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人教八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6 藤野先生
鲁迅作为文学大家,在他的求学生涯中,曾经遇到过诸多的老师,这些老师中能够让他念念不忘并记录在文章中的,只有三位。可见,这三位老师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一位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先生,还有一位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老师藤野严九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藤野先生”,他为什么会给鲁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初识藤野先生
4
细品先生“伟大”
5
赏析文章语言
6
检查预习
1
课堂小结
7
思考探究
8
积累拓展
9
樱 ( ) 绯 ( ) 剖( )
落 ( ) 畸 ( ) 逊( )
匿 ( ) 诘 ( ) 诲( )
鉴( ) 杳 ( )
挫( ) 恶 ( )
nì
jī
xùn
pōu
fēi
yīnɡ
jiàn
yǎo
huì
jié
cuò
wù
luò
花
红
解
第
责
油光可
抑扬顿
形
不
名
教
无消息
深 痛疾
字音字形
检查预习
多音字
检查预习
落
落后( )
大大落落( )
luò
luō
教
教育( )
教书( )
jiāo
jiào
恶
恶心( )
恶贯满盈( )
è
ě
落下( )
落枕( )
là
lào
深恶痛疾( )
wù
形近字
检查预习
( )谤
诽 fěi
( )闻
绯 fēi
绯 诽
光( )熠熠
彩 cǎi
神( )奕奕
采 cǎi
采 彩
绯红:
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鲜红。
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
照人。鉴,照。
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疾,痛恨。
词语解释
检查预习
词语辨析
检查预习
父亲望子成龙,儿子却身陷囹圄,做父亲的自然__________,可又无计可施。
深恶痛疾 痛心疾首
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__________。
痛心疾首
深恶痛疾
相同点 语义都很重,均含有“痛恨到极点”之意。
不同点 “深恶痛疾”只能指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痛心疾首”还可以指悲伤到了极点。
1. 理清文章典型事件,把握文章线索及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 通过分析事件,抓住关于藤野先生外貌、神态、语言等的描写,学习人物高贵的品质,体会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感激之情。
3. 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感受作品语言的表达效果。
4. 了解作者的留学经历,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坟》《热风》等。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1926年8月,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生活的文章,就是在这一时期写的。
创作背景
知识必备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为什么“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是以什么线索来叙事的?
初识“藤野先生”
“我”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我”记下了去仙台途中的两个地名
初识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与藤野先生惜别
别后思念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东京印象:
仙台求学
怀念先生:
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事。
东京印象→仙台求学→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侧面描写
不注重自己形象、生活不拘小节
初识先生,他给人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添改讲义
先生修改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文中和藤野先生相关的事件有哪些?
与先生惜别
添改讲义
诲人不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再接触先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纠正解剖图
和蔼可亲,在教学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关怀备至、充满尊重
了解女人裹脚的事情
严谨认真、求实治学
惜别
重视情感、珍惜情谊
在作者心中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细品先生“伟大”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为什么作者说“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琐记》
背景资料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呐喊>自序》
国内已无出路。1902年4月,鲁迅22岁,他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学,入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极度失望和气愤
在东京,鲁迅有何见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孤独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心酸,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爱国情怀
鲁迅离开东京,来到仙台。在仙台,他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你改悔罢!”……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遭受凌辱后极为心酸和愤懑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痛苦、激愤
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
大部分日本人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认真负责,真诚地鼓励
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藤野先生是如何与鲁迅交往的?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热情诚恳,无私地关怀
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这种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是常人所不及的大爱、大善、大美。藤野先生这样的人格是“伟大”的,这样的老师是“伟大”的。
文章描绘藤野先生的伟大品格时为何还要写与其无关的事情?
“匿名信”事件从反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看电影”事件是“我”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并决心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而正因为这些事情,藤野先生给予“我”的关心才显得格外可贵。
“我”对这些“无关的事情”的厌恶、愤慨、深恶痛疾都衬托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鼓励和帮助,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以及“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
为什么作者要在与藤野先生分别多年后的此时写这篇文章呢?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这一时期的鲁迅经历着人世间的各种纷扰,承受着现实中的种种打击,内心极为悲苦、孤独。
先有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与以陈西蕴为主的“现代评论派”的论战,随后又被教育部长章士钊非法免去教育部的职位。接着,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痛失心爱的学生刘和珍,并被反动军阀政府列入了通缉令中,为此不得不到处寻找避难之所。此时的教育部又常常欠薪,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赴厦门大学任教期间,人事纠纷不断,自己日益受到排挤。学校当局的恶劣做法,使他极为不满乃至愤慨,并最终在四个月之后愤然离去。也就在此时,自己曾大力提携与扶持的文学青年高长虹开撰文对自己嘲骂,令人心寒不已。
当现实悲苦、凄凉的时候,人很容易回忆过去,以便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从而为冷色的现实增添一些暖意。因此,曾对自己关爱有加的藤野先生便自然进到了他的回忆视野之中。藤野先生对自己的热情、诚恳在过去也在现在为他带来生活上的温馨与快意,抚慰着那疲倦的身影与心灵,缓解着那由于现实的纷扰与打击带来的内心的凄凉与悲苦,从而“增加勇气”,继续前行。
由此可见,《藤野先生》一文的写作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怀念藤野先生,也是为了在这些回忆和藤野先生身上汲取力量,增加勇气,继续写作。
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往仙台?为什么又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
鲁迅为了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所以离开东京来到仙台;匿名信、看电影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选择弃医从文。作者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始终贯串着一种情怀,那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这也是文章的另一条行文线索。
回忆性散文特点
(1)所写的事件是“我”所经历的,是真实的、典型的。
(2)注重细节描写。
(3)既写了回忆对象的事件,也写了回忆者的经历,两个方面交织在一起,即回忆对象与回忆者交织在一起。
(4)站在现在回忆过去的事情的角度,以写过去为主,但也会写现在的事情,即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
赏析文章语言
对比下面文章的原稿和改定稿,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改?
原稿: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改定稿: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加上“花下”,表意更准确,且使“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轻薄、浮华的意味。加上“成群结队”,更表明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而是他们的普遍行为,更加表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
原稿:但到傍晚,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熟识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改定稿: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在“地板”前加上“有一间的”,表达更准确。“咚咚”改为“咚咚咚”,更加形象地烘托出当时那种喧闹、浮华的气氛。“精通”比“熟识”程度更深,凸显“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业、腐朽堕落。
语言表达:冷峻、犀利、辛辣,常用反语,充满讽刺。
原稿:……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改定稿:……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坚定地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于是点上一枝烟”,增添了形象感,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
语言表达:充满崇敬与热情,描写时注意细节刻画,语言质朴。
本文是一篇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生动形象地记述了一位正直热诚的日本学者如何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及耐心、平等地对待一个异国学生;并深刻地写出作者自己思想历程上的重要选择,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课堂小结
“弃医从文”是鲁迅思想历程上的重要选择。阅读课后“许寿裳谈鲁迅‘ 弃医从文’”,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
思考探究
一个有志青年所做的人生选择,往往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要把个人的人生与民族的前途、国家的未来结合起来考虑。
积累拓展
藤野先生在《谨忆周树人君》中写道:“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发挥想象,假如你是鲁迅,请你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抒发自己的情感。300字左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