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九年级 设计者
教材版本 浙教版 册、章 上册第一章
课标要求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知道二次函数的系数与图象形状和对称轴的关系。 3.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y=a(x-h)2+k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得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能确定相应自变量的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知道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内容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应用。本章是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二次函数也是某些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二次函数曲线--抛物线,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喷泉的水流等有形成抛物线路径,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迅速发展。但是对函数概念理解不全面,不深刻,不系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理解肤浅,思考缺乏条理性,对函数综合性问题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在计算能力、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中意识不强。本章的知识是在之前学习过一次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之上学习的,又为以后学习反比例函数提供经验,在整个初中的数学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抛物线作为学生第一条接触到的曲线,对它的性质的研究也对以后其它曲线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①能用表格、表达式、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发展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②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当的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③会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逐步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④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二次函数图形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⑤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⑥能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对变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会画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 难点: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有关知识及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
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及课时安排 (一)单元知识结构框架(二)课时安排课时编号单元主要内容课时数1.1二次函数11.2二次函数的图象31.3二次函数的性质11.4二次函数的应用3
达成评价 课题课时目标达成评价评价任务二次函数11.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熟练地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结合之前的知识,理解并会运用二次函数的关系式.1.归纳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及一般形式.2.理解二次函数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概念。3.会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活动一:用函数表达式表示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活动二:总结二次函数的定义,并能解决课本中的问题。二次函数的图象31.了解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形如y =ax2的二次函数的图象.2.通过观察图象,掌握二次函数y =ax2的图象特征.1.会用描点法画出形如y =ax2的二次函数的图象.2.通过观察图象,掌握二次函数y =ax2的图象特征.活动一:用描点法画出y =ax2的的图象.活动二:探究二次项系数a的绝对值大小与开口大小的关系。1.能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2.经历二次函数y=a(x-h)2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函数y=a(x-h)2的性质。1.会画二次函数y=a(x- h)2的图象.2.掌握二次函数y=a(x- h)2与y=ax2图象的平移关系。活动一:用描点法画出y=a(x—h)2的图象.活动二:探究二次函数y=a(x—h)2的性质。1.体会建立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问题.3.能够正确说出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1.会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2.理解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a,b,c之间的关系.活动一:探究二次函数y=ax2+bx+c与y=a(x—h)2+k之间的关系。2.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二次函数的性质11.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最值和增减性.2.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画出函数的图象,并能从图象上观察出函数的一些性质.1.能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2.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问题。3.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活动一: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活动二:探究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问题。活动三:探究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形与a,b,c之间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应用31.掌握长方形和窗户透光最大面积问题,体会数学的模型思想和数学应用价值. 2.学会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掌握长方形和窗户透光最大面积问题。2.能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商品利润及拱桥等问题。活动一:探究二次函数的最值。活动二:探究图形的最值。
《二次函数》单元教学设计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1.4.3 二次函数的应用(3)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来研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本节课与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比较类似,因此学生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已不再陌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也是为以后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何意义,掌握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通过图象,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体会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3.通过对小球飞行问题的分析,感受数学的应用,在求解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互相转化问题.
难点:
1.灵活运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决问题;
2.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新知导入
想一想:
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有什么关系
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0时,一次函数y=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
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
新知讲解
【例4】一个球从地面上竖直向上弹起时的速度为10m/s,经过t(s)时
球的高度为h(m). 已知物体竖直上抛运动中,h=v0t- gt2(v0表示物体运动上弹开始时的速度,g表示重力系数,取g=10m/s ).
问球从弹起至回到地面需多少时间?经多少时间球的高度达到3.75m
新知讲解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容易写出h(m)关于t(s)的二次函数表达式h=10t-5t2,并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从图象我们可以看到,图象与横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0,0),(2,0),它们的横坐标分别为0与2,就是球从地面弹起和回到地面的时刻,此时h=0,所以这两个时刻也就是一元二次方程10t-5t2=0的两个根. 这两个时刻的差就是球从地面弹起至回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同样,我们只要取h=3.75m,得一元二次方程10t-5t2=3.75,
求出它的根,就得到球达到3.75m高度时所经过的时间.
解:由题意,得h(m)关于t(s)的二次函数表达式为h=10t-5t2.
取h=0,得一元二次方程10t-5t2=0,
解这个方程,得t1=0,t2=2.
所以球从地面弹起至回到地面所需的时间为
t2-t1=2(s).
取h=3.75,得一元二次方程10t-5t2=3.75,
解这个方程,得t1=0.5,t2=1.5.
答:球从弹起至回到地面需2s,经过0.5s或1.5s球的高度达到3.75m.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从上例我们看到,可以利用解一元二次方程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横轴
(或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的交点坐标.
反过来,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总结归纳】
新知讲解
【例5】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x2+x-1=0的解(或近似解).
解:设y=x2+x-1,则方程x2+x-1=0的解就是该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x-1的图象:
新知讲解
由函数y=x2+x-1的图象得到与x轴的交点为A,B,则点A,B的横坐标x1,x2就是方程的解.
观察,得到点A的横坐标x1≈0.6,点B的横坐标x2≈-1.6.
所以方程x2+x-1=0的近似解为x1≈0.6,x2≈-1.6.
新知讲解
【总结归纳】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观察图象,确定抛物线与 x 轴的公共点的坐标;
3.公共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
1.竖直上抛的物体离地面的高度h(m)与运动时间t(s)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公式h=-52+v0t+h0表示,其中h0(m)是物体抛出时离地面的高度,v0(m/s)是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某人将一个小球从距地面1.5m的高处以1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则小球达到的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
A.4.5m B.5.5m C.6.5m D.7.5m
C
课堂练习
2.如图,一名学生推铅球,铅球行进高度y(单位:m)与水平距离x(单位:m)之间的关系是y=- (x-10)(x+4),则铅球推出的距离
OA=_____m.
10
3.二次函数y=2x2-3x-c (c>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是( ).
A. 有1个交点
B. 有2个交点
C. 无交点
D. 无法确定
课堂练习
B
课堂练习
4.抛物线图象如图所示,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1)方程ax2+bx+c=0的根为_________________;
(2)方程ax2+bx+c=-3的根为_________________;
(3)方程ax2+bx+c=-4的根为_________________.
x1=-1,x2=3
x1=0,x2=2
x1=x2=1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选做题:
5.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单位:m)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式是h=30t-5t2.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所需的时间是( )
A.2s B.3s C .4s D.5s
B
课堂练习
6.利用二次函数y=2x2与一次函数y=x+2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2x2=x+2的近似根.
解: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y=2x2与y=x+2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二次函数y=2x2与一次函数y=x+2的交点坐标是(-0.8,1.2),(1.3,3.3)。
所以一元二次方程2x2=x+2的近似根为x1≈1.3,x2≈-0.8.
课堂练习
【综合实践类作业】
7.一位运动员投掷铅球的成绩是14m,当铅球运行的水平距离是6m时达到最大高度4m,若铅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铅球出手时距地面的高度.
课堂练习
【综合实践类作业】
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记顶点为A,与x轴交点为B点,与y轴交点为C点,
由题意知抛物线的顶点A(6,4)、
点B(14,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6)2+4,
将点B(14,0)代入,得:0=a(14-6)2+4
解得:a=
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6)2+4.
课堂练习
【综合实践类作业】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可以利用解一元二次方程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横轴(或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的交点坐标. 反过来,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观察图象,确定抛物线与 x 轴的公共点的坐标;
(3)公共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板书设计
课题:1.4.3 二次函数的应用(3)
教师板演区
学生展示区
一、投球问题
二、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
1.一个球从地面竖直向上弹起时的速度为10米/秒,经过t(秒)时球距离地面的高度h(米)适用公式h=10t-5t2,那么球弹起后又回到地面所
花的时间t(秒)是( )
A.5 B.10 C.1 D.2
D
作业布置
2.以40m/s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小球的飞行路线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飞行高度h(单位:m)
与飞行时间t(单位:s)之间具有函数关系h=at2+bt(a<0).若小球在第1秒与第3秒高度相等,则下列四个时间中,小球飞行高度最高的时间
是( ).
A.第1.9秒 B.第2.2秒 C.第2.8秒 D.第3.2秒
A
作业布置
选做题:
3.已知二次函数y=-x2-2x+2,
x ... -4 -3 -2 -1 0 1 2 ...
y ... -6 -1 _____ 3 2 _____ -6 ...
(1)填写表,并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
2
-1
作业布置
(2)根据表格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方程-x2-2x+2=0的近似解(指出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即可)。
解:由图象可知,
方程-x2-2x+2=0的两个近似根分别在-3~-2之间和0~1之间.
作业布置
【综合实践类作业】
4.科技进步促进了运动水平的提高. 某运动员练习定点站立投篮,他利用激光跟踪测高仪测量篮球运动中的高度,下面左图所示抛物线的一部分是某次投篮训练中篮球飞行的部分轨迹,建立如下面右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篮球每一次投出时的出手点D到地面的距离DO都为2.25m.当球运行至点F处时,与出手点D的水平距离为2.5m,达到最大高度为3.5m.
作业布置
【综合实践类作业】
(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
解:D到地面的距离DO都为2.25m.当球运行至点F处时,与出手点D的水平距离为2.5m,达到最大高度为3.5m. ∴D(0,2.25),F(2.5,3.5),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5) +3.5,
将点D(0,2.25)代入得,2.25=6.25a+3.5.
解得:a=
∴抛物线解析式为y= (x-2.5)2+3.5.
作业布置
(2)在球出手后,未达到最高点时,被防守队员拦截下来称为盖帽,但球到达最高点后,处于下落过程时,防守队员再出手拦截,属于犯规。
在(1)的条件下,防守队员前来盖帽,已知防守队员的最大摸球高度为3.05m,则他应在运动员前面什么范围内跳起拦截才能盖帽成功
解:将y=3.05代入解析式,3.05= (x-2.5)2+3.5,
解得:x=1或x=4(舍去),
答:应在运动员前面x≤1范围内跳起拦截才能盖帽.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3 二次函数的应用(3) 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他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上来研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本节课与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比较类似,因此学生对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已不再陌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也是为以后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打下基础。
学习者分析 大部分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能够正确解方程(组),掌握了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基础知识,已经具备了函数的初步思想,对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有所接触,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准确画出一次函数图象,在过去已有经验基础上能够加深对“数”和“形”间的相互转化的认识,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兴趣浓厚,有多次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体验。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何意义,掌握用二次函数图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2.通过图象,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体会数与形的完美结合.3.通过对小球飞行问题的分析,感受数学的应用,在求解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2.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互相转化问题.
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决问题;2.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知导入教师活动1:教师出示问题:想一想:一元一次方程kx+b=0(k≠0)和一次函数y=kx+b(k≠0)有什么关系 当一次函数中的函数值y=0时,一次函数y=kx+b就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kx+b=0,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现在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它们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呢?学生活动1: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为本节课所学内容做铺垫。环节二:用二次函数解决抛球问题教师活动2:教师出示课本问题:【例4】一个球从地面上竖直向上弹起时的速度为10m/s,经过t(s)时球的高度为h(m). 已知物体竖直上抛运动中,h=v0t-gt2(v0表示物体运动上弹开始时的速度,g表示重力系数,取g=10m/s ).问球从弹起至回到地面需多少时间?经多少时间球的高度达到3.75m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容易写出h(m)关于t(s)的二次函数表达式h=10t-5t2,并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从图象我们可以看到,图象与横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0,0),(2,0),它们的横坐标分别为0与2,就是球从地面弹起和回到地面的时刻,此时h=0,所以这两个时刻也就是一元二次方程10t-5t2=0的两个根. 这两个时刻的差就是球从地面弹起至回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同样,我们只要取h=3.75m,得一元二次方程10t-5t2=3.75,求出它的根,就得到球达到3.75m高度时所经过的时间.解:由题意,得h(m)关于t(s)的二次函数表达式为h=10t-5t2.取h=0,得一元二次方程10t-5t2=0,解这个方程,得t1=0,t2=2.所以球从地面弹起至回到地面所需的时间为t2-t1=2(s).取h=3.75,得一元二次方程10t-5t2=3.75,解这个方程,得t1=0.5,t2=1.5.答:球从弹起至回到地面需2s,经过0.5s或1.5s球的高度达到3.75m.【总结归纳】从上例我们看到,可以利用解一元二次方程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横轴(或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的交点坐标. 反过来,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学生活动2:学生思考,回答课本中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解题过程,教师讲解解题方法。学生共同总结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抛球问题的方法。活动意图说明:数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通过例题,加深对知识了解,做到数和形完美结合,经过此题有意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严密性,为以后能灵活地利用知识处理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环节三: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师活动3:【例5】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x2+x-1=0的解(或近似解).解:设y=x2+x-1,则方程x2+x-1=0的解就是该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x-1的图象:由函数y=x2+x-1的图象得到与x轴的交点为A,B,则点A,B的横坐标x1,x2就是方程的解.观察,得到点A的横坐标x1≈0.6,点B的横坐标x2≈-1.6.所以方程x2+x-1=0的近似解为x1≈0.6,x2≈-1.6.【总结归纳】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2.观察图象,确定抛物线与 x 轴的公共点的坐标;3.公共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学生活动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本例题。师生共同完成解题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求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活动意图说明: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兴趣,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逻辑理解的能力。
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1.可以利用解一元二次方程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横轴(或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的交点坐标. 反过来,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步骤:(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2)观察图象,确定抛物线与 x 轴的公共点的坐标;(3)公共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板书设计 课题:1.4.3 二次函数的应用(3)一、投球问题二、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解一元二次方程
课堂练习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竖直上抛的物体离地面的高度h(m)与运动时间t(s)之间的关系可以近似地用公式h=-52+v0t+h0表示,其中h0(m)是物体抛出时离地面的高度,v0(m/s)是物体抛出时的速度.某人将一个小球从距地面1.5m的高处以1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则小球达到的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C )A.4.5m B.5.5m C.6.5m D.7.5m如图,一名学生推铅球,铅球行进高度y(单位:m)与水平距离x(单位:m)之间的关系是y=-(x-10)(x+4),则铅球推出的距离OA=___10__m.3.二次函数y=2x2-3x-c (c>0)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是( B ).A. 有1个交点B. 有2个交点C. 无交点D. 无法确定4.抛物线图象如图所示,求解一元二次方程.(1)方程ax2+bx+c=0的根为x1=-1,x2=3;(2)方程ax2+bx+c=-3的根为x1=0,x2=2;(3)方程ax2+bx+c=-4的根为x1=x2=1.选做题:5.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单位:m)与小球的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式是h=30t-5t2.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所需的时间是( B )A.2s B.3s C .4s D.5s6.利用二次函数y=2x2与一次函数y=x+2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2x2=x+2的近似根.解: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函数y=2x2与y=x+2的图象,由图象可知,二次函数y=2x2与一次函数y=x+2的交点坐标是(-0.8,1.2),(1.3,3.3)。所以一元二次方程2x2=x+2的近似根为x1≈1.3,x2≈-0.8.【综合实践类作业】7.一位运动员投掷铅球的成绩是14m,当铅球运行的水平距离是6m时达到最大高度4m,若铅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求铅球出手时距地面的高度.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记顶点为A,与x轴交点为B点,与y轴交点为C点,由题意知抛物线的顶点A(6,4)、点B(14,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6)2+4,将点B(14,0)代入,得:0=a(14-6)2+4解得:a=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6)2+4.解:当x=0时,y=(x-6)2+4=,即点C(0,),答:铅球出手时距地面的高度是m.
作业布置 【知识技能类作业】必做题1.一个球从地面竖直向上弹起时的速度为10米/秒,经过t(秒)时球距离地面的高度h(米)适用公式h=10t-5t2,那么球弹起后又回到地面所花的时间t(秒)是( D )A.5 B.10 C.1 D.22.以40m/s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小球的飞行路线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飞行高度h(单位:m)与飞行时间t(单位:s)之间具有函数关系h=at2+bt(a<0).若小球在第1秒与第3秒高度相等,则下列四个时间中,小球飞行高度最高的时间是( A ).A.第1.9秒 B.第2.2秒 C.第2.8秒 D.第3.2秒选做题:3.已知二次函数y=-x2-2x+2,X...-4-3-2-1012...Y...-6-1232-1-6...(1)填写表,并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2)根据表格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方程-x2-2x+2=0的近似解(指出在哪两个连续整数之间即可)。解:由图象可知,方程-x2-2x+2=0的两个近似根分别在-3~-2之间和0~1之间.【综合实践类作业】4.科技进步促进了运动水平的提高. 某运动员练习定点站立投篮,他利用激光跟踪测高仪测量篮球运动中的高度,下面左图所示抛物线的一部分是某次投篮训练中篮球飞行的部分轨迹,建立下面右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篮球每一次投出时的出手点D到地面的距离DO都为2.25m.当球运行至点F处时,与出手点D的水平距离为2.5m,达到最大高度为3.5m.(1)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解:D到地面的距离DO都为2.25m.当球运行至点F处时,与出手点D的水平距离为2.5m,达到最大高度为3.5m. ∴D(0,2.25),F(2.5,3.5),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2.5)2+3.5,将点D(0,2.25)代入得,2.25=6.25a+3.5.解得:a=∴抛物线解析式为y=(x-2.5)2+3.5.(2)在球出手后,未达到最高点时,被防守队员拦截下来称为盖帽,但球到达最高点后,处于下落过程时,防守队员再出手拦截,属于犯规。在(1)的条件下,防守队员前来盖帽,已知防守队员的最大摸球高度为3.05m,则他应在运动员前面什么范围内跳起拦截才能盖帽成功 解:将y=3.05代入解析式,3.05=(x-2.5)2+3.5,解得:x=1或x=4(舍去),答:应在运动员前面x≤1范围内跳起拦截才能盖帽.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以提出、解决问题为先导,以“小组合作探究”为手段,以“数、形结合”为要求,以“引导探究”为主线,处处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景像,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与要求。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