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表格式)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表格式)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9-03 10:4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教科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2节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二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教学章节为第二章“神经调节”第二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反射与反射弧、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本节内容知识以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为前提,为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4节“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第5节“人脑的高级功能”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安排符合生物学知识螺旋上升的特点,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此要求的完成需基于本节内容。
由此确定教学的重点为反射与反射弧、反射的大致过程、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2 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通过一年的高中生物学学习,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认知能力有所提高,思维有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初步建立。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学过内环境的稳态、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另外,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对反射弧的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建立,但还很不完善,虽然已经知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但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相关概念比较陌生,再加上生活经验上有不足。所以学生难以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由此确定教学的难点为如何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3 教学目标
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生命观念)
说出反射的大致过程,反射的分类(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生命观念)
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生命观念)
思考条件反射与学习记忆的关系(科学思维)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反射弧;
反射的大致过程;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
教学难点: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5 教学策略
教法:
问题引导法:讲解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思考关键内容,进而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
直观演示法:借助板书、课件展示等手段,以直观的图片吸引学生的兴趣。
讨论法:通过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法:组织学生合作完成画图任务并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反射弧的组成成分。
学法:合作学习法
6设计思路
通过创设被玫瑰花的刺不小心扎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这一过程涉及哪些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通过小组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出反射的概念。
通过结合问题,自行学习教材上的内容,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成分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提供直观图片和实验过程,介绍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及其意义
7课时安排
40min
8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预期活动 教学意图
导 入 1展示“玫瑰”花、仙人掌照片并提问同学“想象一下,当你被玫瑰花茎上的刺扎了一下,你会做出反应?” 2抛出问题“被刺了之后将手缩回这一过程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这一过程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会先缩回手后来才感觉到疼痛呢?”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回答:有刺 2 迅速将手缩回来,然后感觉到疼。 3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肯定回答不出来,以此开启本节课的课堂内容。 所举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过渡 这些问题涉及到本节课的知识,在学习本节课《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之后,我们再来解答这些问题。
反 射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眨眼反射,膝跳反射”。 2教师播放“膝跳反射”微课视频,学生自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膝跳反射实验并巡视学生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提出问题“①为什么实验没有成功?②本来不想让小腿跳起来的,可小腿还是跳起来了?③如果大脑控制使小腿肌肉紧张,刺激后小腿还会抬起吗?” 4归纳概括,规范表达 分析膝跳反射实验,提出以下问题: ①叩击韧带时,小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②大部分同学的反应都一样吗? ③这种反射是由什么系统控制的? ④如果有意用大脑控制使小腿肌肉紧张,该实验现象还容易发生吗? 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在-----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5易误疑混,精辨析 教师以草履虫的趋利避害、眨眼反射及排尿反射为例具体讲解反射的概念特征。 6随后教师用习题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 1认真聆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在生活中遇到这些反射时会不会出现相同的反应。 2学生学习完膝跳反射的视频后,由同桌组成一个实验小组,轮换角色,使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做一次敲击者。另一人观察这个人的实验反应并记录,同时观察其他小组的实验现象。 3师生共同分析,有学生自己来解决: ①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可能有:腿完全放松、叩击的部位不准确、叩击时用力太小或者速度太慢等等。 ②说明了膝跳反射不需要意识的支配,也就是说不需要通过大脑就能完成的反射。 4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小腿跳起,因为给予了刺激。 ②都一样,这反应是规律的。 ③由神经系统控制的。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概念的理解: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做反射。 6紧跟着教师的思路,认真思考检测题,并且尝试加以解释。 2播放“膝跳反射微课”,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3通过学生分组做实验,亲身感受,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更重要的是从学生观察到现象分析问题,学生从不同的结果找到原因,从而学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现象进行科学探究和理性思维能力。 带领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并从全班各个小组的现象统计中归纳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实验成功。 4这一环节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了问题串,具有挑战性,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运用语言不断鼓励学生。在有效的问题引领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5帮助学生回顾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知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射的概念。重点刨析概念中难以理解的一面。 6由于反射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又是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在讲解完反射的概念以及易混点后,以习题进行检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做完后,教师进行分析讲解。 在讲解完反射的概念后,及时以习题作为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射的概念。加深学习效果。
反 射 弧 的 结 构 组 成 1请同学们阅读第22页的思考与讨论,总结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思考“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够完成吗?”可讨论,提问个别学生。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反射弧的组成部分。 反射弧的组成: 以膝跳反射为例,讲解反射活动的过程:在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接受到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 之后教师结合板书,假设感受器功能受损,让学生分析反射还能不能完成。 师生共同总结: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手被玫瑰花茎上的刺扎了,为什么缩手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呢?”引导学生分析现象:神经冲动传给手的同时也传向大脑皮层,可当手做出反射后,传向大脑的神经冲动还在传递。 引出: ①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从低级中枢传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②教师用习题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神经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 A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B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1思考与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反射弧的结构组成。 2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 3紧跟着教师的思路,认真思考检测题,并且尝试加以解释 1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自行阅读材料,归纳总结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这一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采用小组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运用题目加深对兴奋除了在反射过程、反射弧的组成成分的理解。
非 条 件 反 射 与 条 件 反 射 1以“望梅止渴”为例子,给学生讲述望梅止渴的典故。深入分析吃梅、看梅、谈梅,引出神经调节的类型。 2学生自行阅读课本24页第一段文字,总结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并填写在以下表格中。并思考课堂开始提出的反射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 反射类型形成时间神经中枢神经联系维持时间意义举例
1认真听老师讲解“望梅止渴”的典故,并分析吃梅止渴、看梅止渴、谈梅止渴的区别。 2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总结归纳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并分析以上例子是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理解。 1以望梅止渴的典故开启反射类型的讲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2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内容,总结归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条 件 反 射 的 建 立 与 消 退 1以狗建立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建立和消退过程为例子, 引导学生理解: ①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②条件反射的消退:当反复运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于最终不出现 ③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1认真分析,思考给狗喂食过程中的什么属于条件反射,什么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 仔细听讲,做好笔记
总 结 与 任 务 1结合板书,以问答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任务: ①完成教材25页的课后习题 ②思考:如果你家里养了猫或狗,要让它在固定的地点大小便,你该怎么样训练它? 1 跟着老师的思路,一起回忆本节课的知识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2完成课后作业 2课后作业的布置可以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同时开放性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社会责任的培养。
9板书设计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的基本过程:
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反应。
①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②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大脑皮层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反射的分类:
1非条件反射:先天就有
2条件反射:需要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
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维持需要强化。
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成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