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三峡》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三峡》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1 21:5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么?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很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余秋雨
10 三峡
—— 郦道元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发挥想象,感受三峡各个季节的美。
3.体会作者构思、写景的巧妙。
第一课时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读准字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 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yù)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读懂意思
隐天蔽日:把天遮住了,把太阳也遮蔽了。
至于:在……的时候 或:表假设,如果
有时:有时候 虽:即使
御:驾御 每至:每到
涧:峡谷
高猿:高处的猿猴 长啸:拉长声音鸣叫
哀转久绝:消失(停止)
齐读注释,结合书上注释,领会意思
读懂意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层层叠叠的高峰,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在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如果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在春、冬两个季节,可以看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每到秋天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清凉,山涧寂静,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层层叠叠的高峰,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在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断。如果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有时清早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3在春、冬两个季节,可以看见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4每到秋天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清凉,山涧寂静,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齐读译文
再读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读好领起词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常有——高猿长啸 故——渔者歌曰
读好特殊停顿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读出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下作业
梳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如果。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1)自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 连词,假如,如果
(2)绝
沿溯阻绝 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 动词,消失
(3)清
回清倒影 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 形容词,水清澈
(4)其
其间千二百里 代词,这
飞漱其间 代词,它们,代古柏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 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 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
(4)林寒涧肃 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5)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 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自以为大有所益
2、沿溯阻绝
绝巘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3、素湍绿潭
调素琴
参考答案
1、在;如果;自己
2、隔断;极(高);消失(停止)
3、白色;不加装饰
第二课时
体会三峡之美
领会写景妙处
活动一:朗读.感受
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三峡?
示例1: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中,我读出了一个山高、岭连、峡窄的三峡,它给我雄伟、神圣的感觉。
示例2: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中,我读出了一个水流湍急、水势浩大的三峡,它给我自由奔放的感觉。
活动二:朗读.梳理
朗读课文,简要概述各段内容
第1段:两岸高山(三峡全貌)
第2段:湍急夏水(三峡夏景)
第3段:春冬之趣(三峡春冬)
第4段:秋天猿鸣(三峡秋景)
写作顺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读一读,说一说,调换顺序后,和原文有何不同?
活动三:朗读.品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壮美

两山夹着的水道
先写水,再写山,行吗?
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3段都是写三峡的水,读一读,说一说,有何不同?
湍急、迅猛
(壮美)
动静结合
(秀美、优美)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朗读第4段,说一说,与前文的壮美、优美相比,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美?
萧瑟荒凉
(凄美)
呼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壮美
秀美
凄美
文气连贯,层层推进,回味无穷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后一)
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另外,三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首尾呼应。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男生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女生读)
再读原文,感受文意的连贯
这么美的三峡,到底出自何许人的手笔呢 他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活动四:联读.体会
了解作者
郦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河北人。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由于当时南北分治,此书记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到南方河流,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课下注释
《宜都记》袁山松(?—401)
峡中猿鸣至清,山谷传其响,泠泠不绝。行者歌之曰:“巴东三峡猿鸣悲,猿为三声泪沾衣。”
自西陵溯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山行周围,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
《荆州记》南朝·盛弘之
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哪些选择 哪些加工?与前人相比,有何优点
文意更连贯,用词更雅致、贴切
郦道元勤奋好学,广泛阅读各种奇书,年少立志要为西汉后期桑钦编写的地理书籍《水经》作注。在编纂时,他引用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多达480种,其中属于地理类的就有109种,还有郦道元亲身考察所得到的资料,以及不少汉、魏时代的碑刻材料。他在《水经注》序言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法,那就是重视野外考察的重要性。秦朝以前,已有许多地理类书籍,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禹贡》等,但人们对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这些作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虚构。郦道元坚决反对“虚构地理学”,《水经注》一书开创了古代“写实地理学”的历史。《水经注》名义上是注释《水经》,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水经注》可称为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熟读原文,致敬作者,致敬经典!
(课后题)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说说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怎样的特征。
课堂作业
夏天,江水满溢,一泻千里,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春冬季,水流和缓,潭深水碧,优美、雅致。秋季,万物萧条,凄清哀婉,引人悲伤垂泪。
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课堂作业
①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②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③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余秋雨散文《三峡》、刘白羽《长江三日》,观看纪录片《壮丽的三峡》等,进一步了解三峡。
课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