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人教八上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记承天寺夜游
11.短文两篇
那么苏轼与张怀民今晚所赏的月景如何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去看看今晚承天寺的月景。
学习目标
1
知识必备
2
晓畅文意
3
赏月下景
4
探闲人情
5
课堂小结
6
实词迁移练习
7
积累拓展
8
梳理文章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和文言现象。
把握文中景物特点,知人论世,理解作者贬谪的悲凉与漫步的悠闲。
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知识必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诗题材广泛,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代表作品有《赤壁赋》《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有四年。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十二月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写作背景
知识必备
游记:简单地说,游记就是将旅途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下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文体。熔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
文体知识
知识必备
张怀民 苏轼的朋友。
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
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人物简介
知识必备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
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3. 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初读:晓畅文意
元丰六年 十月十二日 夜,解衣 欲睡,月色 入户,欣然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 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jiě
suì
xiānɡ
xìnɡ
文言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想要,打算。
高兴的样子。
考虑,想到。
睡觉。
共同,一起。
院子里。
形容水的清澈。
均为水生植物。
大概是。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介词,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重点实词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1)解衣欲睡 欲: _______________
(2)月色入户 户: _______________
(3)欣然起行 欣然:_______________
(4)念无与为乐者 念: _______________
(5)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 _______________
(6)怀民亦未寝 寝: _______________
(7)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_____
(8)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_____________
(9)盖竹柏影也 盖: _______________
(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_______________
打算,想要
只是
大概是
形容水的澄澈
共同,一起
睡觉
找
考虑,想到
高兴的样子
门
(2) 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与后边的“中庭”组成介宾短语,译为“在”
(3) 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作为,当作
(4) 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
(5) 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判断
(6) 何夜无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词,相当于“哪”“哪个”
文言虚词
(1) 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词,……的样子,……地(的)
1.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相与步于中庭 步:______
散步
文言现象
连词,和,跟,同
动词,相伴,一起
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
与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1)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 今义: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今义:
考虑,想到。
想念。
只是。
但是,表转折的连词。
罢了。
耳朵。
4.特殊句式
省略句:
“无与”后省略主语“吾”
念无与为乐者
倒装句: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相与步于中庭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时间:
地点:
人物:
原因:
事件: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
苏轼与张怀民
月色入户
夜游承天寺
作者在承天寺所见月景如何?
他的心情有着怎样的变化?
赏月下景
作者所见月景有什么样的特点?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写出了庭院中月光的空灵清澈,营造出一种静谧之感;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写出了倒影的清丽淡雅,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虚实结合,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作者这样描绘景物妙在哪里?
探“闲人”情
作者这天晚上赏月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愉悦
知音难求、孤独
急切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怀民亦未寝
心有灵犀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
从容、闲适
可否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改为“夜夜有月,处处有竹柏?”
不可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虽然潜台词是“夜夜有月,处处有竹柏”,但是反问句的方式更能表达苏轼在不如意的环境中自得其乐、不胜快哉的乐观豁达。
如何理解作者口中的“闲人”?
闲
人
深层:
赏月的欣喜(欣然起行)
漫步的悠闲(相与步于中庭)
空闲的人
表层:
自我安慰
自我嘲讽
贬谪的落寞(贬谪黄州所作)
知音难觅的遗憾(念无与为乐者)
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表达了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对澄澈透明而美妙的月色的描绘,透露出虽遭贬谪,却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心境,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忙人”的鄙夷与讽刺。
课堂小结
记承天寺夜游
事
(记叙)
景
(描写)
情
(抒情)
原因:月色入户
事件:结伴夜游
人物:吾、张怀民
地点:承天寺
时间:十月十二日夜
月光 → 积水空明
竹柏影 → 藻、荇交横
“闲人”→ 壮志难酬的愤懑落寞、自嘲自解
“月”“竹柏”→ 旷达乐观地对待人生
明净清幽、清丽淡雅的月夜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
实词迁移练习
以元丰三年二月一日至黄州,郡中无一人旧识者。时时策杖在江上,望云涛渺然。居十余日,有长髯者惠然①见过,乃文甫之弟子辩②。留语半日,云:“迫寒食,且归东湖。”仆送之江上,微风细雨,叶舟横江而去。仆登高丘以望之,仿佛见舟及武昌,步乃还。尔后遂相往来,及今四周岁。遂欲买田而老焉,然竟不遂③。近忽量移临汝④,念将复去,而后期未可必。感物凄然,有不胜怀。
(节选自苏轼《别文甫子辩》)
【注释】①惠然:高兴的样子。②子辩:王子辩,是王文甫的弟弟。③遂:实现。④量移临汝:被赦免就近安置到临汝。
解释下面蓝色的词语。
(1)尔后遂相往来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将复去 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舟横江而去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就
考虑,想到
离开
积累拓展
阅读下面苏轼同时期所作的一首词,加深对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的理解。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