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t太阳的形成与恒星的演化

文档属性

名称 1.2t太阳的形成与恒星的演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4-12-17 08:0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第二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恒星的演化 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1.最早用肉眼观测到的是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2.公元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们才撩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
3.178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歇耳发现了天王星.
4.1846年法国的勒维耶与英国的亚当斯发现了海王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冥王星小行星带太阳系的组成木星大红斑大红斑土星光环光环的组成-由许多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流星 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76年太

系太阳太阳系的中心,质量占99.86%八大行星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远日行星 彗星彗核、彗发、彗尾流星体 、流星、流星群、陨石等八大行星特征比较 18世纪,天文学家对太阳系的研究中,发现许多行星的运动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和太阳自转方向一致,九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 结论:这些行星公转的特点如果与太阳系形成有关,就可以作为推论太阳系形成的依据。“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理论依据:八大行星绕日运行的特征同向性——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共面性——公转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近圆性——八大行星轨道的接近圆性一:50亿年前原始太阳星云因万有引力作用而收缩凝聚太阳系的形成二:凝聚的星云,绕着中轴旋转,形成中间增厚的大圆盘三:继续旋转,盘面形成几个同心圆的圆环太阳系的形成四:中心部分质量较大形成恒星----太阳
圆环部分形成一颗颗行星及卫星这些都是恒星,你认识吗?行星状星云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超新星黑洞  超新星是恒星在死亡前的一次大爆发,所释放的能量,发出的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爆炸将星球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发射。每一颗恒星一生之中最多只可能发生一次。超新星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白 矮星是一颗已死亡的恒星,中心的热核反 应已停止 。 白矮星  质量约是太阳4-10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遗留下来的核心变成一颗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的中子星,由中子构成,密度为水的1014倍,仅1cm3的质量就有全球人类那么重,直径仅为30km。中子星黑洞  质量比太阳大10倍以上的恒星,超新星爆炸后会形成“黑洞”。黑洞会把附近所有的物质都吸进去,就连光线也会被吞没,所以我们是看不见 黑洞的。但是如果黑洞附近有另外一颗恒星,我们可以从这颗邻近恒星的物质被吸入黑洞时的情形,证明黑洞的存在。 太 阳 的 未 来可以维持100
亿年,现已步
入中年太阳的晚年
期,可停留10
亿年体积极小,密
度很高完全“熄灭”,
看不见、永存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小 结恒星的演化1.红巨星、中子星、白矮星等各类“恒星”体积的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红巨星>中子星>白矮星
B.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 C.中子星>红巨星>白矮星
D.中子星>白矮星>红巨星
2.恒星的前身是( ) A.宇宙中的微粒 B.星团
C.行星 D.星际云或星际云中的某块星云巩固与练习BD3.有关恒星演化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星际云???恒星??? 红巨星???白矮星???黑矮星 B.恒星?????白矮星? 红巨星???黑矮星???中子星 C.红巨星???恒星??? 白矮星???黑洞 D.黑矮星???白矮星? 红巨星???中子星
4.太阳最终将变成( )
A.红巨星 B.白矮星
C.超新星 D.中子星或黑洞AB5.星系的运动特点不包括( ) A.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
B.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越快 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
D.宇宙中的星系都以地球为中心向外运动 D6.读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 ;与其相邻的两颗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 (填字母),它们都属于 行星。
(2)图中字母表示的行星中,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是 、 (填字母),它们都属于 行星。
(3)图中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图中天体系统的成员除图中反映出来的以外,还包括 、 、 和行星际物质等。
(4)据图分析,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CAD类地E. F巨两小行星、流星、彗星具有阳光、空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