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合 并 同 类 项(教案)
陈晓曼
1、 教材分析:
项目 教 材 分 析 教学思考
教材简介 《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学期第4章4.5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概念。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识别同类项,以及参与合并同类项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整式的加减等知识内容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3、会利用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中学情的了解分析确定。
技能目标 渗透数学分类思想以及整体思想;培养发现、说理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分类、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过 程与 方 法 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营造互助式学习的课堂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在体验数学简洁美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 探究发现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较活跃,通过教学互动和团队合作活动,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运用法则化简多项式并求值。
课 型 数学探究课
教法选择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探索,得出结论。
学法引导 学生独立和合作观察、个体或团队观察,大胆猜想。
课堂组织形式 师生、学生互动,小组合作交流。 备课材料。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流程:
流程 内 容 呈 现 师生活动 意图设计
一、创设情 境,显现问 题。 1.问题1 2.问题2 师:提出问题。生:动脑思考回答问题。 寓教于乐,使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由已 知,引出未 知。 通过问题1,问题2让学生讨论得出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称为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也看作同类项。 师:提出问题,引导启发。生:思考回答。师:板书同类项概念。 1、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2、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快速反应,巩固知识。 比一比:看谁反应快下列的每组式子分别是同类项吗? (1)ab与ab; 我的知识我运用2写出 师:组织教学适时点拨。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动脑巩固知识。 1、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充分利用同类项的性质,解决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增强应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
流 程 内 容 呈 现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自主探 索,形成思 路。 1.继续利用实例探索新知2.引导学生得出合并同类项法则 师:呈现题目,提出问题,板书解决方法。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形成思路。 1、通过生活实例承接上一个知识点,引出下一个知识点,直观形象容易得到结论。2、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去观察、猜测,所作的工作是学生发现自己要做的,从而变被动为主动。
四、开拓思维,巩固新知。 例1.合并同类项 师:亮出题目生:跟着老师解题,体验解题过程 直接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进行运算,巩固法则的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流 程 内 容 呈 现 师 生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五、延伸拓 展,知识运用 例2.已知a=,b=4,求多项式 的值。解:解法一:直接将数代替多项式中的字母进行运算。 解法二:先将代数式化简(合并同类项)后,再代入数值计算。 师:呈现题目,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并比较哪种简便。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中得到方法。 本题旨在让学生先合并同类项后求代数式的值,使本节教学的重点,教学中,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代数式的值,然后加以比较解题的优劣,体会合并同类项的用处。
流 程 内 容 呈 现 师 生 互 动 设 计 意 图
六、知识巩 固,思维拓 展。 课内练习1和2作业题1和2 师:巡视,个别指导。生:独立完成,体验解题过程。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并体验成功
七、聆听学生心声 课堂聚焦:通过本堂课的探索,1、我学会了……2、使我感触最深的是……3、我还感到疑惑的是…… 生:畅所欲言,表达心声。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归纳,使学生系统了解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的知识。
八、作业布置 1.书本P93作业题.2.作业本(2) 4.5合并同类项3.教与学4.5 完成作业可以很好的对本课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和加深。
3ab2的一个同类项
6xy-10x2-5yx+7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