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 3、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举例说明保护栖息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实例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实例。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 课件 学案 教材相结合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孔雀开屏、蜜蜂采蜜、老虎打斗,指出这些现象都是动物的行为。引导学生得出动物行为的概念。是指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对动物的生存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如: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态,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 新课讲授: 探究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看课本p94-96,迅速完成下列问题 1动物行为根据________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生下来就有的,由动物的________决定的行为,如鲫鱼觅食、蜘蛛结网、_______等。 3学习行为 (1)概念:通过______的学习逐渐表现出来的行为,叫_______性行为,如蚯蚓走迷宫,黑猩猩摘香蕉、_______等。 (2)获得:在_____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______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3)特点:动物越______ 、 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_______ (4)作用:能使动物更好地________不断变化的环境。 探究二:社会行为 看课本p96-98,迅速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营群体生活的具有一定_______性的行为。 2.特点:群体内部往往具有明显的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有些哺乳动物的群体内部还存在明显的______。 3.信息交流:利用_______、形体姿态、________及气味来传递_________。 4.我们研究的动物行为的目的是:认识动物的活动规律,利用 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范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 ) ① 蜘蛛结网 ② 鸟类筑巢 ③ 鲫鱼觅食 ④ 蚯蚓走迷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 A.小狗做算术 B.狼将拣到的婴儿哺育成“狼孩” C.蜘蛛结网捕捉昆虫 D.鸟类的筑巢、孵卵和育雏 3.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 A.蚯蚓 B.大山雀 C.马 D.黑猩猩 4.“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仔鼠会打洞的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C、社会行为D、繁殖行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