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2.岩石圈的下界在(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软流层上界 D.下地幔上界
3.下列关于地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地表至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B.地壳包括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洋地壳较厚,大陆地壳较薄
C.在地球内部圈层中,地壳的厚度最小
D.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其主要由岩石构成
4.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
A.上地幔 B.下地幔 C.外地核 D.内地核
5.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
6.大气层中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 )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水汽
C.水汽和固体尘埃 D.氮气和氧气
7.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B.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从平流层顶部到5000千米的高空是高层大气,该层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对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8.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9.“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降落过程中( )
A.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越来越高
B.由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对流层降落地面
C.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是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在平流层要穿过电离层
10.海平面附近某地对流层顶气温为-50 ℃,近地面气温为11 ℃,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 )
A.10.17千米 B.9.34千米 C.11.47千米 D.12.02千米
11.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
A.始终在对流层 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12.我们的气象工作者经常利用气象气球来获取一定方面对流层的气象数据,在下列各地点中,气象气球上升高度最高的是( )
A.0° B.30°N C.60°N D.90°N
13.(2015高一上·金山期中)地震发生时,下列各地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最迟的是( )
A. B.
C. D.
14.从地壳到地心( )
①温度越来越低 ②压力越来越大 ③密度越来越大④波速越来越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幔的厚度最大
B.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快
C.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
D.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16.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矿产资源,据右图A处地震波波速变化信息看,在A处最有可能储藏的矿产为( )
A.铁矿 B.有色金属 C.石油 D.煤
17.图为“地球号”钻探研究船钻探示意图,计划钻探到地幔,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钻头不穿过古登堡界面 B.钻头将经过岩石圈
C.钻头要耐受高温高压 D.发生地震钻探船剧烈摇晃
18.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19.有关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存在于平流层
B.主要存在于暖层
C.能反射无线电波
D.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20.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
B.云雨现象分布在平流层
C.中间层上冷下热,热层下热上冷
D.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大气
21.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岩石圈不包括地壳
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二、综合题
22.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题。
(1)有关图中甲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波速不变 B.波速减慢
C.莫霍界面5千米深处 D.古登堡界面10千米深处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下列中的( )
A.117°E,40°N B.90°E,30°N
C.85°S,150°E D.20°W,0°
23.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其判断依据是 。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 界面,其判断依据是 ;该面以上C代表 ,该面以下E代表 。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 ,地震波B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 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 态,F面是 界面。
(4)C层主要由 组成。G层叫 ,H层叫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 和 。
2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 ,A和B+C是 ,D是 ,C+D+E是 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 。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的物质。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地震波的知识,基础题。
2.【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内核、外核),岩石圈包括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点评】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层,注意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
3.【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急剧变化的两个面:一个在地面以下平均33 km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大陆部分)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 900 km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面。莫霍面以上叫地壳,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其厚度地核>地幔>地壳;陆壳>洋壳,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地球的外部圈层中最外层是大气圈。
【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圈层结构基础知识的考查,地球圈层有内部圈层也有外部圈层。
4.【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且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地震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所以推断外核物质为液态。
【点评】此题是对地震波传播介质的考查。
5.【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一般认为岩浆的喷发地为软流层,而软流层分布在上地幔顶部,所以排除错误答案A、B。但软流层只是上地幔的一部分,而非整个上地幔全部为软流层,所以最准确的答案是C项。
【点评】此题考查了软流层的位置。注意软流层与上地幔的区别。
6.【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层中除了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外,固体尘埃物质可以作为成云致雨的凝结核。
【点评】此题考查了雨的形成条件,注意尘埃所起的作用。
7.【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高层大气是指从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的高空,而不是5000千米。高层大气的密度非常小,与星际空间相当接近,且能反射无线电波,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
【点评】此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关知识,电离层的高度考查较细。
8.【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分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空大气,高空大气又细分为中间层、热层、外逸层,由下而上温度变化依次为先降—再升—再降—再升。大气分层中,对流层和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中臭氧的存在,使得该层成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电离层存在于高空大气中。
【点评】本题结合实际案例考查地球外部圈层中大气层的基本知识。
10.【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该题是道计算题。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顶层为-50 ℃,近地面气温为11 ℃,共相差61 ℃,用61÷0.6≈10.17千米。
【点评】此题是对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考查。
11.【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此题关键是掌握对流层在不同纬度的厚度。随着纬度的增高,地面的热量会逐渐递减,对流层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会随之降低,在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一架飞机保持万米高度,在极地应处于平流层中,到了低纬度则进入对流层,所以正确选项应为B。
【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层中对流层厚度的考查。
12.【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变化规律的了解程度。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即因此得名。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
【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层中对流层厚度的考查。
13.【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从莫霍面到地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异不大,根据图中四地的地壳厚度,地壳厚度越大,传播到地表用的时间就越长。图中A点是山峰,是地壳最厚的地方,传播到山顶时经过的路程最远,用时间最长,得到地震波的时间最迟,A对。B、C海拔低,地壳厚度小,传播到地表路程近,用时间短。D是大洋地壳,厚度最薄,用时间最短。
【点评】地震波的特点,地壳厚度差异。
14.【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由地表到地心,温度升高,压力增大,波速在两个不连续面的变化不同,故B项正确。
【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内部圈层、地震波在不同传播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考查。
15.【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地幔的厚度小于地核,地震波在地幔中的传播比地壳快,软流层在岩石圈下面。
【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内部圈层、地震波在不同传播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考查。
16.【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A处横波消失,依据横波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的特性,可推测A处储藏的矿产可能为石油,本题选C。
【点评】本题结合实例考查地震波在不同传播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
17.【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横波不能在水中传播,理论上船只会上下颠故D项错误。
【点评】本题结合实例考查地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相关知识。
18.【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
【点评】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构成关系。
19.【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中臭氧层存在于平流层中,它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而少量穿透大气到地面的紫外线对人类和生物则是十分有益的。
【点评】考查地球外部圈层中大气层的构成。
20.【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垂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对流层和人类关系最密切,云雨现象都分布在这一层,热量来自地面;平流层适宜高空飞行,其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中间层和热层都属于高空大气,中间层下热上冷,热层相反。
【点评】考查地球外部圈层中大气层的构成。
21.【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点评】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的构成。
22.【答案】(1)C
(2)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1)从图中观察可以发现甲处地震波波速明显增快,且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据此可判断该处莫霍界面的大致深度和地壳的厚度,因此本题选C。(2)本处地壳厚度小,只有几千米,应位于海洋中,由四地的经纬度可知,A、B、C均位于陆地,D位于大西洋之中,本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震波在不同传播介质中的传播和地壳的厚度。
23.【答案】(1)横;纵;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莫霍;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地壳;地幔
(3)消失;突然下降;固;液;古登堡
(4)各类岩石;外核;内核;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该图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况的变化。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做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气态。那么,既然非固态,又非气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
【点评】结合图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的构成情况和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24.【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
(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的能力。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有60多千米;B处是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点评】结合图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的构成情况。
1 / 1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三态物质,而横波的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的物质。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地震波的知识,基础题。
2.岩石圈的下界在( )
A.莫霍界面 B.古登堡界面 C.软流层上界 D.下地幔上界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内核、外核),岩石圈包括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
【点评】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层,注意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
3.下列关于地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是地表至古登堡界面之间的部分
B.地壳包括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洋地壳较厚,大陆地壳较薄
C.在地球内部圈层中,地壳的厚度最小
D.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其主要由岩石构成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急剧变化的两个面:一个在地面以下平均33 km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大陆部分)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 900 km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面。莫霍面以上叫地壳,莫霍面至古登堡面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其厚度地核>地幔>地壳;陆壳>洋壳,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地球的外部圈层中最外层是大气圈。
【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圈层结构基础知识的考查,地球圈层有内部圈层也有外部圈层。
4.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
A.上地幔 B.下地幔 C.外地核 D.内地核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根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且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地震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所以推断外核物质为液态。
【点评】此题是对地震波传播介质的考查。
5.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A.外地核 B.内地核 C.软流层 D.上地幔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一般认为岩浆的喷发地为软流层,而软流层分布在上地幔顶部,所以排除错误答案A、B。但软流层只是上地幔的一部分,而非整个上地幔全部为软流层,所以最准确的答案是C项。
【点评】此题考查了软流层的位置。注意软流层与上地幔的区别。
6.大气层中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 )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水汽
C.水汽和固体尘埃 D.氮气和氧气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层中除了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外,固体尘埃物质可以作为成云致雨的凝结核。
【点评】此题考查了雨的形成条件,注意尘埃所起的作用。
7.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B.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从平流层顶部到5000千米的高空是高层大气,该层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对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高层大气是指从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的高空,而不是5000千米。高层大气的密度非常小,与星际空间相当接近,且能反射无线电波,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
【点评】此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关知识,电离层的高度考查较细。
8.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分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和岩石圈的关系也较密切。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
9.“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降落过程中( )
A.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越来越高
B.由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对流层降落地面
C.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是先降—再升—再降—再升
D.在平流层要穿过电离层
【答案】C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空大气,高空大气又细分为中间层、热层、外逸层,由下而上温度变化依次为先降—再升—再降—再升。大气分层中,对流层和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中臭氧的存在,使得该层成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电离层存在于高空大气中。
【点评】本题结合实际案例考查地球外部圈层中大气层的基本知识。
10.海平面附近某地对流层顶气温为-50 ℃,近地面气温为11 ℃,该地对流层的厚度为…( )
A.10.17千米 B.9.34千米 C.11.47千米 D.12.02千米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解析】【分析】该题是道计算题。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顶层为-50 ℃,近地面气温为11 ℃,共相差61 ℃,用61÷0.6≈10.17千米。
【点评】此题是对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考查。
11.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
A.始终在对流层 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始终在平流层 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答案】B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此题关键是掌握对流层在不同纬度的厚度。随着纬度的增高,地面的热量会逐渐递减,对流层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会随之降低,在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一架飞机保持万米高度,在极地应处于平流层中,到了低纬度则进入对流层,所以正确选项应为B。
【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层中对流层厚度的考查。
12.我们的气象工作者经常利用气象气球来获取一定方面对流层的气象数据,在下列各地点中,气象气球上升高度最高的是( )
A.0° B.30°N C.60°N D.90°N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变化规律的了解程度。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即因此得名。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面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可达17—18千米;高纬度地面受热少,对流运动弱,对流层高度仅8—9千米。
【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层中对流层厚度的考查。
13.(2015高一上·金山期中)地震发生时,下列各地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最迟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从莫霍面到地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异不大,根据图中四地的地壳厚度,地壳厚度越大,传播到地表用的时间就越长。图中A点是山峰,是地壳最厚的地方,传播到山顶时经过的路程最远,用时间最长,得到地震波的时间最迟,A对。B、C海拔低,地壳厚度小,传播到地表路程近,用时间短。D是大洋地壳,厚度最薄,用时间最短。
【点评】地震波的特点,地壳厚度差异。
14.从地壳到地心( )
①温度越来越低 ②压力越来越大 ③密度越来越大④波速越来越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由地表到地心,温度升高,压力增大,波速在两个不连续面的变化不同,故B项正确。
【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内部圈层、地震波在不同传播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考查。
15.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幔的厚度最大
B.地震波在地壳的传播速度比在地幔快
C.软流层紧贴于地壳以下
D.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地幔的厚度小于地核,地震波在地幔中的传播比地壳快,软流层在岩石圈下面。
【点评】此题是对地球内部圈层、地震波在不同传播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的考查。
16.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矿产资源,据右图A处地震波波速变化信息看,在A处最有可能储藏的矿产为( )
A.铁矿 B.有色金属 C.石油 D.煤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A处横波消失,依据横波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的特性,可推测A处储藏的矿产可能为石油,本题选C。
【点评】本题结合实例考查地震波在不同传播介质中传播速度变化。
17.图为“地球号”钻探研究船钻探示意图,计划钻探到地幔,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钻头不穿过古登堡界面 B.钻头将经过岩石圈
C.钻头要耐受高温高压 D.发生地震钻探船剧烈摇晃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横波不能在水中传播,理论上船只会上下颠故D项错误。
【点评】本题结合实例考查地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相关知识。
18.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
【点评】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构成关系。
19.有关大气层中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存在于平流层
B.主要存在于暖层
C.能反射无线电波
D.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组成;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中臭氧层存在于平流层中,它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而少量穿透大气到地面的紫外线对人类和生物则是十分有益的。
【点评】考查地球外部圈层中大气层的构成。
20.关于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
B.云雨现象分布在平流层
C.中间层上冷下热,热层下热上冷
D.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大气
【答案】A
【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解析】【分析】大气垂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对流层和人类关系最密切,云雨现象都分布在这一层,热量来自地面;平流层适宜高空飞行,其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中间层和热层都属于高空大气,中间层下热上冷,热层相反。
【点评】考查地球外部圈层中大气层的构成。
21.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部圈层分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岩石圈不包括地壳
C.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D.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点评】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的构成。
二、综合题
22.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题。
(1)有关图中甲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波速不变 B.波速减慢
C.莫霍界面5千米深处 D.古登堡界面10千米深处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下列中的( )
A.117°E,40°N B.90°E,30°N
C.85°S,150°E D.20°W,0°
【答案】(1)C
(2)D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1)从图中观察可以发现甲处地震波波速明显增快,且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据此可判断该处莫霍界面的大致深度和地壳的厚度,因此本题选C。(2)本处地壳厚度小,只有几千米,应位于海洋中,由四地的经纬度可知,A、B、C均位于陆地,D位于大西洋之中,本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地震波在不同传播介质中的传播和地壳的厚度。
23.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其判断依据是 。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 界面,其判断依据是 ;该面以上C代表 ,该面以下E代表 。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 ,地震波B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 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 态,F面是 界面。
(4)C层主要由 组成。G层叫 ,H层叫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 和 。
【答案】(1)横;纵;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莫霍;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地壳;地幔
(3)消失;突然下降;固;液;古登堡
(4)各类岩石;外核;内核;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该图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况的变化。右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图做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面。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气态。那么,既然非固态,又非气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
【点评】结合图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的构成情况和地震波的传播情况。
2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 ,A和B+C是 ,D是 ,C+D+E是 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 。
(3)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
(4)A和B为什么厚度不均?
【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
(2)莫霍界面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B是大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读图、析图的能力。从图上看:A、B所在的圈层是地壳,因为从深度上看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应是地壳的范围。地壳的厚度不均,A处是陆地,地壳厚度平均33千米,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地方,有60多千米;B处是海洋,地壳厚度只有几千米。F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C+D+E是地幔的一部分,其中,C是上地幔顶部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A、B、C共同构成了岩石圈;D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点评】结合图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的构成情况。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