1)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在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 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是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如行政区: 1958年11月,沾化、利津并县称沾化县,属淄博专署。1961年10月恢复利津县建制,仍属惠民专署。1983年10月15日成立东营市划为市辖县,同时原罗家公社的4个自然村和原六合公社划归新建的河口区。区域的划分按区域的空间尺度划分:有级别之分人为划分的管理区域:如行政区等根据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的相对一致性划分:
如:地形区,气候区等2.区域的特点
(1).层次性:即区域是有等级
(2).整体性:指地表各组成成分间的内在联系
(3).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等级区域之间的差异
(4).可变性:区域界限的模糊性(界限往往是一个过渡带)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差异比较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收集区域的相关资料
第二步:资料分析与整理
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
第四步:探索区域差异的形成的原因并对区域发展进行分析
注意:分析某个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往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土地及矿产资源等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2?) 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区域的人口(素质、数量)、工业、农业、商业、旅游活动、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的有利及不利影响。?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对比为例,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
发展的影响(2)案例分析: 请从上图分析,这两个区域在农业、工商业发展上有什么不同?请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和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请阅读课本第2—4页,自学完成。(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生产上的差异区域生产类型水稻、油菜、棉花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
水产业畜牧业商业贸易发达,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落后,利用石油成为重化工业基地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
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
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
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分析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异同的比较【读图思考分析】(合作探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地理条件图,指导学生两人讨论,合作探究解题思路。)
?1、导致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
4、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并能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松嫩平原则成为了我国的重化工基地?纬度差异降水量是长三角由南向北减少;松嫩平原则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原因是距离海洋的远近。河网密度大的长江三角洲适宜发展水稻种植,而河网密度
小的松嫩平原则适宜需水少的玉米、小麦、大豆种植。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对内、外联系方便,在依托当地发
达农业,发展成为我们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松嫩平原则利用当地丰
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煤、铁等资源发展成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活动:设计旅游线路 、体验生活 :哈尔滨 内蒙古锡林郭勒牧区 山西太原 江苏南部平原 江西井冈山 云南西双版纳。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从北向南和从东向西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差异,观后探讨原因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于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我国南北方这种语言差异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有何关系?想一想湘西凤凰县沿江的吊角楼 安徽的西递村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也呈现出诸多的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北京民居——四合院沙漠地区的村庄 客家民居---土楼,具有防御性、舒适性的特点。极地地区的冰屋即使是最凌厉的西北寒风,也吹不透冰壳,同时冰壳又能阻止建筑物的热量向外扩散。是一种极为良好的保暖设备。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⑴该区地理环境特点:河湖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阅读课本5~6页的文字,思考填下表)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
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
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
的能力低下 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
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多水
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
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
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
泛使用②农业生产工具
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变化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
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
较高的优势;②人口稠密,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
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
可以精耕细作 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
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②稠密的水
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
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
较低。 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案例分析,让学生总结)结论: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对不同阶段农业发展的不同,使我们认识到地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不是说随着人类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一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小结〗区域的概念及特征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了解区域地理环境条件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区域区域可持续发展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