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2.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手指被刺扎,皮肤中的感受器接受到了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反应通过传出神经传导到上肢的肌肉,肌肉的协同收缩与舒张,使手缩回,同时,脊髓会将信号送到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感觉并意识到手被扎。
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问题探讨
一
反射与反射弧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 定义:
在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机体对_________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
中枢神经系统
内外刺激
规律性应答反应
脑和脊髓
一. 反射与反射弧
感受外界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
(分析综合神经信号)
传入信号
传出信号
作出规律性应答
(2)实例: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
膝跳反射
眨眼反射
低等生物和植物无中枢神经系统,无反射,而是应激性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
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一. 反射与反射弧
思考: 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反射活动吗?
2.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将兴奋传到神经中枢
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
和综合
将兴奋传到效应器
对刺激作出应答
(1)反射弧的组成: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等)。
感受器
神经中枢
肌肉或腺体
思考:
(2)各结构的作用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刺激
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一. 反射与反射弧
任务一:分析反射活动的过程
1.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的结构。
① ,② ,③ ,④ ,⑤ 。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一. 反射与反射弧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答案:不能,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神经元,因此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完成。
(3)膝跳反射测试时,测试者能感觉到腿被叩击了,请尝试写出该过程的图解。
答案: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一. 反射与反射弧
(4)感觉到腿被叩击的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 。
(5)如果是伤者的传入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则伤者 (填“能”或“不能”,下同)产生感觉, 完成膝跳反射。
(6)如果是伤者的传出神经受损,敲击感受器,则伤者 (填“能”或“不能”,下同)产生感觉, 完成膝跳反射。
不属于
该过程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不能
不能
能
不能
(3)反射发生的条件:
①完整的反射弧 ②适宜的刺激
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就能形成反射。( )
判断:
×
一. 反射与反射弧
2.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点?并推测该结构的作用。
提示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比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多了一个神经元。该神经元可以接受传入神经产生的兴奋,然后再将兴奋传递给传出神经元,起到联络作用。
(2)缩手反射发生时,是先感觉到疼痛,还是先缩手?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提示 先缩手。缩手在前,可以使机体迅速避开有害刺激,避免机体受到伤害。之后产生感觉,有助于机体对刺激的利弊作出判断与识别,可以使机体更灵活、更有预见性地对环境变化作出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3)请判断:一个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定在同一个组织或器官吗?
提示 并非所有反射弧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同一个部位,如缩手反射弧的感受器在指尖,而效应器却在大臂。
反射及反射弧
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可经反射弧传至效应器,引起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也可经脊髓传至大脑皮层相应感觉中枢,形成相应感觉。其结构基础如图所示。
(1)该反射弧中2、4分别代表什么?
请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提示 2代表传入神经,4代表传出神经。依据是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核心探讨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
(1) 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简称“小角进大角出”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针刺手指皮肤时,人会感到疼痛,写出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过程。
提示 感受器(手指皮肤)→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产生痛觉)。
(3)如果传入神经受到严重损伤,针刺手指是否会产生痛觉?是否会产生缩手反射?原因是什么?
提示 针刺无感觉,也没有反应。因为传入神经受损无法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也无法传导到效应器。
(4)如果传出神经受损,针刺手指是否会产生痛觉?是否会有反应?
提示 针刺会产生痛觉,但没有反应。
(5)直接刺激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的反应,这是否是反射?请说明理由。
提示 不是;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6)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即可出现反射活动吗?
提示 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控,若大脑皮层有意识地抵制,即使反射弧完整且刺激适当,某些反射也无法完成,例如大脑皮层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反射等。
感觉的产生
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一切感觉(嗅
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的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反射≠反应 ≠感觉
①反射的发生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条件的刺激,如用针刺脚趾引起的缩腿行为
②反应是指生物体对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用针刺坐骨神经引起的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肌肉的收缩。
③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参与,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可不参与,可不产生反应。
注意: 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一切感觉(嗅觉、听觉、味觉、痛觉、渴觉、视觉等)都在大脑皮层形成,都不属于反射。
思考:内外的刺激,是以什么形式在反射弧中传递的?
是以兴奋的形式传递的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_____或_____如(_________)感受外界刺激后,由_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的过程
细胞
组织
神经组织
相对静止状态
显著活跃状态
兴奋除了在________中传导,还会在___与____等______________中传导
当兴奋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传导到_________,便会产生相应的感觉
反射弧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
现学现用:结构破坏对反射的影响
破坏①_________________
破坏②_________________
破坏③_________________
破坏④_________________
破坏⑤_________________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有感觉无效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感觉无效应
有感觉无效应
现学现用:判断以下描述是不是反射,若不是,请说出判断依据
1.针扎后缩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扎后产生痛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摄入盐分过多,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渴觉,并喝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刺激肌肉,肌肉收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滴加NaCl溶液,鞭毛虫会远离滴加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缩手反射
不是,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兴奋传到神经中枢未再发生效应)
是,经过了完整的反射弧
不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存在反射
不是,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兴奋只在效应器产生)
不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不存在反射
【思考】有感觉不能动和能动无感觉是什么原因
其他部位正常,传出神经或效应器病变,会导致有感觉但不能动。如果是高位截瘫,四肢受到刺激会发生反射,但没有感觉形成,因为信息不能沿着脊髓的白质传到大脑皮层。
如果感受器或传入神经被麻醉,刺激后既没有感觉形成,也无运动发生。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七岁以下的儿童。该病毒会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为主,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脊髓前角
请分析:
1.某“脊灰”患者体检无膝跳反射,其膝跳反射反射弧的哪一个环节可能受到了损伤?
2.若针刺“脊灰”患者下肢,患者是否还能产生感觉?
传出神经
能
(1)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叶片会合拢,这是反射( )
(2)刺激传出神经也会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
( )
(3)感受器是指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
(4)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完成( )
×
×
×
√
1.(多选)下列有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缩手反射需要传入神经、中间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参与
C.完整的反射弧只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组成即可
D.只要反射弧结构完整并给予适宜的刺激,就会有反射发生
√
典题应用
√
2.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
属于效应器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在3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D.若1处受损,膝跳反射现象消失
√
二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概念
2.实例
3.神经中枢
4.数量
非条件反射:_______的,出生后_____训练就具有的;
与生俱来
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_____和_____而形成的
无需
学习
训练
非条件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吸吮反射、排尿反射等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杯弓蛇影等
非条件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反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脑皮层以下(如脊髓、脑干),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低级中枢也参与)
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_____的,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______的
有限
无限
二.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分泌唾液的反射是_____________,食物是___________;
2.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食,狗不会分泌唾液,此时铃铛与分泌唾液无关,属于_________;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
无关刺激
3.每次给狗喂食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再立即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
实验者:________
巴甫洛夫
条件反射的建立:
4.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现的时候,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转化为食物(___________)的______,称为________,条件反射就建立了。
非条件刺激
信号
条件刺激
结果结论:
狗一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当铃声(条件性刺激)与食物(非条件性刺激)配对时,动物能学会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然后,动物只听到铃声就会垂涎三尺(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无关刺激
唾液分泌
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
+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讨论:(1)狗和铃声之间建立起了条件反射,如果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狗一听到铃声,还会分泌唾液吗 (科学思维)
条件反射需要强化,如果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狗一听到铃声,也不会分泌唾液。
提示∶上述事例说明,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讨论:
(3)条件反射建立之后需要怎样才能维持下去
(4)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会怎样变化
提示∶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提示∶ 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最终完全不出现,这是条件反射的消退。
讨论:(5)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吗 分析原因。
提示∶ 不是。
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烦不烦啊
(1)条件反射建立后永不消退( )
(2)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非条件反射的数量则几乎是无限的
( )
(3)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一定位于脊髓( )
×
×
×
任务二: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如图为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请据此描述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关系。
核心探讨
提示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起来的。
2.请结合研究资料,进一步分析条件反射形成的机理:条件反射是由_________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资料 解剖学证据显示,海马体(大脑丘脑和内侧颞叶之间的一个结构)不仅可以对情景化信息进行加工,而且对情景化的恐惧条件反射的形成及记忆的线索检索具有重要意义。
大脑皮层
3.狗和铃声之间建立起了条件反射,如果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狗再听到铃声,还会分泌唾液吗?
提示 不会,条件反射需要强化,如果多次给予铃声却不给食物,那么即使狗听到铃声,也不会分泌唾液。
4.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原因是:在这个过程中神经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有铃声有食物)转变为产生_____性效应的信号(有铃声无食物),铃声的出现不再预示着食物的到来。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_________,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
抑制
新的联系
大脑皮层
5.列表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概念 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____
_______而形成的反射
特点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先天性;终生性;数量_____ 有_________参与;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_____;数量几乎是_______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________
_____的能力
学习
和训练
大脑皮层
消退
无限的
复杂环境
变化
有限
区别 举例 眨眼反射、吸吮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
联系 _________是在___________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将逐渐减弱,直至消退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3.(2023·南京高二质检)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通过后天学习获得,后者出生后就具有
B.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都在大脑
C.前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后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和脊髓
D.前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后者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和脊髓
√
典题应用
4.某研究小组先对大鼠进行48小时的限制饮水,后每次播放音乐时给大鼠供水,多次训练后大鼠听到音乐会作出饮水动作,从而建立了大鼠饮水奖赏条件反射。该实验研究中音乐对于实验前大鼠和实验后大鼠来说分别是
A.无关刺激和条件刺激 B.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
C.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 D.非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
√
实验前,给大鼠听音乐不会引起饮水反射,音乐与饮水反射无关,为无关刺激;实验后,音乐一出现,大鼠就有饮水反射,这时,音乐已成为供水的信号,为条件刺激,故选A。
本堂小结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作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条件反射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