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名著阅读情况监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名著阅读情况监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2 00:3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名著阅读情况监测
红星照耀中国
一、选择题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下列选项中斯诺不可能报道的一项是( )
A.飞夺泸定桥 B.遵义会议 C.强渡大渡河 D.金田起义
2.这段文字描述的人物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 )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A.贺龙 B.毛泽东 C.彭德怀 D.周恩来
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
B.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C.本书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D.本书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4.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本书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B.这本书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C.斯诺跟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并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基本政策、红军战士的生活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
5.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1936年6月,斯诺从北京出发去探索“红色中国”,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府。在那里,他拜访了杨虎城将军。
B.斯诺计划去安塞见周恩来,途中遇见了在政治保卫局工作的李长林。两人结伴同行。到安塞后,斯诺见到了周恩来。
C.在保安,斯诺见到了“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毛泽东,并对他做了多次采访,听他回忆长征的艰难,讲述革命的理想等。
D.陕北唯一可以通车的道路到延安便是终点。斯诺认为延安是个理想的要塞。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封锁,红军利用封锁来对敌人进行反封锁。
二、填空题
6.《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作者 的纪实作品,是西方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一部传世佳作。当时为了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 》。
7.请根据你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1)一九二九年在沈阳第一次见到这位少帅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他是公开激烈反日的。
(2)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浦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
(3)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头浓密的黑头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颧骨高出。南京虽然悬赏25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去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8.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分别写出相应的人物。(填人名)
(1)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他”是 。
(2)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头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颧骨高出。南京虽然悬赏25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他”是 。
(3)他曾是湘军著名的“自由派”军官,曾在湖南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南征北战多年,他只受过一次皮外伤。9岁时,因踹了祖母吸鸦片的烟盘,被赶出家门。因被出卖遭到逮捕,被严刑拷打一个月不招供。“他”是 。
9.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材料提示,写出人物姓名。
(1)他是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他是怎样的人呢?那个价值这么高昂的东方人脑袋里到底有些什么名堂呢?
(2)他二十六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做了布留赫尔将军的亲信,布留赫尔将军当时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号俄国顾问,现在是苏联远东红军司令。对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来说,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是个克星。但是蒋介石还是个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3)他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他的“辈分”最高,因此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他的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的,他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10.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填写表格中的相关内容。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1905-1972),A (国籍)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记者、通讯员。
采访时间 1936年6月至10月
采访路线 从B (地点)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最终回到西安。
采访对象 有以C (人名)为首的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有游击队队员和红军战士,还有普通民众等。
采访内容 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三、现代文阅读
彭德怀印象
①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中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②我们在一起吃过好几顿饭。他吃的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一般是白菜、面条、豆、羊肉,有时有馒头。宁夏产瓜,种类很多,彭德怀很爱吃。可是,好吃惯了的作者却发现彭德怀在吃瓜方面并不是什么对手。但是在彭德怀参谋部里的一位医生前面只好低头认输,他的吃瓜能力已为他博得了“韩吃瓜的”这样一个美名。
③我必须承认彭德怀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这也许一半是由于他不吸烟、也不喝酒的缘故。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④彭德怀迟睡早起,不像毛泽东那样迟睡也迟起。就我所知,彭德怀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个小时。他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我记得那天早上一军团接到命令要前进二百里到敌区的海原,我多么吃惊:彭德怀在早饭以前发完了一切必要的命令后,下来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就马上上路,好像是到乡下去郊游一样,带着他的参谋人员走过预旺堡的大街,停下来同出来向他道别的穆斯林阿訇说话。大军似乎是自己管理自己的。
⑤附带说一句,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彭德怀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⑥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作少年先锋队。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
……
⑦有一次我同彭德怀一起去看一军团抗日剧团的演出,我们同其他战士一起在临时搭成的舞台前面的草地上坐下来。他似乎很欣赏那些演出,带头要求唱一个喜欢听的歌。天黑后天气开始凉起来,虽然还只八月底。我把棉袄裹紧。在演出中途,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 这时我才看到他已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⑧我后来了解彭德怀为什么喜欢这些“小鬼”,那是他向我的再三要求让步,把他自己的童年的一些情况告诉我的时候。他在自己的童年所受的苦,可能使西方人听来感到惊奇,但是却是够典型的背景材料,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1.“我后来了解彭德怀为什么喜欢这些‘小鬼’,那是他向我的再三要求让步,把他自己的童年的一些情况告诉我的时候。”从《红星照耀中国》中,你应该了解了一些彭德怀的经历,下面不是彭德怀童年经历的是( )
A.六岁母亲去世,被后母赶出门,父亲把他送到婶母家。
B.把祖母吸大烟的烟盘踢了,祖母要把他溺死。
C.有客人在桌子底下开枪他面不改色,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D.做过放牛娃、矿工、鞋匠、修渠工,积攒的钱因为换了军阀变成了废纸。
12.揣摩文中画线句, 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 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冲到顶上去!”彭德怀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13.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作者眼中的彭德怀是怎样的形象?
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条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据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②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③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 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④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⑤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破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 在共军蜂拥渡河的时候,这些飞机企图炸毁铁索桥,但炸弹都掉在河里,溅起一片水花。
⑥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金星奖章,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我后来在宁夏,还会碰到他们几个,对他们那样年轻感到惊讶,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不到二十五岁。……
⑦红军中军官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四岁。这包括从班长直到军长的全部军官,尽管这些人很年轻,平均都有八年的作战经验。所有的连长以上的军官都有文化,虽然我遇见过几位军官,他们参加红军以前还不能认字写字。红军指挥员中的伤亡率很高。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的。一位外国武官曾经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同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作战的能力了。这就是红军官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在南京发动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最后清剿”中,红军军官的伤亡率往往高达百分之五十。但红色军不能经受这样的牺牲,因此后来采取了多少要减少有经验的指挥员的生命危险的战术。虽然这样,但在第五次江西战役中。红军指挥员的伤亡率还是平均在百分之二十三左右。关于这一点。在红区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证据。通常可以看到,二十刚出头的青年就丢了一只胳膊或一条腿,或者是手指被打掉了,或者是头上或身上留有难看的伤痕——但是他们对于革命依然是高高兴兴的乐观主义者!
(节选自本书第五、第八篇,有删改)
14.概括选文记述的主要事件(不超过8个字)
15.赏析文中划线句。
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
16.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开篇景物描写渲染了泸定桥凶险难攻的特点,烘托了下文红军战士夺桥的异常艰难。
B.第③段“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产生这样的心理,是因为难以想象红军竟然在空铁锁、湍急河流、敌方机枪阵地这样的情形下过桥。
C.第④段主要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红军战士进攻的迅猛。
D.第⑦段写红军军官习惯说“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主要是为了解释下文红军指挥员伤亡率高的原因。
17.孔子说:“勇者不惧。”请结合以上选段,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孔子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试卷第2页,共7页
试卷第1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C
5.B
6. 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7. 张学良 周恩来 毛泽东
8. 周恩来 毛泽东 彭德怀
9.(1)毛泽东(2)周恩来(3)贺龙
10. 美国 北平 毛泽东
11.C 12.(1)写出了彭德怀屋内陈设简单,生活简朴的特征,表现了对彭德怀生活简朴的惊讶和赞赏。
(2)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写出了彭德怀和大家一起爬山时的情景,表现了彭德怀的敏捷和精力过人。 13.生活简朴;谈话举止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吃苦耐劳;精力充沛又具有孩子气;做事不慌不忙;勇敢乐观;关心他人。
14.红军飞夺泸定桥 15.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敌军的飞机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战争的激烈,也衬托出红军战士的英勇,让国民党束手无策;表达作者对于红军战士英勇善战的赞扬。 16.D 17.“勇者不惧”的意思是有胆量的人就会无所畏惧。在选段中,红军战士和广大红军指战员英勇无畏,“志愿人员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向着敌军发起冲锋,最终成功度过泸定桥正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有一颗坚定的心, 强大自己的毅力,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