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________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________了惨绝人(huán)______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______。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________死难同胞。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铸兹宝鼎( ) 祀我国殇( )( ) 惨绝人(huán) 杀(lù)
(2)下列各组短语结构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祭日的初衷 南京的历史 人类的记忆
B.侵华日军 集会广场 事实真相
C.讲述史实 辱没良知 篡改教材
D.国行公祭 法立典章 警钟长鸣
(3)依次填入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建立 炮制 怀念 B.设立 制造 悼念
C.创立 引发 纪念 D.设计 形成 感念
二、选择题
2.下列每组词语注音都正确的是( )
A.自若(ruò) 由衷(zhōng) 气氛(fèn) 屏息敛声(bǐng)
B.慷慨(kǎi) 敦煌(dūn) 飘浮(piāo) 翘首而望(qiào)
C.掠过(lüè) 酷似(kù) 绷直(bēng) 凌空翔舞(líng)
D.刹那(chà) 旋风(xuàn) 轻盈(yíng) 悄然不惊(qiāo)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督战 由衷 叱咤风云 摧枯拉朽
B.边陲 泄气 从容不迫 山呼海啸
C.横亘 峰巅 眼花瞭乱 锐不可挡
D.潇洒 娴熟 殚精竭虑 一丝不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忠心爱国、坚韧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
B.我的启蒙老师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
C.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
D.现在医学发达,移植记忆也许不是完全可能的事。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B.“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C.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D.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7.下列新闻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B.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必须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要用事实说话。
C.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D.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标题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三、综合性学习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适应“高铁 +互联网”模式,杭黄高铁沿途火车站售检票系统进行了升级,旅客可以持电子客票直接乘车。电子客票将原纸质车票承载的旅客运输合同、乘车、报销三个凭证功能分离,实现运输合同凭证电子化、乘车凭证无纸化,报销凭证按需提供,进一步提高旅客出行体验。市民们可以通过网上购票、自动售取票机或人工窗口购票。检票口闸机上分别有身份证识读区和人脸识别机,检票时持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的旅客,扫描一下身份证,脸对准摄像头拍个照,仅需几秒钟就可通过人脸识别自助进站,通行速度明显提升。
【材料二】
如今,甲骨文手机表情包已经成为斗图圈的“新宠”。意蕴深远的传统文化符号竟与“神马”“有木有”等网络流行词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设计者将甲骨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的动物形象,再配上时尚的网络用语,整组表情就像是一套五彩的、可爱的甲骨文动态识字卡片,让甲骨文字的图案意义跃然眼前。这套表情包的设计者,是“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设计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楠及其团队。
在网络时代,本来高冷的甲骨文有了萌萌的表情包,深受网友们的欢迎,给我们带来一种启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老的甲骨文不仅可以带来经济红利,还可以带来文化红利。
不仅“甲骨文表情包”,从“萌萌哒”的故宫文创,到被年轻人称作“下饭视频”、每集仅5分钟的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再到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请来当红明星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与年轻人的接受方式实现“嫁接”,使原本躺在博物馆中高冷的“小众文化”,也有了一定的温度,真正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带来了附加值。
【材料三】
作业精灵、小猿搜题、作业通、快对作业、作业帮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
【材料四】
躺在被窝里看书、玩手机,这种事很多人都做过。几年如一日这么玩,会导致什么结果?十一岁的小辛(化名)上小学四年级,就因为两年里常常躲在被窝里玩手机,眼睛里的腺体曲成了网状,眼龄进入“中老年”。
(1)请将【材料一】这段话编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2)周末你到好朋友小杭家写作业,你刚拿出作业,小杭便准备用手机拍题目上传到网上找答案,请你劝劝她。
(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4)班级准备进行“中学生如何对待网络与学习的关系”的调查,请你拟一个采访提纲,明确采访目的,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时间、地点 周五下午课余时间,校园内
采访目的 ①
采访对象 七到九年级学生
采访问题 ② ③
四、语言表达
9.请为下面材料拟一个标题(20字以内)。
【海外网2月21日电】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这届冬奥会为世界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记忆,收获了众多好评,各国运动员持续发文为北京冬奥会点赞。“感谢、祝福”成了高频词。
20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再次带给人们一场视觉盛宴,折柳寄情、雪花变中国结、“双奥”相遇,烟花表演等环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浪漫。世人赞誉:“冬奥中国风,尽显东方美!”
北京冬奥会期间,尽管天气寒冷,各国运动员依然感受到了中国志愿者满满的热情。日本运动员小平奈绪用中文感谢工作人员的热情款待,称“我想对中国说声谢谢,谢谢她这样接纳了我”。俄罗斯运动员亚历山大博利舒诺夫也多次表达了他对中国的喜爱和感谢。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发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0.“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 ,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个标题都交代了 、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 ,体现了 。两个标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是: 。
11.本则新闻的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12.文中导语部分是第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13.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第几句?其作用是什么?
1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走进丹寨小院,体验非遗文化
人民日报记者 程焕
①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县,聚居着苗族、水族、侗族等20余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和交流融合过程中,各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丹寨也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这里汇集了23个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②“非遗”文化资源相对抽象,怎样才能使人摸得到、带得走呢?出县城老城区1.5公里,在清波荡漾的东湖湖畔,一座主打丹寨历史文化的旅游小镇想出了妙招——将丹寨最具典型性的“编、制、染”传统工艺,分别搬进三座精致的小院落,让游客在小院漫步,观赏、体验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
编个鸟笼带回家
③自古以来,丹寨苗族人民对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个叫卡拉村的苗寨里,捕鸟、养鸟、斗鸟的习俗源远流长。久而久之,大家对鸟笼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家家户户练就了一手编制精美鸟笼的绝活。这里的鸟笼制作技艺还被列入了贵州省“非遗”项目。
④走进丹寨小镇,首先便来到鸟笼小院。院门前的灯杆上和矮墙上,一个个如灯笼般的鸟笼随风摇曳,抢眼却与环境浑然一体。走进厅堂,如同进入一片鸟笼森林,天花板、四周墙壁挂满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笼子,大者能达1米高,小者能把玩于手掌之间,圆柱状、球状、半球状,让人眼花缭乱。
⑤“这些都是我们当地老百姓以楠竹、金竹为原料,手工精心编制而成,再刷上一层桐油,既能保持色泽光亮还能防虫避潮。”小院店员杨正敏介绍,如今鸟笼已演变为一种工艺品,不仅漂亮,还有一股别具匠心的文化气息。
⑥游客可以现学现用,编一个简版鸟笼带回家。店家早已做好了备料、打孔等工作,但要将一根根弹性十足的竹签精准地拼装起来并非易事,力道不够笼丝难以固定,用力过猛又常常发生断裂。只有沉下心来才能有所收获。
________________
⑦从鸟笼小院出门继续前行数百米,一处颇具古韵的庭院让人眼前一亮。小石板垒砌而成的矮墙,院子门拱上的茅草盖顶,增添了几分乡情野趣。
⑧院内角落里,一位中年男人正在反复舀动方形木桶内的白色浆液,只见他从水中捞出一块竹帘,沥干水后将浓浆平铺到身旁的木板上,层层叠加,如同一块块白嫩的豆腐……上千年的石桥古法造纸技艺,从石桥村的山洞来到了丹寨小镇的庭院里。
⑨想亲手体验一把古法造纸的乐趣,那就径直到后院的小作坊。小院提供了配制好的纸浆,游客在半小时内就能收获成果。
⑩石桥古法造纸制品有白皮纸和彩色纸两种类型,其中彩色纸可分六大系列,在小院最受追捧的当数花草琥珀纸。先将纸浆铺入一个方形木框内,然后取新鲜花草随意搭配,在纸浆上组合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纸浆,一幅精美的花草画卷便跃然而出。最后把作品框搬到后院进行晾晒,3个小时后,花草琥珀纸就大功告成了。斗转星移,花草的自然形态和本真色彩将与纸张融为一体,原本短暂的绚烂得以长久保存。
________________
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制约,丹寨老百姓曾长期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当地苗族群众通过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将山林里花鸟鱼虫的形象,以夸张流畅的手法再现到服装、床单、被面等生活用品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蜡染工艺。2006年,丹寨蜡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在丹寨小镇的街道上,几条高高挂起的蓝白相间布帘,让一座并不雄伟的院落显得格外亮眼。穿过前院踏入正厅,会有一种进入青花瓷画境的错觉。木架上挂满了一件件蜡染加工后的旗袍、围巾、手提包等物件,淡蓝色基调上闪现着白色的精美图案和纹样,典雅中散发出自然灵动的美感。这些服饰的材质选定和款式设计都是由专业设计师操刀,具体的印染加工则由当地技艺精湛的匠人完成。
与其他两个小院一样,蜡染小院也设置了体验作坊。首先需要点火将蜡熔化,再以铜刀作画笔,蘸上蜡液在白棉布上勾画图案。初学者很难一步到位,可以先勾勒出图案轮廓,然后用蜡液填充。后院的三个大木桶里面装满了蓝靛染料。将绘好图的棉布放入木桶里充分浸染,棉布的作图区域由于有蜡液包裹,不会染上蓝色。最后,把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锅中脱蜡,漂洗后晾干水分,一幅蓝白相间的蜡染作品即大功告成。
(1)请你给后面两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
(2)请你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古法造纸。
(3)丹寨小院的特色是什么?
(4)赏析下面句子。
只见他从水中捞出一块竹帘,沥干水后将浓浆平铺到身旁的木板上,层层叠加,如同一块块白嫩的豆腐……
参考答案:
1.(1) zī sì shāng 寰 戮
(2)D
(3)B
2.C
】A.气氛(fèn)——fēn;
B. 翘首而望(qiào)——qiáo;
D.悄然不惊(qiāo)——qiǎo;
3.C
C.眼花瞭乱——眼花缭乱,锐不可挡——锐不可当。
4.B
A.主语残缺,删掉“通过”;
C.两面对一面,删掉“否”;
D.成分赘余,删掉“不”;
5.D
震耳欲聋:把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非常大。不能用来修饰“中国力量”。故答案为D。
6.B
B.因为是完全引用,所以引号外的“!”应该放在引号内,选项使用有误;
7.D
D.“标题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有语,应为: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故选D。
8.(1)杭黄高铁售检票系统进行了升级。
(2)示例:小杭,直接用手机找答案这样做不好。虽然很快能从网上得到答案,但这不是我们思考得到的,慢慢会使我们思想僵化,依赖性强,网络只是拐杖,丢掉拐杖我们才能走得更好。让我们放下手机,一起动脑思考吧!
(3)利:①网络给日常生活带来便利,出行更便捷、提供大量网络资源;②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弊:①自律能力差的人容易沉迷网络,甚至危害健康;②对于过分依赖网络学习的学生而言,扼杀了自主思考的能力。
(4) 了解中学生平时是如何运用网络对待学习的。 你平时做作业时用网络查找答案吗? 你用网络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吗?
9.“感谢中国”刷屏,各国运动员纷纷点赞北京冬奥会。
10. 示例:标题 人物 地点 事件 数量 气势 准确、简洁 11.示例: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通讯社)、发电时间、地点。电头的价值是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12.示例:第①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13.示例:②③句,说明南阳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
1.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和分析。“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个题目中,“中原我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是人物,“南阳”“长江”是地点,“解放南阳”“横渡长江”是事件,故两篇文章的标题都交代了人物、地点、事件;另外“百万大军”还说明了数量,体现了气势。两篇文章的标题都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语言文字十分准确、简洁。
2.考查对电头的把握。电头是每则新闻正文前依次标明发报通讯社、地点、时间的文字,又叫做“消息头”。文中“新华社”表明新闻稿发报的单位,“郑州”是地点,“1948年11月5日”是时间;电头用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材料是真实的,报道及时的。
3.考查对导语的把握。新闻的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闻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者是第一段,导语的作用一般扼要地揭示新闻的要旨,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本则新闻的导语是第①句,作用是简要地揭示了新闻的内容,即揭示了主要人物:南阳守敌王凌云;主要事件: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4.考查插叙及其作用。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文中②句的“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③句的“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是在当前新闻叙述中插入过去的相关历史,补充交代了南阳的地理位置及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由此具体说明了南阳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
14.(1)花草融在纸张上 棉布上画出“青花瓷”
(2)铺纸浆于方框——取花草搭配图案——覆盖纸浆——晾晒。
(3)将丹寨最具典型性的“编、制、染”传统工艺,分别搬进三座精致的小院落,让游客在小院漫步,观赏、体验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
(4)词语“捞”“平铺”“层层叠加”生动传神,给人们展示了古法造纸的步骤,让人过目难忘;运用比喻把铺好的纸浆比作“一块块白嫩的豆腐”,形象贴切,突出白和方正的形态,有趣可爱。
(1)考查拟写标题。根据第⑩段中的“斗转星移,花草的自然形态和本真色彩将与纸张融为一体,原本短暂的绚烂得以长久保存”可拟写标题为:花草融在纸张上。根据第 段中的“会有一种进入青花瓷画境的错觉”和末段中的“棉布的作图区域由于有蜡液包裹,不会染上蓝色……一幅蓝白相间的蜡染作品即大功告成”可拟写标题为:棉布上画出“青花瓷”。
(2)考查概括文本内容。根据第⑩段中的“将纸浆铺入一个方形木框内”可得:铺纸浆于方框。根据“然后取新鲜花草随意搭配,在纸浆上组合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可得:取花草搭配图案。根据“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纸浆”可得:覆盖纸浆。根据“最后把作品框搬到后院进行晾晒”可得:晾晒。
(3)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②段中的“将丹寨最具典型性的‘编、制、染’传统工艺,分别搬进三座精致的小院落,让游客在小院漫步,观赏、体验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直接提炼可得。
(4)考查赏析句子。“捞”“平铺”“层层叠加”是对“他”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再现了古法造纸的过程,让人印象深刻。“如同一块块白嫩的豆腐”把铺好的纸浆比作“一块块白嫩的豆腐”,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突出了铺好的纸浆的形体方正,颜色纯白。以生活中常见的豆腐作比,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